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浪花诗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浪花·情】四川行(散文)

精品 【浪花·情】四川行(散文)


作者:吴需荣 举人,3527.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321发表时间:2024-08-18 12:38:58

四川,天府之地,物阜民丰,又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绝美的名山秀水美景,不可不去。
   ◎大熊猫
   四川旅游推出的口号是:“天府三九大,安逸游四川”,其中的“大”就是指大熊猫。
   大熊猫是俗称,真实学名是猫熊。别看只是名字掉个个,本质上就完全不一样了。猫熊是熊而不是猫,别看它外形蠢萌,骨子里却是熊的凶狠。这是我以前从书本上知道的。这次亲眼近距离看到了原生态的熊猫,也真正理解了这句话。熊猫很懒,我们看到的熊猫,几乎都是背靠墙半躺在地上,肥厚的肚子成了天然的桌板,随手扯过的竹子就放在肚子上,似乎除了嘴在动,其他什么都不想动了,非常蠢萌可爱。可当他们站直身子,那魁梧的体格,锐利的眼神,肥厚的熊掌,我就知道了,这家伙不好惹。尤其我们看到两只大熊猫打架,那身体的灵活性,简直让我们大跌眼镜。那两只熊猫,应该是兄弟,打架是家常便饭,一只凶一些,能够压在另一只身上,另一只也不是省油的灯,一会儿就灵活地避开去,还抽空反击下。看那大巴掌扇过来,反正我知道如果打在我身上,估计不死也得脱层皮,他们就这样笑嘻嘻的承受了。看到他们爬树,更是叹为观止,那么重的身体,就这样毫不费力的用手抱住树干上去了,速度非常快,可以说如履平地,那种力量和灵活性可想而知。
   导游介绍,成年熊猫,在野外生存根本不成问题,因为基本没有天敌,没有谁能伤害熊猫。可是,熊猫的繁殖能力太差,这也是它们濒临灭绝的原因。熊猫似乎天生没有性欲,每年的发情期只有三天,如果这三天没遇到合适的伙伴,就会错过这一年。熊猫四岁成年,到二十岁就老了,可以交配的年龄不过十几年,所以野生熊猫的配对首先是个大问题。还有,即便交配成功,熊猫一胎只生一个宝宝,偶尔会生双胞胎,但生了双胞胎后,熊猫妈妈也只会选择一个喂奶,另一个就由他自生自灭了。即便这个喂奶的宝宝,过了喂奶期,还未真正成年,熊猫妈妈也不会再管了。在整个养育过程中,熊猫爸爸更是毫无存在感。因为熊猫是独处动物,领地意识很强,亲如夫妻母子也不会共享领地。就是这个奇葩的天性,让野生熊猫越来越少以致濒危。
   熊猫就这样从上古猛兽变成了濒危动物,需要人工干涉。成都有两个大熊猫保护基地,除开放游览外,更重要的就是研究保护。其实,只要解决了人工配种和幼熊喂养的问题,熊猫的种群就会发展壮大。所以,现在保护基地的熊猫数量已经逐渐稳定并发展。当然,任何动物,最终还是不能靠人工饲养,所以基地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试图野化熊猫,就是把成年熊猫扔到野外放养。但这工作似乎并不成功,因为熊猫认路本领很强,野外放生的熊猫都自己回来了。确实,体制内的熊猫多好,不愁吃不愁穿,还有空调恒温,到了体制外,什么都要靠自己,换我也不乐意。
   熊猫在上古是杂食动物,而且更倾向于肉食,因为整个身体的肠胃结构都是肉食动物结构,和牛马完全不一样。也是人工饲养后,嘴越来越刁,肉不吃了,只吃竹子,还不是所有的竹子都吃,只吃几个固定品种。所以,别的国家养不起熊猫,就是没有适宜熊猫吃的竹子,因为那些竹子只生长在特定地理条件下,比如四川。靠空运太不现实了,一只成年熊猫一天要吃一百斤竹子,那运费就是天文数字。一般来说,肉食能量高,所以吃的不多,排泄快,而牛马吃的多,排泄慢,能够几十天排泄一次。于是熊猫惨了,长着肉食动物的胃,吃着竹子,所以吃得又多,排泄又快,每天要排泄四十多次,一天的生活就是吃喝拉撒睡。
   看着基地一只只幸福成长的大熊猫,我突然感到了一种悲哀。熊猫的一生,是幸运还是不幸?天生生育不良导致种群数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是不幸,但不幸孕育大幸,国家关注了,介入了,熊猫成了国宝,一个个开始养尊处优,是为大幸。但养尊处优了,导致胃口变刁,食物单一,人生就是吃喝拉撒睡,岂不是又是大不幸?当然,我们怎么看不重要,熊猫依然自己过着自己的生活。我们围着围墙看着熊猫,它每一个动作都有孩子欢呼,但它却是旁若无人,你怎么看都和它都无关,它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该睡睡,该吃吃,该玩玩。我们经常看到熊猫嫌热了,走进房间去吹空调了,外面孩子惋惜呼唤的声音,可这些,熊猫才不会管,依旧我行我素。熊猫野化的失败,更是让我悚然一惊,连熊猫都知道要进体制,可见我们的体制,是不是喂养出了多少经不起风雨的熊猫,培养出了多少混吃等死的干部?
