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根与魂】【云水】朝天锅,舌尖上的美味萦绕与缕缕乡愁(散文)
一
那时,我们一家人在东北,经常的,父母在闲聊时,会提到老家的一道美食——朝天锅。
当时,并不了解,也没吃过,但是,每次听到朝天锅,因为听的次数多了,就感到亲切起来。总是想,有朝一日回到潍坊,一定的,先吃一顿朝天锅呢。
记得,东北的冬天经常下雪。
傍晚时分,又飘起雪花,天地间一片白茫茫,银色世界里的小屋顶上的炊烟,袅袅升起,鸟儿归林,人们也匆匆往家赶。此时,下班回家的母亲,干净利索地早已做好了晚饭,之后,母亲总是喜欢给晚归的父亲,烫一壶酒呢。小小酒壶,冒出缕缕酒香,炒好的菜,怕凉了,就盖在锅里。然后,也不闲着,坐在窗下,拿起针来做着针线,等着父亲和贪玩的孩子们回家来吃完饭。
雪花在窗外飘着,呼呼的北风将个雪花吹得纷纷扬扬。室外冰天雪地的,屋子里却暖烘烘的,一家人围着炕桌开开心心地吃着饭。父亲劳累了一天,此时,很惬意地饮着酒,与家人聊着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吃上,一说到吃,母亲毫不犹豫,直接说:“若说最好吃有解馋的是什么美食呢?我说啊,就是咱们潍坊的朝天锅呀。我小时候,就喜欢吃,每集都跟着玉儿姥爷去赶集,去吃顿朝天锅的。”
每次,母亲只要说起朝天锅,就会大加赞赏,还说一提到朝天锅,就要流口水了。即便是,再没胃口,也想吃呢,那个香呀,就别提了。其实,最是那缕缕乡愁由心地泛滥着,随着那老家的味道飘过来,那浓浓的香气,直抵胃腹呢。我知道,母亲是又在想老家,想我姥爷姥姥了。而父亲故意岔开话头,一说起朝天锅,就会说起那盛大的场面,好似亲临其境一样说:“知道吗?朝天锅,怎么来的?”
一句问话,我们兄妹几个都愣在那里,别说朝天锅怎么来的了,就是朝天锅的名字,也好生奇怪的,到底怎么个好吃,又是个啥样子,一点也不知道呢。
我和哥哥就互相看看,再看看母亲。哥哥说:“什么朝天锅呀?也只是听你和妈妈说说而已,什么样子,不知道呢。”母亲看了哥哥一眼,笑着刚想开口,父亲就紧接着抿一口小酒,又说:“我是说呀,咱们潍坊朝天锅,那可了不得,有了历史了呢,那可是早在清朝就有了,清朝知道吗?”
母亲故意说:“不知道呢,清朝什么时候?昨个还是前个?或是明个?呵呵。”
我和哥哥听了母亲说,也一起摇头配合着母亲说着:“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嘻嘻。”父亲平时就喜欢与母亲开玩笑,说远古的故事,母亲知道也总是装作没听说过,不知道呢。以此来引着父亲讲故事给我们听的。父亲呢,心里明白着呢,也就开玩笑说母亲那时还小呢,当然是不知道的。
有时候,父亲还会故意夸张地笑着说:“玉儿妈妈哟,不会吧,咋就突然,那么没文化了呀?”母亲就会也笑着说:“哎呀,玉儿爸爸,都像你这么有文化的,能有几个呀?那就快说说听听,我和孩子,都洗耳恭听呢。”
父亲毫不客气,就开始说起来。父亲说清朝时,潍坊还不叫潍坊,那时是叫潍县呢。那时候,潍县大集就很是出名了,可以说咱们潍县大集,当时称为山东第一大集的,是当时烟火气最盛的地方呢。在潍县周边以及山东半岛地区都是赫赫有名的,有句话说呀“买不着,上潍县;卖不了,上潍县。”潍县大集鼎盛时期,那赶集的人数能达到十万多人呢,想想这十万之人,再想想他们吃什么?
