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太虚宫一览与追念(散文)

精品 【东篱】太虚宫一览与追念(散文)


作者:怀才抱器 榜眼,37084.4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78发表时间:2024-08-28 07:13:59
摘要:今年四月,苹果花盛开的日子,我走进了栖霞的太虚宫一游,总觉得应该写点文字,以纪游,苦于我对道观的理解肤浅,一直没有动笔,思考了一些景观,我有了认识的长进,写出我的一点读感吧。


   傍晚五点的样子,一柱强烈的暖黄色的阳光,深情地投射在栖霞的太虚宫。太虚,就是“道”的意思,老庄称之“太虚”。道,摸不着也看不见,太虚却撞入了我的眼眸,暖金色的阳光和太虚宫的琉璃瓦色交相辉映,此时走进,恰遇精彩啊。
   门卫说,你想看多久都行,只是懂得的人不多……
   是啊,我只能记住《道德经》的“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一句话。这是一个冷僻的景点,游人几乎不见,景区内静得出奇,几只山鸟从树隙偷偷瞧着我,时而鸣几声,或许并不在意我,只是对着树隙的光线打招呼。
   站在树隙透射的阳光下,突然觉得这就是“道”,自然之道,永远都会以一种方式展现,那几只鸟的影子,就像剪影,落在了地面。我和影子,我和鸟儿,相互无扰,只是这道阳光,给我创造了审美。
   太虚宫的创始人,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的丘处机,就像一道影子,此时,与我交汇。这处太虚宫景点,在870年前,就是栖霞人丘处机的诞生地,也是生活空间。公元1191年,丘处机以故居为观,主持修建,原名“滨都宫”,现名是金章宗皇帝御赐之名。
   怎样理解这处太虚宫呢?这让我想到中华的私塾文化,孔子就曾杏坛讲学,这应该是有史料记载的最初的私塾。无论是太虚宫,还是杏坛,它们在中华儒道文化的启蒙与传播上都有着不能抹杀的地位。道家,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源头,创造道家文化的人,他们也在文化先驱者之列。中华文化大观里,我们不能排斥曾经那些人物最原始的努力。
  
   二
   太虚宫有独属于中华文化的巨大符号。我站在“道”字结构的“天下第一汉字大门”前,被汉字文化和建筑文化有机结合的美妙吸引住。对联出自《道德经》,“道”字“走之”上的一点,变成一个阴阳球,虽不高,却显示了“太极”之意。物理尺度的高,并非建筑要表现的高度。唯有汉字的结构可以演变为建筑的构型,佩服建设者对道家文化的把握,同时我对太极的认知也有了深度,太极是一个无限的高度,一种文化不设高度,而告诉人们高度无限。这是哲学的睿智,就像宇宙无限大,就像数学有无限数无限大。无限,求其一生也不能抵达,但人类不因此而放弃,这可能就是我们生活的意义。在认知面前,一个人永远都要有无限极的目标,必须展现出一种谦逊的态度啊。谦逊是修养水平,也是认识的境界。
   这种文化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是中华文化大观里的一个闪光点,对人文和自然科学都还在产生着影响。
   进入太虚宫内,不能不看一座桥。太虚宫景区很大,包含着被称为“胶东天池”的长春湖,湖容8000万立方米,是西湖的6倍大。长春湖是以丘处机的字命名的,步量太虚宫主景区,沿岸或浅湖处都没有桥河栈桥,但太虚宫内,庭院无水,确有一座桥,名“窝风桥”,这座桥,处于庭院的深处,是单孔石桥。真的是天下奇观!庭院并无水系,这一下子打破了我的认知。有水就有桥,没有水要桥作何!相传,这是当年丘祖和佛家斗法所建,如何斗法,为何以桥为念,我不知。但我揣摩起这座旱桥是寓意。据说,桥洞可抵御(这里应该也是通畅的意思)西风。