   四川的大熊猫,不得不提的一位,“花局”。这其实就是一个普通的大熊猫,名字叫花花,据说长得比较符合人类审美,成了网红,每天专程来看她的人络绎不绝,为成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被提拔成了四川文旅局名誉局长。我们途径花局院落时,确实看到队伍排得很长,估计不等到两个小时排不到门口。导游开玩笑说,花局架子大呢,不高兴出来就不出来,你排的时间再长也没用,看不到还是看不到。我深然此言,因为事实如此,何止花局,任何一个熊猫,都很傲娇,说不出来就不出来,绝不会给观众们面子。当然,四川文旅局的创意不错,我相信,有了熊猫局长,也许很快就会有金丝猴局长,东北虎局长等等。网络流量就是财富的效应,在动物身上都能够得到体验,也不知道该怎么评价了。
   ◎九寨沟
   “天府三九大”的“九”,就是九寨沟。九寨沟成“丫”字型,就是三条路,进出口都在下方。整个景区开发较好,汽车来回穿梭,如公交车般,可以随意乘坐。
   九寨沟就是看水。都说黄山归来不看山,还有一句就是九寨归来不看水。从我们进了景区大门,坐上公交开始,沿路就出现了不同名字的湖泊,都是蔚蓝如玉。导游在讲,这个湖泊叫什么,那个湖泊叫什么,说实话,我记不住,但我确实被那一颗颗大大小小的珍珠所震撼了,就像一个穷小子进入了一个珠光宝气的珍宝店,被整齐排列的一枚枚毫无瑕疵的翡翠所震撼了。导游说,到九寨沟的最好时节,一个就是夏天,是我们去的时候,满眼青绿;还有就是金秋时分,各种颜色的花倒映水中,湖面五彩缤纷,格外漂亮。
   丫字型最右边的路尽头,是原始森林。看水的九寨沟,游玩的起点却不是水,而是树,是森林。到也不错,就像正文前面的序曲,或者建筑前面的屏风,有一些顿挫也是应该的。在原始森林走一遍,神清气爽,也许是树林中富含氧分子,本来还有点担心高原反应,看来是多虑了。
   下来的第二个景点就是箭竹海。这里的人,把湖泊叫做海子,所以所有的湖泊都叫做某某海。之所以记得箭竹海这个名字,是因为箭竹是大熊猫的主要食材,前些年箭竹开花,然后大面积枯萎,四川的熊猫也闹了阵饥荒,后来赶紧补种。这种竹子,只能长在高海拔地区,所以四川是大熊猫的乐园,其他地方想养大熊猫,只能从这里运竹子过去,那成本不是一般的高。
   箭竹海下来就是熊猫海了,据传以前这里有野熊猫出没,所以叫这个名字。理所当然,有吃的就有动物,有箭竹自然有熊猫,只是可惜现在基本不会再发现野生熊猫了。再下来,是五花海。坦率说,初入珠宝店的震撼过后,那些珠宝看来也都差不多,所以在九寨沟,那些海子我们看来也大同小异。从熊猫海到五花海,我们是沿着小路,伴着海水,迤逦前行。我们在高处看到的蔚蓝如玉,近前时已变成普通的透明水色,在群山掩映下,不是移步换景,而是步步美景。天上的白云倒映水面,远方的群山或隐或显漂浮在氤氲的雾气中,湖泊的水面随道路形成一条优美的曲线,边缘是倒映着的暗绿色的林木倒影,恰如一件服饰的优美裙摆。放眼看去,水面随远近颜色显示出深浅的差异,岸边不同的景致倒映其间,又犹如一片包容一切的画布,恣意呈现着各式各样的美丽画卷。更为奇妙的,你选中水面一个点,看到了一幅画,当你往前走了一段路,再看这个点,又呈现出另一幅画,和刚才那幅,有相似也有区别。世间美景莫过于此吧?我们走到了熊猫海瀑布,我还是第一次如此近距离观赏瀑布,瀑布就在身边,不是景区拦着,我们可以伸手摸到瀑布。瀑布虽然不算高,但奔腾而下的嘶吼声还是惊人,打在下面石头上,浪花飞溅的场景也是很壮观。这条瀑布非常宽,肯定超过十多米了,我们就这样施施然从瀑布的这头走到那头,伴随着瀑布的喧嚣和飞溅的珍珠水点。犹为奇特的是,瀑布的上面居然是路,汽车和行人从上面走过,形成脚下有瀑布的奇景,杨洁导演肯定是看到后非常喜欢,从而《西游记》中出现了唐僧师徒从瀑布上方穿行的经典画面。当然,这个画面不是在这个瀑布拍摄,但也是在九寨沟拍摄的。走过瀑布,是一段沿着溪水前行的小路,瀑布的喧嚣远去,溪水的潺潺相伴,一块块石头铺设在小溪上,就是我们的路,还有游人有意将自己的脚伸入溪水中纳凉。这是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我们在赏过美景之后,自己也融入了景色中。
