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粘豆包(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粘豆包(散文)


作者:何叶 探花,22651.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403发表时间:2024-09-01 20:41:28

这次回东北逛早市时,居然发现有人在卖热腾腾的粘豆包。而且她们卖的粘豆包,也和母亲那年包得一模一样,小如酒盅,大黄米面的,黄灿灿的,里面馅也是红小豆的。抬头看看上面的标牌:吉林扶余正宗粘豆包。“啊!原来是我母亲家乡的!”我心跳加快,兴奋地走上前,买了五个。趁热吃上一个,一股熟悉的味道立马充斥我的味蕾,还真和母亲包的粘豆包是一个味道。
   在我的印象中,母亲包的粘豆包才是天底下最好吃的。它不光样子小巧玲珑,而且最重要的是,里面的红豆沙馅也做到了恰到好处。东北人过年前,蒸粘豆包预备过年吃可谓是一个习惯。各个地方都有许多做粘豆包的,各种形态大小不均。而我母亲包的粘豆包,却如精致的艺术品一样,谁见了都会忍不住夸上几句,或会情不自禁吃上一个。
   母亲没和父亲结婚前,每年过年前,奶奶也会包许多粘豆包。但她包的粘豆包个头超大,就和拳头手掌那么大,看着敦敦实实的,有些憨态可掬。而且煮的豆馅也不是红小豆的,而是大芸豆。粘豆包包好了,由于个头大,蒸的时候既费火又费柴禾。粘面本身不爱熟,一大铁锅的粘豆包,起码得蒸个半个小时。蒸熟的粘豆包饭量小的一个还吃不了,剩下一口没人打扫就都浪费了。等晾凉了,放缸里冻上,过年时拿出来吃,热一次很久也热不透。
   母亲嫁给父亲后,过年前,第一次看见奶奶包那么大的粘豆包,一下子惊呆了。特别是看见奶奶煮的大芸豆干硬硬的,就忍不住走上前,把刚烀好的豆子,重新加水用勺子搅拌细碎,然后,手把手教奶奶包小粘豆包。奶奶看母亲包的小粘豆包那么精致,而且蒸的时候还省时省力。蒸出来之后,下一次热的时候又方便,家里的大人小孩又都喜欢吃。奶奶立马乐得嘴都合不上,就像捡了宝。奶奶和母亲虽然同是东北人,但各个地域不同,风俗就不一样,一些饮食习惯就不同。奶奶属于土生土长的哈尔滨的人,而我母亲的家乡是吉林省,扶余县的。
   奶奶也喜欢吃母亲包的粘豆包,但刚开始也舍不得用红小豆做馅,因为大芸豆比红小豆要便宜一些。奶奶过日子是个精打细算的人,她怎么会舍得多花那一分钱呢?因此,母亲就劝奶奶说:“虽然红小豆要比大芸豆贵一些,但你想想吃起来是不是很合口?而且咱们包的粘豆包小,它不会像大豆包那么费馅。”奶奶一合计也确实是那么回事,也就同意用红小豆包粘豆包。
   从那以后,每年过年前,母亲就承担了包粘豆包的工作。有的人家在东北生活了一辈子却也不会包粘豆包,人口少的即使会也不想发面烀豆馅的,嫌麻烦。再说街市上也有兜售卖粘豆包的。不会包的就会去街市上买一些。奶奶就抓住了这一商机,让母亲包粘豆包卖。奶奶说:“我们这的街上,卖的粘豆包都是大包子样不说都是大芸豆馅,哪有你包的红小豆好呀!你就蒸小粘豆包去街上卖,保准销路好。”母亲听后,就连夜发面,烀豆子。第二天一早就开始包,然后蒸好一锅,就去了街上。
   第一天,母亲拿的三十个粘豆包卖得一个没剩。村里人家以及一些附近住的民工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抢着买母亲包的粘豆包。母亲挣了第一笔钱之后,第二天去街市,还特意带了一袋白砂糖,这样附近的民工更爱买了。他们买了之后,粘着糖,站在道边就吃了。母亲的生意好了,街市上其他卖粘豆包的商人,就对母亲有了意见,并开始排挤母亲。以前的商家在店铺里卖的粘豆包,也都摆摊出来卖,而且故意占据母亲的摊位。几个店铺的人,就像商量好的一样,母亲推着车,站在哪卖,他们宁可不卖也挡在母亲的面前。有人来买粘豆包了,几个商家一哄而上走上前,阻挡着母亲卖粘豆包。因此,母亲的粘豆包一天也没卖不出多少个。奶奶了解了这一情况,她也不是善茬,奶奶说:“咱们卖粘豆包碍谁啥事了?挡着我们做买卖。做买卖是各做各的生意,你卖不出去是你们自己没本事!”第二天,她就准备去街上找那几个欺负母亲的商贩理论。
   父亲了解奶奶的脾气,生怕奶奶惹出啥事来。因此,他就耐心劝奶奶,要学会理解人家。父亲还说:“话不能这么说,谁做买卖都不容易,特别是人家常年在街市上做买卖,一直都很顺,突然来了新人抢了他们生意,影响了他们收入,换做谁都会不乐意想不开的。咱们要学会换位思考一下,特别是咱们作为新人,就更应该学会谦让老生意人。”
   奶奶也是个讲理的人,也觉得我父亲说得对。奶奶就和母亲说:“茉莉呀,咱们不和他们抢生意就是了。都是乡里乡亲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咱们换一个地方卖就是了。”
   从那后,母亲不再去那趟街,而是去了离我家很远的一个家属区。虽然多走一些路,但那里住的都是城里人,他们更喜欢吃母亲包的粘豆包。母亲属于流动摊位,每次都会换地方沿街叫卖,每次从城里回来,粘豆包都会卖得一个不剩。
   我们来承德时,母亲还和奶奶拿着母亲包的粘豆包去了街市几个店铺。让他们尝尝我家包的红豆馅粘豆包,和他们包的大芸豆馅的有啥区别。并传授给他们,母亲是如何包这种袖珍小粘豆包的。奶奶说:“我和我儿媳妇就要去承德了,今天我把我儿媳妇包的这种粘豆包分享给你们,你们学会后,也帮我们把这门生意传下去了。附近的民工都喜欢吃我儿媳妇包的粘豆包,这样对你们的生意或许有个帮助,都会好做一些。”从此后,他们几家的粘豆包也换成了红小豆馅的小粘豆包,生意也逐渐红火起来。
   我们一家来承德后,过年前,母亲都会蒸许多粘豆包,送给左邻右舍邻居。承德的邻居,看见我家包的精致的粘豆包,就像看艺术品一样,怎么看都看不够。狠狠咬上一口问:“你们过年家家都蒸这个吗?”母亲微笑地点着头,告诉他们这可是我们东北过年时,家家户户必吃的美食。他们一边吃一边连连说:“好吃……”
   那年,我们一家初来承德,我们家属院的人家还没有会包粘豆包的。也没有过年包粘豆包这个风俗。所以,我家年前包了粘豆包,我们都会端着刚蒸熟的粘豆包去各家送,邻居高兴地收下粘豆包的同时,也会给我们拿一些刚炸好的丸子以及一些油饼,承德人和东北人一样热情好客。后来,我们住在村里的人家,都喜欢吃母亲包的粘豆包,并和母亲学会了包粘豆包……

