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情感小说 >> 【东篱】老师(小说)

精品 【东篱】老师(小说)


作者:韩格拉图 举人,4532.53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793发表时间:2024-08-19 07:08:37

【东篱】老师(小说)
   赵意从小就羡慕老师,就想当一名老师。可惜,走向社会后,阴差阳错,他终于没成为一名老师,终于没能从事上“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但他没想到的是,老师这个称呼,陪伴了自己好多年,也别扭了好多年。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赵意大学毕业三年后,就和同学来到上海闯荡。都说上海遍地是黄金,不捡都不行,有时候都硌脚。转了几个人才市场,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岗位,在上海,自己的大学名气不够响,校名里还带个“农”字,和工业城市上海好像格格不入,每次HR(特指企业人事部门)看简历,一看到毕业院校,眉头就皱一下。同学泄气了,以上海太热,听不懂上海话为由,回家乡边境小城了,考了公务员,进了公安局。赵意不服,自己住在乡下的民租房里,继续找着工作。最后,他听了父亲的建议,先不要一步到位,找个公司先落脚,以后有机会再跳槽。果然,他放低身段,虽然他工作经验少,但“市场营销”这个专业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结果不久,就被一家商贸公司选中,去做销售经理。
   赵意的公司是一家国企子公司,总部在北京。是中国改革开放提速时期成立最多的公司,大街小巷,这类公司比小饭馆都多。公司市场有总部打下的底子,不需赵意太伤脑筋,要他主要是做好销售管理。公司经营各种印刷纸张、印刷器材,起初,生意兴隆,开发票的小王开得手疼。渐渐地,随着更多的经营者加入这个行列,恶性竞争发生了,假冒伪劣,浑水摸鱼,有的公司还用低价、给回扣拉拢顾客。公司的业务开始萎缩,一向比较平稳的新区市场也出现动荡。有的客户以印刷业低迷为由减少进货,公司在马路对面租借的一百多平方的仓库里,积压的货物越来越多。年底盘点的时候,赵意进去了一次,在仓库里,只好左闪右躲走路,一大卷一大卷的纸张,一箱一箱的器材,不规则地堆砌着,很像枪战片的现场,每一卷每一箱都能成为不错的掩体。
   老总急了,起码要保住原来的市场份额,否则,跟总部无法交代。通过熟人介绍,请来了国内某纸张生产厂家销售科两位退休人员,以加强公司的销售力量。老左和老鲍来了半个月,赵意只是象征性地跟他们说了些恭维的话,比如,两位销售经验丰富,人脉广,主要的市场维护和开发就有劳两位了。实际上,赵意都不知道怎样称呼他们二位,如果直呼其名,从年纪上讲,显然不礼貌,同样因为自己是小字辈,如果就“老左老鲍”地叫着,好像也不够尊重。这种烦恼没持续多久,赵意发现,同事都叫他们“老师”。左老师、鲍老师,他们叫得很顺口,两位老同志也爽快地应着,从他们平静的表情判断,丝毫没有违和感,倒是很享受别人这样的称谓。但赵意觉着别扭,偶尔叫声老师,声音轻轻的,两片嘴唇只是轻轻碰下,像嘴里含着大白兔奶糖在说话似的。
   在赵意的吉林老家,只有在学校里叫老师,在单位里,领导之外的同事之间都张哥、李姐、王妹、朱弟般叫着,又亲切,又随意,又家常,和和气气,那才有一家亲的气氛,爱厂如家嘛。赵意最终还是没有改口,他折中了一下,从老左、老鲍这里开始,叫同事“师傅”。师傅,这个词比其他称呼都坚挺。在以前的老国企里,刚入职的工人都要“拜师(傅)”的,由师傅一点一点带领,在自己的岗位上,先入门,然后独立上岗,慢慢炼成能工巧匠。
