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忆】双向奔赴,助力美好明天(散文)
看到婺源中学的《十秩芳华》征文,其实我是没有资格写文章的,因为我既没有在这就读,也没有在这工作,并没有太多缘份,但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怀。斟酌数十日,还是忍不住打开电脑。
1997年,我在秋口中学读初三,班主任吴裕中,数学老师洪旺久。其他老师的名字,我已基本忘记。一是记性太差,二是在秋中我只读了半年。初中的绝大部分时间,我都是渔潭中学的孩子。校舍鉴定为危房,为保证学生安全,渔潭中学一分为二,不断搬迁,我在鹤溪、沙城俞、秋口上街颠沛流离,成绩一塌糊涂,正常情况下根本无缘高等学府。到了初三下学期,渔潭中学撤并,正式挥挥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秋口中学敞开怀抱,接纳了我们。吴裕中老师掌管教鞭,教化学。他行事如风,眼睛如锋,教学如“疯”,高度负责,一丝不苟,不光教学水平高超,管理水平也首屈一指。
数学老师洪旺久和蔼可亲,戴着眼镜,卓尔不群。上课时,他讲解独到,总能将最复杂的问题层层剖析,深入浅出,学生听得如痴如醉。一学期后,我们班参加中考,成绩很好,听说录取率高达80%。这数字并不准确,只是凭着大概的记忆,但肯定的是,我——曾经的学渣,超常发挥,考出高分,考上中专。数学114分,化学更是满分,我这个农家的贫困孩子彻底改变人生轨迹。
一直以来,我都感谢他们,每每深夜想起,总是无限的敬意。如今,这两位名师都到了婺源中学,还是那样著名。
后来,我也成了老师,初登讲坛,似井底之蛙,一窍不通,方宝珍老师与我结对,帮扶于我。她常手捧笔记本,坐在我的课堂中,对我的教学点滴不断教导,促使我不断成长。同事何坤养备课精心,一行行字工工整整;批改作业细致,任何一点小细节都看出来,指出来,引导学生改过来,使我受益匪浅。如今,他们也到了婺源中学。
再后来,我遇到搭班老师金志民、俞亮生。他们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独到,教学效果突出。如今,他们同样到了婺源中学。可以说,这所学校海纳百川,汇聚婺源的多少名师,成为无数孩子心中的向往。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女儿2021年小学毕业,成为婺源中学的一名学生,转眼三年转瞬即逝,女儿将初中毕业,恰逢百年校庆,真是三生有幸。
三年里,她遇见了负责的老师。无论是初一的班主任方宝珍,还是初三的班主任洪春荣,都是以身作则,任劳任怨。他们和所有的学科老师一起,兢兢业业,搭建学生成才的桥梁:生物老师平易近人,英语老师诲人不倦,物理老师孜孜不倦……在他们的教导下,女儿的成绩有了质的飞跃。
三年里,她遇见了可爱的同学。学生吗,祖国的花朵,本就该在“繁荣昌盛”的春天里幸福快乐,健康向上。宋欣哲同学总是在放学后,背着书包蹦蹦跳跳,等待妈妈的接送;潘子墨同学积极向上,成绩稳中有进,考二中没有任何问题;汪欣桐同学见到我这个曾经的老师还是一脸笑容,礼貌地喊上一句“老师好”……
三年里,女儿最大的收获还是高质量地成长。人民日报曾说,比成绩更重要的是孩子人格的健全。这是至理,毫无疑问。三年的校园生活,她没有叛逆,自我努力,积极乐观。回家后,能跟弟弟开个玩笑,跟妈妈聊个趣事,跟生活比个“耶”……偶然,会像吃了枪药,呛我们几下,这也正常。毕竟,青春期里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对任何事情敢质疑,有何不可?难道唯唯诺诺,奴才似的遵从,才是最佳的培养?恐怕不是。这些,离不开婺源中学的日常教育,点滴熏陶。
今天已是四月,阳光普照,桃红柳绿,春暖花开,人间最美天。再过两个月,女儿即将告别婺源中学,参加中考,迎来人生中关键的第一步,望她能够迎来“明朗天,繁花盛”。
这时,记忆流转,难免让我想起自己的中考。那年,六月的风已有些许炎热的气息,成熟的稻香微微酝酿,高大的梧桐树绿得耀眼,“天佑中学”校门巍峨耸立,我跟着老师沿着东门大桥,穿过宽阔的公路走进考场,紧张却神圣。现在,大桥还在,公路还在,梧桐树还在,那扇校门上面金光闪闪的大字却已变成“婺源中学”。(备注:家乡婺源,学校几次搬迁。天佑中学,婺源重点高中,原址就是如今的婺源中学。婺源中学搬入现址后,原址给了紫阳一小)
同时,曾经的“婺源中学”也摇身一变,成为“紫阳一小”。2004年,我曾被抽调参加中考语文试题改卷,场所就在婺源中学。踏上台阶的那一刻,我心肃然,因为在我脑海中,婺源中学如山岳挺拔,如大海浩瀚,如草原辽阔,是那样大名鼎鼎,岂是我等小辈所能靠近?坐在八角形的教室里,拿着红笔,看着决定学生命运的试卷,我是那样谨小慎微。因为在当时,无论是手头的工作,还是身处的学校,或者对错的下笔,都令我顶礼膜拜。
没承想,到了2010年,我有幸进入紫阳一小,在曾经的“婺源中学”工作,直到现今。此刻,回头一想,才知道我们身为婺源人,出生、成长在中国最美乡村,与婺源中学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着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情感!
因此,无论你是否就读,是否工作于婺源中学,都无关紧要。婺源中学是三千学子的婺源中学,是百名教师的婺源中学,更是我们所有婺源人的婺源中学,需要我们双向奔赴,共同呵护,发挥家庭、学校、社会共育的纽带作用,助力婺源中学美好的明天!
这才是,我提笔的真正原因!
后记:写完文章,连投稿的想法都没有,也就搁在了电脑里,直到现今。
(原创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