在我这个不信仰宗教的人看来,桥是可以渡人的,逢水架桥,遇事总有解决之法,给自己的心海架一座桥,一切事皆归于“无”,心可装天下事,亦可释天下事,一桥一涵,居然有着如此深刻的人生启迪。桥也有装饰,桥拱悬着一枚大铜钱,钱眼内吊着一挂小铜钟,铜钟上刻“钟响兆福”铭文。福,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涵,无论是释道儒,都完全一致。据说,游人可投掷硬币,若击中钱眼内的铜钟,会保佑投掷人一年遂顺幸福。这是民俗对道家文化的一种理解吧,未必有这样的效果,但有着趣味。桥上栏杆一侧还有看板,上书“撞金钱眼颂”,“颂”原本是颂神的舞歌,显然,这里更加通俗化,几句颂文是:今撞金钱眼,钟响财福到。消灾又祛邪,平安添吉祥。所有的文化,都是为了人的修养而确立,所有的风景也都应该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而精彩。这就是民俗文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发扬吧。何以为福?道家是把精神的自由和舒畅作为福字的内涵,起码是超越了物质的满足这个肤浅的理解。
   道家和佛家曾经都在为自己的学说而争斗,我想,是否试图让对方归顺于己呢?但事实上我们没有看到这样的结果,宗教和学说,其发展,并非是要战胜对方,只有丰富和博大,才可在文化的世界立足。无论道佛,我想,一定都是认可“遇到最好的自己”这条发展理论的。
   求个福气吧,我以抱拳之礼致敬这座桥。最让我感慨的是,多少时候,我忘记了给自己搭一座桥,无渡人的本事,却也失去了渡己的可能。尘世,也是一个个有风有雨的日子组成,这是对生命的考验,考验的是人的智慧。
   多少人的生命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有时候命运把我们装订得极为草率而粗劣,其实,如果懂得修养,也完全可以修复和弥补。
   转身离开桥,我突然想起一句诗:“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这是陆游的句子,他也没有放下曾经的感情,朦胧中,又把感伤掏出来了。我们对待感情,常常纠结,渡己真的是太难了。其实,留下一座桥,让一切都过桥而去,才是最好的态度啊。痴嗔荣辱,都会过去,拦不住的,人为拦住,徒增烦恼,烦恼也就生生不息了。
   有一句话说,给心一片瓦,以渡飘零人。岂止是飘零人啊,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设一座桥,桥可渡人渡己。
   按照诗人的观点,桥上总是有风景,站在桥上的人,可能成为别人的风景。说实在的,这座桥上真的没有风景,会给人太多太深刻的思考。最不能否认的是,道家在对待世界上克己修身的人生态度,这种“内化”之功影响也极深。
  
   三
   太虚宫内部分中东西三路格局,分布着灵官殿、丘祖殿、大通明殿、四御殿、三清殿等道家观舍。我特别注意到观内的钟楼和鼓楼,钟鼓,应该都是古代人为了报时而设的建筑,这和古书上的更鼓比,更进一步了。“晨钟暮鼓”这个词,在每座佛殿里都可遇到,道家和佛家也都以此来表达对时间的理解。闻晨钟,则开始修禅修道;听暮鼓,则要为一天划上句号。同时,钟鼓有着给人警醒的含义。古代没有现代计时这样清晰细腻,分秒必争,但同样对时间有着良好的态度。
   作为道家,也自有专门的解读。晨钟,他们叫“开静”,告诉修道之人,一天开始;暮鼓,叫“止静”,表示修道的结束。开和止,静和动,阴和阳,都是道家哲学的关注。这种完整的时间观念,提醒着入道之人勤学苦修,把握光阴。静,是一个极其深刻的词语,这种文化,无论哪种宗教,甚至是俗世,都不约而同地视为一种境界,就像我们经常书“宁静致远”以为匾额,悬于书屋,都是深刻地提醒人们关注“静”和“远”的逻辑关系,这个“远”何尝不是道家所说的“太极”呢。静以养德,静可思虑以检点,这是中华文化认可的精神信仰境界。中华文化是一座大厦,自古多少人,为之添砖加瓦,才有如此辉煌灿烂和博大精深啊!