   再下来,就是著名的珍珠滩瀑布了,也就是《西游记》中那个经典画面的拍摄地。这个瀑布比刚才那个瀑布要大得多,但实际上上面是不能走人的,所以我敢说,杨导肯定是看到刚才瀑布的画面,又觉得那个小,所以在这里重现了画面,成为了经典。九寨沟的瀑布都很亲民,这儿同样可以近在咫尺的观察,甚至可以用手摸,而由于瀑布大,所以声势更盛。由于西游记的经典画面,这里还有人扮成唐僧师徒四人和你一起合影留念,当然是需要银子的。我不禁暗想,杨导反映的是唐僧师傅风餐露宿一路西行的辛苦,可不是在美景前的欢愉。不知她看到唐僧师徒在瀑布前和游客摆摆造型做做样子换得些许钱财,会有何感想。
   “丫”字型的左边,最高点是长海,是整个景区最高的海子,也是景区的母亲海,这里所有海子的水都源自这个海。长海也是九寨沟最大的海,远眺长海,真有了大海的感觉,波澜壮阔,望眼无边。和大海不一样的,这里的水,波澜不惊,不像海边不停的海浪翻滚。当然,也许是天气原因,不知道长海会不会发怒,也掀起滔天巨浪,反正我们没看到。往下是五彩池,是景区的精华了,但我们去的时机不对,应该是金秋时节才会出现五彩,我们只是看到了深浅不一的绿色。一个海子里,能够看到不同层次的颜色,已经是自然的鬼斧神工了,所以九寨归来不看水,别的地方是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湖水的。
   “丫”字型的下面就是回头路了,还是一片片漂亮的海子,可我们真正审美疲劳了,入了宝山,寻到了至宝,也被晃瞎了眼,不再看了。沿路还经过藏寨,我们倒是很想去看看风土人情,可惜的是,看到的都是商店。临近出口处有个寺庙,叫扎如寺,是藏传佛教寺庙,倒是很感兴趣的进去了。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这也就是喇嘛寺。喇嘛寺,从宝塔,到寺庙,各种建筑,似乎方形的比较多,而我们中原的寺庙大多崇尚圆形。进了寺庙,发现寺庙中有大量的佛和菩萨的画像,他们叫唐卡,而我们的寺庙几乎是没有画像的,只有金身雕塑。当然,菩萨的型制也不同。还有一点挺奇怪,他们的大殿内几乎摆满了蒲团,而我们似乎只有佛像面前才有。走到二楼,有一个工作人员拦住我们,说有活佛的弟子在做佛事,让我们稍候,呆会也会跟我们做,我当即明白了,最终得掏银子。不过,既然第一次来到喇嘛寺,供奉下也不为不可,所以就随缘参加吧。活佛的弟子过来,大致是问我们属相,然后冲太岁的人可以供奉平安灯什么的,有趣的是,我和妻子同一个属相,他先问了我妻子,说要供奉,然后问了我,说我已经开始顺风顺水了,无需供奉。妻子很郁闷,我也把她一顿嘲笑,其实内心知道,估计这个活佛的弟子知道一家人大概率只愿供奉一次,所以如此道来。
   九寨归来不看水,诚然。看了九寨沟的海子那样漂亮的碧玉潭水,以后看到水都会想到九寨沟,都会觉得不过如此了。
   ◎藏寨
   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川西三州之一。顾名思义,阿坝州多的是羌族和藏族同胞。
