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星月诗话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星月】一间储藏室的恩怨(小说)

精品 【星月】一间储藏室的恩怨(小说)


作者:乡鹤 秀才,1060.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57发表时间:2024-09-02 21:31:05
摘要:原创首发


   林生和红梅来到白云镇的时候,街道上并没有多少店面。只是零零星星分布着几家店面,最显眼的就是饭店和供销社,那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供销社是国营单位,那时,人民的衣食住行都是凭票证消费的。什么粮票、布票、油票等等,都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因此,供销社便是国家合法经营的商店,也是人们选购商品的唯一场所。林生和红梅是一对小夫妻,刚完婚半年,听熟人介绍,白云镇还没有家俱店,当地村民选购家俱,还得去县城购买,那时的林生,跟着同村的张详师父学过几年木匠,张详在村上,是一名出色的老木匠,村上百分之八十的家俱,都出自张详之手,而且,手艺不凡,技术精湛,深得村民的认可。自从林生拜张详为师父,张详也爱徒如子,对林生的教学也是倾囊相授,毫无保留。林生对师父是百依百顺,十分孝敬,张详见林生聪明灵活。勤快听话,是个可树之材,便把唯一的女儿红梅介绍给林生,林生见红梅天生丽质,聪惠善良,便一见钟情,爱上了比他小一岁的红梅,第二年春,林生和红梅就结了婚,成了一对恩爱小夫妻。
   半年后,经朋友介绍,吴县的白云镇是个山青水秀、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而且,白云镇人思想保守,安于现状,都是本本分分耕种几亩田地,没有几人在镇上经营生意。所以,导致白云镇上的店面屈指可数。林生和红梅知道这一情况后,觉得这是一种商机,何不发挥自己木匠的智慧,在白云镇上开一家家俱店,晚上,一束皎洁的月光悄无声息地射进窗户,把整个黑暗的卧室照射得晶莹剔透。晚风轻轻摇曳着树枝,让迎风招展的树叶忽隐忽现。给这个难以入眠的夜晚,多出几分神秘感,对于这两天准备开家俱店的事,俩人商量了很久,心情一直激动着,红梅也把开店的想法告诉了张详,张详想了半天,权衡利弊后,觉得在白云镇开家俱店是可行的,但家俱是一种贵重商品,流动资金是个很大的缺口,为了能让林生的家俱店顺利开业,张详把积攒多年的一部分资金,也借给了林生和红梅。这部分资金,口头上说是借,实际上是张详赠送给他们的创业资金。目的是让林生和红梅无后顾之忧,顺利把家俱店开张起来。
   为了迎合市场的实际需求,开业前两天,林生和红梅坐上去县城的公共汽车,对几家大型家俱店,作了一次深刻摸底和市场分析,主要是了解这几年,哪些家俱是年轻人喜欢的款式?哪些家俱是老年人喜欢的款式?尤其是年轻人结婚时的家俱,不但价格要合理,款式也要新奇,得紧跟时代潮流。不能落入俗气和陈旧的样式。林生和红梅花了几天时间,跑遍了县里所有的家俱市场,通过对比和选择,林生选了个价格最实惠,样式最多的家俱店,作为以后长期供应货源的家俱城。为了家俱店的顺利开业,林生列出了所需家俱的清单,让老板准备货源,把各种款式家俱运往白云镇上,准备开业,
   开业那天,喜庆的鞭炮声响彻了一天,把小小的白云镇都惊动了。街道上的人,无论是开店的,还是街道上的住户,都知道林生和红梅开一家“白云家俱店”了。为了吸引众人围观,给“白云家俱店”的名气造成反响,林生和红梅还准备了喜糖和馒头,见人就发,让前来看热闹的村民,把“白云家俱店”围了个水泄不通。林生看到前来随礼的亲朋好友都堵在了门外,于是,拨开人群,好言相劝道:“各位兄弟姐妹,请领到礼物的朋友散开吧。”围观的村民便手拿着礼物,纷纷散去,这时,亲戚朋友都把随礼钱送到红梅手中,并祝福着他们生意兴隆,开门大吉,红梅收取着每人的随礼钱,林生安排着亲友们坐下,让他们吃些瓜子花生,等待开席时间。