   赵意一直纠结着,毕竟身边的同事都一口一个老师叫着,而自己却师傅师傅叫着,有点另类。虽然在赵意的心目中,老师都应该是文质彬彬、才学八斗之人,老左和老鲍显然并不属于此类。老左是湖南回来的上海知青,据说退休回来前,在一家造纸厂做过多年销售科长,老鲍是宁波人,从小就在上海长大,喜欢咸蟹和臭冬瓜的他,退休前是上海一家纸业贸易公司的资深销售员。从年龄上可以断定,排除工农兵大学生的可能,他们最高的学历就是高中,想必就是那一批所谓的“老高三”吧。平时闲聊时,两个人性格外向,喜欢边说话边哈哈大笑,一点都不避讳谈自己的历史。其实,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就是他的简历,不经意间,总会给别人窥视到自己的人生历程,乃至心灵世界。没有丰富的学识,但他们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尤其在销售铜版纸方面的经验,这于他们就足够了,正是老总需要的。从这点讲,叫二位“老师”,言之有理,名副其“师”。
   入乡随俗吧,赵意在公开场合,也改口叫他们老师。虽然,于赵意而言也是,提到老师,就一定想到站在讲台上挥着教鞭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人,老师一般要比较内向,不讲闲话,最好带着一副黑框眼镜,镜片后是一双布满血丝的眼睛,身材清癯,面容严肃,身影每每晃动在昏暗的灯光里,他们与金钱无关,与娱乐无关,与绯闻无关。
  
   二
   和同事们越来越熟悉了,除了公司的郭总,赵意一律称呼老师,每天老师老师地叫着,仿佛置身校园,自己拥有了永远有做不完的校园梦,青春因此万岁万万岁。
   出乎意料的是,有人管赵意叫老师了。一次,江苏来一个催货款的人,样子看上去很小,外加一张娃娃脸,简直就是个初中生模样。在左老师的引荐下,他来见赵意,一开口就是“赵老师好”,令赵意足足惊讶三秒钟以上,才回送两个字“你好”。叫小赵的人越来越少了,有点不习惯。他喜欢人家叫自己小赵,这样有安全感,在年龄的区间里,永远有别人的年龄做上限,自己就在这区间里自由徜徉,感觉永远年轻。叫就叫吧,毕竟是个尊称。他想起自己刚毕业参加工作,进的是一家老国营工厂销售科,不久就被送了一个“老同志”的外号。当时自己很生气,但当对方这样叫自己时,人家端着一副笑嘻嘻的模样,又气不起来。这哭笑不得的滋味,真是难受!后来,听长辈讲,民间迷信说法,没有外号的人不发家(财)。姑且相信,也就自我疗伤一番后痊愈了,不再为此郁闷。自己天生长的老相,休说别的,黝黑的皮肤,加上比皮肤更黝黑的双眉,就足以夸大自己的实际年龄了。所以,今天有人叫自己老师,他们似乎手里捏着证据。
   坐对面的内勤小王,业务虽然不太精,经常发票的抬头都写错,税务代码总是漏写1位。但她明事理,和赵意谈工作时,先是微微一笑,叫一声组合式“小赵老师”,软软地,糯糯地,既尊重自己又觉得亲切。自己已经过了而立之年,叫什么似乎不重要了。赵意信奉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职场哲理,自己一直风里来雨里去认认真真工作,从左老师那儿学到的口头禅,在领导表扬自己工作刻苦时,他总会迅速回馈一句“不辛苦,应该的”。
   天有不测风云,也有意外甘霖,人间有高空抛物飞来横祸,也有苹果坠落枝头砸出万有引力定律。赵意没想到,在一次晨会上,郭总宣布赵意为公司销售总监,销售经理由左老师担任。销售部一共就五六个人,两个领导。赵意很快就听到了别人的议论。管它呢。难怪最近一些日子,郭总见到自己总是笑眯眯的,经常拍拍自己肩膀,说“好好干”。还以为他的老伴从京来沪陪伴他,他因此开心呢。赵意觉得惊慌失措,这简直是一次“事故”,只好连忙鞠躬致谢,说了感谢领导培养感谢同事信任之类的话。其实,这是老总变相给他加工资的借口,三十来人的小公司设置一个销售总监的职位,纯属赶潮流,其实谁都知道没必要。原来听说“总监”一词,赵意羡慕之至,以为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人物,轮到自己,才知道,许多职场上的职位,不过是一个托词,也是老板套住你的紧箍咒,要你更加卖力工作。当然,既然是光环,如雨后彩虹,迟早有消失的时候。因此,赵意只开心了一个晚上,没睡好觉,从此也就没再拿这总监太当回事。
