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云水禅心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云水】老爸的小开荒(散文)

精品 【云水】老爸的小开荒(散文)


作者:灌园痴叟 秀才,1617.6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35发表时间:2024-09-08 08:03:52
摘要:想起了三年自然灾害时的一段往事,那里面有老爸的恩,和深深的爱……


   转眼一瞬,米寿老爸离世已经十几年了。
   近两天看了梦在何处老师的新作《母亲的菜园》,颇有感触。那字里行间,深情款款的词句,似秋凉中一粒粒带有暖意和湿度的珠玑,柔润着心灵,温抚着键盘,驱动着我情不自禁,码出了这样一个题目《老爸的小开荒》。
   心扉被轻轻叩启,涓涓细流在心渠中,重又荡起圈圈涟漪。时光老人的恩赏,允许我又回翻了六十三年前的那一页年历……
   1961年,正是人们苦苦挣扎的年份。三年自然灾害,阴霾当头。年轻的共和国,在严峻的考验中,步履蹒跚。“民以食为天”,但几乎家家户户,却都在半饥半饱中熬煎。
   说起来,老百姓过日子,别的都可以将就,唯独这肚子不能糊弄。三尺肠子空着二尺半,越空越填不满,也就越要承受无数次肚搅肠翻的抗议。
   看着一帮正在长身体,却是满脸菜色,吃饭像饿虎扒食似的男孩子,老爸老妈真是压力山大呀!
   每顿饭的下锅米,都得要上秤称。野菜、榆树叶子滚苞米面儿做菜团子,酱渣子掺白面蒸牛屎样的卷子,榨完糖的甜菜疙瘩丝子,捏点儿盐,包表皮如纸,薄得透亮的大包子……绞尽脑汁,啥招儿都想到了。就为了能把肚子填满,让日子一天天过下去。
   “堤内损失堤外补”,好像是特殊年代样板戏《龙江颂》里的台词。实际上,这是老祖宗早就无数次重复过的谚语,是一种大智慧。老爸老妈,不约而同,都想到了“开源”,不能总这样紧勒着裤腰带,从牙缝儿里算计。
   偶然间同下属单位江北舢板船社的哥们儿聊天儿,老爸竟不期在懵懵懂懂的异处,见到了光亮。
   “粮不够吃,种啊!”
   “别逗了!在哪种,马路上犁地,楼顶上播种?”
   “嗨,老伙计,江北大荒甸子多的是,那土黑的攥一把流油啊,还省了肥料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那不都是农业社的吗?到人家那一亩三分地刨食儿,那不是往枪口上撞吗!”
   “民不举,官不究,谁都不容易,都知道挨饿的滋味儿不好受,也就睁只眼,闭只眼啦!”
   一个好汉三个帮。还是通过这个能患难与共的“坐地炮”哥们儿搭桥儿,老爸的脑洞开了,大荒甸子上的小开荒,也开了。
   星期天天刚亮,带上一把铁锹、一把“二齿子”,骑上自行车,过江一出二十里,就去了江北郊区的陈家崗。在大荒甸子上铲了第一把野草,挖了第一锹土。培出了第一条垄。
   既然要种地,那就必须得按照老祖宗传下来的节气,认认真真地种。
   “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芒种之前,咋也得把种子埋地里才行,老爸也真是拼了。那时候一周只休一天,光指望星期日那点儿工夫哪够啊!利用黑龙江比其他省份,都是最早见到太阳,长天短夜亮得最早的特点,老爸常常是凌晨两点多,东方刚要露出第一缕晨曦的时候,就骑上青岛产的老牌子“大国防”自行车,往江北精心抚弄的那半亩多地赶了。猫腰干到天光大亮,橘红色的大太阳从松花江东江桥升起来的时候,老爸就又得收工往市内返了,无论如何不能耽误了上班啊!
