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世间】人生,水墨画(散文)
前几天在工作间隙,我偷瞄了一眼手机,偶然在一网站看到了一篇文章。那是一个三十多岁的肺癌晚期女子,在病中写的。我一边深深感同身受般理解她的坚强、无奈、苦恼,以及后悔,一边感叹病魔的无情与可怕。后来发现那竟是一篇2020年八月的文章了,我忙在她的主页翻看。迫不及待想要看到她如今的状况,病情是否缓解,康复。然而,她已经于当年冬天走了!这可从最后一次更新只发的一个图上看出,那个图是一幅水墨画,下面写了五个字:再见了,世界!而那篇文章是她离去三个月前写的。
我当时不禁一阵唏嘘!望着窗外淅淅沥沥的小雨竟呆呆地愣了好半天。这个陌生而又年轻生命的终结,令我异常心痛!我暗自安慰自己道:或许,这对于她在苦难中挣扎的身体,也是一种解脱与释放吧!窗外烟雨蒙蒙,天地一色,昏暗混沌,没有人发现角落里的我情绪的波动,或许是我的面部表情管理得很好!我接着看她最后留给这个世界的作品——那幅未画完的黑白水墨画!画上有三分之二还多的留白,一座孤独的小山,像凝望远方的神女峰一样,耸立在茫茫云海之中,若隐若现……
公司那个时间很闲,六七个人正在聚集聊着另一个不在场同事的八卦。墙角黑暗处还有一个在机警聊微的年轻女子,嘤嘤娇笑着。门外大树下是一个一天不下播的老大姐,美颜全开,画着浓浓的装,嗲嗲地唱着地方戏。我看没人注意我,就又接着看她主页里其它不多的文章。有三篇文章都是写自己如何努力工作的,读着读着我的眼泪就快要掉下来了。看得出来这是得病以前的,我好像看见一个瘦弱的女子在灯下伏案疾书的身影。还有两篇是写她的家庭和生活的,爸爸妈妈都很偏爱弟弟,这给她幼小的心灵上就笼罩了一层阴影。婚后又面对丈夫的强势,婆婆的找茬,老板的挑剔,同事的欺负,导致她对别人的言行都极其敏感。她工作非常努力,但是又很自卑,总小心翼翼地处理着和每个亲人,同事,甚至邻居的关系。可怜的女人啊!她那时肯定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快离开这个人世!也不会想过自己的离去,将会给父母和孩子造成多大的痛苦!就好像此时的我们,从来没有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却在一味地专心描画人生的图景!可是这张人生的图景似乎就挂在悬崖上,稍有不慎就会坠落万丈深渊。
过后时常回味她的故事,不由自主地咀嚼她的文字,也佩服她冰雪聪颖的洞察力。尤其那留白甚多的水墨画,也总是时不时闪现在脑海。我喜欢水墨画,也稍懂一二。我想那幅画肯定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刻所画,里边似乎包含了很多很多未尽事宜,那应是许许多多的遗憾!对父母和孩子的牵挂,未达到的希望等等,还有别的!我给她的每篇文章都点了赞,留了言,把我想对她和对大家说的话,都写在了评论区——我们的人生好似一幅水墨画,要有留白,但不宜太多!要有山的威武与水的灵秀,宜淡宜浓,也宜朦胧。有些事不宜看太清,难得糊涂才会轻松!