   但在这之后,人们对他的称呼变了,左一个“赵总”,右一个“赵总”,这突然令他不习惯了,怎么不叫赵老师了呢,尤其对面的小王,也叫起赵总了,神色还有些怯怯的,每次叫的时候,眼睛里都像有片云掠过。当上总监后,赵意的职称似乎被人忘记了,他是个地地道道的营销师,却每天被赵总赵总的叫着,似乎这个总监职位替代了他的职称。赵意自己慢慢感觉到,成了总监之后,的确有些膨胀,有些飘飘然,尽管公司里同事不多,但尤其在开会的场合,有了万众瞩目的感觉。他越来越喜欢讲话,讲话还越来越长,讲话中还时常有讲解的意味,好像其他人都是学生,甚至有时还夹杂一句两句哲人的名言在其中。同事找自己审核签字时,他发现了问题,不但批评了对方,还要给人上几分钟课,这事情应该怎样怎样,那问题应该如何如何,直至对方一个劲儿的点头称是才结束。就是这么奇怪,当上了总监,可以被称为“某总”了,反倒越来越乐为人师。
   赵意有些习惯了,叫顺口了,不用“三人行“,也”必有我师”。比自己年龄小的先算了,只要见到比自己年长的人就叫老师。没料到,这次碰壁了。他管烧饭的阿姨叫老师,结果被怼:“别叫我老师,你不知道吗?在单位里没有级别的人才被叫做老师。叫老师,是人家客气,没有官衔,不是帅哥,又不是美女,又不好直呼其名,实在没法叫你,才只好叫你老师。这个‘老师’,不是学校里的老师,老师有学问,这个其实是‘老实’,在公司里,一般情况下,老实的人是没有出头之日的,老师,是做到退休那天都没有得到提拔的人的‘高级职称’。你的明白?”连珠炮般说到最后,烧饭阿姨还幽了一默。赵意未置可否,但心中不以为然。岂有此理,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维修和保养灵魂的,那是天字级别的,被她这么一说,心中崇尚的一份美好竟然被涂上阴影。算了,以后见到这位和自己同姓的阿姨,他还是规规矩矩叫赵师傅吧。不,就直呼其名,赵红侠,当代“女侠客”。
  
   三
   好景不长,生活似乎故意捉弄他,刚提职不到一年,赵意所在的销售部惹了麻烦——被税务罚款120万元。鲍老师在从汕头一家公司进货时,取得的是假增值税发票。当时,大家没能力肉眼鉴别出来,鲍老师也蒙在鼓里,毫不知情。这对于规模不大的公司,可是五雷轰顶的事情。赵意作为公司销售负责人,只好咬牙承担全部责任。意料之中,他被免去总监职务。当晚,他在家里一个人喝醉了,有些委屈,但说不出口,公司只是受到了广州公司的牵连,并没有主观故意去偷税漏税,但税务局已经不听自己的解释。当然,一向偏袒自己的郭总这次也没有听他的解释,能上能下嘛,公司很快就下发了红头文件,郭总在宣布免职决定后又笑眯眯地拍了拍他的肩膀。
   折磨人的是,接下来在各种场合,同事还是一口一个“赵总”的叫着,这令他很感动也很尴尬,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他和对方都觉得难受,叫“总”还是叫“老师”,好像都不是最好的选择。现代人学聪明了,谁会在对方倒霉时马上就见风使舵,跟着公司文件一起,从嘴巴上将“总”撤掉,被人说成小人、势力眼呢。叫啥还不是叫,自己又没损失。一朝为“总”,终生为“总”,这是员工的善良所致。好在赵意没有因为一点挫折灰心丧气,就算为了养家糊口,为了还每月2500元的房贷,他还在努力工作。哪里跌倒哪里爬起嘛。想不起来在哪里看到的一句话——生活才是自己真正的老师。
   为了公司能在上海市场站稳脚跟,并且将公司做大做强,集团公司的侯董事长来上海的次数增加了,“以前我太忙,忽视了上海公司的工作,今后,我要多来几次,协助郭总,让咱们上海公司尽快走出低谷。当然,大家做的也很辛苦,我也是顺便来问候问候大家。”每次来沪必开会,每次开会他几乎都程序般地抛出这样的开场白。“喏,这次我给大家带点茯苓饼、北京果脯,大家尝尝,一点小意思。”见大家鼓掌,董事长停顿下,又补充一句。不是总监了,但每次开会,郭总还是钦点赵意必须参加,并仍要他来汇报销售工作。这无疑令销售经理左老师不快。当然,赵意心里也酸溜溜的,可又无法拒绝。这也让赵意又看到一线生机,自己又有了东山再起的可能。每次,赵意都将PPT(幻灯片)做得漂漂亮亮的,先从形式上给领导一点好感,自己没有因为免职附带任何消极情绪。
