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喜欢三棵树(散文)

精品 【东篱】喜欢三棵树(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75.5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79发表时间:2024-08-12 06:50:44
摘要:在每天都要走一遍的路上,我结识了三棵树。路上,在三棵树前,一定要停下来,目视致敬,因为三棵树永远站在那等着我。


   无奇不有。欧洲有一个“树的比赛”活动。比赛的组织者是捷克人亚当·霍鲁布,我非常喜欢他的一句话:“我还没有遇到一个告诉我他们不喜欢树木的人。”
   一句话点醒了我,我也有喜欢的树。我每天晚饭后散步,一路上有三棵树,让我必注目,表达我的喜欢。
   亚当·霍鲁布公布的评价标准必须有自然和人文的故事,才可入选排行榜。我所说的三棵树,很平凡,可能只是和我有些故事,甚至故事也没有,只是我从树上读到了一些东西,不入榜却入眼。
   每散步出发我要在我家楼下的花畦绕圈,看看畦内的草木,养养眼。春天草木初萌,就从花畦边的石丫子边挤出一棵小树苗。稍大,我认出是国槐。周围百米之内没有这样的树种,我断定不是风携来的,应该属于一只鸟的功劳。我的汽车停在楼下,常见鸟粪落在上面,鸟也自知犯错,便叼来一粒种子安慰吧?
   入夏,草木葱茏,很快古国槐就崭露头角,窜上来了。我以为这是灌木槐,老家叫“棉槐条子”,不堪大用,任其放肆吧,哪知它就像鹞子拔地参天,每天一个新高度,我买来剪枝的专用剪子,小心地剪去冗枝,留下一根树干。曾当过孩子们的园丁,这次做真正的园丁了,让我如此真实地获得了树木成长的那种期待式的快乐。
   去年冬天,和同楼的老姜说,准备从山上挖一棵小树栽上,因错过植树节的时令,他从单位墙角拔来的树苗栽上却没有成活。我们种树的心思便成了遗憾的缘分。佛说,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换来今生的擦肩而过。佛缘挺玄乎的,我们没有等上五百年,也等不起,国槐便给了我们一个缘分。只要心心期待的,总有不负心愿的事情发生。老姜这样说,我赞同。什么事都扯个缘分,是我们谈话的一种方式。
   我给国槐的幼苗架上了木杆以扶正,用绳子固定了位置,防风吹倒,它比我的个头还高很多。它的一边是早就长大的双柿树,枝叶繁茂,挂果很多,国槐已经和斜逸出来的柿树枝杈碰头了。剪掉柿树一枝我真不舍,但和国槐已经交叉了,看看相吻相亲的样子,更不肯下手了。
   风景总不能按照我们的意志去成就,我喜欢顺其自然,但奇迹还是发生了。我特别注意到,两树的枝头接触后,却谁也不欺负谁,柿树的枝杈突然弯曲向上像是受到了力量的感染,国槐的树干也神奇地打了一个弯,二者都互让了空间。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我们人类的观点,但放在树木上,并非是真理。愿一切皆美好,这可能不仅仅是善良的人类的愿望,树木也在谦让着。
   国槐的枝头被折弯,我心中很不忍,不舒服得很。神奇的是,古槐的主干打弯之后,又挺直了躯干向上生长。这在国槐的成长过程中,算不算遇到了坎坷?国槐肯定不这样想,它只是以一段弯度,给成长做了一个记号而已。做了一个什么样的记号呢?不是惊叹号,应该是省略号。它不言语。这段曲折的历史,国槐忽略不计。是啊,耿耿于怀,肯定不是快乐成长的动力。
