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武夷山漫游(散文)

精品 【星星】武夷山漫游(散文)


作者:海上紫陌 白丁,17.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02发表时间:2024-08-23 00:21:23
摘要:武夷山 碧水丹山 奇秀甲东南 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圣山。原创首发

朋友是南平人,提到武夷山如数家珍,知道我是一个喜欢跋山涉水的人,更是不余遗力地推荐,这可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圣山!其实对于这座“碧水丹山”、“奇秀甲东南”的名山,我早已心向往之。只是在寻找时机去漫游品味。
  
   一
   住在山下的三姑度假区,抬头即可仰望群峰朵朵,悬崖峭壁如刀砍斧劈,林深幽壑绵延数里。脚下是九曲溪的竹排登临处,潺潺的溪水翻滚着、嬉戏着、互相追逐,红黄色的竹排搁浅在参差的砾石滩。不远处是翠绿的山林映衬前方圆拱形的大桥,太阳的余晖毫不吝啬地映山铺水,眼前的一切变得堂皇迷离,让人心醉神驰。
   乘星村专线也是可以玩转武夷的,这是我最后一天自由行悟出的。武夷山的门票风景是玉女峰与大王峰含情脉脉地遥相对望,下临九曲溪水第二折处。这幅图的风景固定的团队游是不会去的。散客可乘坐当地人的星村专线至绿野仙踪处,此地地势空阔、溪水环山、水清石浅、竹排自横,有野趣而游客少,是当地人拍婚纱照的首选。一对对白裙黑西装红领带的璧人可以任意摆拍,互不影响。顺着绿野仙踪的小道迤逦而上,远远可见一简陋的草棚,悬着一块木板:进山收费,却不见人影。一个人的漫游得耐得住寂寞,头顶荆棘,杂花生树,沿途的菜园、茶圃、山峰与北门的“岩骨花香”奇峭的风景没法比。闷头拾阶而上,约莫一刻钟可以看到一个指示牌——世遗专家考察路线(游客止步)——的牌子,而另一侧的牌子指向虎啸岩,恭喜你,进入了武夷山的六大景区之一的虎啸岩。虎啸岩的好汉坡倚山岩而琢,路陡腿酸,一口气爬上去的都是好汉!只有好汉才有资格欣赏到张着巨口的像老虎咆啸般的巨石。天成禅寺就位于虎啸悬崖下,这里千仞悬崖向外斜覆,形成一个巨大的洞府,整座殿堂不施片瓦,风雨不侵。悬崖的石壁上雕刻着一座手持如意、慈眉善目的赤脚观音像,此像甚高有五层楼的光景,最神奇的是观音的眼睛,无论你站在哪个方向,似乎都觉得观音在看着你!右后侧悬崖上刻有:“虎啸”两个圆润的大字,我甚至怀疑山风来袭时有虎啸之声?庭院右侧有数块巨石垒叠成一个小小洞天,高约三四米。顶上一石,刻着“玲珑”两字,俊秀灵动的红色草书与粗逛拙朴的灰色岩石相映成趣,石下置一床,是和尚座禅的居所。哈哈,天成禅院居然是一个露天的!
   虎啸岩下来又有指示牌引导你去一线天,半小时不到的路程。一线天才能让你真正领略到武夷山鬼斧神工!一线天位于九曲溪二曲南面的一个幽邃的峡谷里,一座巍然挺立的巨石,长数百丈,高千仞,名“灵岩”。岩端倾斜而出,覆盖着三个毗邻的岩洞:左为灵岩洞,中为风洞,右为伏羲洞。从伏羲洞而入岩内,岩顶裂开一逢,就像是利斧劈开一样,也可能是雷电击裂的,最窄处30多公分,长约一百多米,要想穿越一线天,得手足并用,前胸贴后背。我去过很多山的一线天,此地最为高、窄、陡,名副其实的一线天!后面的人一定要与前面的人拉开距离,否则你的头就会触碰到他的脚,最要命的是里面有一段完全黑暗,裂缝中露出的一丝天光并不贯穿始终。如若有栖息山洞的蝙蝠“吱呀”飞过,那可真有点大白天见鬼的恐怖!胆小的女生抽噎着想要退回去,简直是天方夜谭!一线天其实是由岩体受东西向断裂构成和垂直节理作用裂开形成的。具体如何演化而成,留待地理学专家解释。到达风洞的山顶,仰望久违的蓝天白云,沐浴着自由的山风,仿佛就是一个谪仙人啦!对面是不知名的山峰,下临深渊,只闻人声不见人影,热血沸腾,忍不住长啸几声,快哉快哉!
   从一线天下来,你就只能乘坐山中的环线车到最近的武夷宫景区。无论是大王峰,还是万春园、仿古宋街道,都似曾相识,浮光掠影即可。不过还是要去武夷山的历史博物馆,了解武夷悬棺的来龙去脉。再看看武夷山的四季美景的拍摄。闲来无事,在大王峰捡了一些山中特有的苦楮的果实,像一枚枚小小的子弹,光滑坚硬。遥忆小时候,随能干的祖母登山觅野味,曾经也捡拾过,带回家先浸泡去苦味,然后象磨豆浆一样磨粉、沉淀,最后熬出灰褐色的凉楮豆腐,用今天的眼光看绝对的纯天然绿色食品。一天的行程到此结束,过程张弛有度、人也不累。
  