   羌族,是一个古老的名族,在历史书中经常看到,也是历史上中原民族视为洪水猛兽的民族,现在羌人已经不多,好像基本就在川西。羌族的特色,最著名的就是羌笛,古时候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往往意味着思乡和孤苦。羌绣,据说也是一大特色,没见过。还有羌碉,这次去九寨沟经过羌寨时看到了,有点像我们的水塔,下面是圆圆的细细的石柱子,上面是圆圆的粗粗的房间,可以瞭望,也可以作为战斗时的据高点。令我们惊叹的是,汶川大地震时,头重脚轻的高高羌碉居然无一倒塌,可见建造工艺之先进。羌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每家墙上都有羊头图案,应该是图腾崇拜,很好分辨。
   藏族,本以为都在西藏,现在知道了,全国有几大藏区,川西也是个重要的藏区。旅行社贴心的安排了藏寨的行程,本来没什么期待,因为以前去过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就是商业街区,没看到真正苗族人的生活场景。我们到藏寨就是一顿饭,更没指望多少。到了藏民家门口,首先是藏民为我们敬献哈达,我印象中哈达都是洁白色的,象征着圣洁,但这里的哈达却是橘红色的,我刚想问,藏民介绍说这哈达是活佛开过光的,吓得我赶紧闭嘴,恭恭敬敬地戴着。进门时,门口摆着一个大火盆,我还在想,让我们跳过去?好像我们这只有送葬时走回头路了才有这习俗,风俗如此迥异?后来发现是我想多了,人家就是因为火盆也开过光了,让我们沾染些圣气,就是把火盆里的烟向自己身上拢一拢。藏民都信奉佛教,很多人家会在自己的院子里供奉佛塔,这户人家就有,于是我们又随着藏民绕佛塔转法轮。终于进了房间,房间里金碧辉煌的满是唐卡,主人骄傲地告诉我们,都是从寺庙请回来的,开过光的。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喇嘛寺里满是唐卡和各种碗盆等生活用品,那是喇嘛念经时同时在开光,这些物品将来都是会被藏民请回家的。真正吃饭了,类似火锅,没有调料没有酱,但真的是好吃,肉片鲜嫩,咸淡适中,出乎我们意料。都说藏民们能说话就能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所以自然是在我们吃饭时载歌载舞以助兴。我们还觉得不太好意思,藏民们倒是挺实诚,告诉我们,平时他们亲戚朋友们聚会时,只要吃饭都会跳舞唱歌自娱自乐,大概和我们唱卡拉OK差不多。所以,这对他们来讲不算事,我们安心欣赏就好。

共 18605 字 4 页 首页1234
转到
【编者按】老师的这篇佳作,把四川的山水名胜,旅游圣地,详尽,生动的呈现于笔端。山水怡情,民风悦情,读者深刻体会其美伦美奂。文中的美景充满了神圣色彩。如九寨沟的传神美景。大熊猫和川剧的独特魅力。藏寨,黄龙,峨眉山,乐山的宗教神圣。三星堆,武侯祠,杜甫草堂的非凡文史意义。宽窄巷子,成都街头的宜居神地。等等,都令人驻目神往。感谢老师分享这份关于四川全方位的美好。欣赏佳作,推荐共赏。【浪花诗语编辑·望雪】【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823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美蓉        2024-08-18 21:20:14
  吴老师总是大部头,真是功力非凡。洋洋洒洒的长篇大论怎么就那么有条不紊呢?读你的文章给人许多知识和智慧,真是个负责任的作者,向你学习!祝写作激情永在!
笔名:陌上蓝铃。读书是精神的飞翔,是心灵的寄托。整日在书海中徜徉,见明道如坐春风,悠悠然寝馈其间。
2 楼        文友:贝拉迪迪        2024-08-21 00:35:18
  洋洋洒洒一篇《四川行》,描写细致全面,带领读者全方位领略四川之美。拜读学习佳作,期待更多精彩助力浪花!
往事不回头,余生不将就!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