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齐鲁文苑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齐鲁】祖孙三代的童年(散文)

精品 【齐鲁】祖孙三代的童年(散文)


作者:张萃勇 布衣,430.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27发表时间:2024-09-03 20:58:59

我与儿子、孙女的童年,真是冰火两重天。
   今年这个夏天,历史罕见,持续高温炙烤,人们像生活在蒸笼里一般。尽管天气十分炎热,但8月31日上午,我与妻仍冒着高温,心情激动地护送小孙女到幼儿园报名,为小孙女9月1日正式去上幼儿园作准备。
   尽管火球一样的太阳高悬在空中,我们一行三人流着汗,但步行20分钟,幼儿园很快就到了。
   我们所在的成都市双流区,早就实行了12年义务教育,学生从幼儿园到初中毕业,学校不收学费,也不收书籍费,只收学生的生活费及杂费,这一惠民政策,如和煦春风,温暖着许多像我们这样的普通家庭。在送孙女的路上,我不禁想起了我和我儿子的童年。
   1960年3月,我以顽强的生命力,挣扎着来到了这个世界上。那是一个特殊,不少适龄青年男女,都丧失了生育功能。据有关资料显示:60年,全国出生人口是建国11年最低数,人口出生率之低,令人触目惊心。我们生产队300多人,那年连我一共才出生三个婴儿,其中两个是女孩。由于我父母要参加生产队劳动,几个哥哥在上学,我孤零零无玩伴,一天从早到晚穿着“叉叉裤”,流着鼻涕,蹲在地下看蚂蚁搬家,看“推屎爬”(屎壳郎)打洞,看蓝天白云,听鸡鸣狗叫。我的脸上、手上、身上,尽是脏兮兮的泥巴,甚至沾有鸡粪狗尿。
   听大人说,在我3岁的一天,我一个人耍得寂寞难耐,肚子又饿得不行,就迈着蹒跚的小腿去找在生产队干活的爸妈,田埂路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结果,我不慎掉进了路边的堰塘里。堰塘,水深莫测,别说我这3岁幼童,就是会游泳的大人,也难说滚下就不会葬身水底。也许是有神灵保佑,也许我命不该绝,我穿的一身破棉袄,居然具有了“救生圈”的功能,它托着我在堰塘里,飘飘忽忽,一浮一沉。危在旦夕,如鬼使神差一般,恰巧父亲烟瘾发了,他急着回家找叶子烟抽,路过堰塘,远远地看见塘里飘浮着一团黄色布团。走拢定睛一看,只见一双小手在慢慢划动。父亲不由分说,“啪嗵”一声跳进堰塘,将奄奄一息的水孩救上岸,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幺儿子!事后,家里人说起这事,都说,不知是我上辈子做了什么好事,得到神仙保佑,才没有过早地命丧黄泉。
   父亲从堰塘救起我不久后,生了一场重病,无钱医治而病故,那年我不是5岁。
   大难不死的我满6岁应该上学了,学校停办,直到我8岁了,小学才开始招生,我先是到柳树公社小学入学。一学期后,按上面要求,学校又把我们农村来学生统统“辇”到大队小学上学,腾出学位让城镇居民的孩子读书。
   大队小学是解放前大地主“赵麻雀”的庄园,距我们家约5华里。5华里虽不算远,但乡间小路,野狗凶残,我小小年纪不敢独行,每天只好跟在本生产队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后面去上学。
   记得读二年级时,那是一个寒风凛冽,呵气成霜的冬天,我穿着单薄的破衣服,跟生产队一位高年级学生去上学,为卸寒,他在前边拼命跑,我在后边使劲追,路边有一个大粪坑,在我前面跑的那位学生跑累了,骤然停步,我反应不及,“咚”地一声一头撞在了他背上,我站立不稳,身子一歪,“噗哧”一声,弱小的我被"弹”进了冰冷的粪坑里,粪坑里臭气熏天,屎尿淹没到了我的脖子,浸透了我的衣服,只有我的小脑袋从粪水中露了出来,我哇哇大哭。那位学生也吓懵了,幸被路过的社员闻讯赶来,将我救起,我才不至于葬身粪坑“遗臭万年”。我被冻得浑身瑟瑟发抖,带着一身臭粪哭着回到了家中,可家里没有衣服可供我换洗,母亲就叫我脱光衣服偎在破被窝里,等她把衣服反反复复洗了,不脏了,不臭了,再用烘笼翻来覆去烤干,才让我穿上它去上学。
