
【江山·根与魂】【柳岸】昆嵛山:仙境三番醉美游(散文)
在山东胶东地区的广袤大地之上,横亘着一座神秘而秀美的山脉——昆嵛山。它宛如一顶华贵的皇冠,散发着神秘而璀璨夺目的光彩。其中的泰礴顶景区、九龙池景区和无染寺景区,更是这皇冠上最为耀眼的明珠和闪光点,它们有美丽动人的风光、许多神奇玄妙迷人的神话传说,承载着悠久厚重的历史、灿烂的佛教道教文化、神仙文化,有深厚的诸多方面的文化底蕴。
昆嵛山风景区位于胶东半岛东部,跨威海文登、烟台牟平两市区,主峰泰礴顶海拔923米,为胶东第一高峰。昆嵛山是个天然生态博物馆,动植物资源丰富,植物品种达千余种,有狼、梅花鹿等兽鸟200多种,森林覆盖率达82%。这里由于特殊的地形地势,形成了许多天象奇景,著名的有“泰礴日出”、“山市蜃楼”、“古洞烟霞”、“昆嵛叠翠”等。
昆嵛山风景区,现在已经开放的有五大景区,分别是泰礴顶、九龙池、无染寺、烟霞洞、岳姑殿。
昆嵛山,原名姑余山,其历史可追溯到一亿四千万年前的“前侏罗纪晚期”造山运动。据载,原来它不在陆地上,而是东海里的一座仙山或曰海中仙岛,后来的造山运动,使之沧海变桑田,从海中走向陆路,海中岛屿变成了陆上仙山。其山体,主要由元古代和中生代花岗岩类组成,历经漫长岁月的侵蚀切割,形成了山体高耸峻拔、沟深谷狭的独特景观。
一、泰礴顶的神话传说
昆嵛山的泰礴顶,高耸入云,宛如仙境之峰。它崛起于远古的岁月,承载着大自然的伟力和历史的厚重。
传说,古时天上的群神祇们常在此聚会、分析研究天上人间,商议天地凡间的大事。每当夜幕降临,星辰璀璨满天星光,仿佛是诸神洒下的仙光神辉。
泰礴顶,建有山东省昆嵛山电视转播台。峰顶端或是终年白雪皑皑,或是四季白雾漫漫,故古时称其为“大白顶”。后来山中建起佛寺,释家讲大慈大悲,于是改称“大悲顶”,而文人学士又以人间才高不过李白——李太白(取其太字),胶东山高不过大白,谐其音而称其为“太白顶”;文革期间,讳“白”改称“泰礴顶”,据传取泰山之脉而气势磅礴之意。在民间,百姓或因此峰貌似武士盔甲,称为“盔甲山”,或因此山为昆嵛山诸峰之主,似当家的太婆,称其为“太婆顶”。
登上峰顶,四面群山一览无余。若是春和景明,南北远眺,沧海茫茫;东西俯瞰,古城悠悠。但逢雾霭天气,云气葱郁,似袅袅烟霞,若隐若现,千柱翠峰,悬浮于悠然舒卷的白云之上,宛如凌虚飘渺的神山仙峰。
在泰礴顶景区石门处高耸的山峰上,道祖“老子”正襟端坐在山峰处,其长耳大目,方口厚唇,髯鬓拂胸,表情凝思,衣襟随风飘荡,仙风道骨之态尽展眼前。老子身后立有一人,河目隆颡,长相异于常人,此人正是孔子。他恭身而立,彬彬有礼,正做天揖之势。在石门西南有尊巨大无比的佛身映入眼前,他面目慈悲,双唇微动,周身佛光圆照,辉光弥射,似释迦牟尼——正全神贯注地诵读佛经。
相传,凡是自此走过的人,若能够见到这三座神像,便能一生幸福安康、心愿立成。如若能看出老子的衣襟飘动之态、孔子的拱手作揖之姿,能够听到如来佛祖的讲经之声,便能与天地同老,与日月同修,位列仙班。
泰礴顶的兴起,或许可追溯到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在岁月的雕琢下,逐渐形成了如今雄伟的姿态。其发展演变,犹如一部无声的自然史诗。
起初,它或许只是大地的微微隆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演绎,风雨的打磨侵蚀,它不断地塑造雕琢着自己,直至成为胶东第一高峰。
泰礴顶,不仅是一座山峰,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引导激励人们勇往直前,追求更高的境界。那高耸的山峰,仿佛是大地伸向天空的巨手。传说中,这里是“女娲补天”“古事”的发生地,女娲娘娘曾在此炼石补天,她的慈悲、勤劳与坚韧,似乎融入了这片土地的每一寸肌理。这也是泰礴顶的根,深深扎根于远古的神话,承载着人类对天地混沌初开时的初始形貌的想象和敬畏。
二、泰礴顶“根与魂”散议
踏上这片土地,感受着它坚实的根基。你会感到,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那嶙峋的怪石,是岁月的刻痕;那茂密无边的森林,是生命的赞歌、大自然的大合唱。
泰礴顶的根基,在于大地母亲的孕育,在于岁月的沉淀。在于它那不屈的精神和永恒的守望。它历经岁月的沧桑,见证了世间天地自然的风云变幻。从最初的默默无名,到如今成为人们心中神圣“仙山”的象征,它的发展演化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
它是昆嵛山的脊梁,撑起了一片天空。而其魂,则在于那永恒向上的精神,无论经历多少风雨,都始终傲然屹立天地间不倒,向着天空伸展。
我登上山顶,俯瞰着脚下的大地,环视周边的远山近岭,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这片土地见证了无数的兴衰,却始终保持着它的庄严与神秘。
