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微信上读的第一本书(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微信上读的第一本书(散文)


作者:夕泠 童生,643.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70发表时间:2024-08-15 15:12:16


   今年读书日,无意中看到微信好友晒出的书单,引发了我的兴致,感觉自己有段时间没上微信读书了。于是,连忙打开微信读书,从书架取下一本来。阅读成为日常,但有时忙了,或者没有兴致的时候,会把书撂在一边,等闲时便会再去翻阅。不管怎样,书已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离开书的日子,定然是心情反复的日子,也是俗事把心情搅乱的时候。心情恢复平静,书又回到手中。
   自从有了微信读书,经常会在网上找自己喜欢的书,书挑好后便放入微信书架,也时常会调整一下书架,把喜欢的书放在书架前面,这样方便翻阅。想起某本书的时候,能随手打开,这样的阅读确实便捷,有别于传统的阅读方式。再者,对于正在读的书,有感于某些哲思或者有感于其中的金句,便做个读书卡片,收藏在手机里。于是,手机里建了个文件夹,存放下载的读书卡片,每次翻看觉得挺有意思的。有些书读后,时间久了确实会遗忘,有这些卡片在,可以重温,重温之下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读书的午后,回到那个清风明月的夜晚。记得少时读书,就喜欢做笔记,也做过一些卡片。如今互联网时代,读书笔记更便捷,带上手机就带上了笔记。无聊的时候或者心情糟糕的时候,快速地打开读书卡片,读读上面的文字,效果还是不错的。有些句子读后,思想立刻专注起来,很快忘记了身边的一些糟心事。读书让自己暂且逃离琐碎的生活,做回真正的自己。
  
   二
   我上微信阅读的第一本书是南派三叔的长篇小说《盗墓笔记》。
   那是2018年的国庆假期,秋阳高照,我没有前往人流如织的景区,却蜗居在家中。一来是开刀后三月余,尚需休息;二来是我本就不喜欢热闹,所以选择在家呆着。这样闲暇的时间多了,读书的时间就有了。因前些日子,朋友推荐我下载了微信读书软件,正好趁此机会试着读读。当时我挑选一部长篇小说《盗墓笔记》,以此来消遣整个假期。
   喜欢《盗墓笔记》,并不是追求刺激,而是比较喜欢文物之类的东西,想看看有多少出土的文物呈现在这本笔记里,所以非常执著读完了这本小说。跟随作者不断探秘宝藏的同时,也感受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人间争斗。书中并没有过多的对于文物细节的描述,而是重在对人性的探秘,是对人性的思考与体验的完整版。看过《盗墓笔记》的读者都会记得其中的名言:“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而当我读完小说,读到的不仅是人性的可怕,也读到了人性深处的温暖,我常常在夜色里,握住人心温暖的闪光点,咀嚼人生的种种况味,心情久久难以平静。
   《盗墓笔记》的开篇十分引人入胜:“50年前,长沙镖子岭。四个土夫子正蹲在一个土丘上,所有人都不说话,直勾勾盯着地上的洛阳铲”。原来四个土夫子盗出了一部战国帛书,帛书的残篇中记载了一个奇特战国古墓的位置。然后,小说的时间跨度直接进入50年后。盗墓世家的后人,年轻的吴邪,发现了家族里流传下来的诡异笔记,于是他开始寻找答案。不曾想卷入到一连串惊险的盗墓活动中。小说描述了主人公一次次探险中历经的人世恩怨,同时,小说制造谜团又拨开重重疑团,意在刻画主人公寻找真相的急切心情。