我们常搞不懂人是为了拼搏而活着,还是为了活着而拼搏?到底是该聪明通透点好,还是糊涂点儿更快乐?我的思想也会时不时混乱,在那一瞬间又生出很多的感想与悲悯。还好又想起了十年前跟王靖华先生学画时,先生总慢悠悠地说的一句话:“别着急,差不多就行了,别较劲。”
王老师当时是总装乃至北京书画界出了名的画家,在军博开过画展,八十多岁了还每周给老年大学讲两节课。我尤其敬仰的是他的谦逊儒雅,面带微笑话不多。每天除了画画就是浇花,两耳不闻窗外事,只陶醉于书法绘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泼墨画卷,好似仗剑走天涯。说是让我跟他学画画,但从来没有教过。每天他画画,只让我看着,然后就让我临摹。我说临摹不是抄袭吗?他笑道,你能临的一模一样那才算高手呢。我每次临着临着就走了样儿,他却总是宽容地笑着,永远是那句话:“别着急,差不多就行了,别较劲。”那个慢吞吞的语气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也常听师母怪他“肉得吓死人”,然而他却总报之以嘿嘿一笑了之。我们当时都认为是傻笑,但是并不明白这远博深髓到登峰造极的人生境界。
只记得王老就爱画大写意画,刷刷几分钟就是一幅画。话多时,就是给我们聊那些大画家的趣闻轶事。比如徐悲鸿,黄冑,还有李苦禅。并对我说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李苦禅的鹰,齐白石的虾等等,这些都是神似,画画并不见得要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我当时年轻气盛,心想画就要画的逼真,画的不像算什么画家?于是我放弃小写意画,要学工笔画。然而不久又没有了耐心,嫌工笔画太费时费眼!就这样踌躇满志地学画画,虎头蛇尾的结束了。王老师也只是慢悠悠的说:“你有这个天赋,就是缺个恒心,不学就不学吧,别难为自己。”止到几年前爸爸病倒,我在照顾爸爸时,才突然觉得王老先生的处世智慧:人生无常,生命脆弱,我们唯有在梦想与现实的奋进中平衡均力,才会走得更远。
当时我还饶有兴趣的在网上搜了一下,希望能知晓先生的近况,但是没有搜到。那我也不足为奇,因为先生本就做人低调,把金钱名利看的轻如鸿毛。这才想起先生是1923年生人,也许已经不在人世了!一向深入简出的他从不接待客人,但是他那些在沉默中完成的作品,却恰恰承载着一种无比厚重的价值,是在人的心目中和时光怎么也无法抵消得了的存在。
“别着急,差不多就行了,别较劲。”这句话仿佛适合于任何一件事和人!从那时候,我就学会了不紧不慢但认真地去做一件事。我们平凡人的人生,也似乎没有那么多需要火急火燎去做的事情。在为人处事上做一个粗线条的人也没什么不好。爸爸住院期间,怕弟弟耽误挣钱,总交待不让他老往医院跑;每次天一下雨就又担心庄稼地里积水,我劝爸妈,世界上什么都不是咱们的,只有我们的命值得关注。我们只需好好锻炼早日康复,早点能回家里睡觉,一日三餐正常就行。当遭遇疾病痛苦,在健康的身体面前,我们可以毫无犹豫的选择丢掉一切关于人的发展,这是清醒的认识。那时我开始给笑着给爸妈讲王老先生的故事,也试图从水墨的韵味里体会那种“心念”的神奇。
从那时我也明白了,我们努力只是为了生活更好,但它不该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嘴上也常说人生旅途从来不必焦慌,不必较真,黑暗里也要尽量温柔地对待自己。要学习王老先生的智慧,不慌不忙地努力,什么都不用看的那么真,甚至不用做的那么细。有人还说人的一生要明白其实人生并不比虫子的寿命长,因为我们要分散精力做很多事情,在平安健康之下才能安身立命。这些心灵鸡汤无疑会令我们一时慷慨激昂,但过去了也就忘得无影无踪。其实智慧的人,他们都会长期持续这种禅意人生,而且也都知道如何灵活变通,以多维的角度去看待人生,有效地结合自身条件,利用有限的空间,活得才那么精彩而耀眼。
无独有偶,这些大书画艺术家总能活得那么潇潇洒洒,又会老有所成。曾从书上看到过张大千先生的晚年,视力也是不行了,但是他又很爱看窗外的景色。怎么办呢?后来就有人想了个好办法:把每面玻璃窗子上都贴个放大镜,这样他把脸贴在窗前,就能看见自己热爱的园林了。于是,大千先生擅长的长山水画,泼墨山水就是这样来的!视线模糊到无法看清景物,又如何能画工笔画呢?索性就不要那么细致了呗,法度规矩适度放松一些,心情更自由随兴一些,烟雾升腾般亦真亦幻的水墨画就形成了。由此张大千也成为历史上第一的泼墨画家。
