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星文学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星星】摘一兜秋天回家(散文)

精品 【星星】摘一兜秋天回家(散文)


作者:满山红叶 探花,21074.3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78发表时间:2024-08-29 09:13:30

这个季节,母亲是最忙碌的。出门,母亲去田野,路边的苦菜子绿油油的,蒲公英遍地皆是。母亲甚是欣喜,便弯下腰,摘野菜放在围裙里。母亲沿着土路继续往前走,她要到自己的几块地看一看。前些年,日子紧巴巴的,收割玉米那会儿,落在地垄的一粒米,母亲也捡起来,小心翼翼地装进口袋,带一粒米回家。每年秋天,母亲见缝插针,或者早晨五六点钟,或者黄昏枯藤老树昏鸦,百鸟归巢时,在一块一块收获完的大地上捡拾粮食。家里的大炕上,窗台,墙头,猪圈棚、房顶、井台儿、梨树杏树、院子里清理干净的地面,晒满谷物。无论是转身,还是前行。一米,三米,五米,十米,处处是捡回来的作物。对于母亲那一代人,苦水里泡大的,极其珍惜粮食。可以说,不管什么场合,出身卑微还是高贵,母亲们从不吝啬自己弯一弯腰的机会。那是对粮食的敬重,在母亲这里,能把一种谷物,提升到很大的价值空间。在村庄,原野,田地,沟壑,河道,居民家房前屋后,开着一种花,书名叫野百合,黄色的花蕊,晾干后炒肉,很好吃。这道黄花菜炒肉,在城市的中高低档菜谱里,不容小窥。虽不是山珍海味,却别有特色。母亲摘了来,择一个晴朗的天气,晒在房顶。母亲踩着一架木梯子上去,把黄花菜直接撒在屋顶,两个日头过来,黄花菜便干得差不多了。数九隆冬,青黄不结,抓一把干黄花菜,用温开水泡一宿,第二天,切几枚小土豆,翻炒黄花菜,味道的确不赖,父亲要抿一杯白酒,滋吧滋吧嘴,嗯,黄花菜这么做,不亚于肉菜。
   那些年,我们有二亩稻田,整个南河村加一起,也有几百亩稻田。母亲穿一双水鞋,下稻田捞小田螺。有时捞三两斤,有时四五斤。盛在一只塑料桶里,带回家。小田螺,单纯煮着吃,口味是清淡,母亲在田螺下锅前,先用盐水,把内脏清洗几次。去除泥沙,到菜园子,摘几个红辣椒、绿辣椒。田螺先下锅,炒出香味,再把辣椒撕成一缕一缕,不要用刀切,切是另一个味儿,锅灶的火苗,热烈奔放,情意绵绵。田螺八成熟,辣椒倒进锅里。辣椒烧田螺,色香味俱佳。
   北风一吹,山上的野果子也相继熟了。学校放假,母亲领着我和弟弟,戴着帽子,穿厚点的衣服,高腰鞋,怕蛇和蜂子袭击。腰间捆一只大围兜,母亲用旧衣服裁剪后缝制的围兜,很大,也很深。再带上一壶井水,玉米面和白面蒸的馒头,几棵大葱,几个咸鸭蛋。攀山越岭,摘榛子,摘核桃。俗话说,“七月榛子,八月核桃”,辽南北部山区,海拔不低,也不是太高。气候宜人,悬崖峭壁,瀑布争流。原始森林,墨绿一片,风一抚动,仿佛万千波浪。多年的封山育林,生态植被保护完好。榛子一丛一丛,行成一个巨大的原生态模式。摘榛子的人前赴后继,不过,山大物博,一批一批人,来了,去了。满载而归,跟着母亲,摘了不少的榛子。有一次,防卫工作做得够好的,以为万无一失。在双鸭山山巅,遇到一大群榛子树,榛子长得个头也大,肥嘟嘟的,贪婪之心作祟。蹲下身,就开始摘榛子,摘了十几分钟,戴着手套觉得闷热,将手套摘了,徒手摘榛子,简单麻溜快,比戴手套摘得要快。谁曾想,一伸手被隐匿在树叶上的洋辣子,蛰着手背了,一阵扎心的疼,眼泪都掉下来了,围兜里的榛子,撒了一地。母亲当机立断,摘榛子树叶,放在嘴里嚼烂,涂在我被洋辣子蛰过的地方。别说,的确管用。止疼,消肿。榛子刚摘下来,吃起来没嚼头,需要晾晒几天,用钳子夹,一夹,嘎巴嘎巴裂开,肉蹦出来。这种坚果,晾干后越咀嚼越香。摘榛子的节气,穿梭在山谷,石砬子。能碰到一坡一坡,一沟一沟的刺莓果。为什么称它为刺莓果?刺莓果的树棵不大,也不高。不是参天大树,枝蔓和南瓜蔓儿差不多,区别是南瓜蔓儿的刺儿不扎人,刺莓果从枝蔓到果实,浑身是刺儿,那刺儿扎手生疼。刺莓果同陆地上的草莓是一个祖宗。论口感,刺莓果略胜一筹。甜酸适中,果肉细腻,果形像一个饽饽,在我们当地刺莓果俗名:饽饽头。刺莓果是年少记忆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通常是这样,摘满一围兜榛子,刚好面前是一大片红艳艳的刺莓果,有口福了,随意坐在一簇刺莓果前,摘一枚果子放嘴里,唇齿顿时甜津津的,一股子果实的芬芳萦绕心间。吃得肚子鼓鼓的,吃不了,又舍不得扔掉。转身摘几片桲椤叶,把刺莓果包在里面。掐几根狗尾草捆住,带回家吃。我喜欢做刺莓果罐头吃,很简单的做法。空罐头瓶一个,刺莓果若干。找来大海碗,盛上水,刺莓果浸泡在水里,在大铁锅蒸十分钟,取出来,舀几羹匙白糖。家里有冰糖更好,待冷却后,吃一口,冰冰凉凉,酸酸甜甜,丝丝滑滑,那是真的过瘾。秋天里,能摘的,母亲一丝一毫不放过。嫩生生的南瓜藤,摘叶子,枝儿。上沸水焯一焯,包饺子吃,还可煲汤。摘红薯梗,叶子剁碎,放豆油,攥菜团子吃。红薯梗煮八分熟,熬一锅玉米碴子,就着红薯梗蘸大豆酱,非撑破你的肚皮。秋天的每一个日子,对母亲来说,紧锣密鼓,分秒必争,空来物去,绝不放走一枚果子,一粒粮食。摘一切能摘的东西,把秋天一点一点,燕子衔泥似的,叼回院子。就连呼吸,都是果实,粮食的香气。
   我嫁到另一个村庄,步了母亲的后尘。空来物去,我在田园行走,腋窝夹一把镰刀,砍一棵孤独成长的玉米,收走一株意外成熟的谷子,逮住一只蚂蚱,或者螳螂。有时运气好,碰上一窝野鸡蛋。我不会两手空空回来,我从不缺席果子和植物的邀约。那些年,我与大地惺惺相惜,我身体里流淌着黄土地的血液,本来我想过,一辈子不离开村子,择一个地方,繁衍生息,直至终老南山。后来,我背叛了村子。我以为在钢筋混凝土垒起的大森林中,也如在村庄一般,活得自由通透,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和一柄铁锨也能陪伴一下午,摘一缕清风,一弯月光,回家后共枕眠。我是想错了,现在,我所居住的城市,没有什么可摘的,公园,广场移植的花草树木,瓜果都贴着禁止的标签,我能摘的,除了公交车里拥挤出来的汗臭,劣质烟草,廉价香水味儿,再就是铺天盖地的铜臭味儿。
   月牙弓着腰,活的比我还寂寞,我经常摘一束憔悴的月色,回到楼里,煮茶吟诗,把满腹的心事种在文章里,让它替我仗剑走天涯,横刀立马,凌云壮志。夜深人静,把伤口拿出来,晾一晾,缝一缝,补一补。思前想后,找来找去,故乡没有走远,它就在我们心里最柔软的那个地方,不言不语,不卑不亢。
  