在古代,或许只有勇敢的山民和寻仙问道者才会涉足这片神秘的领域。他们在山中探索,博采大自然的无穷信息,感受着大自然的磅礴力量,同时也将泰礴顶的故事口口相传。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文人墨客被其吸引激发,产生诸多艺术灵感,留下了无数的诗篇和墨宝。堪称稀世无价宝藏。
山中各路仙人,对于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对普天下劳苦大众的善意、援手和庇护,都在不断地感动着我们,感化提醒着人们弃恶向善、追慕美好幸福的新生活。
如今,泰礴顶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旅游胜地,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含国外的众多游客,前来游览观光、拜神问仙。但其本质从未改变,依然是人们心灵的寄托,是对大自然崇高敬意的物化表达。
从文化意义上讲,泰礴顶不仅是自然景观的代表,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和媒介。
它所蕴含的神话传说,激发着人们对未知神话世界的探索欲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历史价值在于,它直接参与并见证了千万年间的地质变迁、沧海桑田、气候变化、季节轮回,为我们研究地球的历史地理,提供了无穷的珍贵的信息线索。而其文化价值,则体现在它对人们艺术创作的启发,对人类精神世界、文化生活的丰富、填充与充实。
它美化了自然,为人们呈送了自然美景与艺术美的享受、从而美人眼目、陶冶情操。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到自然保护的重要性,更加热爱自然、亲近自然。
三、九龙池的神话传说
沿着泰礴顶的山路蜿蜒而下,便来到了九龙池景区。
相传,东海龙王的九个儿子,为了追求自由和美好,经常在这里嬉戏玩耍,在此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化作了九个神奇的水池。昆嵛山的九龙池,每一个水池都仿佛是龙子们的足迹,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另有传说,古时候有九条神龙,因触犯了“天条”、犯下“天罪”,被玉皇大帝驱出天界、发配地上凡间,流放贬居于此。这里便成为九条龙的栖息之地,或曰“临时龙宫”——九潭约等于九个小龙宫,一龙一宫也。后来,由于不甘终身蜗居山地,九条巨龙幡然挣脱羁绊,腾空飞去返回大海。此山便留下这坎坎九池,故名九龙池。
比较有名的传说是,在遥远的古代,胶东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东海龙王敖广镇守。敖广有一个心爱的小儿子——九太子。他生性活泼好动,且心地善良聪慧伶俐。他久居龙宫,从未上过天,也未涉足陆地,憋闷之余便时常跃出东海,常带着虾兵蟹将四处游逛,到陆地上玩耍。
一日,天清气和,艳阳当空,九太子登上昆嵛山之巅的太白顶(即如今的泰礴顶)遥望天庭,被海上仙山迷人的天光水色所吸引,久久不愿离去。恰好遇见王母娘娘在众仙女的簇拥下来此休闲洗浴,王母娘娘落驾昆嵛山,早有山神、土地神、花神、鸟神等显身迎接,那盛况也为仙山增色十分。王母娘娘坐在潭边,把脚慢慢伸进潭水中,双脚轻轻撩拨潭水,顿觉神清气爽,浑身上下舒服极了,脸上也露出桃花般的笑容。
从未见过美貌天仙的九太子,见到“美女”乐不可支双睛突亮,头上生角,情不自禁现了原形,瞬间乌云翻滚山风大作,继之电闪雷鸣暴雨倾盆泉水暴涨。受到惊吓的娘娘和众仙女们,返回天宫向玉帝哭诉,玉帝龙颜大怒,将九太子囚在昆嵛山脉西北麓“苍山”下的九幽之底,冰封1000年,又派二郎神用“赶海神鞭”,将东海驱退50里以示惩罚。
“如欲返还东海,须待修炼千年”。九太子开始了潜心修炼。在涧底每修行百余年便可上一层台阶,当修炼到第四层时,一妖魔从万里之外呼啸而来,霸占了昆嵛山。一时间狂风大作,黑云滚滚乌烟瘴气。当时,九太子功力尚未恢复,为了保护昆嵛众生,他毅然挺身而出与妖魔血肉相搏。这场恶战真是天昏地暗山崩海啸,直至七天七夜后妖魔战败逃命而去。仙山遭受了空前浩劫,到处是刀切斧劈似的深沟,水脉断流,九太子也遍体鳞伤,不能如以往那样呼风唤雨,山民开始忍受干旱之苦。
九太子奋不顾身保护山民的壮举,传遍了昆嵛山脉,也感动了在附近潜心修行的麻姑。从此,美丽善良的麻姑,每天都要翻山越岭,采集一些灵芝仙草和仙果送给九太子,不辞辛苦助他疗伤。在麻姑的精心照料下,九太子逐渐康复,加快了修炼的脚步。每当麻姑回山时,九太子便以龙身搭成天桥,大大缩短了山上山下的距离。
多少年后,九太子和麻姑双双修炼成仙,腾空而起,化作一团祥瑞彩云飞升天庭。在九太子修炼过的地方,泉水开始喷涌,形成九处泉池,池水清澈甘洌四季不断:春则细流涓涓、回清倒影;夏日飞瀑奔泻、撒珠喷雪;秋天碧波荡漾、粼光闪闪;冬时冰笋倒挂、含银吐玉。