   13岁我小学毕业,被贫下中农推荐到柳树中学读初中,当时,正值张铁生“交白卷”,黄帅“反潮流”,学校变成批林批孔批老师的大舞台,不抄大字报就去“学工学农”,到附近生产队帮农民“抢种忙收”,累得腰酸背痛,饥肠辘辘。两年时期,我们几乎没有安安静静上过一节文化课。
   15岁初中毕业,我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苦熬2年后,终于迎来了粉碎“四人帮”、恢复高考的特大喜讯。
   18岁参加中考,我幸运地考入射洪师校,当了40多年乡村教师,退休后,随儿女进城颐养天年,过上了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我一生应证了那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厚福。
   我儿子当然就比我幸运多了。他出生于1991年,我先有一个女儿,儿子是老二。那个年代,国家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了女儿,还想儿子,于是,我又绞尽脑汁,想尽办法,办妥了《照顾生育第二孩(出生证)》,儿子才得以顺利来到人间。
   由于我父母早亡,岳父岳母又要忙种包产地,舅子舅母长年累月在外务工,两个小孩由他们带,我与妻(她代课)一边教书一边带小孩,成天忙得打屁都不成个数。
   1993年初夏,沱牌酒厂扩厂征地,妻子成了“土地工",那年,我在离家13公里的明星镇教书,于是,我花双倍学费送儿子到柳树一所私立幼儿园上学。儿子太小,大小便不能自理,很多时候,裤子都被屎尿湿透,尤其是冬天,双腿常冻得通红,令我心痛不已,但又爱莫能助。
   隔了一年,我被调入距中心小不远的三岔溪小学教书,我把儿女们接到我学校一起照料。
   1997年秋,儿子未满6岁,我送他到柳树中心小学入学。妻子一边上班,一边照顾孩子读书,成天累得筋疲力尽。
   如今,我们终于熬出头了。儿女们大学毕业,在大都市安居乐业。两个外孙由妻子陪伴,直到入幼儿园和上小学。
   孙女生于2021年2月。带了大外孙又接着带小孙女,我们虽苦点累点,但总感到幸福的花儿在心中绽放。
   如今,我这个64岁的眼镜爷爷,不少时间蹲在地上,与3岁小孙女一起做游戏,码积木,开玩具车,尽享天伦之乐,仿佛返老还童。欢声笑语荡漾在美丽的天府之国幸福小区,经久不息。
   带孙儿还是老伴有丰富经验,她是高中生,进厂前又教过6年小学和幼儿园。多数时间,都是老伴给孙女讲故事,教儿歌,陪跳舞,念古诗。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儿子儿媳的,下班回家就教孩子看图说话。为开发智力,还买了许多幼儿读本和各类玩具。目前,小孙女可以流利背10多首古诗,尤其爱背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孙女背诗,从不怯场,她稚声稚气,点头哈腰,常惹得一家人哈哈大笑。
   今天,孙女背着心爱的小书包正式入园后,统一在幼儿园午饭午休,我们早晚接送,其余时间均由我们自由支配。美丽的天府新区,到处高楼林立,地铁四通八达,公交车来来往往,无数公园景区,将由我们慢慢观赏,无数美味佳肴,将任由我们慢慢品尝……
   烈焰当空,暑气逼人,看着可爱的小孙女将入幼儿园,我心中没有感到天气太热产生的烦闷,而是心中充满了无比的快乐。
   雨露滋润禾苗壮,葵花朵朵向太阳。欣逢盛世好年华,我的心中乐开花。我与儿孙出生在不同年代,我们的童年虽然冰火两重天,但在党的阳光下,今天,我们三代人的生活全都比蜜甜。
  
