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秋阳,寄给村庄的一道光(散文)

精品 【风恋】秋阳,寄给村庄的一道光(散文)


作者:山雨潇潇 秀才,1193.5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36发表时间:2024-08-31 15:01:37
摘要:村庄的秋天是在一片鸟语声中醒过来的,一夜的露水打湿了整个山的世界,寒冷步步逼近,秋天的太阳经过一路翻山越岭,从山巅的缝隙照下来,最后温暖了整个村庄……

南方的秋天,或以一场秋雨的到来作为判定标准,或以一片阳光的慵懒作为判读依据。为什么呢?因为南方的秋天总是遮遮掩掩,明明已过了立秋的进令,但青山依旧苍绿,草木依旧葱茏。时常疑惑,是否秋天遗忘了桂西大地的某个角落,如我的村庄。所以,我总想寻找一片秋后的阳光,然后寄予我的村庄,让一份充满记忆的画面有着秋天的样子。
   秋天还是来了,一个有着无限想象的季节。不知为什么,秋天是个“悲”的季节?在我看来,秋天应该是美好的,比如,秋收后的土地明显不再那么忙碌,就连秋后的那片阳光也再不刺眼,不再火热,她努力地照亮一个季节的最后角落,或许,一个季节的离去,总有着令人留恋的风景。不是吗?秋天过后,阳光就会越来越少了。“悲”从何来?或许,古人在留恋一片来自秋天的阳光。
   我没有古人的境界,我只想让我的村庄在一片阳光的沐浴下,真切地展现着一个季节的美好,让一份遥远的思念伴随着一个季节的到来有着她该有的样子。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思怀,对于一个从山村走出来的孩子,笑容里带着只有自己才能解读的更多内容,对村庄的思念注定是其一。
   因为求学和工作原因,很小的时候,我就离开了村庄,尽管每次都会回到村庄,但大都来去匆匆,对村庄的印象,更多是停留在童年的记忆和感杯。秋天是个清凉的季节,这是上天的馈赠,或者说,秋天是个舒适的时令,让生存在大山深处的人们稍稍地松了一口气,毕竟,从炎热的夏日走进清凉的秋天,村庄有着最明显的感觉,农人也有着最切身的感受。
   曾经梦想有一天能衣锦还乡,所以,我必须不断地努力,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尽管没有多大成就,但已然顺利生存了下来,这是我对村庄的交待,也是村庄的期望吧?村庄实在太贫穷了,她明显无法承受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发展,无法融入时代的步伐。所以,村庄用殷切的目光,目送着人们的离开。
   何曾想到,一座曾经世代居住的山村竟在一夜之间消失了,很难解读一种不舍却又不留遗憾的心境。于是,我只能穷尽回忆,去寻找曾经的村庄。
   再次回到大山,村庄早已人去楼空,断壁残垣之间,依稀看到人们当年生活的痕迹。一些房屋已然倒塌,瓦片洒落一地;就连那些新起的楼房,也在历经风雨摧残后开始变得苍老;还一些房子只剩下几捧夯土。村庄到处是杂草,那条曾经无数次走过的村路已然变得十分陌生。这就是我的村庄,曾经生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村庄,而今却变成了野外一个只能呼叫地名的地方,不免令人感慨万千,这种感触就像一棵大树失去了根系,带着迟早要枯萎的焦虑。
   本以为村庄会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热切地期盼着我的归来,而当我归来时,村庄却在一片满目疮痍中消失了。
   于是,我决定穷尽记忆去寻找我的村庄,去寻找村庄的一片美好,以便不让我的记忆连同我的村庄消逝在野外一个只能呼叫地名的地方。
   驱车在桂西山区的乡间公路上,尽管草木依旧葱茏,但风是凉的,山野也明显暗淡了许多,秋后的一片阳光照亮山下半边平整的土地,时间仿佛凝止。嗯,这是我对秋天的印象,一个不慌不忙的季节,土地已收获完毕,袒露着等待一个季节的离去和又一个季节的到来。
   喜欢秋天那种慵懒的样子,没有春的忙绿和夏的紧张。其实,我更多的是不想看到人们忙碌的样子和疲惫的身影。是啊,生存在大山深处的人们,总有忙不完的活,很期待着一个清闲的季节,人们不再那么劳累,不用担心连日的干旱或突发的山洪,不用担心一年的收成是否能养活一家老小。这是我喜欢秋天的理由,农人的焦虑和担忧在一片秋后阳光的温暖中清闲下来,那忙绿和疲惫的身影不见了,孩子们可以看到父亲悠闲地坐在大门口不断地翻阅那本老黄历,听到母亲在油锅里炸油炸粑的“滋滋”声。
   我的村庄不大,十几幢房子极不规则地卧在一个山弄里,曾经是清一色的瓦屋,后来陆陆续续增添了几栋楼房,从村庄走出的三条路一直没有改变,左边是一条平坦的黄泥路,通向土山的油茶林,右边是一条通向乱石岗石窝地的羊肠小道,后山还有一条通向山下稻田和集市的上坡路。每一条路都承接着该有的使命,传承着村庄该有的故事。路和村庄构成了山里人的生活方式,每天,山里人都在路的指引下来来回回。所以,是路牵引着村庄从春夏走向秋冬。山弄的中心部分有着极少的土地,春天种玉米,秋天种蔬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我想,如果秋天阳光照进村庄,照在村庄中心的那片土地上,那么,村庄一定是温暖和明亮的。只是,我似乎没有看到照进村庄的那片秋阳,或许是山太高、路太长,是秋天的阳光遗漏了我的村庄,以致我的印象里只有风和雨,只有入秋后越来越暗淡的天空。于是,我想找到秋后的一片阳光,然后寄回我的村庄,让一幅属于村庄该有样子的秋天画面,永恒地挂在一个季节的记忆深处。