共 240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回东北逛早市,发现有卖粘豆包的,大小和母亲做的一样,这不觉勾起作者尝一尝的冲动,看看是否有那熟悉的味道,结果真的有母亲的味道,原来那粘豆包是母亲家乡扶余的粘豆包。母亲还待字闺房的时候就会做粘豆包,她做的粘豆包精致可口,和父亲成家后,妈妈的手艺极为奶奶赞赏,奶奶也学着母亲做粘豆包。由于母亲的粘豆包很受欢迎,奶奶便索性和母亲做起了粘豆包生意。但因为生意红火,受到了同条街上同行的排挤,母亲并没有恼怒和怨恨,一家人推己及人,决定换条街做生意,结果生意非常火爆。母亲要去承德,就把粘豆包的手艺传给了左邻右舍。作者文字看似家长里短,却充满烟火气的同时给人满满的暖意。文字既能让我们看到一位勤劳、能干、善解人意的母亲,还能让我们感受到家人之间的温情,看到街坊四邻的融融画面。一个小小的粘豆包更是承载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感谢老师为我们带来精彩好文,力荐共赏!【晓荷编辑:至简至爱】【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03000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03 23:34:17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1 楼        文友:何叶        2024-09-05 12:28:26
  谢谢小雨,问好。
共 11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