   读书看到一则关于波兰森林的趣闻,在其西部森林里有几百棵树木都是先平行于地面生长,折成一个弯弯的月牙状,然后向上生长,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人们猜测,可能是土著居民为了制作家用器具而在树木幼年时故意折弯。
   我觉得也有这样的可能。在树木生长时,遇到同类而相让,于是成了这片“弯曲的森林”。我从书中的照片可见,这些弯度,有着缱绻之意,并不委屈。
   我们以人类的思维可能是无法理解一棵树的,何况是读懂一个人。不过,我相信礼让的力量,不是人类生来就具备的美德,树木等也在启迪着我们。
   想起作家三毛的话,做一棵树,……没有悲欢的姿势……我喜欢“悲欢”这个词给一棵树。我发现一棵树有着自己的欢乐,欢乐地生长,哪有悲伤的袭扰啊,或者是把悲伤放进欢乐里,根本就不算什么。
  
   二
   第二棵树是在散步的一个拐角遇到的,诗人说,拐角处有风景。我信这句诗。
   一闪过,那棵美枫,就像一团傍晚的篝火,燃烧着,在到处都是绿色里,它太显眼,忍不住给它行注目礼。我是听人说叫“美枫”,学名到底是什么,我不深究,就像一堆篝火,我根本不能叫上篝火的名字。火红的火色,用个“美”字形容,很透彻的。路过的老头也喜欢,慷慨地给了个名字叫“夕阳红”。他们从一棵树上发现了自己的心情,也影响着我。
   初春,我特别注意过,还是春寒料峭时,还是草绿酝酿中,它就点燃了春天,我发现美枫的好就是率先点燃春色,它是毫无“我不开花谁敢开”的霸气,为什么要那么孤标傲世呢!一棵树的存在,能给读懂它的人以思悟,就足够了。
   蓬勃的火焰,闪耀着红光,但并未燃烧成灰烬,因而我又用胭脂红来形容它,就像一个可人的女子亭亭地站立在那,和每个经过身边人问好,不管是谁,举目都是笑,笑得灿烂;仔细端详,每片叶子都是媚眼,是媚而不妖。我又觉得那是傍晚飘来的一抹霁红的彩云,我生怕一不留神就飞走了。美好的颜色,总是让人产生联想,散步的过程,心要有一种快乐的节奏,美枫弹起了色彩的音符,走路也平仄起来。它没有抢占主街,而是站在一个角落,甚至被人忽略。这株美枫归属一家民营公司,当初栽植的时候,或许是看上它红红火火的颜色,象征着企业兴旺发达。我是觉得,一旦成为风景,每个人的解读是不同的,一株美枫能让经过的人,读到诗意,或者就是不同人眼中的哈姆雷特,也是不负为树一生的。
   盛夏来了,美枫并不抢占颜色了,我发现变旧了,就像过年时系在门柱上的红布,褪去了一些颜色。但这种旧色,有着沉淀的观感,并不讨厌。曾经鲜艳过,曾经亮了春色,曾经给人心中一阵振奋,美枫应该觉得已经值得了。
   青春是靓丽,谁都喜欢,但褪去了青春色,就不喜欢了?美枫并不做无精打采的样子,依然从骨子里向叶子注入红色,不是延长青春,而是青春的力量从不放弃。
   楼下的老李也注意到这棵美枫,折了一枝,我问有什么用处?他说,给孙子做一柄书签。
   那有什么含义?他说,红色的时代,红色的年华,好好燃放青春。和我的想法一致。多么诗意!他说,从美枫树上摘一片叶子还有用,不是眼光,而是树叶走进了他的眼中。他还说,自己现在就像一片树叶,做一个书签,还能督促孙子好好读书,就是意义。他是一个村子的老书记,退下来就到了城里住。每个人在美枫树上汲取的东西是不同的,就像一个人,可能无形之中,就成了别人眼中的风景,甚至是榜样。有多少人是这样想?如果是这样,还会抱怨自己吗?