   为了这次宴席,林生和红梅商量,要是在饭店办酒席,肯定多花了钱不说,还浪费了很多菜,不如把厨师请到家里,我们自己准备食材,这样会省下很大一笔费用,林生和红梅觉得就这么定了。第二天,林生去镇上,请了一位饭店里的厨师,说好开业那天,给他们烹饪中晚两顿菜肴,他们会按市场价支付厨师工资的。林生由于兄弟姐妹较多,生活很贫困,小时候,看到邻居家的小孩吃着鸡鸭鱼肉,林生特别羡慕,口水直流,回去哭着让妈妈买肉吃,总会让爸爸一顿揍。当自己念高中的时候,知道了家里孩子多,生活太贫困,总想着给家里节省一点开支,那些同学都在食堂吃着美味佳肴,而自己宁愿从家里带点咸菜和豆酱,一直坚持到高中毕业,由于上大学需要一笔高额的学费,林生便放弃了上大学的愿望,跟着父亲,在家务农了。直到遇上了张详师父,让他喜欢上了木匠手艺,由于自己聪明好学,精明能干,终于,从张详师父这里学得一身本领,如今,在师父的帮助下,在白云镇上开成了家俱店,让他的事业有了更好的发展。
   当开宴席的时间到了,林生便让帮忙的街坊邻居开始上菜,林生看着随礼人的名单,怎么也找不到兄弟姐妹们的名字。林生心情顿时一落千丈,怎么也提不起精神了,心想,和红梅结婚的时候,他兄弟姐妹如同说好了一样,没有一个亲人来参加他的婚礼,那次婚礼,让他痛苦不堪,为什么这么大的婚礼,也得不到亲人的祝福。就算亲人的生活贫困,也不是不参加他婚礼的理由呀?就算他们一分钱不送,来祝福一声也行呀。而且,这次开业,竟然也没来,林生失望极了,内心既痛苦,又失落,父母在他高中毕业后就相继病逝了,林生没有抱怨生活,没有依靠任何人,凭着勤奋和努力,脚踏实地学得了一身木匠手艺,不但有了生活出路,还把红梅娶进了家门,让他有了一个完整的家庭。
   客人们见林生的兄弟姐妹还没到场,都劝林生再等等开席,可林生知道,他的兄弟姐妹不可能来了,便大声叫喊道:“开席吧。”此时,亲朋好友们都有说有笑,放开了嘴巴,大喝大吃起来。当宴席过了一半,林生为了感谢亲朋好友们的随礼和祝福,就和红梅一起,给每桌客人敬上一杯酒,以表他俩的谢意和感激。不知不觉,在热闹喧哗的宴席结束时,林生在家俱市场购买的各种家俱也运到店门口了。这时,驾驶室里下来几名工人,开始熟练地从车上卸下各种家俱,什么办公桌、餐桌、靠椅、木床、衣柜等等,各种家俱应有尽有,不一会儿,卸下车的各种家俱,都按林生的设计摆设在店堂内。向顾客展示着实用功能和美观性,看到各式新奇的家俱,亲朋好友也加入到购买的客户中,各自选出了自己所需的家俱,并爽快付清了货款,林生让红梅叫来货车,把客人所买的家俱,分别送往顾客家中。
  
   二
   当林生送完最后一趟家俱时,天色早已黑暗下来,好心的顾客要留林生和司机吃顿饭再走,林生却婉言谢绝了。林生考虑到吃顿饭会欠别人一个人情,心里生怕会降低家俱的价格,便催促司机说:“师傅,我们趁着月光,早点回家吧。”司机也不好意思在顾客家吃晚饭,就坐上驾驶室,带上林生,在凸凹不平的村路上颠簸着。由于装卸家俱,辛苦了一天,肚子早已饿得前胸贴后背了,货车行驶在高低不平的山路上,让肚子咕噜咕噜空叫着,林生也疲惫不堪,眼神无力地注视着前方,连一句话都懒得和司机交流。
   不知不觉,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货车才开到林生的家俱店,林生见屋内的灯还亮着,估计红梅还没睡觉,就挽留司机吃了饭再走,司机却拒绝了,林生见司机急着回家,便付清了运费,让司机回去了。林生推开大门,见餐桌上留着饭菜,而且,米饭还热乎着呢,林生也没洗个脸,端起餐桌上的饭碗,大口大口咀嚼起来。这时,红梅从房间里听到声音,便大声询问道:“林生,你回来了,餐桌上有刚加热的饭菜,赶紧吃吧,吃完快进卧室里来。”林生狼吞虎咽着,三下五除二就吃饱了饭,由于感觉到有些困意了,林生关好门,打上温水,泡了泡脚,就推开了卧室大门,只见红梅坐在大床上,床上堆满了钞票,花花绿绿的,把红梅包围着。红梅手上正数着一沓钞票,见林生走进了卧室,便露出笑容道:“林生,赶紧来帮我清点一下钞票,这些钱,都是今天卖家俱的营业额,我们好好算一下,今天到底挣了多少钱?”林生也脱掉鞋子,坐上了床,把一张张百元大钞清点出来,经过一个小时的清点,总算把营业额算出来了,再减去家俱的成本和运费,净赚了一千多元呢。红梅拉着林生的双手,笑容满面道:“林生,像这样下去,我们一年要赚几十万呢。”林生听完红梅的诉说,看着红梅兴奋的表情,便想到了下一步的目标,对红梅商量道:“红梅,如果我们赚到了钱,第一件事就把家俱店买下来,只有店铺成了我们自己的,赚来的钱会更多更快。”红梅听完林生的想法,觉得很有道理,就点头同意了。
