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岳母(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岳母(散文)


作者:农言 举人,3328.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09发表时间:2024-08-26 15:21:22

生活尚能自理的岳母,今年九十岁,能走能行,能洗衣能做饭,还能摸索着种菜。眼睛还剩一点点视力,吃宴席,都看不清挟的是什么菜;耳朵听觉严重下降,交谈时,若冲她骂她都听不清;嘴里的牙齿不坚了,吃东西,只能吃稀的软的。到了这个年龄,若她有“眼光”、有“听力”、还“口伶俐”,那便是她有个难得糊涂的头脑,善思多谋的思维;那是她有个世事洞明的格局,海纳百川的胸怀。家院,厨房,寝室,菜地,小河,庄邻是她的世界。在她熟悉的世界里,不用看,不用听,心里都清楚。
   岳母生两女一男。两个出嫁的女儿现都有孙子辈了,我便是她的大女婿。在外工作的儿子,也很快有孙子辈子了。岳母一个人在家喜欢听收音机,不出门,知国事,晓时事,常说:我从旧社会到新时代,有幸活这么大岁数,主要是子女孝顺,还有国家对老年人的特别照顾,真是享的共产党福啊!
   在2019年爆发“新冠疫情”前,八十有余的岳母体况如古稀之人。但,毕竟是论天过的老人了,不能有侥幸心理。每年我的孙女放暑假、寒假之时,即是岳母来我家“疗养”之日。我们一回到乡下家就把岳母接过来。暑假来过个把月,秋凉回家,寒假过十多天后,回家过年。因岳母的儿子在上海工作,平常一个人在家生活,节俭,舍不得买好的吃。因此,每个礼拜天我就去一趟,送一些妻子烧好的荤菜给她吃。
   2021年冬月,天气寒冷,正是新冠病毒趁虚而入,肆意横行的时机。此次,岳母没有逃过这一劫,不幸被感染上了病毒。刚开始干咳,后来又发烧,岳母以为是正常的感冒,就请来乡村医生,来家里挂了几天药水,小姨子去看望了几次,说挂过药水好点了。可是,病毒实在是强大,怎奈年迈的岳母短时间内难以抵抗,又挂了几天药水,脸上气色有些黯淡。我老是来回去看望不是个事,见情况不容乐观,干脆把岳母接到我家来,吃药调理。天冷,不让岳母下床,一天三顿饭端给她吃,不是黑鱼汆汤,就是牛骨头炖汤,早餐是一碗稀饭一只鸡蛋,加强营养与病毒抗争。时至年根,儿子要在公司里加班,春节回不来,岳母就在我们家过的年。经过一个多月的调养,慢慢地驱走了病毒,气色又恢复了,闯过了一次鬼门关。人生路走得漫长的岳母,身有感触地说:其实呀,人一生最大的敌人就是病毒,活着就是和它作不懈的抗争,到无力抗争时,一辈子就算过完了。
   这年,到了暑假,我们又把岳母接过来生活,算是多尽点孝心,日后莫留遗憾吧。晚上,洗过澡,吃过晚饭,我们就坐在椅上聊天。一场病,一次耳背,我们交谈如大声吵架一样,往往我一句话要重复二三次她才能听明白。房间里,电风扇呼呼地旋转;屋外,月光下秧田里蛙声朗朗,口齿伶俐的岳母,滔滔不绝地讲那过去的往事。
   岳母叫张宝珠,出生在解放前的一个富裕之家,父亲叫张宏如,前妻和后娶的生了四个孩子。祖辈一有钱就买田,故家有良田近百亩,有两条牛,一头骡子,一架水车。房屋前后三进,家开油坊,磨坊,一名佣人,另雇用几名长工。岳母说,其实那时候雇人不用花什么钱,管吃就行了。岳母大约在二三岁的时候,生母因病离世,因当时年岁太小,对生母根本没有什么印象了。后来,家父又继了弦。岳母五六岁时,在家就跟着继母学做一些杂事。比如,手拿鞭子,在磨坊里赶牛拉磨子,在车棚里赶骡子拉水车,替父亲出去买旱烟丝什么的。十几岁时上了私塾,她说她小时候非常聪明,上的是速成班。识字课周先生教一遍就记住了,如有疑问的晚上就问父亲。第二天,一百个方块字,一字不错地朗读给周先生听。上算术课,她头脑灵活,算得又对又快,常常得到周先生的表扬。可是,好景不长,周先生大概是什么身份问题走了,岳母只相当于小学还没上完就辍学了。不幸的是继母又去逝了。可喜的是哥哥娶妻成家了。
   可是,嫂子娶回来,在家光吃饭不做事。家里田多,虽然有佣人,但到割麦插秧的大忙时,家务活人手不够。父亲就责问起哥哥:若长期这样怎么弄呢?为了免作气,哥哥也没有法子,离家到上海工作去了。一直没有回来,婚姻出现了裂痕。后来,父亲只好把远处的田卖了,近处的田租给了一户陈姓人家种了,每年只收点租金,家里留了二十几亩田种。岳母的童年是幸福快乐的。爷爷开油坊的时候,家道最兴旺,不敢得罪地方官员,来了就热情款待。善待佣人,把佣人当家里人看待,在一张桌上吃饭。也善待穷人,逢年过节揭不开锅的人家就给点,能帮的就帮一下。岳母说每次过年,父亲备好各种茶食,燃烛。然后,早早地把我们叫醒,穿好新衣裳,会敲锣的就敲锣,会打鼓的就打鼓,会拍镲的就拍镲,一家人敲敲打打地欢度新年。大年初二,家里烧两大锅豆腐粉丝,给邻里和来拜年的人吃。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解放前。