   9月1日上午完稿

共 28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作者开头切入回忆很贴切很自然,烈日炎炎的夏日送孙女幼儿园开学报到,看到如今孙女快乐无忧地成长在新时代的中国,作者就联想到了自己走过的童年。在那个年代有那个年代的特殊情况和环境,尤其是农村,作者成长经历的:“穿着“叉叉裤”,流着鼻涕,蹲在地下看蚂蚁搬家,看“推屎爬”(屎壳郎)打洞,看蓝天白云,听鸡鸣狗叫。我的脸上、手上、身上,尽是脏兮兮的泥巴,甚至沾有鸡粪狗尿等等,这些相信是那个年代农村娃都有过的经历,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与印记。作者还讲到自己小时候走路掉进堰塘差点淹死,所幸厚厚的棉袄具有救生圈的功能,给父亲发现自己营救自己赢得了时间,作者还提到自己掉进粪坑的往事……看似都是晦气的事情,作者的叙述里没有埋怨,而是能平平和和,可见,当年这些不美的往事,如今回忆起来却如此潮湿心扉。在那个教育比较苍白的年代,所幸作者自立自强成才,做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成家后,作者夫妇对于子女的教育栽培做到了尽心尽责,九零后的儿子再也不会经历作者那个年代的苦了,因为国家进步了社会发展了人民也越来越幸福了,现在到孙子辈,更是成长在蜜罐里幸福满满,这一切的美好生活,都得益于盛世好年华,感恩共产党。这是一篇质朴真情润心的作品,流畅生动文情并茂,佳作推荐共赏。【编辑:叶华君】【编辑:透明秋语】【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908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叶华君        2024-09-03 21:05:49
  张老师回忆自己小时候的往事是文章最厚重的一笔,如今的后生晚辈可能都很难想象得到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可是,一切又是那样真真实实的存在。我们个人的历史与国家的历史是紧密相连的,国富才民安。感谢如今红红火火的新社会,感恩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叶华君,成都市作协会员,东部新区草池街道人。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工,我有一颗善感而质朴的心,我爱我的家乡我的亲人!QQ1052430610
2 楼        文友:成敏        2024-09-04 06:20:46
  祖孙三代,其乐融融,却也是冰火两重天,有无间的亲情,也有小小的代沟,浓浓的童年时光,是最让人怀念的。好文章学习。感谢老师赐稿,问好遥握。
3 楼        文友:张萃勇        2024-09-04 10:59:46
  写在后面的话:
  
   张萃勇老师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和儿子、孙女三代人的童年“冰火两重大”的生活,反映了三代人的不同命运。
   作者出生在囯家“三年困难”时期,吃不饱,穿不暖,生活悲苦。农村没有幼儿园,成天玩“尿拷拷”,看蚂蚁搬家,看“推屎爬(屎壳郎)打洞。
   他的儿子出生在改革开放之初,虽吃喝有保障,但由于父母工作忙,对孩子难以周到照顾,孩了小,父母花双倍学费送儿子到私立幼儿园,然免不了屎尿打湿衣裤,爱莫能助,让孩子也吃了一些苦头。
   他的小孙女儿出生在当今盛世,又在省城上幼儿园,还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精心呵护,更有国家的好政策——接受12年义务教育,因此,孙女儿的童年幸福满满。
   文章又勾起了我对自己童年往事的回忆,真让我不胜感慨万千。
4 楼        文友:土木禾刀        2024-09-05 21:28:48
  质朴自然,文笔厚重,很好的散文佳作,拜读了。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