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文】荷梦(外2篇)(小说)
荷梦(小说)
杨宇漫步在湖畔,阳光洒在他的身上,勾勒出他那清瘦而坚毅的轮廓。他身着简单的白色衬衫,衣角被微风轻轻拂动。
罗裙托起桃花靥,那满池的荷花如娇羞的少女,微风中轻轻摇曳。湖面上波光粼粼,像是撒了一层细碎的金子。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托着晶莹的水珠在微风中滚动,折射出五彩的光芒。
杨宇望着这美景,心中泛起丝丝涟漪。“一世清寒带韵风”,他喃喃自语,仿佛在与荷花对话。
他缓步香茵连古木,消魂荷雨洗莲蓬。湖边的古木参天,枝叶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浓荫。荷叶上的水珠晶莹剔透,宛如珍珠般滚落,滴入湖中,漾起一圈圈细微的涟漪。
“这芊绵翠色依琼影,潋滟湖波动绚红,真是美不胜收。”杨宇轻声说道,眼神中满是陶醉。
长记丝丝流梵意,铺笺题写笑盈空。杨宇拿出随身携带的笔记本,记录下此刻的感受。
荷湖六月始盈春,满目花妍醉煞人。粉色、白色的荷花竞相绽放,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已经盛开,花瓣层层叠叠,嫩黄色的花蕊散发着阵阵清香。微风拂过,花瓣飘落,如同粉色的雪花般轻盈。
杨宇穿梭在花丛间,桃色输来鲜欲捻,晴烟凝处粉轻匀。他俯身轻嗅着荷花的芬芳,仿佛忘记了世间的一切烦恼。
“如此美景,真让人诗兴大发。”杨宇笑着对自己说。
拾芳柳径寻香咏,得趣林园觅句新。他的思绪随着花香飘荡,脑海中不断涌现出优美的诗句。
最是莲华禅意度,凭君曳曳水红粼。杨宇静静地坐在湖边,看着湖水波动,荷花轻舞,心中一片宁静。湖水清澈见底,能看到鱼儿在水中嬉戏,穿梭于水草之间。
湖畔荷馨拂面?,花浮烟紫自相持。杨宇闭上眼睛,感受着微风的轻抚。香流碧水罗裙美,芳透红衣翠盖怡。他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妙。
借问一声垂钓者,方知百啭跳交枝。杨宇与垂钓的老人交谈,分享着这湖畔的宁静与美好。老人身旁的鱼篓里,偶尔有鱼儿跳跃,溅起朵朵水花。
蛇行柳径鸟飞过,万缕尘愁却未迟。杨宇站起身来,继续沿着湖畔前行。柳树枝条随风飘舞,宛如绿色的丝带。鸟儿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歌声清脆悦耳。
今日莲湖经雨洗,如蒸暑热逝关城。波平夜静蝉声弱,空阔风宁玉露轻。杨宇感受着夜晚的宁静,月光洒在湖面上,如梦如幻。月光如水,给湖面披上了一层银纱,荷花在月色中更显朦胧之美。
姿漾幽香传旖旎,叶催嫩绿拂泠清。杨宇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让那清香沁入心肺。
一身奕奕初秋里,展艳流馨无尽情。杨宇望着那满池的荷花,心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荷馨轻起减骄阳,稍退余炎漫解凉。此刻忽思风雪日,犹期回梦漠河乡。杨宇想起了远方的家乡,那里的冬天白雪皑皑,与这夏日的荷花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柳阴高致蝉声远,亭榭幽闲话语长。杨宇与友人在亭中相聚,谈论着生活的点滴。亭外,湖水轻轻拍打着岸边,发出悦耳的声响。
顿觉莲湖生薤簟,花茵满眼一池香。杨宇沉醉在这美好的氛围中,忘却了一切烦恼。
素影衔红绿衣动,冰心一片入骚情。镂云几许消烦恼,裁月颇多落碧琼。杨宇在荷花池边沉思,思考着人生的意义。
肯坐花前欣淡泊,偏于静处送禅生。澄湖香逸尘飞远,宝座莲华度世明。杨宇望着那盛开的荷花,仿佛明白了生命的真谛。
桑拿风热热湖天,若煮莲华我泪涟。心软闲扶花懒散,日?独赏水流鲜。杨宇心疼那在烈日下绽放的荷花,却也为它们的坚强而感动。
此时此意何来兴?仙境仙情不与怜。看那红衣摇曳处,禅音依旧绕晴烟。杨宇在这荷花的世界里,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
多少洁心驱暑热,一身叶碧入园中。荷含疏月迎秋艳,民纳佳禾谒喜风。杨宇看着农民们在田间劳作,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敬意。
