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篱】守住善良的底线(随笔) ——一位老人对人生的一点感悟
人生就像一场漫长的旅行,八九十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如今回首往事,心中满是感慨。她感慨地说,无论怎样,不要丢了善良。
年轻的时候啊,心特别热乎,看到别人有难处,就想帮一把,也不图啥回报。记得有一年冬天,冷得很。我在街上看到一个穿得破破烂烂的老大爷在路边冻得直哆嗦。我就问他:“大爷,这天儿这么冷,您咋在这儿呢?”大爷说:“我找不着家啦。”我想都没想,就把自己的围巾解下来给他围上了。大爷那感激的眼神,让我心里暖洋洋的,这就应了那句话“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嘛。
可后来啊,也吃过亏。有一回我帮一个年轻人创业,又是给他钱,又是给他传授经验。那小子当时说得可好听了:“您放心,等我发达了,肯定忘不了您的大恩大德。”结果呢,等他真成功了,翻脸不认人,把我对他的好全忘了。唉,这时候我就想啊,难道善良都不值钱了?就像老话说的“升米恩,斗米仇”。这让我想起了《农夫与蛇》的故事,有时候过度的善良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伤害。是不是善良总会让人受伤?
还有啊,邻居之间也闹过矛盾。楼上楼下因为卫生间漏水的事儿,吵得不可开交。我就劝他们:“都别吵啦,有事儿好好商量嘛。”楼上的人喊:“这漏得我们家都没法住了,他们必须得负责。”楼下的也不服气:“我们也不想这样啊,又不是故意的。”后来呢,大家一起请了维修师傅,再加上物业帮忙协调,总算是把问题解决了。双方也各让了一步,这事儿才算完。这让我明白,“退一步海阔天空”,邻里之间还是要以和为贵。好好说话,好好办事。我们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生活并不复杂,让人一步,就是好好办事。多么简单,有时候我们在简单面前就糊涂了。
他们都是善良的,善良的人也有争执,但总会接受善良的调处。我对此很有感慨。
经历过战乱的人,一定会对当下的日子有着深刻的好感。以前打仗的时候,我和家人到处跑。一路上,好多陌生人帮我们。有的给我们吃的,有的给我们指路。我们那时候就特别感激,想着以后有机会一定要报答人家。有一次我在路上不小心摔了一跤,一个小姑娘赶紧把我扶起来,还关心地问:“奶奶,您没事吧?”这小姑娘可真善良,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暖人心窝。应该想到“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如果没有这个想法,自己都要难受。
我以前开小店的时候,和一个供应商合作得特别好。我们都讲规矩,我出合理的价钱,他给我供货。这样一来,大家都开心,生意也越来越好。这就跟哲学家说的一样,“公正,是一种合比例的平等”。守住一个平衡,比什么都重要,平衡的长度就是讲良心,良心起于善良的人的内心。
有个朋友找我办事,我尽心尽力地帮忙,还自己掏腰包请人吃饭送礼。我本以为他会很感激我呢,结果他就轻飘飘地说了句“谢谢”。从那以后我就明白了,办事之前得把话说清楚,谈钱不一定就伤感情,谈感情也不能忘了钱的事儿。只有这样,关系才能长久。就如古人所云:“亲兄弟,明算账。”办事一定要有尺度,不能只讲所谓的义气。不是为了得到感谢,但感谢是对善良的肯定,我需要这种肯定。
古代有个范蠡,帮越王勾践成就了霸业,然后就去做生意了。他讲诚信,等价交换,不贪不义之财。最后钱也有了,名声也好。还有那个韩信,穷的时候有个大娘给他饭吃,等他发达了,拿好多钱回报人家。这就是知道感恩啊。就像那句话说的“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到了我这把年纪,想想以前为了生活,总是追求公平交换。现在呢,那些功名利禄都不重要了。我就琢磨,人生到底是为了啥呢?是一点亏都不能吃,还是无私地帮助别人呢?其实啊,“善良的心地,就是黄金”。真正的人生应该是既要有免费帮助别人的慈爱,也要有等价交换的智慧。正如孟子所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现在这个社会啊,不能贪污受贿,得守规矩。但也不能一点人情世故都不懂,得知道感恩。不能因为自己的利益就忘了别人的好。别人善良,自己唯有善良可以面对,否则不会心安。
人生这一路走来,我也明白了,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光付出不求回报,容易把自己陷进去。做人得讲诚信,不能忘恩负义;要有感恩之心,不能过河拆桥。帮别人的时候,得知道自己的底线,别让人给利用了。等价交换不是冷酷无情,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能让我们在社会上更好地活下去。
生活里啊,有的人受了别人的恩,转头就忘了。就像那些被资助上学的人,毕业了就不联系资助自己的人了。可也有人,受了一点小恩,就回报得特别多。比如说有的贫困学生,别人帮他上了学,他以后就努力回报社会。
到了晚年啊,咱就得用平和的心态看待付出和回报。珍惜那些温暖的瞬间,尊重公平的交换。别人帮了咱,不管是说句谢谢,还是送点东西,都得及时表达感激。要是别人免费帮了咱,更得记住这份恩情,以后找机会报答。别人要是因为工作或者实在没办法帮咱,咱也不能怪人家,帮忙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嘛。这才是人生的真实样子啊。
恩和德,组成一个“恩德”,施恩是德,回报别人对己的恩,更是德。恩德,只对善良的人起作用,守住善良的人性底线,一切美好的故事都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