   时光总在悄无声息中流逝,日子也是在平淡中度过着。转眼,林生和红梅的一对儿女也上高中了,女儿林丹和儿子林巧是同班同学,但林丹比林巧大一岁,都在县高级中学读高三了,眼看就要迎接一年一次的高考了,林丹和林巧都勤奋好学,在班上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为了让自己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林丹和林巧更是分秒必争,刻苦钻研。然而,这么优秀的一对儿女,对于林生来说,并不希望他俩把时间都花在学业上,只是偏见地认为,林丹和林巧上完高中毕业就行了,等读完四年大学出来工作,还不如高中毕业就出来创业,只有早点步入社会,靠自己打拼出一条出路,才能立足于社会,成就自己一番事业。林生觉得自己就是这么闯荡打拼成功的,所以,在林生看来,知识再多,也是将来为了生活出来打工,何必花四年时间去上大学,还不如早点出来挣钱。以前,红梅是不赞同林生的观点,认为孩子们要上大学,就培养他们吧,可每次都说服不了林生,林生态度坚决,目的很清楚,就是让林丹和林巧早点步入社会,了解市场,学会挣钱。红梅听完林生的反驳,而且不可转变,时间长了,也渐渐顺从林生的观点。
   几天后,林生和红梅听到风声,说他们的店面要对外出售了,林生的家俱店租用了四间门面房,左边隔壁一间是换煤气店,右边隔壁两间是裁缝店,总共七间门面房,房东售价是一百四十万,每间售价二十万元。晚上,林生和红梅把所有的存折都取了出来,俩人算来算去,总共才一百万,林生想把七间门面房都买下来,可购房资金还差四十万的缺口。这四十万也没人可借给他呀,如果向兄弟姐妹去借钱,肯定行不通,因为自从林生结婚和开店,兄弟姐妹都没来参加,在林生心里一直是个阴影,所以,每次听说兄弟姐妹中有人要盖房或生子,林生从没去随礼祝贺,也是从那时起,林生彻底和兄弟姐妹们断了来往,也断了亲情。
   又过去了几天,林生和红梅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让煤气店的生亮和做裁缝的王军都参与进来,把各自租用的门面房买下来,只有意见统一了,房东才能把七间门面房一起卖掉。下午,林生找了个时间,首先找到了生亮,把房东要出售门面的消息告诉了他,还问清了生亮,是否统一在一起,把一百四十万一次性买断店面,生亮考虑再三后,还是答应了下来,觉得租房确实不如买房,只有一次性买下来,才能断掉每年增加房租的可能,生亮就答应了林生,一同去交买房款。为此,林生和生亮又马不停蹄,找到了裁缝王军,问王军还愿意把两间门面房买下来,没想到王军答应得干脆利落,也同意把门面房买下来,于是,三人约了个时间,一起去交购房款。
   这时候,林丹和林巧的高考成绩也出来了。俩人考得很优秀,老师估计上二本没问题,然而,林生却坚决阻止他们填志愿,并劝告林丹和林巧说,家俱店正要花钱买下来,为了家俱店有更好的发展,我们都把存款和精力投入到购房上了。你俩去职业学校学门技术吧,也好早点挣钱,为家里减轻些负担。红梅开始并不同意林生的观点,但购买门面房迫在眉睫,如果给别人买去了,这些年的打拼奋斗岂不白费了。这里的地理位置优越,又是多年经营的老门面,对于市场需求的客流量十分有利,如果把店面搬到别处,那经营多年的人气会重头再来,岂不可惜,红梅在这节骨眼上,权衡利弊后,还是站在了林生这边。劝说林丹和林巧,去读两年职业学校吧,希望他俩早些挣钱,为家庭减轻负担。而林丹和林巧又是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见父母都是同样的立场,想学门技术,以此为将来创业打下基础。
  
   三
   半月后,林生终于把门面房买到手了,拿到房产证的还有生亮和王军。三人都事遂人愿,再也不为今后涨租金而烦恼了,但三人还有一件心事,就是林生还占用了一间储藏室,当时,林生看到家俱太多,四间门面房依然放不下所有家俱,发现房东还留了一间储藏室,林生喜出望外,立马找房东,好话说了一大堆,央求房东给他放一些家俱,以解他的燃眉之急。房东被林生也说服了,答应了他的要求,如今,储藏室都摆满了家俱,而且,面积有三十平方左右,以前,储藏室是房东让给林生展示家俱的,那是房东的权利,可现在三人都把门面房买下来了,储藏室自然也成了公共面积,应该说三人都有份。然而林生不提也不说,真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在林生的心里,林生觉得,虽说储藏室是公共面积,但是他出了主意把门面房买下来的,而且,他的门面房占地面积最多,之所以能买下门面房,他的功劳最大,再说,是房东亲自让给他的。所以,这个储藏室应该归他所有,想到这些付出,林生自然就认为储藏室理应归他。

