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逝水流年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流年】去太原(散文)

精品 【流年】去太原(散文)


作者:平淡是真 探花,13436.5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929发表时间:2024-09-04 23:42:24

“早就盼着亲人们来呀,我都盼了那么多年。”三姑拉着我公公婆婆的手,眼含着热泪,声音颤抖地说。公婆齐声应:“一直想来呀,就是总也来不了。”“来了就好,来了就好。”一时间,这套位于太原某花园式小区的房子里,被浓郁的献县话填满了。
   其实来的路上,看着平原的广袤骤然褶皱成高高隆起的山脉,我们就曾探讨过此行的必然和意外。
   公公与三姑,是同老爷爷的堂姐弟俩。他们这一辈儿,大多因着谋生离开了家乡,北京、内蒙、吉林、新疆、山东、山西,同宗同源的一家人,撑开了这个家族的分布面积。在交通不便,通讯不发达的年代里,消息的传递极为艰难。随着时代的变迁,原本失联的亲人终于有了消息,有了地址可以书写,有了电话可以通联,直至当下,借助网络的力量,可以通过小小的手机屏,看看都已经老去的容颜,传递彼此的挂牵和问候,真是老辈年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三姑一家去到太原已经半个多世纪,最近十多年,回到家乡的机会才越来越多。大多,也是有这样那样必须参加的仪式。只一次,三姑总说想家,想回家,她的三个女儿两个儿子真是义无反顾放下所有的牵绊,说走就走,陪着三姑一起回到家乡。那一次,是我第一次见到这一家人。短短的相处,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年近九旬的三姑精神矍铄,她都年过半百的子女们,守在她的身边,像个小孩子一样,听三姑的指派,让做什么就立马去做,还都齐声诉说着与家乡共度的过往。曾经同龄的小姐妹,曾经共同戏耍的小伙伴,曾经走过坑洼不平的泥土路,曾经这家一顿那家一顿续接日子的艰难。三姑始终含着笑听,时不时地点点头。
   这段我不熟悉的时光,在这样的机缘下,带着清晰的画面和温润的情感,向我徐徐走来。我公公说,现在能联系上的亲人,不光是年三十春晚一开始打个祝福新春的电话,而是这样真实地来来往往,是真幸福呀!
   从那时起,我总听到公婆提及太原的三姑。三姑的消息也通过大姐发的美篇图文并茂地传递过来。三姑的家,也逐渐扩容成近三十人的大家庭,她和她的五个子女,还有孙辈,重孙辈在不同背景下的大合影中,最统一默契的,就是一家人的笑容。
   公婆总说,有时间了,咱们去太原看看。夫君说,可以呀,我们陪你们去。说得次数多了,内心就多了一份迫切。近日夫君又与公婆商量,这周末去太原吧!公公听了满口答应,连说着我要买上村里的笨鸡蛋,还有镇上现磨的香油。我建议说,家里的园子里有啥都带上。婆婆却不由发了愁:棒子不算嫩了,但还没成熟,豆角刚拉了藤,秋豆角还没结,南瓜也是有个头没糖分,拿不出手可咋整。没事没事。我忙安慰:你们能去,三姑就肯定可高兴了。
   果然,三姑真是拉着公婆的手说了好多好多话,我和姐姐们也是相谈甚欢。二姐说,知道我们肯定会来,但真没有想到可以来得这么快,她强压着内心里的激动,都不敢提前告诉三姑亲人要来的消息,生怕她开心得睡不着觉。就是提前一晚告诉三姑呀,三姑还特意叮嘱哥哥姐姐们,你去买这个,他去买那个,甚至自己也出去了一趟,买了好多太原的特色美食。这天从大清晨,就开始不停问,到哪儿了呀,我的亲人们都到哪儿了呀?
   听闻此言,我们不觉红了眼眶。大姐三姐忙又是倒茶又是往我们手里塞水果、糕点。大哥二哥更是不停地安排住、行。姐夫们,嫂子虽都是初次见面,但真是一见如故。我们边吃边听三姑和哥哥姐姐们的问询和叙说。对家乡亲人的挂牵呀,真是不管走到哪儿,都不会消减一分一毫。公公的回应里,有身体康健家庭幸福的欢喜,也有亲人不幸老去的悲伤。三姑的叙说里,有这些年在太原打拼的过往,更多的,是让她欣慰的孩子们,一代又一代地传承着孝顺和努力的家风。她说,现在都挺好的,一定要带着我的亲人们去看看美丽的太原。
   太原的美,早有耳闻,心有向往。作为三晋大地的省会城市,注定她既有五千年的历史积淀,又有近现代抗战解放留下的红色遗迹。二姐说,三姑夫就曾在解放太原时冲锋陷阵,用自己的鲜血,捍卫了这座城市。三姑夫总说,真正的英雄,是永远留在战场上的将士。听闻,更能深切地读懂,三姑一家人,从家乡走出后,是带着源自家乡的勇毅和果敢,在这太原,开辟出属于他们的一方家园。
   于是,三姑纵使是腿脚不便,坐着轮椅,也要陪着我们去看太原的美景。尤其晋祠,都说不到晋祠,就不算真正来过太原。
   三姑说,十多年前,她和几个姐妹曾来过一次,当时没有讲解,几姐妹风风火火地走了一圈,只感觉到建筑很气派,树木甚是高大就走了。这次,在专业讲解的引领下,我们不仅走入了晋祠,更走入了晋祠的历史时空。
  