   也许是道观里的暮鼓此时已经敲过,但暮鼓之声,已经提醒我的一天。是的,我在道观的空闲地上看到了那些身着道服的修道人,正在拿锨把锄,为一簇簇的绿色而劳作。我驻足观看,这是多么生动的“道事”啊,无论披佛,还修道,在一畦一地绿色里,都会生出无限的生活情趣。
   此时,杏树梨花李树已经缤纷,多么诗意,花落满肩,却没有带来道人的烦恼,尘世就是最好的道场,怀着一颗愉悦的心,凋零和衰落这些词语都会失去负面意义,他们应该也享受着那一刻的温柔吧。
   人间烟火,一定会袅娜于每一个角落。我想起佛家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禅语,道家对此怎么说,就当是没有说吧,他们也在践行着这样的修道守则吧。“农禅”,也是“农道”,禅宗寺院,道观道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一定是经济的,生产的。我想,这样的劳作,也就是禅宗僧侣的“觉悟”法门吧,很多人,可能不是在打坐念经时开窍的,劳作的意义同等重要。佛家说,堂上坐禅,堂下禅作。也许道家也是如此吧。就像世俗里的读书人,也要走进社会实践,志愿者不应该为了布置的任务而下田进厂进社区,生活的样子,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劳作,一定会考验一个人的社会情怀和生活趣味,情怀和佛道主张的性情是一个概念,没有劳作,情怀就不会强烈。
   我赶紧拿出手机留下他们的影子吧。可看见一位道人跟我摆手,我懂得了他的手势,是“不要”的意思。嗯,他们劳作也是一门功课,不是为了我给他们留下一张照片。
  
   四
   走出太虚宫,我想起了《射雕英雄传》里的丘处机,有一个情节,他和“江南七怪”各赌了18年的人生,写他武功高强,救了郭靖和杨康的命。据说,没有道家的丘处机,《射雕英雄传》则要重写。
   丘处机这个人物,是否就像金庸笔下描写的那样,我没有考察,局限于我对此知之甚微。但他创造的道教文化,代表着对世界的探索的一股力量。这股力量从何而来?
   几次想去离我老家百里之遥的昆嵛山,未成行,这次从太虚宫出来,直接奔昆嵛山去。这里是丘处机拜师王重阳修道的地方。几年时间,他“松溪和月饮松风”。那年,丘处机19岁,山中的“烟霞洞”留下了他的影子。苦修的功夫,成就了一代道家。站在昆嵛山前,仰望山中道观,我对“修行”有了进一步理解。就像中华文化一直坚持的“游学”一样,始终代表着中国人追求真理的方式。
   这令我想起“游学”的来历。据说,黄帝是兴起中华“游学”的第一人,在今天的甘肃平凉的崆峒山景区就有“黄帝问道处”的摩崖石刻,石刻不知哪代何人所镌,但是表明了“游学”的最初出处。从丘处机身上,我们完全可以肯定这种游学的文化之路,于此说来,他也是中华文化的忠实继承者。
   我想起清帝康熙评价丘处机的一句话——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这段历史就不必说了。我们常常说自己“人微言轻”,而丘处机可“一言止杀”,是因为他的广泛影响,他自幼失去双亲,靠着他在道教领域的精修,他的话才有了如此份量。在没有契约的年代,一个人物对于历史走向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道教,如果从丘处机身上看,就是站在道德的高点上,修养自己,关怀普众。在我心里,丘处机和他的太虚宫,就是对“道”做了注释。道是宗教,一定关注生活,干预社会,正确的道,在历史进程中,有着不可否定的意义。
   一个人的话,咿呀学语,不可能是名言;一个人的能力,大致是因机遇和修行等而获得,绝不是生来就有了知名度,奠定了不可摇动的身份。带着功德功业的人,一定会产生巨大的人物能量。这也是成为名人的重要内涵。
   景点的意义,在于审美,也在于增智。可能每个人观景角度不同,我把太虚宫当作一部书,虽翻阅几页,已经深受教育。
   太虚,太极,求学深思无止境。
   最近,关于道学,有人说,问道几千年,每代人须自己找答案。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我们汲取道家文化,也要树立自己的理解。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作为释道儒的宗教文化,也不应该只是一种历史的存在,我们应该不断注入时代的精神和理解,这些文化才会鲜活。
  
   2024年8月28日原创首发江山文学
  

共 436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傍晚五点的时分,暖黄色的阳光如同一支深情的画笔,将栖霞的太虚宫描绘得熠熠生辉。那暖金色的光芒与琉璃瓦的色彩相互交融,瞬间将我们拉入了一个深邃而神秘的世界。太虚宫,这个承载着“道”之深意的地方,是丘处机的诞生之所。870 年前,这位道教全真派“北七真”之一的人物,在此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以故居为观修建的“滨都宫”,历经岁月变迁,如今有了金章宗皇帝御赐的“太虚宫”之名。站在“天下第一汉字大门”前,“道”字结构所蕴含的汉字文化与建筑文化的精妙结合令人叹为观止。那一点化作的阴阳球,仿佛是宇宙间无尽奥秘的缩影。走进宫内,一座单孔石桥“窝风桥”静卧在庭院深处,虽无水环绕,却别有一番韵味。太虚宫的格局严谨,中东西三路分布着众多道家观舍。灵官殿、丘祖殿、大通明殿、四御殿、三清殿等,每一处都散发着庄严肃穆的气息。晨钟暮鼓之声,似乎在诉说着时光的流转,让人不禁思考道家对于时间的独特理解。