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东篱】我的(随笔)

精品 【东篱】我的(随笔)


作者:鲲鹏一飞 童生,919.07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43发表时间:2024-09-09 05:58:26

许多人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一起和朋友去买绿植,买回来后认真栽培和细心呵护,可是这绿植开出来的花完全不是自己想象的模样,也没有朋友一起买回来的绿植好看,这时不免心有疑问:为什么我的植物就没有别人的好看呢?同时对自己购买的植物也有了看法。
   岂止是自己种养的植物,自己的孩子若是学习成绩好且又懂事,必定会成为自己骄傲的资本,与人谈起来更是眉飞色舞,得意溢于言表;相反若是自己的孩子没有出息,自己便很没有信心也不好意思跟他人去谈自己的孩子。
   事实上,世界上、生活中一切与己有关的东西,特别是那种冠以“我的”某某事物,更是自己寄以情感、密切关注的对象,一旦这些事物发生变化,自己的情绪也会随之波动。诸如我的学校、我的单位、我的家庭、我的爱人……不一而足,在生活中能被冠以“我的”事物不胜枚举。
   小时候,语文老师一定布置过而你也一定写过“我的——”半命题的作文;这种作文虽然有一定限制,但同时给了学生更大的想象和发挥空间。“我的”是最熟悉的,可能也是最陌生的,一旦打开,就有很多的话要说。
   以此篇作文论,大可以写我的祖国、我的城市、我的家乡……小可以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我的小猫、我的小狗、我的玩具。总之,你越熟悉的,觉得有感情的,你写得越生动。
   “我的”基本上分两大类,一种是“属于我的”,比如我的花、我的手机、我的一段旅途时光等等,一种是“我属于的”,比如我的家、我的学校、我的单位……最近有部电视剧叫《我的体育老师》,电视剧我没看过,但这个句式明显强调是“我的”而不是体育老师。
   “属于我的”事物有的是与生俱来的,如我的手、我的脸,但还有大部分事物是后天获得的,比如各种家具、家电、衣服等等,或是别人赠与、或出钱购买、或捡拾而来的,不一而足。
   那些摆在商店里的货品具有经济价值,还各有其美学价值和实用价值,但是它们的实用价值大都是被人购买后才发挥出来;更为重要的是那些货品一旦被人购买后,除了实现它的各种价值,更为奇特的是它被人类赋予了各种情感——如喜欢和厌恶;你的爱人送你一块手表,你一定会珍惜不已,这样的一块表如果有所损伤,你又会心疼不已,再过一段时间若坏了,那内心又必定很不舒服。这样的一块手表正因为是“我的”,因而带来了你的各种感情变化。如果那块手表只是静静地躺在商店的柜台里而没有被购买回来,便是被人偷了、进水了、摔碎了,跟你没半毛钱的关系;世界上还有千千万万块手表,也跟你没有一丝一毫的关系,因为它并不属于你。
   买回来一盆花,搁置在阳台上,期待着它的成长和开花。因为喜爱,因为期待,还要到网上查它的习性——是喜阳还是喜阴,是喜干还是喜湿,偶尔拍上几张照片发发朋友圈。可是你等待了许久却不见其开花,或者开的花并不是想象的那样,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失望、不值,甚至有些后悔将它买回来……各种情绪,都不过是因为这盆花是“我的”。
   “我属于”的事物,是因为你对之有了认同感,承载了你的喜怒哀乐,同时对其寄予深厚感情,你才认为你是属于它之一分子。比如城市、比如家乡、比如学校,比如一段时光。网上流传着这样的言论:所谓母校,就是那个酒醉后自己发牢骚报怨而却容不得别人说半句坏话的地方。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逻辑呢?因为那是自己的母校,那里有过“我的”喜怒哀乐,只有我才有资格去评判,你外人有什么资格去评论呢?
   顾言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不认同清这个朝代,但是他对这个国家有着深深的爱,他的心里有“我的国家”观念,虽然反清复明最终未能成功,但是他始终心怀天下,到处考察民情,积极探索“国家治乱之源,生民根本之计”,为这个国家和民族做出自己的贡献。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一诗里有“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句子,正是因为它认为这块土地是属于自己的故土,寄托和承载了自己的情感与希望,因此这块土地不可能是欧洲的一块土地。
   古有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近代有朱自清不食美国的救济粮,两者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便是对家国的认同感——伯夷、叔齐只认商朝,朱自清只认中国,这便是一种气节。有些人执意要移民,但是钱学森在得知中国解放后却一心要回国,这也是价值认同与否、爱国与否的区别。911事件的主谋穆罕默德·阿塔在欧美求学生活很多年,而且还学的是城市建筑学,正是信仰的不同、价值的不认同,他才实施了震惊世界的事件。
   对一座城市并不认同,你便不会为之操心,也不会想到为这个城市做点什么。如果给你看这样一幅图片:垃圾遍地、空气污染、污水横流,这样的环境你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震惊、愤怒、心痛、厌恶?如果告诉你这样的一个场景不过是外国某个贫民区的场景,你也许瞬间便会变得轻松许多;如若告诉你这个场景是在“你自己生活的城市”,你肯定心情会沉重许多。当然,也有些生活在这个城市里的人会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关我什么事。如果有这样的言论你也不必惊讶,那是他自己对这个城市没有认同感,那些环境毕竟还没有影响到他自己的生活;如果这些就发生在他自己生活居住的小区,他就不这样认为了。
   “我的”,这个概念对于人大概是与生俱来的吧,因为我两岁的小儿子已经知道什么东西是他自己的了。他会拿着自己的玩具说“我的玩具”,如果别人要拿走,他是不允许的。动物也会有我的这种概念,比如河马的领地,它认为是“我的”,因而绝不允许其他动物入侵。
   我的有种不容侵犯的意味,你翻动他人物品,他人一句“我的!不要动”便有种剑拔弩张的感觉。《谁动了我的奶酪》虽然讲的两只老鼠与两个小矮人寻找奶酪的故事,但是国人却将之演绎成“我的奶酪你别动”的道理。
   这世界上的东西,除了自然界或城市里的公共部分,都可以用“你的”和“我的”来区分的,这里有非常明显的界线,你的就是你的,我的就是我的,一旦隶属关系不明确便可能产生纠纷。这世界上属于我的只有极少部分的事物,而且这世界上绝大部分的东西都不可能成为我所有,当然有钱人拥有的物质上更多些,但是有些人却使尽手段(坑、蒙、拐、骗、盗、抢)让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成为自己的,这不过是一种自我的私欲罢了。
   事物与人正因为有“我的”属性,我便免不了要与其他同类事物或人进行比较,一旦胜出,便觉得骄傲自豪,而如果不敌他人,便心生沮丧,同时还可能对“我的”也不喜欢起来。比如孩子,若是自己的漂亮又懂事,学习成绩又好,你自然欣慰、高兴、骄傲,为之付出也心甘情愿,但是如果达不到你的预期,不免失望、怨恨、无奈,便是为之付出也缺乏了动力。
   我的**,虽然是属于你自己的,你可能影响他(它),但是他(它)又有属于自己的本质属性,他(它)会按自己属性发展而不可能完全按你的意愿去发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即便你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过多的干涉他(它),倒可能会起到相反的作用。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世界上从来就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事物的发展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轨迹,影响进而引导而不过于干涉他(它)是最好的态度。
   我的**,其实还有可能是别人的**,是大家的**,基于这种属性,所以当你对“我的**”是一种观念和看法时,但是大家或别人却可能是另外一种看法,这是再正常不过的。
   世界之大、世界之繁华、世界之精彩,皆因有了“我”的存在,万事万物才显得有意义,离开了“我”,一切皆无——有我有世界,无我无他人,大概是这样的吧。其实这并非陷入“自我”的情绪中,我,必然和周围的他发生关系,从我出发,设身处地,考虑别人,以我的感受理解别人的感受,这才是生活需要的东西。
  

