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泊宁静 >> 短篇 >> 江山征文 >> 【江山·根与魂】【宁静】老曲新唱黄梅情(散文)

编辑推荐 【江山·根与魂】【宁静】老曲新唱黄梅情(散文)


作者:旧时茅舍 秀才,1919.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46发表时间:2024-08-10 16:16:48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不求来生还能与你相见,只盼今生你能在我身边……”
   一阵熟悉的黄梅戏声传过来,难道有人在唱黄梅戏?我边侧耳倾听,边循声而去,调子还是那个调子,可词却大相径庭!
   文化广场前人头攒动,一大群人在跳广场舞,那声势可真够浩大的:一色的白色鸭舌帽,红衫白裤,白色的运动鞋,只见他们一会儿摆胯,一会儿扭腰,一会儿又云手……整齐划一,仿佛在举行一个盛大的仪式。虽然没有七仙女的那种轻柔飘逸,但是整套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如行云流水般,传统曲调配上现代舞蹈,真正令我耳目一新。
   黄梅戏是爸爸妈妈的最爱,那时家里的电视机,只要有哪个频道在放黄梅戏,他铁定要看完,并且还时常跟妈妈讨论两句,仿佛是个专家似的。其实,他自己并不会唱。他知道当时几个黄梅戏唱得好的无外乎严凤英,王少舫,还有吴琼、马兰、韩再芬,尤其是严凤英和韩再芬,用现在的话说,他是她们的铁粉。
   记得2006年的时候,他身体不适,我带他到医院检查,顺便在我家小住几天。晚饭过后,带他出来散步,知道他爱看黄梅戏,便沿皖江大道往科技广场走去。科技广场上有人在唱黄梅戏,他住了脚,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看后,他说:“这天仙配没有严凤英唱得好!”我笑他的眼里只有严凤英,业余的,能够唱到这个水平已经非常不错了。
   谁料那竟是他最后一次看黄梅戏了!
   妈妈爱看黄梅戏,没事时,还哼几句,有时边纳着鞋底,边哼唱《小辞店》:“蔡客人他要回家发誓赌咒,好一似万把刀穿我的心头,壶中有酒好留客壶中无酒客也是难留,他无缘我无份留不长久,再三留留到后反成了对头,尊一声客人哥店房等候……”唱得是如泣如诉,把柳凤英的悲痛欲绝全给唱出来了。爸爸在一旁喝茶,听了会微微一笑,说:“你这个婆娘,看不出来,黄梅戏唱得不赖啊!”妈妈白他一眼说:“哪个像你,连黄梅戏都唱不来呢!”
   再也没有听过妈妈唱戏了。
   对于黄梅戏,我虽然不擅长,但自小就是听着黄梅戏长大的。小的时候,家里还没有电视机,但村村通广播了,每天广播上除了播放新闻联播,天气预报,小说评书之外,就是唱黄梅戏了。什么《王小六打豆腐》《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等,几乎听得人人都会来那么一两段。
   有时,远远的,一个人过来了,你感觉他过来了,不是看见的,而是听见的。他一个人旁若无人地唱着黄梅戏,唱得忘乎所以,跑调也罢,忘词也罢,不就是图个乐呵,又不是表演比赛。倒是爸爸,听见了,便笑着说:“这个老几,唱着洋乎洋乎的,不知道快活啥呢!”
   那时,一天没听戏,就感觉少了啥似的。一个人的时候,走路,或者在田间干活,不知不觉中就想哼那么几句。哼着,哼着,感觉心情舒畅了,不觉得孤单了,而手中重复又重复的单调动作也变得有意思起来。唱戏的人,是不孤单的。田里的棉花在听,它们哗啦啦地摆动着枝叶,一朵朵白云般轻柔的棉花就到了手中;路边的小草在听,它们在阳光下发出专注的光,风儿也在听呢,它还会把这声音传到很远的地方,而很远的地方也有那么一个人,他听到了这悠悠的黄梅戏声,眉头的那个结就在不知不觉中松开来了。
   是啊,有什么不开心呢,不开心,就哼几句黄梅戏吧,把自己的心事哼进去,交给风,就都风流云散了,日子还是原来的日子!
   我常常想,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黄梅戏呢?也许,是因为它集思想性艺术性表演性于一体,雅俗共赏吧!其内容贴近生活,旋律婉转流畅,语言生动易懂,不管是文人雅士,还是凡夫俗子,都能够体会其中的妙处,都能够随时哼唱几句,不需要考虑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来,即使什么调子都不会,还可以学王小六打豆腐那样,插科打诨搞几句笑,生活是不拒绝笑声的!