   周柏唐槐、宋代彩塑、难老泉为晋祠三绝。尤其位于圣母殿北侧三千年的周柏,它侧躺在另一株树龄一千多年的古柏树杈上。两株古柏同样的苍郁,如此相依相扶共生的场景,是“老有所养”最形象的解读。若说十多年前七十多岁的三姑没有看懂这其中的内涵,但此时此刻,子女围绕在身边的她,肯定更深切地读懂这其中的意味。我们亦在这超越历史和现实的双重映照下,再一次被亲人间至真至纯,至恒至久的大爱所感动。
   双塔寺是太原的市标。正午时分,二姐陪着我俩去看。在路边就可远观,随着不断地靠近,双塔越加清晰起来。我们不会感慨错过了塔下明代牡丹紫霞仙的盛开季,只会感动于烈阳的光影中,二姐牵着我们坚定前行的手。文峰和宣文这“文笔双峰”塔,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阁楼式空心砖塔,已经相望而立了四百多年,是国内最高的双塔。取景拍照,蓝天白云,成荫翠绿映衬下的双塔,古朴又惊艳!
   傍晚时分的首义楼,以及她所处的五一广场,南边是横穿太原东西的迎泽大街,两端可遥望东山西山。且东山上一团红色吸引了我的注意。二姐说,那是太原解放纪念碑,与她家来说,更是三姑夫为国奉献的永恒印记。顺路向西而行,路过诸多与三姑一家有关联的建筑,这一座,当年还未出嫁的大姐,曾开塔吊参与过她的建造;这里,有三姑曾工作过的工厂;这儿,是他们曾经的家,哥哥们曾经就读过的校园……
   华灯初上,顺着傍晚夕阳普照车河游移,在夜幕降临之时,横跨汾河的丝带桥成了我们眼中的风景。两道风中飘舞的绸带一般的桥梁,带着彩色灯盏的点缀,照亮了美丽的汾河。同样亮起来的,还有二姐讲述的与汾河有关的故事,以及不时越过太原上空的飞机。夜空上、人世间就这样交错起来。微风轻拂,远观太原夜景,惊叹设计者对太原一桥一路的热爱,多姿多彩地呈现出汾河的壮阔和安和。
   原本想带你们来看汾河日落的。站在丝带桥上,向西而望,橘红色的太阳悄悄投入城市的怀抱,余晖映红了汾河水。随之,华灯初上,汾河边的自行车道上,悄然逐渐热闹起来。还有归家的人们来傍汾河而居的大小公园游玩,如此,汾河就成了一位胸怀宽厚的母亲,包容着太原市民在这里放松休闲,并积蓄新一天奋斗的能量。二姐的叙说,向我们呈现出她的初心,一定要让从家乡来的亲人,看到最美的太原。
   伴随夜晚而至的,还有热闹非凡的千年古街钟楼街,食品街;有金色的灯盏照亮三晋博物馆,还有对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五台山,吕梁山等山西著名景点想去,却时间缘故不能成行的遗憾。二姐反复说,再来,一定要留足时间,一定要把山西最美的风光都让亲人们看看。
   亲人相伴走过的美景,会多附加一份亲情的暖色,亲人特意安排的美食,更多一份暖心的味道在其中。与三姑一家共聚的每餐,都有很多特意安排的山西特色美食,炒莜面、凉拌碗托、揪片、油糕、沙棘汁、桂花小米糕、平遥牛肉、認一力的蒸饺,还有剔尖面尤为独特,大哥特意让我去看制作过程。只见大师傅一边臂弯怀抱一个扁平大盘,一手捏着一支尺把长的竹签,转盘的同时,竹签顺着盘边滑动面团,一条长长的面,螺旋着飞到沸腾的大锅内。煮熟后的剔尖面,中间鼓溜溜,两头尖尖的,自助添加各种配菜,真是劲道爽滑,口味相当特别。见我如此喜欢,大哥竟然还想买一套工具让我带回,我忙谢绝的同时,说我们还会再来,再来还吃。这么多特色美食,别说这一两天,就是再多上半个月,都吃不过一遍儿来呀!
   最珍贵的,还是大姐亲手制作的早餐。以分别为底色的早餐,大姐精心准备的每一道菜,都源自太原的独特。小米南瓜粥甜甜的,开心油条香香的,离别也是这样无奈而至。合影中,每个人的笑容中,都带着留恋和不舍。“常来常往呀!”“常回家看看呀!”“欢迎再来太原呀!”在这样的道别中,我们快速离开,真是生怕多待一分一秒,都会扯疼三姑那一颗想家的心。大哥总说,三姑想念家乡的大集许久了,再回家,一定要算准大集的时间。我也跟着期盼起来:亲人们赶集逛开心了,就回家,坐在热炕头上,吃大锅熬粘粥,贴饼子,大锅烩菜。三姑笑着点头应。
   车在细雨中拐了一个弯儿,高举着挥手的亲人就看不到了。
   再次穿越一个又一个的隧道,不停靠近家的方向。当褶皱的大地逐渐平坦后,我们又回到了三姑心心念念的家乡。此行匆匆,行囊满满,情深义重。我与公婆说:三姑就像一个大将一般,在异乡打拼,护佑一家人的健康和平安。她的五个孩子像手一样,把她托在掌心。三姑的幸福生活源自至善家风的代代传承,她这一家人,就是咱们超级大家庭的缩微,我们也会同样努力,同样传承。
   回看一帧一帧珍贵合影,内心暖暖,有幸参与到有爱的一家人,唯有诚挚的感恩和真诚的祝福!
   去太原。
   真好!
   感恩,祝福大家!
  