共 11936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展现邻里恩怨的小说。林生和红梅夫妻二人在白云镇开了一家家具店,经过数年打拼,家具店生意越来越好。为了扩大规模,在得知房东想要售房的消息后,林生联合在一起租房的煤气店老板生亮和做裁缝的王军一起把各自租用的门面房买了下来。本来是皆大欢喜的好事,可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储藏室的归宿问题三家产生了矛盾。生亮和王军认为储藏室属于公共面积,应该三家平分。而林生却认为储藏室是房东送给他的,在买房时自己出力最大,储藏室应该归自己所有。为了这个储藏室,三家人开始互相诋毁,互挖墙脚,最终生亮和王军落了下风,生意也一落千丈。林生的女儿林丹和儿子林巧长大后事业有成,国庆节回家看望父母时得知了三家的矛盾,为了缓解父母和邻居的矛盾,林丹和林巧买了礼物主动来到邻居家,说明了他们的来意,表示一定会合理解决储藏室的问题。没想到林巧在做饭时,煤气罐着火,眼看火势蔓延,危急时刻,生亮冲进火海关掉煤气罐开关,打开灭火器,扑灭了大火,避免了一场火灾的发生。生亮的见义勇为让林生激动万分,几年的恩怨也随即烟消云散……这篇小说通过一个储藏室引发的矛盾展现了邻里纠纷,林丹和林巧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所具有的宽阔胸襟也令人敬佩,正是因为他们的善举才感化了邻居,从而在危急关头得到了邻居的救助。作品主题明确,叙述生动,文笔流畅,语言朴实自然,充满了正能量,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倾情推荐,好文共赏!【编辑:淇水碧柳】【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04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9-02 21:32:42
  一篇正能量满满的小说,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1 楼        文友:乡鹤        2024-09-03 01:40:51
  感谢碧柳老师对全文的深刻剖析,并作全面而详细的点评。辛苦了!敬礼!敬茶!
2 楼        文友:淇水碧柳        2024-09-02 21:34:52
  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林丹和林巧姐弟二人以宽阔的胸怀解决了三家之间的矛盾,感化了邻居,从而在危急时刻得到了邻居的帮助,避免了灾难的发生,可谓是善有善报。
与文字相伴,把柴米油盐的生活过出诗情画意。
回复2 楼        文友:乡鹤        2024-09-03 01:44:00
  感谢碧柳老师对全文的认真阅读,从而作出深刻而周详的评论,给小说有了创作动机和深远的意义。辛苦了!敬礼!敬茶!
3 楼        文友:乡鹤        2024-09-03 01:38:58
  感谢碧柳老师对全文的认真阅读,并对全文作出深刻而精准的概括与阐述。层层剖析了文中的主题和创作意图。从而给小说作出精彩的编按。辛苦了!敬礼!敬茶!
4 楼        文友:彩蝶飞舞        2024-09-09 07:52:17
  一篇具有现实意义的小说,小说里面的故事就像发生在我们社身边的事。
愿做一株野草,简单,自然,宁静,美好。
回复4 楼        文友:乡鹤        2024-09-09 11:57:32
  谢谢彩蝶飞舞老师认真阅读拙文,并作出详细点评。辛苦了!敬礼!敬茶!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