道家与佛家虽有不同,但在某些方面却有着相似之处。正如佛家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道家也在默默践行着自己的修道守则。“农禅”也好,“农道”也罢,经济与生产始终是其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想起《射雕英雄传》中的丘处机,他的形象深入人心。而现实中的丘处机,在昆嵛山拜师王重阳修道,于烟霞洞中苦修仙道,终成一代大家。康熙皇帝那句“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更是对他的高度赞誉。道学,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每一代人都在问道的路上探寻着属于自己的答案。正如我们今日走进太虚宫,所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历史的厚重,更是对道家文化的重新审视和思考。我们在汲取道家智慧的同时,也要树立自己的理解,让古老的智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光芒。愿我们都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寻得内心的宁静与平衡,以“道”的智慧指引人生的方向。非常棒的散文,拜读学习了,力荐品读,希望怀才老师创作开心愉快!【东篱编辑:滴善斋】【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280016】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8-28 07:14:59
  这篇散文太棒了!以优美笔触描绘太虚宫,融合历史与文化,展现道学魅力。场景描绘生动,引发深刻思考,令人沉浸其中,是值得品读的佳作,力荐! 问候怀才老师,祝一切安好!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1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8 09:31:33
  谢谢滴善斋老师的精彩编辑,谢谢美评。正如我在摘要里说到,我对道家的理解很肤浅,一直不敢动笔。最近看网上,关于道学的研讨,我觉得应该写出我的看法。太虚宫有着很多文物级的东西,我不能一一都写,也不能理解,所以就把我关注的窝风桥和种地的细节表现出来。加深我对道家思想的理解吧。一己之见吧,文化是用来研讨的,我们必须找到道家对于人生和社会的存在意义。遥握,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2 楼        文友:蓝色创想        2024-08-28 08:06:23
  老师写的太好了,字字珠玑。语言通顺。苹果花盛开的季节,进了栖霞的太虚宫。漫步于古朴的殿宇之间,满眼皆是繁花似锦,清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太虚宫的宁静与庄严,让我感受到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和谐。尽管我对道观的理解尚浅,但这里的每一处景致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而深邃的智慧,让人不由自主地沉醉其中,心灵得到了一次难得的洗礼。读着老师的文章,好像我也到西霞村了,临近在身!好文章内容丰富,赞赞,祝老师身体健康!
回复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8 09:39:46
  超凡脱俗,却又不能离开世俗。道家的思想观念,是在一个文化区间的,一直在探索人间的真理,这种精神就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所以,从历史的角度看,不应该视为一个另类,它的文化光芒依然在闪烁。很多道家思想,对于修身还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我对道家了解不多,理解也不深,只能写出我的观感吧。谢谢蓝色老师的留墨。期待你的佳作,紧张创作快乐!
3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08-28 09:24:47
  以前看射雕英雄传的时候,对丘处机印象一般,总觉得他的睿智里有几分狡黠,按照平常理论,是不可交心的那种。但看了老师的文,康熙皇帝的评价“一言止杀”,才觉其居功至伟。老师的文阅览了太虚宫,追念了丘处机,文采和禅意并辉。深度佳作,拜读学习,秋安,如意!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8 10:34:31
  谢谢韩老师的美评。怀才看射雕,当初也以为丘处机就是武术家,心术上我也不甚赞同。其实,这是文学家的创作,可能我们太局限于老师的真实了。我觉得,道家作为一种中国式的宗教,自有它存在和延续的理由。有些思想,至今还是被中国文化吸纳,不能不说是一个看点。中国文化的包容,可见一斑。俗人读太虚宫,真的不解。我也是,但我只能从我接受的文化出发去理解。做人也是一种格局,道家在启迪我们文人人性方面有着一针见血的功夫。并非是消极,道家是看两端的,但不极端,我特别赞赏这一点。怀才的粗浅个见,与韩老师分享。遥握,期待佳作,谨祝创作快乐!