   各部门汇报完工作,整个会议就是董事长成为麦霸了。他会先叫办公室人员去抬来一块较大的白板,多准备几支水笔。然后,他会用一块面巾纸擦擦鼻子、擦擦手,呷口茶,清清嗓子,就离开座位,像老师一样站到了白板前,开始传播他的“企业管理学”。赵意记得很多内容董事长以前都讲过N遍了,但他还是装出拥有一副强烈的求知欲聚精会神地听着,眼睛盯着董事长,用眼神和董事长交流,并不时地对着董事长的求证式的提问给予回答,“对的、是的”,不知自己重复了多少遍,每次还要点头配合,以表示内心的首肯和极度佩服。领导希望自己兜售的别人的观点得到大家的回应,回应多了,就会被当成是自己的观点,久而久之,威望会随之提高,就多了屁股指挥脑袋的资本。赵意懂得了这一点职场法则,所以,他看到,董事长每次在他点头应答时,嘴角眼角都笑意盈盈。每次董事长讲到兴奋之处,都会说自己比较喜欢做老师,如果不是进了企业,今天自己就差不多是大学教授。赵意这时会和其他同事一样,把头点得像捣蒜,以便叫董事长醉酒般继续兴奋下去。

共 6914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一位去上海打拼的年轻人,进入职场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和变化。赵意羡慕老师这个职业,也想当一名老师,但是事与愿违,当公司来的两名资深销售别人都喊他们老师时,他感觉别扭,在他的认知里,老师是才高八斗站在讲台上授业解惑之人,从喊不出口到叫的顺口,开始经历自己进入社会的心理历程。随着工作的努力和时间沉淀,竟然也有人喊他老师,这个称呼开始令他不自然和安然接受。作者在这一点深刻把握了人物思想逻辑的变化,接下来,赵意被领导郭总宣布为公司销售总监,员工开始叫他赵总,这令赵意从不习惯到心安理得的享受别人的称呼,甚至以自居领导的身份开会讲话,让他体验到了作为领导高高在上的心理快慰感。职场瞬息万变,仅提职一年,同事鲍老师惹来麻烦,赵意作为销售负责人,被公司撤职,他意料之中独自买醉。他心理的变化再一次被现实被职场无情的延展。董事长的虚伪,他喊老师时的冷漠,同事的拍马屁,令他感觉那本本科毕业证,形同废纸一张。大哥打来电话,父亲病危,他急忙回家,在父亲病床前,他的无力感充斥心中,在外打拼几年,竟然顾不上回家看望父母,陪伴父母,子欲养而亲不在,那种无奈和心酸作者以厚实的文笔赋予了主人公强烈的心理撞击。小说结尾,元宵节的路上,赵意遇见了中学老师,然而,当真正的老师和他迎面走来时,他却怎么也想不起老师姓甚名谁,这是整篇文章的巧妙之笔,也使得小说的主题意味令人深思和慨叹。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者深刻洞察人性心理,把一位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心理到后来的职场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同事之间的曲意逢迎,领导的虚与委蛇也刻画得毫不留情,社会的现实,人性的复杂一一展现。作品立意高远,作者以老师为题,以写实工笔,反映了职场人与人之间的伪善江湖,以及疏离亲情的真情流露,为读者呈现了一部厚重大气之作。文笔流畅,布局合理,羚羊挂角,生动鲜活,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现实主义作品。佳作,问好作者,感谢赐稿东篱,倾情推荐!【东篱编辑:风轩】【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20000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风轩        2024-08-19 07:19:31
  问好韩格老师,文章写的厚重大气严谨,竟然连个错别字都没找到~谋篇布局,铺陈有序,框架平稳,感佩老师才情,写作愉快。擅自配图,还望喜欢。
风轩
回复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19 08:06:22
  谢谢老师辛苦的编辑!这一大早,看我的这个罗嗦文,添麻烦了。这文,说是小说,很多就是我的亲身经历,我希望能写出职场上的艰辛和风云多变。但能力有限,小说问题多多,待今后弥补吧。感谢老师精彩的解读以及精美的配图,有老师们的不吝赞美之词鼓励我,我会努力前行。期待老师佳作,秋日愉快!