   人们爱唱黄梅戏,是因为它唱出了大众的心声。《女驸马》唱出了对嫌贫爱富的憎恨,《牛郎织女》唱出了对以王母娘娘为代表的扼杀自由爱情的旧势力的控诉,《天仙配》表达的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夫妻观灯》则唱出了人们对丰收的喜悦。如一句“乌鸦怎能配凤凰!”就将冯素珍继母嫌贫爱富的丑恶嘴脸跃然纸上;“送你纹银三百两,望贤侄回家去另选名门。”又将她的父亲假仁假义的虚伪脸孔刻画得入木三分;“兆廷人穷志不穷,万两黄金如粪土,天崩地裂不退婚!”唱出了一个男子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对为富不仁者的痛恨。
   群众是善良的,他们知道月缺了会圆,花谢了会再开。所以,对于冯素珍李兆廷这对忠贞不渝的恋人,也应该苦尽甘来,这样的日子才会有期待。所以,才有了女驸马,有了聪慧的公主,而这一切,都需要一个贤明的君主才能得以成全,这还不够,为了让美丽善良的公主也能过上美满的生活,就让冯素珍的哥哥那个也是遭继母虐待的苦命人儿跟公主来个花好月圆。老天,这世间还有如此十全十美的故事吗?这既是对忠贞爱情的歌颂,又体现了百姓们的朴素的价值观,有情人终成眷属,好人终会有好报。
   百姓们喜欢黄梅戏,是因为它贴近生活。你看《夫妻观灯》明明啥事也没有,就是正月十五闹花灯,王小六带着他的老婆去看花灯,出门前他叫他老婆换件衣服,“看灯去啊?哎!看灯你换件衣服嘛。”并且说“我们庄稼人一年忙到头有两件新衣服还不换一下子吗?”换好衣服准备出门,还不忘跟邻居招呼“上屋的人下屋的人,我夫妻二人去看灯,有劳你们照应门,看灯回来再啊再感情。”这哪是在唱戏啊,这明明是在唱生活啊!
   内容贴近生活,语言也是充满生活情趣,浓浓的安庆腔使得黄梅戏充满了地方特色。所以,唱黄梅戏只能用安庆腔来唱,尤其是《打猪草》《王小六打豆腐》,换了普通话,韵味就全没了。本来黄梅戏就是百姓喜闻乐见的东西,是可以在街头巷尾充满烟火气息的地方唱的,要的就是那种热闹劲儿,烟火味儿,如果用普通话文绉绉地唱,那还叫黄梅戏吗?
   网络时代,各种娱乐方式层出不穷,游戏、密室逃脱、剧本杀等娱乐方式侵蚀了孩子们有限的时间,年轻人当中,会唱黄梅戏的,也是凤毛麟角,许多的传统在小一辈那里似乎已被淡忘。
   幸运的是,有关部门正在采取各种措施,将黄梅戏这种百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发展起来。各社区都有文化舞台,还有黄梅戏会馆,每年到金秋十月的时候,送戏进社区,黄梅戏艺术周便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整个城市就氤氲在一片悠扬婉转的黄梅调儿里。尤其是莲湖公园里的那个自发形成的黄梅戏之角。
   那是莲湖公园的东边入口处,那里老树森森,浓荫蔽日,几块大石头,干净平滑,成了天生的座椅,旁边是黄镇纪念馆,还有厕所,一应俱全。不知何时,这里就成了民间的黄梅戏之角。许多黄梅戏爱好者不约而同地聚集在这里,渐渐的,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组合。每个组合都有一两位老者,在旁咿咿呀呀地拉着胡琴,面前是琴架,上面摆着棋谱,那些老人要么坐在自带的小马扎上,要么就坐在花圃的石沿上。信眼望去,竟然有七八个小团体,有男有女,他们穿着新式的服装,唱着旧时的戏曲,并且还配合着手势和步伐,虽然有些不伦不类,但看他们那有板有眼的样子,可能不少是从剧团退休下来的专业人士。他们各唱各的,丝毫不受隔壁的腔调的影响,可真沉醉啊!
   如果树木花草石头会说话,想必莲湖公园里的它们会天天咿咿呀呀地说着黄梅戏吧!