   当我读着其中的章节,每一章都爱不释手,读到的处处是人心。若说比鬼神更可怕的是人心,还不如说人心更是一盏轻微的火焰。黑暗来临的时候,人性发出的光芒足以温暖身边的人。用张爱玲的话来说“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这不是宿命,而是一种温暖的传递。从《盗墓笔记》的字里行间,时而感受着人性的荒凉与可怕,时而又触摸着人性的温度。于我而言,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小说人物闷油瓶的形象。小说主人公吴邪自从遇见了闷油瓶这位小哥,任何时候,任何处境,一切可怕都能化险为夷。最为动人催泪的是闷油瓶:“我愿用我的一生,换你十年天真无邪”。由此来看,主人公吴邪是幸运的,他与闷油瓶相遇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一生的平安。于此同时,小说中吴家的阴谋也就可以忽略,小说的焦点被闷油瓶的人格魅力所替代。闷油瓶,是个患失忆症的小哥,不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只知道自己是一个没有未来的人。吴邪第一次下“地七星鲁王宫”淘古物,便遇到了闷油瓶,随后又遇见了胖子,从此他们成为铁三角,相互扶持,开始了他们的倒斗生涯。
   《盗墓笔记》以盗墓为线索,读到的却是盗墓背后的人心。吴邪,天真善良的化身,胖子,说说笑笑,看似无脑,却又细腻真诚。闷油瓶,有着谜一样的身世,寡言却强大如神佛,他总是沉默淡然,任何灾难在他面前都将灰飞烟灭。
  
   三
   窗外,夜幕似一张网,网住了我的思想,我得以安静地读书。《盗墓笔记》中突然起身的血尸,通往地狱的青铜树,云顶天宫,让人惊悚的鸡冠蛇,海底的古墓,张家的古楼群葬,这些幻影无不交织在一起,悬念与陷阱总在等待中出现。每一次阅读,思绪也跟着情节时而起伏,时而舒展,每读到一处总急于想知道结局。有时候看累了,闭上眼睛暂时休息片刻。说是休息,其实,大脑还在不停地旋转,有些情节还需要梳理,有些情节还需要遐想。干脆拂去对于小说的某些期待,回到现实中。沉浸在现实中,仔细想想,也许人生真有缘分一说吧。闷油瓶,好似吴邪的守护者,我惊讶于这样的缘分。闷油瓶的心胸到底有多宽广?他心灵深处的爱到底有多柔软?只有读完小说才知道。小说的魅力就是一直有这个悬念,吊足了读者的胃口。
   闷油瓶原名张起灵,而张起灵并不是闷油瓶真正的名字,张家历代族长皆称张起灵,闷油瓶是最后一代张起灵。
   小说最让人意外是大结局。前面那些打打杀杀,阴谋阳谋,毛骨悚然,都已云淡风清。小说最后的情节是闷油瓶离开吴邪后,只身去往长白山。吴邪一直不明白为何他要独自面对千难万险,就追了上去,想与闷油瓶同往。可是,闷油瓶说啥也不让吴邪同去,面对吴邪的再三盘问,无可奈何之下闷油瓶只得道出实情。原来江湖中的老九门早有约定,轮流守护长白山青铜门和其终极秘密,守护一个秘密,需要十年一个轮回。不料老九门背弃承诺,近一百年的时间里都由张家族人守护着。所以,张起灵默默地肩负起了这一使命:“我要守护这个秘密的核心,就在这扇青铜门后面。守护这个秘密需要时间,我会进入青铜门之后十年,等待下一个接替者。”
   吴邪便问“如果按照承诺,老九门到现在,应该是轮到谁?”闷油瓶说:“你”。此刻,吴邪才恍然大悟。闷油瓶说道:“十年之后,如果你还记得我,你可以带上我给你的鬼玉玺,打开那道青铜门,你可能还会在里面看到我”。当吴邪还想说什么的时候,被闷油瓶点了脖子后的某个穴位,一下子失去了知觉。当吴邪醒来的时候,闷油瓶早已不知所踪,他远赴那个遥远的地方,为守护秘密而去,为履行诺言而去,把美好的人间光阴留给了吴邪。为了守护一个约定的秘密,为了换回吴邪十年的光阴,闷油瓶就这样背负起了使命,义无反顾前行。
  
   四
   恍然间,我陷入了沉思。读到此处,才明白什么是深刻的人性,什么是人性深处最深沉的爱。我想亲人之爱也莫过于此吧。读到这里,所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还重要吗?窗外,一阵风吹来,吹醒了我沉睡的灵魂。一本《盗墓笔记》,我收获了满满的情义,而且情义无价。
   那么对于闷油瓶,他还会有未来吗?我想到小说《边城》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这句话是最好的回答。只是无论回与不回,都与爱情无关,却和背负的使命有关,和人性的守护有关。我想,吴邪日后的岁月,会用无数的黄昏来酿一杯情义的美酒,是喜还是悲,不重要。重要的是曾经拥有了一份难得的深情。十年也许很快也许很慢,心灵的煎熬却远非时间可以介入。如果时光可以重来,那么“我愿用我一生天真无邪,换你再陪我十年”,那该多么美好。