   解放后,家里的粮田和一座水车棚全部“入社”了。给姓陈人家住的第一进三间瓦房和一间厢房,也要不回来了。干部三天两头到家来谈话,说家父田多,且收过租,故被定为地主成分。精神受到打击的父亲,一蹶不振,急得眼睛看不见东西了,行动不便。队里经常开会,还有看更、巡逻什么的,都是由岳母去。后来,第三进的五六间最好的砖瓦房,和一个院子也被拆了,木材和砖瓦全部被运走,只留下第二进几间住房生活,家道从此败落。六十年代,有一次家父去跟陈家说:家里的锅碗瓢盆没地方放了,能不能把那个碗厨(古式的可能是好木料做的)给我拿回去。那个姓陈的人不但没给,还去大队跟干部报告了,结果碗厨没要成,反而被人抓去批斗了一回。但是,由于岳母的父亲原来待人心善,有的老人就出来讲情,最终重新判定为“破落的地主”成分。
   岳母和岳父认识时已是27岁了。岳父叫范炳文,比岳母小一岁,少年住的是漏雨屋,穿的是破衣烂衫,长身体时肚子就没有吃饱过。所以父母就让他去当了兵,一是当兵保家卫国,二是还能吃饱肚子。岳父在北方当的是炮兵,兵役是三年,大概是表现好吧,准备留在部队工作了。可是,只留了一年,因当时刚解放不久,全国百废待兴,贫穷的老百姓缺衣少食。党中央为了解决粮食问题,让百姓有口饭吃,所以部队里让岳父退伍,回家乡帮助农村搞生产。岳父26岁时,经人介绍认识了27岁的岳母。在旧年代,算是大龄青年了,岳母就是因地主成分才谈得迟的。也许,婚姻之缘是命中注定的吧。岳父家寒就想娶一位好看又有点这化的,贤惠又朴素的女子,一起来改变命运;而岳母从小崇拜当兵的人,不论贫富就想嫁给威武又有担当的,诚实又英俊的军人,一起牵手到老。一个在默默地企盼,一个在无奈地等待,仿佛冥冥之中老天早有安排似的。
   岳母聪慧能干。生产队里上工从来不落后于人。割麦子手腕快捷,遗麦少,麦桩齐整;插秧苗手指灵活,株距匀,秧行笔直;挖墒腿脚有劲,墒沟深,墒如直线。在家一听到生产队长的吹哨,立马就去上工,从不迟到,拖拉,做事也不懈怠。晚上生产队长招集“社员”开会,每人发一本红皮本子,学习毛主席语录,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老三篇。本就识字的岳母记忆力又好,夜里回家,翻开本子再默读一遍就全记住了。第二天,上工列队,背诵毛主席语录和老三篇。岳母说没有上过学的妇女,只会背诵几句语录,还是结结巴巴的。而岳母不但流利地背诵语录,还把老三篇其中任何一篇背下来。队长甚是赞扬,当然也加了工分的,并号召妇女向张宝珠学习。由于岳母做事情认真,活又干得好,善待别人,赢得了队里人的尊重……
   往事历历在目,岳母越讲越神采飞扬。听得出来,她倒不是炫耀自己有多能干,而是那思路不乱的话语里,传递给人一股隐形的力量。这力量是勤奋和坚毅;这力量是智慧和善良。后来,到了五十岁左右,岳母信仰了“基督教”,学习《圣经》,每个礼拜天到附近教堂里吟唱“赞美诗”,去有灾有难的,或是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家里祷告,鼓励人,行善事。直到现在耄耋之年,没和别人吵过架,红过脸,邻里乡亲的人都十分尊敬她。由于岳母年长经历的事情多,加之说话有理有力有刚腔。因此有些不懂的事,比如:男女结婚时有哪些老规矩呀,还有家庭纠纷闹得不可开交的等,都来找张老太询问、调解,把她当作庄上的“定海神针”哩。
   岳母和人谈心说话总是一脸的笑。无论是小时候在家过无忧无虑的好日子,还是和岳父过艰苦的日子,脸上从没有过愁容,或者说,她把心里的愁消化为面上的喜气了。
   但是,岳母有过最大的一次悲伤,那是岳父早早地过逝。军人的岳父,腰杆挺直,体格健壮,为人憨厚老实。因家底子薄,三个孩子长大了,愁没有地方住。但是再大的困难从没向组织伸过手,凭自己的肩膀扛起一个家。农村大集体时,也当过短暂的生产队队长,把队里事当家里的事倾力倾为地干。后来,分田到户,为养三个孩子,供子女上学,披星戴月地劳作,还省吃俭用,日子过得紧巴巴的。65岁那年,身体瘦弱的岳父感觉后背有点痛,一开始以为是胃疼,就没重视。后来,老是疼痛,岳母就叫我带他到镇医院看病。医生开了药,挂水,并说:“要是症状没有改善,建仪你到大医院去检查,有可能是其他疾病。”过了几天,到扬州市大医院做了检查,医生眉头紧锁,说是得的胰腺癌,而且是不能做手术了,只得保守治疗。岳母听了如晴天霹雳,不能接受这残酷的事实,一直说:“不可能,不可能,医生看错了,医生看错了,老天不会惩罚我们的。”泪水如决堤的洪水。在岳父的面前紧攥着手,则安慰地说:“你会好的,配合治疗,安心养病,不要胡思乱想!”岳父没有回答,只是强作笑脸点了点头。岳母又说:“你为家实在是吃了不少辛苦,从此,你养病,田里的活,家务活,不用你操心,由我干呢。”岳父深情地望着岳母,拉着手说:“宝珠,辛苦你了。”