2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8-19 10:51:21
  老师的称呼,现在感觉就是一个虚称,一个客套的称呼,文章立意深远,给人深思。结尾很有技巧,主人公碰到曾经真正的老师,却记不起来了!余下的读者自己想去吧。美文佳作,学习点赞!祝秋祺!
回复2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19 11:12:19
  老师说得精准,这个称呼被虚化了。这个文,是想通过这个称呼的转换写写职场风云,练笔之作,有待提高。谢谢老师的鼓励,顺祝秋安,如意!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19 11:28:43
  小说谋篇布局精当巧妙,读来耐人寻味。韩老师初次写小说,就有这功夫,实在是了不起!大赞!谨祝精彩纷呈!
回复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19 13:12:16
  谢谢老师的美评!我这写小说水平还欠佳,需要磨练,只是欣慰,多年写作奠定了一定的语言基础,或者说,生活给了自己一些宝贵积累。谢谢老师鼓励,我当继续努力。秋日愉快!
4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8-19 12:28:44
  老师本来是教书育人的特定称谓,演变成职场上,是能够在工作上指导别人帮助别人的,现实中,却是老实人的象征,职位上的某某总才具有身份和地位。结尾,揭示了小说的宗旨,韵味深刻,发人深思。韩老师的小说反应了一定的社会现象,表明了自己的观点。欣然拜读学习了,精彩。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4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19 13:17:45
  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老师这个词,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含义,放在学校之外的职场上,不那么纯粹了,似乎成了人际关系中的一个朦胧的代词。我水平有限,没能深解其中意味,练练笔,好在大家宽容,依然给我热情的赞誉,深谢!谢谢老师的鼓励,我继续努力。问候老师,秋日愉快!
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9 12:34:42
  职场的一个称呼,有时候会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老师这个称呼,可能地域不同,有的的地方,一个人没有教师的职业,也被人称之为老师,大概的意思等同于“师傅”吧。我是做老师的人,似乎都这个称呼不太敏感,刚刚参加工作,老师的称呼刺耳,但习惯了就不会去深究其中的滋味。小说写得对,干老师的,一辈子就是一个安全的称呼。这一点以我为证吧。小说写得非常精彩,从称呼说起,在人际关系里,必须谨小慎微,不然,会尴尬的,可能也影响事业前途。我佩服那句话——生活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这个句子是散文里有的,但小说在故事的铺垫下,说出来格外深刻。记不清姓什么,一个“老师”,不加姓氏也好,我就遇到学生继续问,老师前加什么姓氏,我说不加吧,加了怪啰嗦的呢。做小说是个高级的活儿,比散文难写,韩老师驾驭轻快,写得很幽默,仔细琢磨,收获不少。从一个称呼入笔,穿起一个人的职场人生,把“老师”这个词写透了。很佩服韩老师的文笔和公司功夫,小说风格独特,会收获一大片读者的。遥握,问候秋祺!
怀才抱器
回复5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19 13:29:22
  谢谢老师精彩深入的解读!在北方时,似乎还没意识到,人际关系很难相处。到南方后,方觉其中之累。每一个公司,都有一群来自天南地北的人,生活习惯、性格等等不同甚至迥异。我忽地发现,很多人表面没什么,但暗中好像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称呼,这是我没想到的。所以,关于“老师”一词,在学校里和拿到职场上,完全有了不同的色彩和含义。丰富的职场经历,给了我很多积累,让我逐渐对老师这个称呼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只是,我写小说的功力实在差得远,写这个文算是磨练吧,自己要提高的地方太多了。拙文寡淡,但丑媳妇也要见婆婆,好在老师们宽容,依然给我热情的鼓励。我要努力学习,在故事设计、语言风格等方面多琢磨,多训练,才可能有一点小小的进步。谢谢老师精美的润色,佩服功力。秋日愉快!
