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乐亭】在阅读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赏析) ——读《圣贤二曲》有感
在阅读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
——读《圣贤二曲》有感
与徐荣斌老师虽相识已久,但真正了解却是近些年的事。他的小说儒雅大气,自成一格;他的散文率性真诚,清风徐徐。他还喜欢创作影视文学,其个人影视作品在业界常掀阵阵波澜,创作的《追梦桃花开》《诚信敲开幸福门》《真诚催开幸福花》三电视系列剧作为献礼片在党的“二十大”开会期间在陕西省电视台综合新闻频道联播。特别是被中宣部列为千年关学文化成果文学类经典著作《圣贤二曲》更是好评如潮。这样的才学实在让人望而生出敬仰之意。去年4月份,有幸拜访了徐荣斌老师,得到了渴盼已久《圣贤二曲》,徐老师并在扉页上激情潇洒地题诗:“凝聚人间真善美,激扬时代精气神”,更显此书此人不同凡响,但面对煌煌巨著,阅读是一种敬仰,我平时心静不足,敬意不够,一直未敢怠读。
最近天气炎热又多雨,宅在家里静心沐浴,就把一年前看过的《圣贤二曲》再次静阅起来。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独特,背景上周山至水间透出一种磅礴浩气,山水的灵性,体会到圣贤二曲的博大胸怀和浩然正气,让人身融山水,哲思千载,灵思飞动,在山水动静中,找到了心灵的栖息地,悟出人生的真谛。行楷的“圣贤”两字硕大挺拔,直冲眼球,象征着圣贤人格的伟大和智慧的浩淼,吸引着读者追求着目光,仰止励行。“二曲”二字黑色行楷,小而紧奏,象征着李二曲的低调和谦逊,让我穿透字面,品读李二曲的治学态度和人格魅力。封面中下部印着“一部弘扬关学精神的圣贤传记,一部抒发民族豪情的爱国颂歌,一部讴歌铁骨正气的悲壮画卷,一部诠释廉洁为民的历史小说”的文字。这四个一部是著名作家周明老师对本书高度评价和赞誉,更增添了整个书本的厚重感,让人对圣贤二曲的精神形象更加崇敬与仰慕。
《圣贤二曲》是一部以明末清初社会动荡、矛盾尖锐、关学衰败、人心涣散、哀鸿遍野的宏大而复杂的历史真实为背景,用如椽的巨笔书写出一位身经封建恶霸地主代表“坐地虎”压榨和欺凌、父亲殉国、饥寒交迫、与母相依为命、但艰难自学,创立学说,名震华夏,不侍权贵,为民请命,立德树人大儒形象的传记小说。历史小说是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的文学创作,虚构与真实是小说的本质特征。抓住小说中“虚构”与“真实”二者的辩证关系,学会从文体特征的视角审视小说文本,从文体视角考虑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达成、审美效果等,既有利于深入把握小说作品的内容,深入领会作家的创作意图,在对小说的分析解读以及考试的应对中都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也有助于小说深度阅读能力与审美鉴赏能力的有效提升。作者徐荣斌用以历史事实为宗,巧用虚构为辅的手法,抒写了圣贤二曲的辉煌而传奇的悲壮人生,巧用多种表现手法,把主人公置于为国为民的高度去描写,细腻地叙写了父亲李可从的爱国熏陶和精心哺育,父亲殉国后,彭母更是巧妙劲志,让李二曲一步一步从顽皮儿童成长传承关学的大儒,特别是李二曲冒死不顾,为民请命的情节,更体现主人公大义凛然,为国为民的豪情,在康熙踢官的部分,主人公不畏强权,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质,这一切揭示了李二曲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财富,续写了民族文化与关学思想对当时的社会文学和人文教育的贡献和意义,其内容涉及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值得所有家长和学生借鉴与学习。读罢全书,掩卷深思,感慨万千,精要四点,概述如下:
一、品读圣贤,让我对李二曲有了全面认识。
《圣贤二曲》开篇,作者用倒叙的手法像芝麻开门一样,缓缓地打开了时光隧道,引导读者走进明末清初的年代,了解二曲先生的成长过程和无师自通的艰难历程。
圣贤二曲,姓李名二曲,字中孚,出生在山环水绕的周至县,是清朝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二曲先生从小立志"读第一等书,做第一等人,做天下第一等事","悔过自新,明体实用"是二曲先生完美的人格魅力,"清正廉洁,一心为民"是二曲先生奉行的终身目标。书中写到二曲先生利用所学知识为乡里排忧解难,遭到恶人嫉妒陷害,被迫下江南,在江南,他还利用所学为民众解疑答惑,声明远扬。二曲先生在研学之旅,弘扬关学,学多家之长,与清初文学名儒窦人龙、杨贻清、程凤仪、惠龗(líng)嗣、李因笃、李柏等社会文化名流为友,享誉国内外,为当时的社会文学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二曲先生智慧渊博,一心为民,有民间赠予的牌匾,周至知县樊嶷亲笔书写的"大志希贤"牌匾,他虽为一介布衣,心系天下百姓,不食朝廷俸禄,拖病不接受康熙大帝召见,身处堊室,淡泊明志,却为朝廷抵御外敌、防腐倡廉献计献策,康熙大帝还亲书"操志高洁",命陕西府制成牌匾亲自押送周至,赐予二曲先生。这本书,横跨两个朝代,从二曲出生到寿终正寝,要写得深得人心耐人寻味,又得真实,真的很不容易。