   想不通,大山是勤劳的,星星可以作证,可为什么山里人一直过着贫穷无助的生活。我想,应该是村庄实在太边远闭塞,那有限的土地无论如何精耕细作也种不出富足的日子。于是,我曾一度埋怨山为什么那么高、路为什么那么长。
   当我背着最简单的行李远方求学时,我不知道远方是什么?也不知道我的离开意味着什么?我对山外的世界一无所知。只记得村庄的嘱咐,读了书有了本事就不被风吹雨打、就不用跋山涉水了。其实,我从来不惧风吹雨打,不怕跋山涉水。所以,我总想着我的离开是暂时的,我还会回来,而且我想以一种衣锦还乡的姿势归来,让我的村庄从此不再那么卑微。
   可是,自从远方求学到参加工作,我从来没能衣锦还乡,总是一副空手来空手去的样子。似乎我让村庄失望了。所以,村庄还是当年的样子,低矮的房屋还是极不规则地横卧在山弄里,那三条路依旧走向三个方向,续写着百年来一成不变的山中故事。我为无法改变村庄而懊恼,以致村庄的印象,仍然是风、雨和入秋后越来越暗淡的天空。于是,我总在构想着一幅画面,秋后的太阳暖暖地照在村庄中心的那片土地上,不炎热、不刺眼,秋后的土地不再那么仓促和忙碌,母亲种下的秋菜已冒绿,正趁着秋阳的最后温暖,努力地长满菜园。
   是否是我背叛了村庄,还是村庄对我的误判。我改变了我自己,却没能给村庄带来任何改变。不是吗?工作后的收入也只能勉强维持自己的生活,我没有任何能力让村庄变得富足,那三条路牵引着村庄的生活方式依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农人们依然过着肩挑手拿、跋山涉水的日子。村庄没有质问我,她似乎更多的是在自责,她没能让更多人走出大山。
   随着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实施,村庄逐渐意识到要想告别肩挑手拿、跋山涉水的日子,只能把世代生存在穷乡僻壤的人们送出大山。我想,这个决定是残酷的,意味着一个村庄的消失和一代人的无尽牵挂。
   对美好生活憧憬还是战胜了对村庄的眷恋,人们不断地搬迁,村庄最后人去楼空,那些走过无数步伐的乡间小路,已然长满杂草,房屋开始垮塌,村庄越来越苍老。曾经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搬迁到山下有整齐房屋、有便利交通、有热闹集市的地方,从此告别了肩挑手拿、跋山涉水的日子。
   或许是来自农村的缘故,总喜欢驱车在山间的小路上,看山看水,看那最熟悉和亲切的一草和一木。秋天绝对是个值得留恋的季节,毕竟,秋后的雨水越来越少,阳光也越来越少,带着一种格外珍惜的姿态,我在寻找属于一份秋天的图画,一份属于秋天的记忆。
   秋天的阳光慈祥地抚慰着山川,抚慰人去楼空的村庄。也不知是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点,无意间看向车窗外,一道秋后的阳光散漫地照在清闲的土地上,对,这道光曾经照进我的村庄。于是,我看到了村庄的秋露闪闪发光,晶莹剔透。
   我想,秋后的阳光一定会在某个时刻照进我的村庄,只是,我与村庄聚少离多的,我无法捕捉到那幅属于村庄的秋天图景:村庄的秋天是在一片鸟语声中醒过来的,一夜的露水打湿了整个山的世界,寒冷步步逼近,秋天的太阳经过一路翻山越岭,从山巅的缝隙照下来,最后温暖了整个村庄。
   而今,村庄人去楼空,如果秋天的阳光没有照进我的村庄,我想寄一道光,把村庄照得四处通透。
  

共 319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读完全文,一幅大山里被秋阳眷顾的图画,令人十分向往。作者以精湛的笔触,描写出大山的村庄,表达出那处永远让作者难以释怀的家乡。虽然过去的家乡是贫穷的,如今确实过上了翻天覆地的好日子。虽然村庄人去楼空,但留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这个记忆是一幕幕的回放,回放着那些不朽的古老的生活方式,瓦屋,山路,那些令人怀念的土地,秋阳下人们闲适的摸样。秋阳下的温情,这些是大都市无法比拟的。然而山村,又是作者人生成长的 地方,也是人生出发点,从那里出发后,总有一种不舍萦绕心头。休假日回去看看,虽然不是衣锦还乡,但也有所小成就。这些成就都是经过自己不懈努力得来的。但愿作者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前途是光明的。佳作清理推荐阅读。【编辑:文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831001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文绮        2024-08-31 15:03:38
  一篇来之大山的佳作,每一段落,都有丰富的画面感,读来意味深长。佳作倾力推荐共赏。问好作者创作辛苦。感谢赐稿风恋。
文绮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