共 371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在这篇温馨而深情的叙述中,我们见证了一段情真意切的家族重逢。太原,这座承载着历史与现代的城市,成为了亲情重聚的背景,也是家族记忆与情感交流的见证者。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三姑与亲人们久别重逢的感人场景,以及他们在太原的所见所感,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于那个充满温情的花园式小区,感受那份久违的亲情。 文章中,作者不仅记录了家族成员之间的互动,更通过三姑一家的故事,展现了家族的团结与传承。从三姑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到子女们对母亲的孝顺,再到孙辈的活泼可爱,每一个细节都透露出家族的和谐与温暖。这种跨越代际的情感纽带,是中华文化中最为珍贵的组成部分,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渴望拥有的精神财富。 在太原的美景中,作者带领我们领略了晋祠的古韵、双塔寺的庄严、汾河的宁静,以及太原解放纪念碑的历史意义。这些地标不仅是城市的名片,更是家族成员共同的记忆。它们见证了三姑一家在异乡的奋斗与成就,也映照出他们对家乡的无限眷恋。 编者在此,对作者的用心记录表示深深的敬意。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家族亲情的赞歌,也是对太原这座城市的深情告白。它让我们相信,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亲情的力量永远不变,它能够穿越时空,连接每一个心灵。愿这份温暖与感动,能够传递给每一位读者,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忘亲情的珍贵,珍惜每一次与家人相聚的时光。 感恩太原,感恩亲情,感恩生命中的每一份美好。让我们带着这份期许和感动,继续前行,在人生的旅途中,不断寻找和创造更多的温暖与爱。文章内容丰满细腻,包含真情实感,编辑在此推荐大家赏阅。【编辑:沙场秋点兵】【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06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沙场秋点兵        2024-09-04 23:47:39
  文章以一种亲切而真挚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家族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重聚,以及他们在太原这座城市中的所见所感。作者巧妙地将家族的情感纽带与太原的历史文化景观相结合,让读者在感受亲情温暖的同时,也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情感。
   文章中,三姑的形象尤其令人印象深刻。她不仅是家族情感的纽带,更是家族历史的见证者。她的故事,以及她与子女、孙辈之间的互动,展现了家族传承的力量和亲情的深厚。作者通过对三姑一家的描述,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充满希望的生活态度,这在当今社会尤为重要。
   文章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充满了诗意。作者的叙述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深厚情感,也让人对太原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文章中对太原的描述,如晋祠的古韵、双塔寺的庄严、汾河的宁静,都让人心驰神往。
   建议作者在未来的作品中,可以进一步挖掘家族成员的个人故事,让每个角色都更加立体,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情感。同时,也可以更多地探讨家族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如何相互影响,共同成长。这样的探讨,无疑会为文章增添更多的深度和广度。
   总的来说,这是一篇充满情感和文化内涵的文章,它让我们看到了家族的力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城市的魅力。感谢作者带给我们这样一次美好的阅读体验,期待真真未来有更多、更为精彩的作品陆续呈现。
回复1 楼        文友:平淡是真        2024-09-05 15:53:21
  特别感谢兵哥深夜辛苦编辑,让我这一腔源自亲情的感动有了流淌的出口。确实很感动,如此有爱的一大家人,可以在远离家乡的地方团聚,为了彼此倾情付出,为了相聚叙说过往。我很荣幸,参与并记录之,让爱永流传!
2 楼        文友:纷飞的雪        2024-09-06 15:54:06
  品文品人、倾听倾诉,流动的日子多一丝牵挂和思念。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
只是女子,侍奉文字。
共 2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