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19 12:42:51
  其实,一个人物在职场的命运,并非是称呼左右的,按照论语的观点,小说也写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老师这个概念的泛化,可能是社会的一种进步。不过,人家称师,我们称人老师,都摆明了一种关系,不是随意,其中更多的应该是尊重吧。小说塑造了赵意这个人物,很丰满的,是一个谨小慎微,懂得方寸,在职场遇到挫折,尽管耐心翻起波澜,但依然坚守为人的善良和人格,塑造了一代职业人的精神气质。
怀才抱器
回复6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19 13:36:04
  性格决定命运,像赵意这样的人,想有所发展,但内心却固守一份善良,想随波起舞,可生活技巧有些笨拙。这类人,职场上很多,一般能混得下去,结局还算可以,但没有太大建树。小人物,不甘落伍,却又苦于翻身无术,但依然在抗争着,努力着笔拙,写得一般,谢谢老师鼓励,我继续努力。秋安,吉祥!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8-19 15:31:46
  文中主人公赵意的人生经历是作者职业生涯的真实写照吧?赵意思维缜密,对工作认真负责,对上司不卑不亢,对同事和气友善。同事因失误犯了错,赵意一人承担,因此销售总监一职被免,但赵意依然保持善良,厚道为人。“老师”这一称呼,贯穿文章始末,却有着不同的意思,有着不同的情感,承载着不同的故事环节。该小说情境设置精妙,故事跌宕起伏,人物内心活动真实细腻,人物形象鲜活,语言富有张力,很有味道的小说,超赞,问候韩格老师,秋祺愉快!
回复7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19 16:31:24
  老师慧眼,这篇职场小说,有很多我的影子,是生活,给了我宝贵的积累。只是,我对小说的驾驭,还不够熟练,对人物的刻画,还是线条太粗,对情节的设置,还稍显生硬。权当一次磨练。谢谢老师的包容,也谢谢老师对我的鼓励,我继续努力。顺祝秋日愉快!
8 楼        文友:淡墨花开        2024-08-19 19:23:32
  老师的小说构思巧妙,以开始自己想当老师而未得,入职后竟有同事互称老师,董事长口称推崇老师,以致误导我叫了声老师而董事长表现的出的冷漠和我的尴尬,以及当见到自己真正的老师时而叫不出姓名。一个老师的称呼,体现出职场的酸甜苦辣。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立意深远,发人深思。好文大赞。
回复8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19 19:50:38
  谢谢老师的美评!老师所言极是,我就是想通过“老师”这一称谓的变化反映职场深奥和厚黑。但我小说写得不多,基础很差,这次算作试笔吧,不足之处多多。感谢老师的鼓励,我当继续努力才是。顺祝秋日愉快!
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8-19 21:40:34
  喜欢这样的文章,也能看懂这样的故事。个别的刺“铜版纸”“增值税不能抵扣”我太熟悉了,亲历过很多假票问题,甚至身边人有因为这事坐牢的。北京那时候跟不认识的叫“师傅”叫“老师”最早是从山东那边传过来的,山东司机送货,见谁都叫老师,我也有过和老师一样的困惑。叫什么“总”应该是南方传过来的,北京一般都叫什么经理,后来就遍地“总”了,向老师一样不值钱了。感觉老师有自传的影子,北京沪飘都不容易啊!祝老师(这里是名副其实的老师)秋琪!
回复9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20 05:41:20
  谢谢老师的精彩解读!当然,这里的“老师”也是真的。叫老师叫师傅可能还有个南北差异问题,被我写文时忽略掉了。我是想借助这个称谓的变化反映下职场的酸甜苦辣。我没想到,一个简单的称呼,其实很多人是非常在意的,尤其公司里熟悉的人之间,仔细挖掘,似有人际哲学需要探讨。小说我写得不多,很多地方存在问题,感谢大家对一个新手的包容。老师小说写得不错,值得我学习。谢谢老师鼓励,秋日愉快!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