4 楼        文友:简柔        2024-08-28 09:39:17
  看射雕,我把丘处机当成武林高手,没想到历史中真有此人。一个人,涵养了一座太虚宫,明亮了一座城。这是怀才老师的一趟文化之旅,心灵之旅。历史与现实交织,哲理与思辨灼灼,文化,宗教与情怀巧妙衔接,天衣无缝,落笔生花,生出深邃而独特的生命感悟。佩服大手笔,绝品之作。
回复4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8 10:40:53
  谢谢简柔老师的精彩点评!怀才今年4月往栖霞的太虚宫,本想趁热写出,但一直不敢下笔,琢磨不透,感觉写不出什么。道家都被那些专家研究透彻了,我再说就多余了,但我有感,于是还是硬着头皮写出,表达出来感觉轻松,我的感受不等于专家的见解。个见。看射雕,我也那么认识了武林高手丘处机,但到了栖霞,看到这个人对栖霞的重要,才走进太虚宫看看。一个人,涵养了一座太虚宫,明亮了一座城。简柔老师的这个说法非常精辟,一个城市,没有历史文化就苍白,栖霞是有底蕴的问候之城。文化,宗教,道德,修养,情感,都是互相联系的,我们看道家文化,可能更多的是从修为角度看的,也是一种观察方式吧。有点像随笔,得简柔老师的美赞,甚喜,以为鼓励。非常期待简柔老师的美文,让我欣赏去俗。遥握,问候秋祺!
5 楼        文友:秋池水        2024-08-28 10:02:07
  多少人的生命都是一本不忍卒读的书,有时命运把我们装订得极为草率而粗劣。其实,如果懂得修养,也完全可以修复和弥补。
   留下一座桥,让一切都过桥而去,才是最好的态度。
   给心一片瓦,以度飘零人。每个人都应该给自己一座桥,桥可渡己渡人。
   —————我是怀着景仰之心来读太虚宫的。这些句子,来自于太虚宫的感悟,又何尝不是作者的度人之道。
   桥,果然是在心中。
回复5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8 10:47:44
  还在梵净山吧?那也是大家文化的聚集地,非常浓厚的文化色彩,看到了秋池老师临山带来的古韵,让我也游览一番,看到了紫薇树,从不知紫薇是树,见识了。关于小文中的书和桥,我是站在太虚宫有了一些特别的想法。就说桥吧,和佛家争斗而建,还有一只思路,可能让我们对待这件事,就是总结经验教训,以打败对方为目的了。很多时候,问题的出路并未被别人堵死,恰恰是我们自己。作为普通人,不管怎样,多修为吧,毕竟是养护生命。道家的意义可能一直在今天还被承认,其中就有这一点吧。有点感悟,得秋池老师美评,让您磨目了,致敬!期待“秋池古韵”(这是个牌子),东篱的精彩。遥握!
6 楼        文友:枫桦        2024-08-28 10:22:17
  不懂道家的道理,走到这里只能看表面繁华!读老师的文,算是入个门吧!丘处机的大名还是知晓的!当然是来自那部射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包括道家文化!文章有深度!只能仰望,不能企及!好文拜读!
回复6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8 10:53:25
  道学无处不在。看了太虚宫,我明显有这个感觉,其实,万物蕴理。理是我们为人做事的本出。就像繁华老师写野山野花,他们占据的不是花园阳台,一样更要自由的价值。我去看太虚宫,也真的就是进门了,捡着看了几点,总觉得储备不足,看不透,其实看不透并不说明水平怎样,是告诉我们认识的无极。太极就是无极。作为中华文化,我们不能不关注每一家学说,包括道家的,各有所长吧。谢谢枫桦老师百忙之中留墨。期待佳作,问候秋祺!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08-28 10:56:03
  此文是一篇厚重深邃的怀古之作!作者的切入点很特别,以感受光影自然巧妙地切题,走进太虚宫,感受太虚宫的幽静、禅意、高远、通透之感,感受丘处机非同凡响的道行与修行。作者人行宫中,过滤万千思绪,觉得红尘是最好的道场,人人都需修炼。修心养性,渡己渡人,若无法渡人,至少学会渡己,在人生至暗低谷时刻,与自己和解,与当下和解。汲取道家智慧,丰盈内心,默默践行自己的行为准则,在纷纷扰扰的世界,获得内心的宁静与平衡。上乘佳作,睿智的光芒闪耀,启人哲思,感佩才情,问候怀才老师,秋祺愉快!