共 306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随笔的题目很有意思,是“我的”,不是“你的”,不是“他的”、“她的”和“它的”。虽然这个世界是“你的”,也是“他的“、“她的”和“它的”,但是“有我有世界,无我无他物”。世界之大、世界之繁华、世界之精彩,皆因有了“我”的存在,万事万物才有了意义,无论是“属于我的”还是“我属于的”。归属于谁,直接影响我们的情绪。记得曾经的流行语说:老婆别人的好,孩子自己的好。但是,如果自己家的孩子不争气,“别人家的孩子”也会让我们羡慕的。别人的房子,别人的车也可能比我们的好。小编觉认为,“我属于的”和“属于我的”,无论好坏,都值得珍惜,敝帚自珍嘛。而不属于自己的,不管多么好,都不能不择手段地占为己有。作品从和朋友一起买绿植谈起,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谈天说地,说理透彻,令人信服。借编文的机会,小编也来说两句:一、这个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和他的,言而总之是活得长久的,请爱惜自己的身体。二、我的“江山”、我的“东篱”是最好的精神家园,请维护好我们的家园。美文佳作,力荐赏读。【东篱编辑:雪胎梅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9020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雪胎梅骨        2024-09-09 06:14:34
  世界是你的,也是我的,还是他的、她的和它的。“有我有世界,无我无他物”。世界之大、世界之繁华、世界之精彩,皆因有了我才有了意义。这个世界很精彩,这个世界很无奈,珍惜自己拥有的,尊重别人拥有的。我认为这就是归属的意义。美文佳作,力荐赏读。点赞、问好!邀握,秋祺!
回复1 楼        文友:鲲鹏一飞        2024-09-09 09:29:54
  谢谢雪胎梅骨老师,这其实是个比较哲学的问题,但是我可能只是浅显的论述了一下,这其实是很值得讨论的一个问题。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09-09 08:05:29
  这篇散文以独特视角从买绿植展开,论述“我属于的”和“属于我的”都应珍惜。说理透彻,引经据典,还倡导爱惜身体、维护精神家园。观点令人信服,不愧是佳作,值得力荐赏读! 问候一飞老师,顺祝秋祺!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鲲鹏一飞        2024-09-09 09:30:44
  谢谢滴善斋,提前祝中秋快乐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09 10:24:37
  “我的”,一旦从这个视觉出发,会想到很多复杂的问题,正如作者所谈,这是属性,也有肥属性的问题,不可等同。我曾经前往山东的西南部一个城市,卫生和交通秩序很不好,但我马上产生一种痛心感,后来我想,可能我的定位的“山东人”,从我的出发,才有了这个感觉吧。我的,范围是不能框定的。但那个城市的确又不是“我的”。可能涉及一种审美,或者境界吧。一飞老师的文章,写得很活泼,也渗深透,足以引起读者的深刻思考。
怀才抱器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