   褪色和年老有着相似,为什么要叹息自己的年老色衰,在真正懂得审美的人心中,依然有着青春的样子,就像我常常听见有人见面就说“一点没变,还是原来的样子”,其实,都很老了,只是青春的印象难以抹去。
   郭沫若给红枫湖写了一个句子“西子三千个”,我后缀一句给拐弯处这棵美枫——不如美枫秀。
   英格兰诺森伯兰国家公园有一棵梧桐树,站在两山之间,因为在一部电影里出现,被称为“罗宾汉树”。我想,我的城市的这棵美枫,在我的眼中已经站成了一个西子的模样。
  
   三
   我散步的这条马路,在我毕业进县城待分配的时候,还是一片麦地,一条尘土路,正在整修。想必,路边的法桐树就是1980年栽下的。
   在曾经的小客站西头,那株法桐树有着统领千军的气势,绿盖张扬,蔽空蔽日,我们用“碧波万顷”是用来描写平视的风景,如果从上俯视,法桐树也如此。
   它站在路边,成为小客站的标志性树木,给了多少等车的乘客遮阴避雨,它深情地守着一个城市的驿站,有多少人分手时就在树下,有多少人出发就从这棵树开始。如果法桐树会说话,一定告诉我们在树下分手的故事,听到的最多的话是“再见”,“保重”……
   如此想来,这棵树如今这样繁茂,是得到了人文的滋养,按照“树的比赛”组织者的要求,也算是有故事的,是大众的故事,更有普遍性。
   都有一个“桐”字,却不是和梧桐树那样有着美好的寄托,我这样想,树上没有凤凰登枝,树下一定站过鸳鸯。有些情侣一定忘不了这棵树。
   还有一个理由,树干两枝,分杈处两枝像搓绳一样扭在一起,如拥抱的样子,这种缠绵一定给了情侣更多的美好联想吧?
   从这棵树下经过,我还惊奇地发现了一个现象。今夏荣成的风大,法桐树开始蜕皮了,一层层的老皮借助风力,脱去了外衣,换上了透着微绿的颜色,新皮肤上还带着美观的花纹。
   有一个小学生,在捡拾落下的树皮,我好奇地问,有何用?他说,他想试试在树皮上写字的感觉。
   “你想要一个‘入木三分’的感觉?”我马上想起王羲之在树皮上练字的故事。他一定是一个正在学练书法的孩子。
   他笑了笑说,“还没到那个程度。”他明显已经懂得了中国文化里的“入木三分”,我心中袭来一阵好感。
   程度?他追求的是一种境界,程度不影响追求。
   突然,我又想到了一句俗语——人要脸树要皮。人可以换一个脸谱,而法桐树是实实在在地换一张脸皮的,它不要老皮,要换一个崭新的面目面对岁月,面对过往的行人。
   树皮有着自我更新的能力,即使人为地剥掉局部的皮,它也在自我修复,的确,树木是在乎脸皮的。人们解释这个句子说,人不要脸天下无敌。面子重要,是人情的风雨表。树换皮,为了新生。两者不同,有着本质的差异。
   我们习惯把树木看成风景,风景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好看,人类领悟出的哲理,有多少是来自树木?树木的生存智慧,也启迪着人类,难怪世界上有人要举办一个“树的比赛”。
   和我的朋友老姜谈起树木,一直还有一个不解的问题。他单位墙缝里每年都有一棵刺槐长出,连续好几年。墙下是一片草坪,有的是生长空间,为何偏偏看上一个石缝?
   我说,显示出那株刺槐的倔强吧?