“朝天锅呀,吃什么,咱们潍县朝天锅,就是那时候兴起的嘞。”一语未了,从外面一步进来了李伯伯,一句话,一家人都吃了一惊,一看是李伯伯,才都大笑起来。母亲赶紧往里让座,父亲亲手给李伯伯斟上一杯酒递了过去。
二
李伯伯坐下来,接过酒,与父亲一起饮起酒来。于是,父母亲与李伯伯接着聊起了朝天锅。看得出,父母亲与同在异乡的李伯伯都很想家,也都喜欢他们老家的朝天锅,说起他们家乡美食,话就多起来。从中,我更多的了解到了朝天锅。越是了解,就会不由得喜欢上了这道父母亲赞不绝口的美食。
说起朝天锅,就不得不提到,咱们潍县的父母官郑板桥。据说,朝天锅就是清朝乾隆年间,“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所创的。
父亲说的一点不错,当时的潍县大集确实兴盛至极。郑板桥一向对民间疾苦挂在心上,某一年的某一天,恰是潍县大集,郑板桥微服私访,就来到了潍县大集上。见到人山人海的潍县大集上,人们从四面八方来赶集,一般都是早在起来,怕耽误赶集,天没亮就从家里走,因此都是饿着肚子来的。而到了集上,也没有什么可吃的食物,冷冷寒寒,又饥又饿,很是辛苦。父母官看着心疼得很呢,于是,便命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铁锅,为各路来赶集的人煮菜热饭,也是临时起意,人们就在锅内煮着鸡肉、肉丸子,猪肚、猪肠一些猪下货,一些各色肉品和还有豆腐干什么的,许多食材。大火煮汤直到沸腾,肉也煮得烂烂的,热气腾腾,扑鼻的香呢。集市上的人就围拢过来,围着锅子坐在下来。由此,你一碗我一碗从锅子里用木勺舀上汤,再加上芫荽,酱油。薄饼将喜欢吃的猪头肉,或是自己喜欢吃的猪肠什么的一卷,边吃边喝着汤,随意自用,吃得很是爽快,自在。因为,架起的大锅无盖,人们就叫“朝天锅”了。
也因如此,最早的朝天锅,人们也叫杂碎锅子。说起潍坊朝天锅说来呢,倒是令人情不自禁就会想起北京的杂碎烩火烧了,还有西安的杂碎烩饼,它们还真是有些相类似的,都是一道传统的美食文化。《潍城政协文史资料》有记载:“设于集市,露天支锅,围一秫秸箔,名朝天锅。”朝天锅,说来还真是美妙得很呢,也令人心里泛起温暖与自在,潍县县令郑板桥真是体察民意呢,这样的创意与民心恰好一致的。
潍坊人向来就是热情好客,不分彼此,何况都在一个集市上遇见,南来北往,虽然口音不尽相同,但是好结交却是相同的,围在一起,吃着聊着,一顿饭没吃完,早已相见恨晚,成了好友,从此来往不断,相互来往也是说不定呀。
朝天锅,在传承中,潍坊人在充分发挥着聪明才智,也是在及其不断完美着的。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这道美食,一直秉承潍坊人的无论做什么事,都是认真,精致,老老实实,又厚道,一丝不苟的精神。做好一道菜,做好一道美食,同样要做好做得好吃,做得有营养,让人吃得美美的,记忆在舌尖,在心底,记住咱们潍坊,记住咱们的美食,再也难忘。
朝天锅,是以鸡肉、驴肉煨汤。它的原料一般就是猪头、猪肝、猪心、猪肺,再有猪肠猪肚等猪下货,可谓是营养极为全面又美味。再配以油盐酱醋,疙瘩咸菜甜面酱,还有葱、姜、八角桂皮胡椒粉调料。再加上、香菜、香油、青萝卜条等十几种调料。关键爱就是要煮,煮得肉烂烂的,大约要一两个小时呢,因此,可想而知,大锅里煮沸,那肉香,十里八里也飘香呢。