   春天到了,岳母攥着岳父的手,到曾经劳作的田埂上走一走,呼吸新鲜的空气,活动活动筋骨。看一看自家田里麦子的长势,还有黄灿灿的油菜花。夏夜,岳父躺在藤椅上乘凉,岳母攥着岳父的手,听蛙声,看星星。说从前的人和事,说子女的事,说田里的庄稼。秋天,忙过田里活的岳母,吃过晚饭就牵着岳父的手,在门口散步,看流云之上的月圆月缺。冬天里,岳母和岳父手握着手,睡在一个被窝里。夜里,睡不着觉的岳父,就呆呆地看着睡梦中的岳母沉思。
   两年后,67岁的岳父走完了人生路的最后一程。从此床头没有人说话,没有精神依靠的岳母,紧紧攥着岳父的手嚎啕大哭:“苦人啊,你没有享过一天福呀,我想拉着你的手再过几年好日子,只可恨这条黄泉路太狠了,我怎么用力拉也没拉不回头呀,你听到了吗?你睁开眼再看一看我吧!”我们也跟着泪流满面。
   随着年龄增大的岳母,想通了人总要一死的,日子还要一天天过,渐渐地走出了思念的阴影。
   多年后,一位个头不髙,又瘦小的男孩,说的话是安徽寿县口音,找到岳母的门上问:“伯母,这是不是范家庄?”岳母说:“是的,你有什么事呀?”男孩又问:“伯母,这是不是范炳文家吗?”岳母回答:“是的!”男孩说:“伯母是这样的,我父亲是伯父范炳文的兄弟,现在他得了个不好的病,要在有生之年找到老家,于是就给我一个地址和伯父的名字,叫我来江苏扬州认祖归宗,我已经找过好几趟了,现在终于找到了,这下了却父亲的心愿了。”岳母一想,是啊,原来岳父在世时是讲过此事的,说这个兄弟是后娘生的,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后来,因没有吃,后娘带着兄弟到安徽去了,改嫁到一户姓张的人家。几十年杳无音信,现在怎么又找回来了呢?“丈夫已不在了,这个亲要不要认呢?”岳母心里思考着。那个小男孩跟岳母要了个电话号码就回去了。
   小男孩叫张艺敏,那时大约有22岁的样子。回去后没多长时间,岳母接到小敏父亲的电话,电话那头是虚弱的声音:“嫂子,我可找到家了,哥哥不在了您就是我的亲人。”随即哽咽起来。岳母说:“我们素未谋面,你现在有病,不要悲伤哦。”小敏的父亲接着央求地说:“嫂子,我想回老家去,你能不能给块地,我要回去砌房子,落叶归根。”仁慈的岳母被一声嫂子打动了,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后还是同意了。
   那年,岳母75岁,小敏怀揣着2万多元钱,又一次来岳母家,说:“您是我的第二位母亲,以后就叫您二妈吧,父亲有病不能来,我还小,这里又是人生地不熟的,砌房子事就麻烦二妈多多操心了,日后,我一定会孝敬您的!”一个小孩子说出这样的话,像一剂催化剂,说得岳母的心软了又软。
   次日,岳母去了村干部那里说明了情况。晚上,根据以前自家砌房子的经验,头脑里算计三间房需要多少块砖头,多少根木料,多少个门窗,多少吨水泥,黄沙等。白天去找拖拉机装材料。建筑材料备齐了,又去找瓦匠和木瓦,商量确定开工的日期。房子开始砌了,庄邻看到颐养天年的张老太当自家事忙前忙后的,纷纷前来帮忙。没有米,岳母在家里拿,没有人烧饭,就打电话叫我妻子去做饭给匠人吃。庄上人就议论:奇怪了,年逾古稀的张老太,两条腿跑得特有劲,怎么忙得精神抖抖的了?每天晚上,小敏就到岳母家商量有关事宜,岳母像个工程设计师似的,指导,安排小敏的工作。没有钱了,就找我们帮助一下,瓦木匠工钱看在张老太的面子上,说随便小敏什么时候给。

共 6181 字 2 页 首页12
转到
【编者按】读完这篇关于岳母的文章,心中满是感慨与温暖。岳母的一生,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承载着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坚韧。岳母出生于解放前的富裕之家,虽历经家庭的变故与时代的动荡,却始终保持着善良、聪慧与勤劳。她在童年时期便展现出过人的聪慧,识字课一遍就记住,算术课算得又对又快。然而,命运多舛,家庭的变故让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但她没有被困难打倒,在生产队里上工从不落后于人,割麦、插秧、挖墒,每一项劳作都展现出她的勤劳与能干。岳母的爱情故事也令人动容。她与岳父的结合,是命运的安排,也是彼此的选择。他们一个崇拜军人,一个渴望改变命运,携手走过了艰苦的岁月。岳父的离世给岳母带来了巨大的悲痛,但她坚强地走出了阴影,继续着自己的生活。岳母的善良与仁慈更是让人敬佩。她对待他人如亲人一般,无论是在困难时期还是在晚年,都乐于助人。对于素未谋面的小叔子一家,她伸出援手,给予他们安身之地,这种无私的奉献让人感动。岳母的晚年生活虽然平淡,但却充满了宁静与幸福。她拥有自己的小院,过着简单的生活,回忆着过去的往事。她的心态平和,从不抱怨生活的苦难,只感恩自己比别人多活了多少年。感谢作者赐稿晓荷,为我们带来这样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岳母。力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27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8-26 15:22:34