回复7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8 11:04:04
  谢谢罗老师的美评。看你的点评,更通透的感觉,谢谢!刚才出门,一直压着还没有去好好欣赏罗老师的佳作,攒足审美热情,马上就去。只能说小文是试图解读一个人物,认识道家的皮毛。我去的时间,可能游览的人走了不少,所以冷清,门卫说他看不懂,我也是,那也要看看,我这样回答,不一定懂得,看看也是一种欣赏,算入门。如罗老师所言,红尘就是最好的道场,我们都觉得喧嚣吵闹,世界未必就是这样,静可虑,有人就感觉静静地活了几年。我觉得这是修为的力量。人生很多时候需要自己说服自己,甚至是征服。每一种文化,都有特色,能够吸纳,人生就充实起来,也感觉活着是可靠的,否则就惶惑迷惘。随笔记下,得罗老师肯定,很高兴,我再接再厉。遥握,问候秋祺!
8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08-28 13:44:24
  文章对“大”“桥”“晨钟暮鼓“的解读,理解很深刻,尽显禅机妙语,太虚观的“丘处机”道长,在他问道的路上苦修自己,终得大成,让老师敬佩感怀。只有心中存己道,才能看透世俗,很有启发意义。拜读学习了,问好怀才老师,秋安!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8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8 14:59:58
  道家学问,等我来说,我进入就是求解。那些道观道场所,我不能进入,只能外观一下。可能我所理解的角度就是俗世的。游览是意义在于满足审美,眼睛的,心灵的,没有辜负这样的目的就是对的。像丘处机,任何一个有名望的人物,都应该是在某方面苦修而成,包括世俗的普通劳动者。这些关注,其意义在于让我们读懂自己吧。谢谢欣然老师的美评,你的创作非常精彩,题材不断扩大,写作的方式多样化。佩服欣赏欣然老师的创作态度。遥握,问候秋祺!
9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8-28 14:47:31
  如果要我写太虚宫,我无非描写大虚宫的建筑和周边的景色。而怀才老师从不落套俗,借一座桥,一座宫观探求民族文化的底蕴,体现出浓厚的人文情怀,字里行间充分流露出对历史过往的赞扬,对人自身的哲思。文章集文学、史学、哲学、美学为一体,是上乘之作!大赞!遥握问候!
回复9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8 15:03:06
  说实在的,我真的不会观景,那些道家佛家建筑,大致差不多的样子,走进去,无非就是青砖黛瓦,斗拱飞檐,屋内是道家的陈设,我只是感觉我去了而已。我只能用世俗的眼光摄取一些镜头,可能这也是旅游的一个意义。读读道家的世界吧。湘莉老师若去,肯定笔下有故事,我喜欢读你散文的那些故事,因为你是一个有故事的作家。谢谢湘莉老师的点评,遥握,问候秋祺!
10 楼        文友:佳华        2024-08-28 15:53:59
  汉武帝之前,统治者是推崇黄老之学的,那时候道教文化风行天下。汉武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的本土文化,无论哪一种都博大精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皆没问题。也许是深受武侠小说影响的缘故,我比较喜欢道教文化,可惜天资愚钝。怀才老师的文,有道教文化的精妙,读后感悟颇深。
回复10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8-28 16:07:05
  谢谢佳华老师的点评。偏好一种宗教,可能都是有着政治上的考虑,唐武宗时期,还出现过灭佛行动,这些问题,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有了思考。可能是各抒己见,但引起对文化的关注,无疑我们是不满足于物质的幸福了。作为一个俗世的人,可能受到眼界的局限,我的视觉关注的是那些修身立身的东西,文化的自觉,无论倾向于哪个方面,都是文化的苏醒,也是我们的复活。佳华老师对道家文化有着深刻的见解,看了你的点评,深受启迪。感觉我下笔写太虚宫很值得。原本我不知怎么驾驭,总觉得道家文化是玄学,很缥缈,所以游览栖霞的太虚宫,并未马上写作这篇文章,一直在沉淀,希望表达出的理解。遥握,期待佳作老师的佳作,问候秋祺!
共 13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