前往九龙池的途中,山路蜿蜒曲折,风光秀美。沿途还可欣赏到各种奇特的石头景观,如龟石、人参石等,它们栩栩如生,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
在九龙池周围,还有一些其他景点,如龙王阁等。龙王阁始建于大金天眷年间,1997年修复,这里每逢农历六月十三日会举行龙王庙会。
昆嵛山九龙池,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游玩,让人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历史文化的底蕴。
这些神话和传说,为九龙池增添了神秘的色彩,也使得这一景点更具吸引力,让人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对其背后的故事充满遐想。
四、九龙池的“根与魂”浅探
九龙池的兴起,或许是大自然的一次奇妙创作。
在漫长的地质岁月中,水流的侵蚀和岩石的断裂,造就了这独特的景观。它的发展演变,是大自然力量的粗犷豪放的展现。从最初的细微变化,到如今的壮丽景象,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惊喜与玄妙。
九龙池的根,在于山水的交融,在于大地的滋养。那清澈的池水,是大地的馈赠;那飞泻的瀑布,是山水的乐章。在于大自然那永恒的生命力和对自由的渴望。它的魂,体现在水与石的交融,动与静的和谐之中。在于灵动之美。水的灵动,石的沉稳,相互映衬,构成了一种和谐的韵律。置身其中,仿佛能听到大自然的心跳,感受到生命的跃动。
在这里,时间仿佛静止,一切都变得如此宁静与美好。九龙池,用它的美丽诉说着自然的神奇与伟大,表现了大自然宏大、磅礴的力量。
回顾九龙池的沿革,它曾是大自然的秘密花园,隐藏在深山之中。随着人们的发现和传颂,它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曾经,这里或许只是山民们偶尔休憩的宁静角落,而如今,已成为众人向往的田园美景、自然花园、“天地公园”。
九龙池的历史演进过程,充满了诗意与浪漫。在古代,它或许是文人墨客文学艺术创作灵感的源泉,他们在此吟诗作赋,抒发对自然的赞美和人生的快乐与向往。而在现代,它成为人们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魅力的旅游观光胜地。
其文化意义在于,它象征着生命的灵动与坚韧,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创造力。从历史价值来看,九龙池见证了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演变,是研究自然历史、地理科学的重要窗口。文化价值方面,它激发了无数艺术作品的诞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社会意义上,它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为人们回归自然的幻想与期望奠定了物质条件基础,提供了人们走向田野、向往田园生活之实现的可能性,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推动了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
五、无染寺的神话传说
在昆嵛山的深处,有一座宁静而神秘的无染寺。
无染寺景区,那宁静而庄严的庙宇,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无染寺位于昆嵛山主峰泰礴顶南麓,这里森林茂密,溪水、瀑布、清泉相连,自然风光秀丽,有“江北小九寨”的美誉。主要景点包括水上乐园、古银杏、江北玉兰王、齐王坟、李龙文化广场、王母娘娘洗脚盆、圣母宫、玉屏池、摩崖神龛、仙女池、帷幄洞等。
传说当年,深居天庭的王母娘娘邀请众仙参加蟠桃会。一众神男仙女酒过三巡后,王母娘娘略带醉意,一时兴起,便召常居人间的“八仙”上前,询问下界可有佳境能去游玩。热衷于游山玩水的吕洞宾马上回答说:下界(人世间)的昆嵛山山清水秀,别有洞天,像是一块风水宝地。王母娘娘听后很感兴趣,就邀请众仙一同前去游览。
当他们来到昆嵛山无染寺时,只见山间溪流潺潺,漫山绿草如茵。这时,王母娘娘正好感到腿脚乏力,就缓步来到池边,把脚伸到清澈的池水里,顿时一股清新的凉意透彻心脾,疲乏被驱散得干干净净。从此,王母娘娘就经常带着众仙女来这里沐浴。时间久了,人们就把王母娘娘洗过脚的这池碧水称作“王母娘娘的洗脚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