   有人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能直视,一个是太阳,一个是人心,前者很伤眼,后者很伤心”。然,读完这本书,发现这句话有失偏颇,也许有的人的心是不能直视的,而有的人的心不仅能够直视,还值得拥有,并且活在永远的记忆里。比如张起灵,时过境迁,只要我想起这本书,一定会想起他,想起他的英勇,想起他的善良。不知何故,我常常想,如果生命里能遇见这样的人,那一生都了无遗憾了。张起灵,无疑是作者笔下最理想化的人物,也是读者心中最美的战神,最美的义士。
   那么,主人公寻找的真相是什么呢?并不是找到并拥有了珍贵的文物,而是体会到了人性的多重。当我掩卷而思,一面是精心策划的阴谋,一面是天真无邪的本性。一面是人心的可怕,一面是人心的温暖。阅读之始,总希望神会一件惊世骇俗的极品,让我过把瘾。不曾想,收获了一个温暖的场景,却是极品之最。我想作者是极喜文物的,比如文中的青铜树原型可能来自于三星堆。我想作者更是崇尚人性的,把某种渴望化成了闷油瓶。由此,文物与人性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面对那些安躺在墓中的古物,人是何等渺小,人性是何等不堪一击,人生又是何其短暂,即使千年的光阴也不过转瞬即逝。
   抛开书中的情节,不再为某种情绪左右。走出门外,走向远处。身边摇曳的花草,沐在那年的秋风里,干涸的泥土正梦想着一场及时雨。原来,生命的渴望无处不在。
  

共 362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段文字围绕作者的阅读经历展开,既有对阅读成为生活一部分的感悟,又有对微信读书带来便捷的阐述,还详细分享了读《盗墓笔记》的感受。作者将读书融入生活,在繁忙与闲暇中都能从书中寻得宁静与力量。而对于《盗墓笔记》,作者并非单纯追求刺激,而是透过盗墓的表象探寻人性的复杂。从开篇引人入胜的情节,到对主要人物的精彩刻画,展现了人性的可怕与温暖。吴邪的天真善良、胖子的细腻真诚、闷油瓶的强大神秘,构成了独特的铁三角。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让读者在惊险刺激的盗墓故事中,深刻思考人性的善恶。作者在阅读中,思绪随书中的惊险元素跌宕起伏,更对人物命运和人性深度进行了思考。结局中闷油瓶为守护秘密和履行诺言,独自前往长白山,将美好留给吴邪,展现了深沉的爱与使命担当。作者由此领悟到人性的复杂,既有可怕的一面,也有值得拥有和铭记的温暖。张起灵这一理想化的人物,英勇善良,成为读者心中的美好象征。文物与人性在书中巧妙结合,让读者在探寻真相的过程中,感悟到生命的渺小与短暂。最终作者抛开情节,从书中回归现实,感受到生命的渴望无处不在。这段文字展现了作者对作品的深度理解和对生命的独特感悟,引人深思。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情感充沛,描写细致。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 【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902000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15 15:12:34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夕泠        2024-08-15 15:25:20
  感谢小雨老师如此快速的编发,辛苦了,敬茶!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15 15:13:48
  这篇文章以作者的阅读经历为主线,细腻呈现了读书融入生活的状态,及读《盗墓笔记》的深切感受。作者不仅享受微信读书的便捷,更借由这部作品,剖析人性的善恶与复杂。铁三角的独特魅力,尤其是闷油瓶的形象,深刻动人。结局处闷油瓶的抉择彰显爱与担当,引发作者对人性的深度思索。文物与人性巧妙融合,让人感悟生命的渺小短暂。最终作者回归现实,领悟生命的渴望。文章情感真挚,描写入微,展现深刻理解与独特感悟,引人入胜。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夕泠        2024-08-15 15:29:03
  小雨老师的编按十分到位,短时间内能够驾驭如斯,可见老师编辑才华,再次感谢,夏日炎炎,老师辛苦了。敬上一盏碧螺春!