   二
   据说每当雨后乍晴或晨曦初露之时,登峰巅,望云海,犹如大海的波涛,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遨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欲去天游峰,从南门入,乘四面漏风的红色小火车直达峰下。天游峰有上、下之分,一览亭左近方,是为上天游;下了崎岖丘,沿胡麻涧一带,是为下天游。上天游的一览亭,濒临悬崖,高踞万仞之巅,是一座绝好的武夷山水观赏台。从这里凭栏四望,云海茫茫,群峰悬浮,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著名旅行家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故有“武夷第一峰”之称。全程828级台阶,直冲云霄!真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啊!纵然“发啊发”是好彩头,但爬起来就没这么惬意爽心,鸟道蛇环,坡度极大,从半空中看,游人弓背如龟,四肢抓地,乌泱泱如一片蝼蚁,至顶方恢复成直立行走的动物,此际已大汗淋漓、两股战战!站在峰顶,来不及擦拭汗水,来不及舒缓紧张的肌肉,极目远眺:九曲水如一条绿绸带缠绕着大王峰,深深浅浅的翠色尽收眼底,从不同处的云窝(云窝是张口的丹霞地貌的巨石)吐出的团团雾气给接天临水的数峰赋予了云山雾罩的仙气,游客也成了仙宫的客人啦。人们尽情的发泄着心中“一览众山小”的豪气,啸傲之声此起彼伏、热热闹闹、响彻云霄。
   路遇接笋、隐屏二峰,屏隐峰下的一片松枝竹林中隐藏一座“武夷精舍”,当年理学大儒朱熹在此传道教学,受业于他的学者多达二百人。朱熹苦心研学、皓首穷经的一生中四十多年的时光给了武夷山。九曲溪水奔流不绝,响声岩上的“逝者如斯”四个大字也是朱熹当年留下。团队的游客到达天游峰顶后原路返回,我则从天游阁的背后下山,沿途巨石犬牙交错,修葺严整的茶圃随处可见。黄灿灿的小茶花香气扑鼻,即使是严冬也抵挡不住茶花绽放的欲望!到底是闽南地界!顺着山路高高低低,盘桓迂回来到桃源洞地界,一座高大的老君坐像沉思着面对你。此地穷极幽深,石崖相倚成门,穿过石门,别有洞天,一片平旷,半半池前是三座齐整的半旧道观,旁边一垄垄整齐的菜畦,一片低矮的桃林,四面环翠,桃源洞道观像个婴儿被怀抱其中。仿若陶渊明笔下的不为人知的“桃花源”。
   桃源庵是一座古旧的屋舍,前矗一个八卦图,比较独特。我正张望,一布袍女道士转出,朴素和善的样子,便向她讨水喝。我们坐在一方原木的简陋桌旁,品着她刚冲泡的香气四溢的乌龙,女道士话不多,只有我在喋喋不休,一只不知从哪冒出的黑狗摇着尾巴盯着我,我从包里摸出两根肉干扔给它,它便知趣地卧下。临别对着女道士,我啧啧称赞:此处修道真是阆苑福地!她微信不语。再往下就是临溪山路,青山绿水,沿途有云窝多处,挑担山民数几。九曲漂流的六曲畔内,鹅黄的救生衣,漂流的竹筏缓慢行来,我在岸上走他在水中游,我拍照、他嬉戏,各得其乐!不知不觉来到路口处,豁然开朗,一面“壁立万仞”的丹霞巨石如刀削般屹立,巨石成山的风景在武夷山比比皆是。留个游客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
   这一天先累后闲,尚可。
  