   一旁坐着的,自然都是大爷大妈们,他们有的也是退休在家的,在家无聊时,便带一个小马扎,到这公园来坐坐,可以观戏,可以聊天,可以纳凉。日子就这样滋滋有味地过去,倒也自在。
   一次在抖音上,无意中刷到了有人在唱黄梅戏。仔细一看,竟然是儿时的伙伴!他从小便爱唱黄梅戏,想不到现在竟然唱到了抖音上。想不到我会用这种方式再次听到黄梅戏。世易时移,黄梅戏也在与时俱进!是啊,热爱本身就是光芒,无需担心它一时的黯淡!
   虽然一提起安庆,就会联想到黄梅戏,其实黄梅戏真正起源于湖北黄梅,在安庆发展壮大起来。据说两地还曾为此争论过,不管黄梅戏起源何处,它都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一起去传承它,发展它,这才是当前我们应该做的。
   老曲新唱,算得上是一种创新吧。还有抖音,不管其初心是啥,但都是凭着对黄梅戏的一腔热爱。如果黄梅戏想更好地发展下去,有一点是必须要面对的,我们不能总是躺在传统曲目上,黄梅戏的一大特点就是贴近生活,不仅是内容而且语言上也是。相信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黄梅戏也应该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更好地发展下去!
   黄梅戏需要在时代中去创新发展,时代也需要黄梅戏去谱写和歌唱!

共 337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是啊,有什么不开心呢,不开心,就哼几句黄梅戏吧,把自己的心事哼进去,交给风,就都风流云散了!日子还是原来的日子!这就是黄梅戏带来的愉悦,带来的享受。文章以叙说黄梅戏为重点,为读者呈现一道关于地方戏曲的文化大餐。因为黄梅戏影响力比较大,所以写黄梅戏的也比较多,但作者独辟蹊径,她把戏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戏如生活,生活如戏,戏里戏外,表达了对黄梅戏的喜爱之情,也寄托了对父母的思念,对生活的感悟。文章由父母对黄梅戏的喜爱起笔,饱含深情地书写老一代人的情感生活,令人感慨万分。那么父母如此喜爱黄梅戏又是因为啥?为此作者展开书写了黄梅戏的发展,尤其是重点剖析了黄梅戏的艺术特色,最终归结为黄梅戏不是唱戏,唱的是生活,正因为黄梅戏接地气,才有了经久不衰的效果,才为广大群众所喜爱。这是黄梅戏艺术魅力之所在,也是植根于民众的文化底蕴大展示。历史发其源,文化铸其魂。几千年来的文化遗产中蕴含着华夏民族的精神基因,隐藏着“从哪里来,向何处去”的发展密码。这就是传统艺术黄梅戏带给读者的启迪,也是作者精心谋篇布局的结果。文章文风朴实,善于从生活中撷取有意义的片断,用以烘托主题,切实较好地发挥了散文中“我”的引领作用。文笔流畅,对黄梅戏的认知和感悟深刻,并以饱含真情的笔触,流畅地宣泄出来。美文共赏,力荐文友阅读。【编辑:小猪她爸】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浩渺若尘        2024-08-10 16:21:03
  文章以叙说黄梅戏为重点,为读者呈现一道关于地方戏曲的文化大餐。因为黄梅戏影响力比较大,所以写黄梅戏的也比较多,但作者独辟蹊径,她把戏与生活巧妙结合起来,戏如生活,生活如戏,戏里戏外,表达了对黄梅戏的喜爱之情。拜读,学习。
浩渺若尘
2 楼        文友:小猪她爸        2024-08-10 16:22:01
  感谢赐稿宁静社团,期待精彩继续。佳作欣赏,已向精品审核组申报!
一本正经说胡话,嬉皮笑脸吐真言。
3 楼        文友:北方雪飘飘        2024-08-10 19:22:30
  黄梅戏,很好听的,连我这个不爱听戏的人,都喜欢听黄梅戏,我妈更是一个戏迷。老师家乡是黄梅戏发展壮大的地方,为你们自豪!文章内涵丰富,文笔精湛,情感真挚,引人共鸣。学习欣赏,祝老师佳作频传。
洁白的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又悄无声息地化了……
回复3 楼        文友:旧时茅舍        2024-08-10 22:46:29
  谢谢雪飘飘老师的到访和点评。黄梅戏是安庆的地方特色,因为其形式活泼,内容生动,语言通俗易懂,深为人们喜爱。很高兴你和你妈妈都喜欢黄梅戏!向老师问好!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