共 247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情真意切又极富内涵的散文。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带给我们无限的美好和希望。作者的母亲也是对春天情有独钟的,勤劳质朴的母亲,每到秋日来临,从晨到昏,快乐奔走于村庄、原野、田地、沟壑、河道、山间,摘取每一粒谷物、果实和其他一些收获,放进兜里。“摘一兜秋天回家”,既是对母亲辛勤劳作的形象写真,又是母亲对收获的敬畏、热爱生活的鲜明写照。作者用生活化的语言,极富情趣的细节,以“秋摘”为线索,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乡村美好生活的多彩画卷,一下子把我们拉回到作者无比怀念的旧日时光,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内心无比憧憬的世界。对生活热爱是需要传承的,当“我”循着母亲的足迹,在乡村快意生活一段时间后,怀揣梦想闯入钢筋混凝土铸就的城市,去寻找更加美好的向往生活时,却发现:在这里,除去“生存”的欲念,永远“摘”不到如乡村般快乐生活和内心的慰藉。此时,前后不同生活和心境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反差,直击读者心底,触发不可扼制的情感洪流。“思前想后,找来找去,故乡没有走远,它就在我们心里最柔软的那个地方,”文末语言强大的冲击力,引起读者内心强烈的共鸣。一篇视角独特、构思精巧的散文,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感谢作者赐稿星星,好文推荐共赏。【编辑:高朋满座】【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29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高朋满座        2024-08-29 09:15:18
  一篇视角独特、构思精巧、引人共鸣的散文,读来令人回味无穷。感谢作者赐稿星星,好文推荐共赏。
2 楼        文友:紫云朵朵        2024-08-29 14:14:35
  作品读下来,我总被作者的文学语言所吸引,作者能用生动的比喻去描写作品,继而让作品生动有趣,读起来别有味道。如文中的“ 月牙弓着腰,活的比我还寂寞,我经常摘一束憔悴的月色,回到楼里,煮茶吟诗,把满腹的心事种在文章里,让它替我仗剑走天涯,横刀立马,凌云壮志。”这样的比喻描写,让文章增色不少啊!我需要慢慢地学习与消化。感谢作者的作品越来越好。
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