   三
   人人都说大红袍、水帘洞的北门景区毫无乐趣,其实不然。北面的风景隐藏在茶园、溪水、峭石的野趣之中,关键是要有一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心。进入大红袍景点,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岩韵”的巨石壁。沙砾般纵横灰暗的石壁上到处冒着新绿的野草,将柔与硬、沧桑与新生演绎成一份独绝。摩崖石刻“晚甘侯”三个字很难辨别,只是提醒人们武夷山茶回味甘甜的美好品质。大红袍处尽是茶园,大红袍本就三棵乌龙茶树,长在一块巨石中间,仿佛从天而降。相传有位丁显的赶考举子在武夷山附近中暑,被山中道士以茶救醒,后丁显考中状元,将红袍覆以茶树以谢救命之恩,从此该茶树得名“大红袍”。所谓岩茶是因为此处岩石峭壁上都被开垦用来种茶,全国乌龙茶市场的半壁江山皆在武夷山。水仙、肉桂、大红袍、白鸡冠等都富有盛名。绕过大红袍,翻过山岭沿着岩骨花香的路牌,途经“不见天”“九龙涧”“流香涧”等景点。峭石巨壁,溪水石桥,翠色逼人。一路腾挪跌宕,阒静无人,唯有茶香四溢。不到武夷山还真不知道茶花竟然如此香气馥郁,毫不逊色于含笑!不少武侠片的外景都取景此处,独行此处,山高天小,巨石压顶,羊肠小道上只有你一人如徐霞客探险,怎能不想起《西湖七月半》张岱嘲笑那些看月的人恰恰“避月如仇”?真正跋山涉水的人一定是耐得住寂寞的,与寂静处有所得,没想到的是前方还有一座慧苑禅寺等着你喝茶。
   慧苑寺庙随山势起伏层叠有三,大雄宝殿、观音殿、藏经阁,典型的徽派建筑。外墙画有道教的八卦图,成为武夷山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历史见证。其佛学地位并不逊色于天心永乐禅寺及其他寺院。始建于宋初,朱熹曾在寺中住宿攻读,留下木匾“静我神”,原悬挂南庑门额,残匾现存武夷山博物馆内。一位上年纪的老尼姑静坐在半旧的竹把椅子,眯着眼、晒着太阳。不远处是规整的菜畦,种的是圆白菜、雪里蕻、旱芹、还有萝卜。而更多的是成梯形的茶圃。老尼姑发现了我,主动招手,操一口不标准的普通话,从哪里来?吃茶么?我赶紧道谢,寒暄了一会,可能是这里鲜少人来,老尼姑谈兴颇浓,我也就索性打开话闸,一壶茶都续得无味才起身告辞。
   出了寺庙就是鹰嘴岩,沿途章堂水北转,石桥,茶园,千岩万壑的巨石中有悬棺的痕迹。一路上只有山水相伴,花香萦绕。岩骨花香出口处看到“水帘洞天”的指示牌,再往上爬,有灰色小松鼠跳跃在树间,看到人,瞪圆了小眼,毫不怯懦。这里的天地本来它就是主人!大约一刻钟便可仰望水帘洞天,一座环形的黄色如土的石壁似一面巨大的屏风,山顶部凸出,虽干旱许久,仍有一线雨水从天而降,可以想见大雨天会是怎样的水帘如注?下凹处避雨,有几间废弃的木屋,全部木结构,曾经是朱子讲学处,岩壁上有很多的石刻,“水帘晴雪”处你可以坐在石墩、石柱或石桌上慢慢欣赏这鬼斧神工的造化。
   此一日悠悠闲闲,得野趣又得禅味,幸哉乐哉!回到大红袍处等车,发现遗漏了天心永乐禅寺。怎么可以?!
  