  
   二
   老爸终于同意领我一块儿去铲地了,好像是刚刚过了吃粽子的五月节。
   从小九站江边上了小舢板儿,随着波起浪伏,船逐渐划到了江心。看着划船的老爷爷,敞着的前胸都渗出了一绺一绺的汗,老爸感到很不过意。就拿起了另一副船桨,插入船帮的小孔儿,两个人四只浆,合着力气一块儿划起来。
   舢板船离江南越来越远了。那刚刚落成两三年,被誉为“塔镇江天”胜景的防洪胜利纪念塔,和九站江边,早年就有的欧式风格的江上俱乐部,都在阳光的抚慰下,凸显着自己的光彩。像是镶嵌在江畔斯大林公园的两颗耀眼明珠,熠熠生辉。可我却没有心思欣赏眼前这难得一见的风光盛景,一心巴火,就是盼着舢板船能快快抵达彼岸。
   吱嘎吱嘎的划浆声中,小船终于靠上了江北太阳岛的码头。还没停稳,我就从仍左右摇晃的舢板船上一下子蹦了下来,招来了老船夫狠狠地一瞪。我可没管这些,踩上江北蓬松暄软的细沙滩,就光顾着开心了。毕竟这是我第一次,这么亲近地拥入大自然的怀抱。
   那个时候的松花江北,还是一个素面朝天,人迹不多,挺荒凉的地方。太阳岛,远没有现在这么闻名遐迩。举目四望,还都是绿树、碧水、野蒿子、白沙滩,还有那在葳蕤绿草坪,葱茏树林中,若隐若现的老毛子木磕楞结构的小别墅。整个是一片原汁原味儿,没有任何人工雕饰的原装景致。
   陈家岗,得过了太阳岛还要走上好远。我抢过来老爸手里的锄头,扛上肩一怂一晃地在前面跑着。又过了一个多钟头,老爸领着我才下了黄土道,终于到了他已经忙活了一春半夏的半亩多地了。
   老爸种了两种庄稼,我是看啥啥新鲜,问这问那。头一回认识了长着毛绒绒小椭圆叶的是黄豆苗。跟它差不多,但叶子却略长略尖的是红小豆苗。
   这次是来铲第二遍地了。
   四周参差不齐,长疯了的,甚至有一人多高的野草和柳蒿子,像是给特意夹了绿杖子一样,围着这几条不速之客的土垄。
   绿油油的豆苗,已经有一尺多高了,密匝匝的绿叶覆盖了土垄,垄沟都快看不出来了。望着眼前这凝聚了老爸那么多心血,付出了那么多辛苦,才开垦出来,培育出来了小苗的土地,我心里涌起了汩汩暖流。这就是我那个脾气有些暴躁,却对家庭肩负着担当、责任,对孩子揣着满满爱意的老爸,他太不容易,太伟大了!我心里一阵一阵地发热。
   此时,他正沿着垄沟,挥着锄头,左一下,右一下,一前一后地铲着垄台儿上的杂草,就便也给豆苗松了土,培了根。我也想上去试一试,没准儿还能叫老爸歇一歇呢。可老爸却紧握着锄头不撒手,就怕我手没准头儿,把豆苗伤了、铲了。他告诉我,这铲二遍地,最怕的就是伤苗。节气过了,再没法补种了。铲掉了一棵,秋收就会少一抔豆子。
   那是一个响晴的天,瓦蓝瓦蓝的,连一丝云彩都没有。能叫人联想到,是不是玉皇大帝,从凌霄宝殿上布摆下的一块巨型翡翠,蓝得晶莹剔透,至纯至青。
   可你也想象不到,这晌午天当值,却也给了高照的太阳显酷的机会。是不是西游记里的兜率宫,童子打翻了炼丹的老君炉,整个天空,就像是悬起了一个大烤箱的感觉。烤的人皮肤要冒油,热得人憋闷得透不过气。我撒磨着想找个背阴凉的地方,可哪有啊,举目四望,看不到有一棵树。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切切实实体验到了古诗的情境。再看老爸,胯栏儿背心儿后背、前胸都已经是透湿透湿的了,像是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可能是紧贴身上太不好受了,他撂下锄头,两手交叉往上一扯,就把背心儿脱了下来,把结实的臂膀,壮硕的后背,整个儿交给了天空。那早秃的头顶,幸亏戴了一个尼龙质料,有网眼儿的帽子,还能遮点儿阳,透点儿风。不然的话,亮亮的光头,再赤裸裸承受如此酷虐的太阳的淫威,怕是真要给晒出油了。
   老爸挥汗如雨,我却想踅摸阴凉歇气儿,比比老爸,我不禁有了一种羞愧。在心里反问着自己,小小男子汉,你是来帮老爸分担出力的,还是来看景享受的。
  
   三
   “草木凡气尽,始见天地澄。”天天一页的阳历牌儿,扯到了白露的那一篇儿,终于盼来了收获的季节。苍天不负劳苦人,老爸的豆子丰收了。绿色褪尽,只剩了从上到下,璐璐棒棒,鼓鼓溜溜的豆莢。秋实累累,粒粒饱满。“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天道酬勤,老天爷兑现了他的承诺。我们全家人,都和老爸一起共享了这丰硕的成果。