  这篇文章如一幅细腻的画卷,缓缓展开了岳母漫长而精彩的一生。从富裕的童年到历经时代变迁,从与岳父的相濡以沫到晚年的善良奉献,每一个阶段都让人感受到岳母的坚韧与智慧。作者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岳母的形象,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祥、勤劳、善良的老人。她的故事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和人性的光辉,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禁为之动容。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故事,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让我们对过去的岁月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8-26 15:23:28
  读完此文,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岳母的一生是如此的丰富多彩,她经历了家庭的兴衰、时代的变迁,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善良、乐观的心。她的勤劳与能干让人敬佩,她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动,她的善良与仁慈让人温暖。文章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情感,让人仿佛置身于岳母的世界中,感受着她的喜怒哀乐。这是一篇充满正能量的文章,它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美好,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
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26 17:27:15
  这篇文章描绘了岳母不平凡的一生。她出身富裕,历经变故却坚韧善良。爱情里与岳父相濡以沫,命运多舛仍积极生活。她善良仁慈,乐于助人,晚年心态平和。岳母的一生充满故事,令人感慨,她的品质更如明灯,温暖人心。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4 楼        文友:飞花似梦        2024-08-27 15:56:49
  人的一生,都带着历史的痕迹,老师以生动文笔描述,让我们看到不仅仅是一个人的一生,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点赞佳作!
5 楼        文友:何叶        2024-08-27 20:53:21
  恭喜精品!农言老师真棒!
何叶
6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8-27 21:07:54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7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8-27 21:32:43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8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8-28 17:54:47
  感人的故事,精美的文字。恭贺老师获得精品!
静心读书,安心写字。
9 楼        文友:萧垦        2024-08-29 07:25:48
  祝贺老师佳作加精,问好,点赞!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