   四
   天心永乐禅寺始建于唐代,初名山心庵,武夷山方圆120华里,禅寺居山之藏地,犹天之极枢,在得“山心”之名后易为“天心”,是武夷山最大的佛教寺院,佛教“华胄八名山”之一。扣冰禅师在一个中秋月圆夜悟道,禅寺取名“天心永乐”还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以茶礼佛是天心禅寺的传统,唐代诗僧贯休曾三度访武夷山,拜会扣冰禅师参禅悟佛。宋淳熙年间,朱熹也来此问禅于大慧禅师,留下名诗《天心问禅》:年来更惑青苔路,欲叩天心日不撑。几度名山云作客,半墙禅院水为僧。漱流枕石心无语,听月煮书影自横。不待钟声驾鹤去,犹留夜籁传晓风。在创立的朱子理学中融合了禅的意蕴。永乐十七年,成祖朱棣赐封寺院禅茶为“大红袍”,立碑“大红袍祖庭”,并传旨天心寺:“精耕勤灌,嫩摘细制,世代相传,岁贡入京。”同时敕封天心寺为“天心永乐禅寺”。
   茶禅一味的文化自唐以来影响至今,更是辐射到东南亚,形成日本茶道、韩国茶礼。“万语与千言,不如吃茶去”、“心即是佛”、“不二”“止仰”一块块石碑上的妙悟都在提醒着游客——万水千山来小坐,此身何处不是缘。
  

共 450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别具特色的游记,写的是我国大名鼎鼎的风景名胜---武夷山。中华名山武夷山,碧水丹岩美画卷。山中有水水连山,山随水移水绕山。九曲溪流若飘带,三十六峰似玉簪。泛舟漂流荡碧溪,欢声笑语鸣青山。坐水观山轻点篙,远山近水尽眼前。武夷山素享有“奇秀甲东南”之美誉,又荣获“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双重殊荣。是著名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旅游区。武夷山美,美在不但可以登高望远,亦可以泛舟游览。人常说:“到过闽北武夷山,方知天外还有天”。作者在武夷山走了好多地方,一处处峰岩沟壑,神姿仙态;一条条泉瀑溪涧,美妙自然。大王峰之雄,玉女峰之秀,虎啸岩之险,天游峰之奇,水帘洞之美,一线天之幻,九曲溪之清,云窝之幽,茶洞之深……无一不让作者流连忘返。而泛舟漂流,坐水观山,则别有一番情韵。作者从虎啸岩写起到天心永乐禅寺收尾,把武夷山的一山一水一壶茶写得很别致,特别是大红袍。武夷山的山山水水,连朱熹和徐霞客都曾为它倾倒。真可谓是名山名人,自古就是交相辉映。文因山水而著,人以文章扬名。并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儒、释、道三教合一写在其中,体现了武夷山文化,更写出了中华文化底蕴之深厚。文章抓住武夷山山水结合的特点,以“武夷奇秀”为线索,重点描写周游的情景,描绘了峰崖岩穴、竹树楼台的奇形异状,突出了武夷山曲、峭、新、遒紧的特色。行文中不时抒发心灵感受,饶有韵致。本文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迤逦写来,不枝不蔓,曲折有致,摇荡多姿,舒卷自如,令人遐想不已。好文推荐欣赏!【编辑:燕双鹰】【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826000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燕双鹰        2024-08-23 00:22:32
  感谢作者赐稿星星,问好作者,期待更多佳作!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诗情画意,悦读人生!
2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4-08-23 07:58:34
  作品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不是仅仅对景点的介绍,有自己的特色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