不日霜欺田草绿,将归枫染树冠红。即时已是丰收望,五谷回仓瑞气融。杨宇期待着丰收的季节,那是人们辛勤劳动的成果。
凌波仙子水为亲,自是田田守洁珍。琼玉浮香姿曳曼,莲华漾翠影移新。杨宇望着那美丽的荷花,心中充满了感慨。
熏风吹起荷花浪,旖旎漫流禅意真。绿被红妆犹共结,湖堤步去绕痴人。杨宇沿着湖堤缓缓走去,他知道,生活就如同这荷花,有盛开也有凋零,但无论如何,都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
杨宇望着满池的荷花,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未来的希望。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荷花的纯洁与坚韧给了他力量,让他更加坚定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那一片美好。
胡同的故事(小说)
在这座古老而又繁华的城市里,有一条狭窄而幽深的胡同。这条胡同,见证了岁月的变迁,也承载了无数人的匆匆脚步。
钟鸣,一位身着长衫的老者,他的身影总是在这胡同里显得格外与众不同。他面容清癯,眼神却深邃而明亮,仿佛藏着无尽的故事和智慧。
这一日,钟鸣如往常一般漫步走出家门。他的脸上没有丝毫的懊丧,反而是目光闪闪,似在思索着什么重大的问题。他缓缓地踱步来到胡同口,向左右两边光秃秃的墙壁望了望,那墙壁仿佛也在默默地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随后,钟鸣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打开那伴随他多年的布包。布包里有铜墨盒、毛笔、书纸和一个圆圆的带盖的小饭盆。他轻轻取出毛笔,在书纸上笔走龙蛇,写下了端端正正、清清楚楚的四个大字:此路、不通。接着,他从小饭盆里捏出几颗饭粒,当作糨糊,将这张纸贴在了胡同口的墙壁上。他静静地看了两眼,然后飘然而去,那身影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洒脱。
谁也没有料到,这张简简单单的纸,竟在瞬间创造了奇迹。那些过路人,原本想着抄近道扎进胡同,一看到墙上的字,纷纷转身离去。小商小贩们,即使不识字,见这里进出的人少,心中疑惑这或许是条死胡同,自然也不敢贸然进去。原本喧闹嘈杂的胡同,陡然间清静了许多。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张纸在风吹雨打的侵蚀下,逐渐变得残破不堪。胡同里的住家们见此情景,便想到用一块木板,依照那四个字重新写在上边,牢牢地钉在了墙上。从此,这四个字便长久地保留了下来,成为了胡同的一种独特标识。
钟鸣,这位看似平凡却又不凡的老者,他的举动引发了人们的深思。胡同里的居民们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环境,他们意识到,一个小小的举动,一句简单的警示,竟能带来如此巨大的改变。
有人说,钟鸣是个古怪的老头,做了一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情。也有人说,他是个智者,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守护着这片胡同的宁静。然而,对于钟鸣自己来说,他只是做了自己认为应该做的事情。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人们总是匆匆忙忙,追逐着功名利禄,忽略了身边那些细微而又重要的东西。钟鸣的行为,如同那清澈的溪流,在喧嚣的尘世中流淌而过,唤醒了人们内心深处沉睡的良知。
胡同里的孩子们,开始不再在胡同里肆意奔跑打闹,而是学会了安静地欣赏周围的风景。老人们也不再抱怨胡同的嘈杂,而是在宁静中回忆着往昔的美好。而那些年轻人,也在这宁静的氛围中,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