   那年的冬天,老爸把黄豆拿到榨油厂榨了三大瓶子豆油。腊月二十九,老妈一气倒了半锅豆油,这可能是她有生以来最奢侈,最慷慨的一次。把忙碌了一大早,铺陈在面板上切成一块儿块儿的面坯拍扁,再用菜刀划成炉箅子形状,两手一抻,放进油锅,给我们炸了满满一大盆面鱼儿。酥脆软糯的面鱼儿,差一点儿,没把我们这帮臭小子噎着。就是吃着手里的,盯着盆里的,生怕抢不到就光了。
   三十除夕了,老妈㨤出收获的红小豆,端起大簸箕上下颠着好一顿扇,又淘又洗烀了豆馅儿,蒸了一大锅红小豆馅儿的豆包。那个滋味儿,真是咬一口,甜到了心里,印到了脑子里。直到现在,一回味起来,口腔里还会分泌出唾液,像有馋虫子要爬出来。
   可能是因为我们兄弟太能吃了,老妈总好把“半大小子壳郎猪”挂在嘴边。不过,今天她却开心极了,看着我们那副狼吞虎咽的吃相,分明就是在说,“猪们,可劲儿造,别撑的喊肚子疼,埋怨灶王爷就行!”
   老爸呢,从来没见过他那么好脾气,双眼包皮的俊眉朗目中,一直延伸到嘴角,都是那种温馨的爱,和流淌着的笑。只是一个劲儿地重复着,抢什么,今天管够,锅台上还有一大盆呢!是啊,多少年以后,我也当了父亲,有什么能比看着自己的孩子,吃得美美的样子,从心里头往外地高兴!而且这还是他汗珠子落地摔八瓣儿给孩子们挣来的!这不就是一个男子汉大丈夫爱家护家的胸怀和格局吗!
   想起了父爱如山,这句形容父亲伟大,儿女感恩知义的老话。又想起来鲁迅先生的诗句“俯首甘为孺子牛”,诗中的“孺子牛”,固然指的是为民族,为国家的孺子牛。可在我们的心里,老爸却是为我们这个家的孺子牛。有他挡风遮雨,任劳任怨,他的孩子们才长大成人,走到了今天,又都开枝散叶,有了未来的赓续与传承,这是一份多么重的恩情啊!
   哦,那半亩多的小开荒地呢,好像最终还是叫人家农业社,也就是当时的人民公社给收走了。老爸老妈倒也坦然面对,没听到发过什么牢骚,那本来就是人家的“王土”嘛!更甭说,转过年的1963年,那最艰难的苦日子,也终于过去了……
   2024年9月于纽约
  

共 375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一篇抒写父亲的小开荒的回忆散文。作者的思绪飘回到那个衣食不饱的年月。看着正在长身体的孩子,父母真是亚历山大,每顿饭都要精打细算。为了吃饱饭,父亲决定开荒种地,系那个让生活变得好一点。说干就干,父亲每天骑行二十里,带着铁锹、耙子,去大荒甸子上开荒地。后来,还带着作者一起去劳动。当看到父亲已经给开的荒地上种了黄豆和红小豆,均已长出豆苗,心里全是感动。这半亩荒地,饱含着父亲的辛劳与汗水和对家的责任。当收获的季节,收获的黄豆被压榨成豆油,吃着母亲用豆油炸的面鱼儿,作者足足过了一次嘴瘾。三十除夕,母亲用红小豆蒸的豆沙包,孩子们吃得是那样香甜。看着孩子们吃的津津有味,父母脸上洋溢着舒心的笑容。后来,那半亩荒地最终被农业社收回,那时的苦日子也熬过去了。父亲垦出的荒地,帮着作者一家度过了饥荒年代,饱含着父亲的辛劳与对子女浓浓的爱。文笔清新流畅,饱含深情,无论是景物描写还是人物场景描写,都生动感人,让人有种忆苦思甜的感觉。情景交融,耐人寻味。感谢灌园痴叟老师的精彩分享,好文推荐共赏,祝老师创作愉快!生活开心!【编辑:梦在何处】【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08002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9-08 08:09:16
  作者回忆了那个衣食不饱的年月,父亲为了一家人能吃饱饭,开了半亩荒地,解决了全家的温饱问题。那半亩荒地,父亲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但看到孩子们吃着香喷喷的油炸面鱼儿,蒸的豆沙包时,心里又是多么的欣慰。作者也感受到父亲浓浓的爱。
梦在何处
2 楼        文友:梦在何处        2024-09-08 08:12:34
  语言清新流畅,构思独特,情景交融,耐人寻味。聆听岁月里的故事,感受着父亲的辛劳与父爱,让人感受颇深。再次拜读欣赏,祝老师创作愉快!佳作连连!永远开心快乐!