我们看水墨画的雄浑气势,也更感动来自于作者深深的思维:如果大千先生的眼睛不坏,就不会另创泼墨法,也就无法谱出如此动人的篇章,一扇门关上了,却打开了另一扇窗,这是人生的智慧更是人生的境界!那些朦胧山水的沉默,有时比那些五颜六色的光怪陆离,带给人的冲击力与爆发力要来的更加铿锵和恰如其分,因为其与这个花花世界形成了一种最柔韧的正面碰撞。会让你忘却了现实社会浓烈的铜臭味道,剥离了世俗化,以水墨画特有的淡雅纯净之高级感,有力地穿透人的心灵,闪烁出潇洒的羽翼与质感。
水墨丹青中的山水云雾、青砖黛瓦,一片朦胧、一片迷离,一片刻意的留白。在那大开大合的烟云中,识者论者都能说出一套张大千先生成为大艺术家的各种技法。那留白下有可能是水平如镜或波涛翻滚,有可能是“两岸青山相对出”,还有可能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作者对艺术人生的情感、造诣与智慧,皆跃然于画里,但也有无限想象的空间与神韵。唯大山水能本色,唯钟情才忽略细枝末节!说到这儿,我又想起来了我亲爱的姥姥,她也是我们当地一位德高望重、有大智慧的老人。姥姥出身名门,自带雍容华贵的大度,98岁才无疾而终驾鹤西去。她老人家65岁时牙齿就所剩无几了,舅舅不惜重金给她换了满口假牙。然而她只有吃饭时才戴,平常就很少说话;80岁时耳朵就聋了,买了助听器偶尔才戴。50岁的时候眼睛昏花,老花镜也只有做针线活时才戴。我们每次催她戴这个戴那个,她都说:“嘴说话不关风了没事儿,少说话省得得罪人;耳朵不好也没事儿,省得听见不该听见的话;眼睛模糊更没关系,有些事不能看那么清,心里明白就行。”
您瞧,身边百岁老人有几个不是宅心仁厚,装聋又作哑?大部分人都在为钱财拼命,为取悦讨喜忍耐,还叫苦说高兴不能说出来,痛苦不能哭出来,那为什么不去试着不计较?如果我早点儿认识那个小妹,我就对她说这些。有可能,她人生的水墨画就会相当完美了!三个多月,她那一颗孤独而脆弱的心灵多么需要宽慰和鼓励!再说表达出自己的情绪也无过错啊,毕竟百年后,连自己都忘记了自己,我们生而平凡普通,又有什么能让人在乎你活过?活着是自己的,没有来生,没有下一世。无论冬天还是夏天,走过的四季都应是我们想要的,一生无憾就好,静静的看花开,等花谢。夏来艳阳高照,虽酷暑难耐总会等到秋高气爽,寒冬素雪,要满怀希望的生活。在有限的时间里,把该忘记的忘掉,把看不惯的人慢慢放下,总而言之,把身外之物看得轻而再轻。如果做不到看清,那大不了就去扔。人生不必太急功近利,也不用太用力,也就好似水墨画,亦远亦静亦朦胧。不要看人像看花一样,只需看到人的眉眼轮廓,长相的大概不必细细端祥,追究眉毛的样子,鼻眼嘴协不协调,甚至衣品气质都不是别人该操心的。看自己也不用太细心,金无足赤,人品只要正直,善良,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就无伤大雅。确认自己优秀具大优点,就可以忽略自己的小毛病。人生若如一轴接一轴的水墨画卷,就应该让我们的生命浸润着淡云轻风。展开自己人生的画,我们应欣然发现是一轴接一轴的淡雅,是一幅连一幅的平常。在淡雅和平常间,总是蕴藏着无限诗意,也处处彰显出个人魅力中的大气!一落笔,仿佛就是一段人生的开始。一转折,回眸间便发现千年的等候;一收笔,繁华落尽即是尘埃!作画时的那一泼一按、一勾一染,都仿佛是在书写岁月中的五味斑斓。那片星星点点或一浓一淡间,也蕴氲印就了沧海桑田。人生,起起伏伏,花开一季接一季,雪落一层又一层,一定不要忘了这幅画卷。繁盛处,要记得留白;行走时,要记得停顿。唯此,这幅画卷才能显得更加从容淡泊,洒脱精彩。
心情激昂地写下这些! 待到慢慢老去,我希望还能发现早年在画卷上给自己的留白,暮年时节已派上用场而又十分庆幸那些疼爱自己的方法。平常人的岁月,就是简单明快的水墨大写意画,飘逸潇洒,也并不失豪气风骨。一辈子清心寡欲的人,虽无为,却有志有乐、有忙有闲。从不招沉重仕途的折磨,不惹虚幻名利的辉煌,就是一幅淡雅平素却耐人寻味的人生画卷。但愿自己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