二、技法精妙,让李二曲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鲁迅先生说:“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物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以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画得逼真,也好无意思。”(注:鲁迅《我是怎样做起小说的》(见《南腔北调集》))鲁迅先生所说的这种“画眼睛”,就是选取那些最能表现人物精神、性格的外部形象的某些特征,来刻画人物。这本书的另一看点是,作者对二曲先生异于常人的智慧到超强的性格方面描写很细腻,其他人物,作者多用衣着打扮、精神面貌、行为举止描写,也很形象贴切。比如小说对李二曲眼睛及眼神描写多达150多处,从李二曲小时满含泪水到坚毅的目光,父亲殉国后的悲伤痛哭,到最后目光如炬,这些眼睛的描写表现了李二曲由懦弱怕事,到坚毅不屈,随着眼神变化,揭示李二曲性格的变化,人物命运的变化。还有时间地点的描写方法也很特别,比如用气候变化及环境描写一年四季地变化,又以景抒情描写人物的思想变化,用明末清初的饥荒战乱、天灾人祸等历史事件作为铺垫,小节贯穿,连接整篇,古今智慧穿插,妙趣横生,让人爱不释手。中心特点也围绕着二曲的思想精神,着重强调了个人志向与社会道德的意义,理性地讲述了人生的价值观及生命的意义,以及古代文人对理想社会的期盼,也有对利欲权势的抨击,家庭教育则是最成功最出色的亮点。
三、家教艺术,对当前教育内卷很有启迪。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小说在教育上自有它的价值,教育者应该好好地利用它!”这句话在《圣贤二曲》中得到很好的证明。如果说天才是努力+灵感得来的,那么家庭影响和科学教育才是成功的基石。二曲先生的父亲李可从有民族气节,略喜谈兵,因战役殁于河南襄城,他由寡母彭氏鞠养成人。彭氏智慧贤达,在贫寒交迫中培养了李二曲坚韧不屈刚正不阿的个性,二曲先生教子却是以身作则,这多重的教育方式至今为止仍为家庭教育的典范。彭母贫困潦倒,亦不坠青云之志,引导李二曲励志治学,谦虚谨慎,拜师学艺,这种母爱精神激励着李二曲成人成才。全书的家庭教育充满了孝道教育、立志教育、爱国教育、治学成才及为国为民教育等立德树人的教育内容,成为李二曲终生用实行践行的目标。回想当今教育,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教育,以刷题为主教学方式愈演愈烈,教师整天督促学生刷题,学生无奈地成了纯粹地做题机器,不是中高考必考科目逐渐地淡出课堂,更谈不上思想教育,立德树人了。不然怎么会出现某些清华学子一到美国,就乐不思蜀,甚至数典忘祖,背叛祖国。这不能不引起国人的反思?正如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李国平老师在读了《圣贤二曲》一书后,指出:“《圣贤二曲》通过扣人心弦的故事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丰富的道德理念和规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成为弘扬关学精神的正气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大力弘扬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我们今天提出“爱国守信、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精神内容,就与其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理应以二曲先生为楷模,扼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坚守人生的处事原则,树立社会的良好习气!”
四、净化灵魂,找到心灵的栖息地
这个商潮翻滚,金钱至上的当今社会,躁动的心难以平静。我们要找一块修身净土何其艰难!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说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李二曲视钱如粪土、静心潜学的行为,正是这方面的铁证,被誉为“火中红莲,铁中硬汉!”品读《圣贤二曲》,与大儒对话,可以净化灵魂,让我们找到心灵的栖息地。在此摒弃杂尘,静心阅读,仿佛看到李二曲蜗居恶室,静坐反思,悔过自新,著书立说,广授门徒,这是何等美妙画卷。特别是江南讲学后,南方官僚大儒商贾以金银珠宝相送,李二曲居然要签拒收承诺书!尽管家境贫寒,还要接济他人。这一幅幅感人的画面,一段段精彩的描写,将李二曲的高大形象塑造大气而丰满,真诚而高尚!在这块心灵栖息地,李二曲让高山仰止,修身修为,提高思想站位,爱国为民,踔厉奋进,为社会高质量发展尽心尽力!
总之,《圣贤二曲》是一部结构宏大,人物典型,环境生动的历史长篇小说,更是一轴构思精美,描绘雄浑,大气磅礴而又朴素淡雅的水墨画,刚一出版,就被西安出版社作为精选经典图书参展全国第29届书博会。拜读原作,总有一种冲突激烈,情节曲折,潮起潮落,荡气回肠的美感,深感《圣贤二曲》是历史小说的成功之作。但因为时代久远,历史的真实和小说的虚构辨证关系很难把握,那些无奈的抉择,曲折的前进,让圣贤二曲的形象和理想还存在一定的局限。但这些不足瑕不掩玉,赤不贬金,丝毫不会影响《圣贤二曲》优秀图书的审读价值,随着时间沉淀和润色,如果再版,《圣贤二曲》将会更加完美,在陕西文坛再展雄风,一路长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