梦在何处
3 楼        文友:斯潜        2024-09-08 09:33:38
  灌园痴叟兄弟的文字功夫了得,我一直欣赏,模仿,只是学不来。一件小开荒写得酣畅淋漓,点赞了!祝笔丰体健!
4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9-08 10:14:41
  梦在何处老师,你好!谢谢你编辑小文儿,并精心撰写编按。小文儿实如文中所言,是受老师母亲菜园的感动启发,才想起了老爸的那段开荒种地的往事。与老师的创作初衷一致,就是感念父母当年的那段虽比较拮据,但却热爱生活,精神富足,给了我们深深爱抚的时光。谢谢老师的高赞。向老师学习,将文章写的更好。
5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9-08 10:24:13
  斯潜大姐留评很受感动。毕竟高龄,又抱恙在身。还坚持笔耕不辍,已是不凡。谢谢大姐鼓励啦!说到文字,老大姐才是翘楚。文笔练达,佳作频出。当是学习楷模。再谢大姐鼓劲儿加油了。
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09-09 09:07:18
  中国人骨子里战天斗地,不看怜悯,靠自己。我的父亲和叔叔们到现在拆迁完了,也要在矿区附近开荒种地,都是70多岁的老人,他们和土地亲,看着土地上长出的幼苗,果实,心里踏实。我写过几篇类似的文章。老师的文采越来越棒了!祝老师开心快乐!
7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9-09 10:23:28
  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吃饱饭才是硬道理,人们为了填饱肚子想尽一切办法。而作者的父亲为了一家人不饿肚子,不惧艰辛,跑到几十里外的地方开荒种豆子。而作者也跟随父亲体验了劳动的苦与乐,也增长了见识,也是一种经历和成长。文章构思精巧,语言生动有趣,画面感强,富有感染力,引人入胜,让人身临其境,浮想联翩,久久回味。好文章拜读学习,感谢灌园痴叟老师带来的精彩佳作,祝老师秋安吉祥,开心每一天。
淡淡的云彩
8 楼        文友:淡淡的云彩        2024-09-09 10:36:38
  浓浓的父爱,亲情满满,温暖动人的佳作,再次欣赏学习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恭喜灌园痴叟老师佳作收获一枚鲜亮的红豆!问好老师。
淡淡的云彩
9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9-09 21:51:47
  天方夜谭老师,非常感谢老师能过来留墨评点。老师的文章笔力,我一直佩服,堪称社团的翘楚,许多文章都拜读过。这篇小文儿诚如老师所言,就是尝试反映国人那种不靠怜悯靠自己骨子里不服输,对家庭的担当责任的文字,先感动了儿女,又感动了别人。相信读者亦会从中有所思索启发。谢谢老师真诚鼓励,遥揖有礼啦。
10 楼        文友:灌园痴叟        2024-09-09 21:57:49
  云彩淡淡,却是温情满满。老师总是肯定痴叟的小文儿,给了温暖而有富有力度的鼓励支持。不负老师厚望,痴叟自当努力了!愿老师中秋安好顺意!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