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忆】悼念赵崇德先生(散文)
赵崇德先生于一九三四年古历三月十八日,于二〇一七年古历九月十六日十一时寿终正寝,享年八十四岁。
先生作为一位普通劳动者,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的一言一行,却给大家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无愧于德高望重的称号。
先生钻一行,爱一行,颇具艺术细胞。青壮年时期,他就酷爱戏曲艺术,跟随本村剧团,学就了一身过硬的唱戏本领。不管是过庙会,还是邻居举行乔迁之喜,只要一声招呼,他都会毫不犹豫地跟随自乐班痛痛快快地轮番献唱,浑厚有力的嗓音,激情洋溢的演唱,听得观众如痴如醉,掌声四起,喝彩不断。他的唱腔,带给了大家无穷的欢乐和享受,让人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在当时条件异常艰苦的年代,由于家境贫寒,为了谋求生计,吃尽了苦楚。家里没有柴烧,他就独自上山砍柴,下山担柴,曲里拐弯的山路,他不知走了多少回,跌了多少跤。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他,为了赚钱养活一大家,不仅编过草鞋,打过笆笆,绑过笤帚,还养过牛,贩过猪,拉过麦草,贩过粮食。总之,为了养家糊口,他跑遍了西安、咸阳、兴平。吃的苦,受的累,流的汗,难以尽数。
正因吃过不少苦,先生一生勤劳俭朴,节衣缩食,任劳任怨。不论是吆牛犁地、提笼撒种,还是挥镰割麦、翻场扬场,不论是灌溉包谷、搬剥玉米,还是砍玉米秆,拉粪转土,这些粗重的农活样样在行,是众乡亲公认的行家里手。在各种困难面前,他都毫不畏缩,坚强面对,想尽千方百计予以化解,从不叫苦喊累,怨天尤人。这无疑会对儿女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先生一生育有四子一女,在教育子女方面,他富有远见卓识。为了不让子女成为睁眼瞎,他含辛茹苦供养子女读书,将四个儿子全部供养至高中毕业。这在当时家庭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开明之举!他经常教导子女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子女长大成人后,一直都坚守他的做人信条,虽然都各自成家,但他主张自食其力,分家不分心。为此,他鼓励子女自行创业,脱贫致富,互帮互助。现在他们个个都勤劳致富,关系和睦,家庭美满,生活无忧,归根结底,这都得益于先生的先见之明和谆谆教导。
先生亦热心公益事业。每当村上或队上正月过庙会,耍社火,都由他挂帅亲自部署,精心组织,一切事务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井井有条。由于头脑灵活,读过几年书,他曾担任本队出纳。对于工作,他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账目清楚,公私分明,备受领导和群众的好评。
先生也是一位难得的好司仪。当时我们村七八组不管谁家过红白喜事,大都邀请他帮忙担任司仪,进行主持。他不但平易近人,乐意效劳,而且还分文不取。红事有红事的仪式,白事有白事的讲究,他都做足了功课,胸有成竹,将红白喜事主持的有条不紊,使一桩桩红白喜事得以圆满完成。这一工作一干就是几十年,直到他年老体衰方休。因而备受大家敬重和爱戴。
先生也是一位孝子。在老人生病卧床之际,他常常陪伴其左右,予以悉心照料。先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孝道,也成为后世子孙效仿的榜样。
先生与街坊四邻相处融洽。他时常宽于待人、与人为善、乐于助人。每当左邻右舍遇到困难,他都会主动相帮,尤其是遇到邻家婚丧嫁娶之事,他总是热情周到,操持到底。由于他真诚善良,与兄弟叔伯、妯娌子侄也都能和睦共处,对年少的弟弟也关爱有加,尽自己最大努力提供帮助,一生从来未与别人挣过一句嘴,红过一次脸。因而人缘俱佳,口碑良好!
总之,赵崇德先生的一生,是勤劳俭朴的一生,是善良厚道的一生。他终身热爱土地,甘当老黄牛。他勤勤恳恳了一辈子,也默默奉献了一辈子,将劳动的汗水洒满大地。他曾经风里来雨里去,靠勤劳朴实的品格,维持着一大家的生计,支撑起一个兴旺的家。他与千千万万普通老百姓一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虽然赵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那种勤勤恳恳的劳作精神,那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那种为人正派、忠厚老实的高尚品德,仍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
愿赵先生一路走好,在天国得以安息!
2017年11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