钟鸣的故事,渐渐地在这座城市里流传开来。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也曾在不经意间破坏了那些原本美好的东西。有人开始主动捡起街道上的垃圾,有人开始关心邻里的生活,有人开始放慢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
这座城市,因为钟鸣的这一小小举动,悄然发生着变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生活也变得更加和谐。
然而,命运总是喜欢捉弄人。就在人们沉浸在这美好的变化之中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了这座城市。地震来袭,房屋倒塌,人们陷入了恐慌和绝望之中。
在这混乱的时刻,钟鸣再次挺身而出。他组织胡同里的居民们有序地撤离,帮助那些受伤的人,安抚着大家的情绪。他那坚定的眼神和沉稳的声音,给了人们无尽的勇气和力量。
经过漫长而艰难的救援,这座城市终于逐渐从废墟中站了起来。胡同虽然遭受了重创,但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也开始慢慢恢复往日的生机。
人们再次想起钟鸣,心中充满了感激和敬佩。他们明白了,真正的力量并非来自于金钱和权力,而是来自于内心的善良和勇气。
钟鸣,这位长衫老者,用他的行动诠释了生活的真谛。他让人们懂得,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我们需要停下匆忙的脚步,倾听内心的声音,用爱和善良去守护那些珍贵的东西。
如今,胡同里的那四个字依然醒目,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警示,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激励着人们在生活的道路上,坚守自己的初心,勇敢前行。
归乡(小说)
童红,一个在大城市中奔波多年的女子,面容虽带着些许疲惫,但眼神中始终透着坚毅和对家乡的眷恋。她那一头柔顺的长发随意地扎在脑后,几缕发丝在秋风中轻轻飘动。
这一日,天空中飘洒着沙沙的秋雨。童红穿着一件深色的雨衣,踏上了归乡的路途。一路上,她的心绪如同车窗外那被雨水打得迷蒙的景色,纷繁复杂。她想起了小时候在村里玩耍的欢乐时光,那时候的她,脸上总是洋溢着无忧无虑的笑容,眼神清澈明亮,犹如山涧的清泉。
终于到了村口,童红望见村姑那被雨水打湿的衣裳紧紧贴在身上,田父腿上沾满了厚厚的泥巴,他们的脸上却带着对雨水的习以为常和对土地的深情。檐下的麻雀叽叽喳喳地叫着,似乎在诉说着这场秋雨带来的故事。小溪的流水哗哗啦啦地响着,仿佛在演奏着欢迎她归来的乐章。
走进村子,老屋那扇陈旧的房门吱扭扭地响着,仿佛在低语着岁月的沧桑。院子里的鸡鸭被她的脚步声惊得四处飞散,童红的脸上露出一丝歉意的微笑。
小山村的人们看到童红回来了,一个个热情奔放,好似打开了激情的闸。东邻的大爷大妈匆匆赶来,大爷那满是皱纹的脸上绽放出惊喜的笑容,大妈那浑浊的眼睛里闪烁着亲切的光芒。他们紧紧握着童红的手,粗糙的手掌摩挲着她的手背,大妈还轻轻抚摸着她的脸颊,心疼地说:“孩子,去我那吧,我那有你最爱吃的苞米花。”西舍里传来一串爽朗的笑声,老队长迈着大步走来,手指指点点、比比划划:“走吧!去我家,铁锅里拿出几棒粘玉米,灶台前端来一盘毛豆荚。”
雨停了,天空渐渐放晴。大家兴高采烈地说:“走!到西甸沟去转一转。”童红欣然应允,一挥手,拽出一条拦洪坝。去北草地边走一走,一抬头,看到一片山菊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童红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花草的清香,让她感到无比惬意。
童红望着雨后的小山村,洗去了尘泥与灰土,宛如一幅清新美丽的山水画。沉甸甸的稻谷笑得弯下了腰,黄橙橙的玉米露出整齐的牙,向日葵像庄严的哨兵,高粮红得似一片云霞。童红的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心中感慨万分。这一场欢心的秋雨啊,润出的不只是丰收的佳话,更是那份永远割舍不断的乡情。无论走多远,家乡永远是心灵的温暖港湾,是灵魂的栖息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