3 楼        文友:东辰        2024-08-15 15:20:20
  太高兴了,又似诗词吾爱网,轻横焦尾迎知音。美泠泠!终于你我逢莲地,碧水波上赋诗吟。赞美文。
回复3 楼        文友:夕泠        2024-08-15 15:29:38
  感谢一路有你,问安了。
4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8-15 15:33:07
  这篇文章深刻探讨了阅读与人性的关系,通过《盗墓笔记》一书,展现了人性复杂多面的同时,也传递了情义与温暖。作者对书中人物的深度解读和对生命渴望的感悟,引人深思。好精彩动人的作品,为老师点赞!期待再次投稿!
回复4 楼        文友:夕泠        2024-08-15 19:32:57
  感谢芹芹老师的欣赏,问好敬茶了。
5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8-15 15:36:47
  这篇文章的结构犹如一座精心构筑的宏伟宫殿,布局精巧,层次分明,各个部分之间的衔接天衣无缝,逻辑严密,环环相扣,严谨得令人叹为观止。其语言更是如潺潺流淌的清澈溪流,从容不迫,悠然自得,每一个字词的运用都恰到好处,干净清新,毫无冗余与繁杂之感,仿佛经过了精心的打磨与雕琢。字里行间所散发的才气,内敛而深沉,不张扬,不炫耀,却在不经意间展露无遗,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繁星,虽不耀眼夺目,却能让人在宁静中感受到其独特的魅力和光芒。如此佳作,实乃难得之精品,让人沉醉其中,流连忘返。真心感谢您赐稿于晓荷,这是我们的荣幸。此刻,恭敬地为您敬上一杯香茶,以表我们最诚挚的敬意和感激!
回复5 楼        文友:夕泠        2024-08-15 19:35:17
  哇,小汪老师的评论胜过拙文,真可谓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6 楼        文友:东辰        2024-08-15 15:39:40
  这本书我看过,通过此文一释更心宿它了,一篇好的著作影射了一个做人真缔,此书又是针砭之作,让人有所醒悟,好文欣赏。再贊好文。此文作者宝墨之高,引多少人来探知之奥妙。
回复6 楼        文友:夕泠        2024-08-15 19:35:59
  再谢东辰,一路上给了我不尽的鼓励。
7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8-15 15:41:58
  拜读老师佳作,收益匪浅!问好老师!点赞!
回复7 楼        文友:夕泠        2024-08-15 19:37:03
  感谢蔚蓝老师欣赏留墨,问安!
8 楼        文友:廖春波        2024-08-15 15:42:42
  微信读书好,文章写得更好,充满奇思妙想,跟着你的思路,看大千世界,领略流畅文笔,不一般的才华,年轻人的风采!
回复8 楼        文友:夕泠        2024-08-15 19:40:56
  感谢廖老师留评,我想,无论年长年少,都应去看看世界的美好,因俗事缠身,只能从别人的文字里感受世间种种。
9 楼        文友:如歌四季        2024-08-15 15:44:29
  我也读了《盗墓笔记》及看了电视剧,老师在文中如此深刻地剖析文章主角的个性以及延伸到对人性的剖析,对此书理解如此透彻,令人佩服之极,拜读好文,学习了!
回复9 楼        文友:夕泠        2024-08-15 19:42:19
  其实读《盗墓笔记》也是为了消遣,不曾想引发一篇拙文,让老师见笑了。
10 楼        文友:范明秀        2024-08-15 15:50:42
  腹有诗书气自华,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但凡的才气和独到的见解。我们敬畏生命,珍惜现在。拜读老师的文章,后,忽觉豁然开朗。多读书多好书是最好的修行!拜读学习,收益匪浅!
回复10 楼        文友:夕泠        2024-08-15 19:43:48
  我们都在修行的路上,没有早一步也不存在晚一步,一切都刚刚好。愿我们且行且珍惜。
共 21 条 3 页 首页123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