   散步的路上,他反复提及这个问题,我给不出明确的答案。
   作家苏童写过《三棵树》,他说,“树弥合了我与整个世界的裂痕”,他写道:“如果我一直向它打开窗子,不消三天,我相信那棵石榴会在我的床边、在我的书桌上驻扎下来,与我彻夜长谈……”七年多,三棵树与他有了感情。
   我在这条散步的路上,也喜欢上了三棵树,一棵是国槐,一棵是美枫,一棵是法桐树。我在这条路上散步,它们也在这条路上和我相识,相视。苏童说,看见三棵树,就改变了“怀疑多于信任”的世界观;我感觉,一路同行,如“三人行”。
   我的理解就是——喜欢了就好好做朋友。散步也最好有个伴儿,如果没有,树木就是伴儿,甚至能成为我们情感的知己,认知的佳作。
  
   2024年8月12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1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世界之大,无奇不有。在欧洲,竟有一个独特的“树的比赛”活动,其组织者亚当·霍鲁布的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我还没有遇到一个告诉我他们不喜欢树木的人。”确实,树木总能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柔软。文中所述的三棵树,平凡中蕴含着不凡。国槐与柿树的奇妙共生,让人惊叹于自然的神奇与包容。它们枝头接触,却相互礼让,各自弯曲生长,成就了独特的姿态。这不仅是自然的力量,更是一种无言的默契与和谐。正如波兰森林中那些折弯后生长的树木,虽不知其因,但足以引发我们无尽的遐想。那棵被赋予“夕阳红”之名的美枫,在拐弯处展现着独特的风姿。它如同郭沫若笔下红枫湖的秀美延续,在作者眼中,甚至比“西子三千个”还要动人。它如同英格兰诺森伯兰国家公园因电影而闻名的“罗宾汉树”一般,成为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景,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小客站西头那株法桐树,绿盖张扬,蔽空蔽日,有着统领千军的气势。“碧波万顷”一词,无论是用于平视还是俯视它,都显得恰如其分。它的存在,是大自然给予这片土地的慷慨馈赠。正如作家苏童在《三棵树》中所表达的,树有着神奇的力量,能弥合人与世界的裂痕。当我们与树木相遇、相识、相视,或许也能像作者一样,改变自己的世界观,感受到信任与美好。在这条散步的路上,国槐、美枫、法桐树与作者一路同行,如同“三人行”,带来的不仅是风景,更是心灵的慰藉与启示。这三棵树,或许只是众多树木中的平凡存在,但它们所承载的故事、情感以及带给我们的思考,却无比珍贵。让我们也在生活中,多留意身边的这些绿色生命,感受它们的魅力与力量。 怀才老师的文字功底深厚,语言优美!值得我拜读学习,希望怀才老师创作愉快,保重身体!【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12001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8-12 20:01:03
  在别人眼里普普通通的三棵,老师仔细观察阅读,深入思考后,也能洋洋洒洒,挥毫成文,写得有情感有深度,最最佩服的就是老师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对事物深刻的感悟力。老师像三棵树一样,充满魅力,给人力量。
回复1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2 20:03:35
  谢谢淡墨老师的留墨鼓励,你所言的“三力”,正是我需要能力获得的东西。写文章可以促使自己去观察区思考,获得崭新的认知,可能这些在别人看来,并不新鲜,但等于写作者来说,是一次狙神的洗礼,我们的写作可能就是这样的。淡墨老师的文章也非常精彩,我喜欢。遥握,期待佳作,谨祝快乐!
12 楼        文友:森林大地        2024-08-13 06:22:10
  尘世间,有生命的东西必然有故事,树是生发向上的,树木有谁不爱?老师写的(三棵树)入木三分,故事充满着活力。
回复1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3 07:31:39
  谢谢森林老师的留墨。如你所言,树木永远是向上的,所以我们必须喜欢,人类的生存和进步,没有向上的力量是不行的。很期待森林老师的文章,遥握,问候秋祺!
13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8-13 08:04:59
  描写三棵树的故事,如果在山坡上,三棵树并肩而立,像三位老友,彼此陪伴,默契十足。一棵枝繁叶茂,像一位慈祥的老人,用宽大的树冠为鸟儿遮风挡雨;一棵挺拔俊秀,像一位英俊的少年,阳光下枝叶婆娑,充满蓬勃生机;还有一棵树,沉默寡言,静静地守望着两位伙伴,像一位默默付出的守护者。
  
   老师常在树下,听着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感受着阳光透过树枝的温暖。三棵树,它们没有言语,却用自己的方式,诉说着岁月的流逝,生命的坚韧。它们让我感受到友谊的可贵,生命的真谛,也让我明白,无论身处何处,都要像三棵树一样,彼此相依,共同成长。 好文,赞学习,遥祝老师秋安!
回复1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3 08:10:55
  欣赏蓝色老师的丰沛想象力,三棵树的故事还会被演绎。日有所见,感觉三棵树成了我散步过程中的陪伴,就像知己朋友,我为之记吧。人生有故事才好,可以生动自己。谢谢蓝色老师的留墨。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共 13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