当时,就是以锅台为桌子的,吃的人围着锅子坐着,一张饼薄而带着韧劲,拿过来,将各种肉类卷在里面,什么肉丸子、鸡蛋、猪头肉等等,总之喜欢吃什么,因人而异,自己来卷,再从锅里用木勺子舀汤来喝,汤里也是自己随意加佐料的,什么疙瘩咸菜、芫荽沫、葱白。
朝天锅,特点就是肥而不腻,热热乎乎,寒冬腊月吃得汗流满面。且,汤清味道纯正,不浑浊,营养丰富,香美可口。朝天锅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不仅当地人。远方的游人来到潍坊,也都要吃上顿美味朝天锅的。
我被父母亲再加上李伯伯一说,仿佛间早已嗅到了那缕缕肉香,早已是垂涎三尺了。心里暗想,等我回老家,别的不吃,我也得先吃吃朝天锅的。
三
于是,我就大声说出来:“等我回老家,啥也不吃,直奔朝天锅去,好好的,我也要美美地吃一顿呢。”哥哥一听,也故意砸砸嘴儿,说他也是呢,要是回老家,朝天锅,一定要一连吃上几顿,那是必须得。
李伯伯听我和哥哥说想吃朝天锅,忽然想起他曾请他战友小吴吃过潍坊的朝天锅,因此,还闹出了点小笑话呢。李伯伯说,那时,他也是刚刚转业不久,回到潍坊工作。一天,南方战友小吴出差办事路过潍坊,顺便来看看他,李伯伯非常高兴,恰好到了中午,李伯伯二话没说,就请战友小吴吃顿朝天锅。
小吴一听很高兴,早听说过潍坊朝天锅好吃得不得了。走进店铺,扑面而来的是老板的热情与好客,坐在桌子前,小吴看看桌子,又看看桌子,不由得疑惑地就问:“不是吃朝天锅吗?锅呢?咋个不见?”惹得周围吃朝天锅的人都大笑,就听一个人说:“一听呀,外地人呐,初次来咱们潍坊吧?吃朝天锅,不要先找锅,要先找桌儿,就得。” 又一个人热情地说:“远方的朋友,你算是来着了,好好尝尝咋们朝天锅吧,奇香呢,绝对美味呢,吃一次,就上瘾了。”
当吃到朝天锅时,小吴那个兴奋呀,连连说:“好吃,好吃,香极了,真真的美味嘞。”
饭店老板也笑道:“朝天锅,吃饭不见锅的,不是火锅嘞,哈哈。”
随着日新月异的时代变化,咱们潍坊朝天锅,也早已融合了特色潍县菜的菜馆了,可以零点小桌,也可以到大的包间,容纳十余人不等,既可以接待一两人,也可以接待多人的大型商务宴请。
如今的朝天锅,早已登上了大雅之堂呢,它是咱们潍坊当地的传统名吃,属鲁菜系。也早已被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贸易厅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了”。尤其是,在2013年,潍坊的朝天锅,因为制作技艺超好,已被入选山东省级非遗名录 。而且,又在2014年山东十七地市代表菜评选活动中,潍坊朝天锅脱颖而出,又成为代言潍坊菜 。
潍坊朝天锅,那时父辈们最喜欢谈论的美食,地地道道的老潍县味道。记得,那天晚上,雪花一直飘着,屋子里炉火正旺,父母亲和李伯伯聊着朝天锅,回忆着在老家的种种,那是越说越高兴,父亲与李伯伯越饮越开怀。
哦,潍坊朝天锅,说不尽的家乡美好,道不完的美食香飘,也是每个离家的游子,最难舍的舌尖上的美味萦绕与缕缕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