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世间】养成教育(随笔)
儿子六岁,一年级,正是懵懂的年纪,坐不住,调皮好动,贪玩,习惯不好。作为家长,我们内心想着,早点送到学校,以免被稚儿所缚,失去自由,失去快乐。
开学第一星期,秋风刚起,桂花未香,老师说接学校通知,不上课,不讲作业,进行整整五天的养成教育,教孩子坐端正,排好队,懂礼貌、靠右行……培养良好习惯,要求家长进行配合,在家中多引导。
听到通知的一瞬间,我有些上头,脸部涨得通红,青筋暴起:一个礼拜,那么长时间,全都养成教育,培养习惯,不进行新课的教授。每天早早起床,服侍孩子吃完早餐,骑车送来上学,就为了让孩子到校学坐好,学排队,这些难道家长不能教,是不是有点离谱?到了学校,就应该学新知识,把成绩提高,进行语数两门主科教学,将来考高分,考大学,找份好工作。现在社会,这么卷,恨不得一个个都变成“小镇做题家”,难不成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这些无意义的事情上?
真的,头一个星期,儿子到了学校,就进行养成教育。为此,学校还请了专门人员,特别进行全程拍摄,挑出全年级中表现优异、努力向上的孩子,做成视频,转发到班级群,放在学校门口的大屏幕上播放。看着孩子们的神奇改变,我的想法开始改变,内心的天平慢慢倾向学校,觉得他们做得好,学校领导的想法高瞻远瞩,可谓高屋建瓴。
恰逢其时,女儿参加完中考,顺利进入重点高中。开学两星期后,她明显感觉到与之前的初中,有着太多截然不同的地方。周末不上课,没有代管,正常休假,每日只有白天上课,晚上自习不安排当班老师,不安排新课,不安排讲评作业,只有值日老师巡逻,纯粹依靠自律。大家回家之后的第一感觉就是——高中更自由,没有过多约束,如同飞出牢笼的小鸟,随心所欲。
是啊,初中生活,老师全程监督,从课上到课下,从平常到周末,从周末到假期,几乎24小时管理,计划表里规定的某时某刻,负责孩子学习,监督他们努力,要求他们更加拼搏,争取考上理想的高中。可以说,在初中,老师是保姆,是狱警,比父母还父母;在高中,老师回归园丁本职,备课上课,你爱学就学,不爱学就不学,这是你的选择,也是你的权利,只要能接受自己行为带来的后果即可。
这个时候,自律显得格外重要。相信,如此以往,半学期后,努力与不努力的孩子就会产生天差地别的结果,一个上天,高分照样手到擒来,大学唾手可得;一个入地,将徘徊在及格线上下,也许大专演变成最后的宿命。其实,这个世界,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是人才,是自律走往成功的精英,而不是靠他律,由父母推着,由老师挤着,才勉强学点的懒虫。即使他日,这“懒虫”有幸进入大学,也终将被无情抛弃。
这么多年,一直在一线教学,与江西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俞文福老师搭班,整整三届,近乎十年时间。我当班主任,他当辅导员,我们的教学理念相当,教学行为相似。可惜,我没有他的教学水平,别说省级学科带头人,连校级都差着几个等级。
我们尊崇快乐教育,上课幽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准时准点下课,绝不拖堂,绝不留学。作业量不多,完成即可。对于优秀的孩子,我们不吝惜表扬,擅长鼓励,让他们找到自信,踩着快乐的舞步积极投入到45分里。我教语文,采取多种方式:征文、班刊、投稿、发放稿费……就为了打造孩子的自信,激发他们内心的欲望,做一个真正自律的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最终明媚人生。
对于贪玩的孩子,也顺其自然,多次提醒并通知父母后,若还是不做作业,不预习,不复习,惰性使然,那请君自便。
因而,我们班的孩子,优生优,成才率颇高;后进生后来也不会进步,只会越来越糟,终至成绩不堪入目,与高中无缘。
要好同事委婉劝诫:“你们也要抓抓,把五十多分抓到六十多分,把七十多分抓到八十多分,及格的多,优秀的多,成绩就好了。”我们感谢他的好意,但还是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我们始终觉得,靠抓上去的学生,最终还是会掉下来,回归本来面目。五十多分抓到六十多分,没有意义;七十多分抓到八十多分,效果不佳。老师不是父母,不可能陪伴一生,监督一生;哪怕父母,也该无计可施,徒叹奈何。最终,只有习惯良好、想学好学、聪明上进的孩子,才该是进入象牙塔的合适人选。
国家实行中考五五分流,不正是这个目的吗?我们的民族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同样需要进工厂“打螺丝”的流水线工人。行行都可出状元,只要你肯努力!
因此,个体的成长旅程中,养成教育是基石,是导向,是灵魂的塑造者。良好的养成教育能够使个体在没有外部力量的情况下,依靠内心的力量,自律地迎接各种挑战,最终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某位著名教育专家指出,从小事做起,以小见大,是养成教育的重要原则。这一点,现今的学校在政府与教育部门的引导下,愈发成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整理收拾、按时作业、诚实交流等等,都是重要的人生步履。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实际上是塑造个体责任感、自律性和诚信度的台阶。
养成教育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它悄无声息地影响着一个人的一生。在这场革命中,每个人都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孩子营造一个有利于养成教育的环境,帮助他们成长为能够自行寻找水源的树木,而不是永远依赖成人浇灌的幼苗。这样,他们将来才有可能成为社会的栋梁,做出一番事业,为社会的发展添砖加瓦。
最后,为儿子所在学校的养成教育点个大大的赞,做得好,有意义,很重要,这才是孩子们真正的起跑线,才需要我们家长加强引导,重点监督,务必跑在前,冲刺向未来!
看我们周围的人,不难发现,急功近利着比比皆是。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一切都好。殊不知,良好的教育始于良好习惯的培养,良好的习惯有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所以,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支持文友观点,向您学习。问好作者,遥祝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