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又见枸果红(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又见枸果红(散文)


作者:十月枫叶 秀才,1764.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009发表时间:2024-09-14 09:54:27

坐了一路夜车,看了一幅加长版“月光如水故人归”的长卷,迫切的路途灯火未顾,已欣喜地走在家乡的土地上。作别总这样突然,令人想起有些兴奋的恍惚,恰似初秋来临还没有准备的秋风,被串串火红的枸果突然间惊醒。
   这些让人垂涎欲滴的小枸果,如今已没有了小孩子爬树上摘吃。种子便随风安家,默默地泛滥开来。于是,河坡、地埂到处可见,尤其是举家搬进城的空院子,郁郁葱葱,绿叶红果相间远看尤如花树,它们就是枸树。gou注意是念四声哦,与枸杞子的枸,同字不同音。枸树根系极其发达,繁殖能力不是一般的强,枝干柔韧,树皮光滑坚韧。村子里也随处可见一片片高低粗细不一的枸树,还有许多旁枝横溢的灌木丛,此时也都红果点点,伸手可摘。枸树到处都是,简直就像我们的“村树”一样亲切。每年此时,双脚一踏上这片土地,它们也总能在第一时间引起我的关注,让我心情激荡。
   枸树不仅有红红的圆球状果子,还有心形的叶片。叶子表面覆着一层细细的绒毛,背面纹路叶脉清晰,风吹过光影绰绰,像孩子胖胖的小手掌互相拍打,让人顿觉心旷神怡。在盛夏里,枸树是最好的浓荫,我们从小都喜欢在树下玩耍。八至九月间果实会陆续成熟,纷纷沓沓点缀在绿叶间,阳光投下来,抬眼望去枸果粒粒红颜颜,漂亮诱人,就像珍珠玛瑙一样晶莹圆润。构果也非常像如今常见的杨梅果,但是比杨梅的枣红颜色略浅,呈现正宗的艳丽中国红。圆球外表又好像许多火柴头聚集在一起,呈针棒状,针棒又都各自炸开,细看感觉也还很有趣,真是大自然神奇的馈赠。此时也甜味四溢,常会引来许多昆虫和鸟类,蚂蚁,蜜蜂,麻雀,喜鹊,甚至还会有蛇。
   枸树每年春天四月份发芽之时,会随即开花,那花一串一串的,像覆着白毛的小毛毛虫。主妇们就会趁鲜嫩之时及时采摘,回家洗洗干净,拌上面粉和油盐,上锅蒸,蒸好之后淋点儿香油,拌点儿蒜泥,味道劲道又棉软,堪称天然美食。枸树的叶子可以喂小兔和猪,有药食同源之功。由于手摸树叶感觉毛毛糙糙的,利用这一特点还可以用以洗碗洗。想来还很环保,但大多人也都是心血来潮试用一下,不会长期用它,因为太普遍,大人们对它的关注和喜欢总是就那么一阵子。
   每当看到枸树,我就会不由想起我的六堂姐。五十年前,大伯母连生了六个闺女,于是,盼子心切的两囗子实在讨厌的要命,就给刚出生的六姑娘起个名字叫“张够”。我们老家说“够了”就是讨厌、不再多要的意思。所以,我那苦命的够姐落地就不受人待见,被村里人戏称为“够妮”。她比我大五岁,但是却比我瘦,个子也没有高多少点,四肢纤细。我俩经常一起玩儿,但是她不爱说话,即便说点话,声音也很低,为此大伯母伯父和几个姐姐就经常骂她傻。她也不喜欢这个名字,在她上五年级的时候,就拉上我、鼓起勇气,偷偷去恳求她们班主任魏老师给改个名字。像妈妈一样和蔼的魏老师想了想,也怕若是大改了家长会不愿意,就说:“就叫枸红吧,枸树的小果子圆圆的、红红的、甜甜的,多好呀。”并在本子上工工整整地写了下来。同音不同字,意义也有了大反转,这让枸姐高兴得一夜没睡着觉。我也第一个带头叫她“枸红”,目的是让学校和村里的人改掉之前对她的叫法。
   那时候村庄里人口少,但孩子多,而且还都是放养式。村中央的池塘四周,是我们的游乐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那里。女孩子热了就随即撩水洗洗,男孩子就一个鱼跃跳了进去,打个扑腾再上来。池塘边的枸树盘根错节,茂密得一塌糊涂,水边几乎一个挨一个地挤着向上长。每年也总有一些小树长不起来,被大树罩死了。有几棵大枸树却是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向着蓝天尽情地开枝散叶,霸道地旺盛生长。那几棵枸树下的快乐,却是给全村的孩子们不一样的夏日体验。那几棵树在长椭圆形的池塘两岸一字排开,男孩子们常会在对岸拿自制的弹弓,冷不丁就“嗖”的一声射出去一粒石子。常常会把树上的麻雀吓得或扑愣愣四处飞散,也或许在飞散中有一只应声落地。每次也总是会把低头做活的人们都吓一跳,有的孩子会吓得抱头,有人会大声喝斥。
   有一次,枸姐就被一个男孩子的石子射中了额头,鲜血立即流了下来。旁边的我看的真切,一下子吓呆了,她却没有哭也没有大叫,手抓起地上的土就捂上了。大家围上来,都问疼不疼,她却摇了摇头。大伯母过来点着她的头说:“傻的要命。”我攥紧小拳头,都想给她妈一下子。
   枸果熟透之即,一阵风吹过,总是落一地疙疙瘩瘩的鲜红。整个八月,每次去找枸姐玩,她都在给她们家的驴子割草。十三岁刚小学毕业的枸姐,那些日子整日都在讨好着全家人,并乞求着伯父伯母让她上初中,但每次都被以各种借口拒绝。无奈枸姐对我说,她只好离开村子,到住在县城的大姨家去做保姆,这样她大姨就答应供她上学。看着枸姐坚定的目光,我流着泪与她送别。上二年级的我尚不知道她八岁入学时,也是哀求了好长一段时间才争取到的机会。
   最亲密的小伙伴走了,我每天一个人去上学,回家一个人在院子里做作业,时常感到孤单落寞。常常一个人坐在枸树下,昂头发呆。不知不觉间枸果落尽了,枸树的叶子也逐渐默默落光。我开始盼望着放寒假,盼望着枸姐回家。但是却听大伯母说,她已经把枸姐过继给了她姐家,因为几个姑娘都长大了,每月卫生纸都供不起。她姨夫过世,儿子在外地工作,正好缺个女儿照顾。我听后又高兴又气愤,但最终也没有说出点感想,也许应该替枸姐高兴才对。从那天分别,一连几年我就再没见过枸姐,尽管在每年枸果初红时特别想念她。中间也时常从伯母那儿打听过枸姐的情况,三年后知道了她初中毕业考上了高中,我也暗暗地发奋学习,向她看齐,并希望能到县城上高中时见到她。
   一年又一年,岁月无声地更替着。在家乡的河坡、路旁、池塘边,每年春天,枸树也依然不甘落后地萌芽。总是会在一夜之间,枝头就爬满了毛毛虫般可爱的花穗,枝杈间迅速爆出无数枚心形的小叶片。当一夜春风吹过,会瞬间支棱起来,在春寒料峭中昭示着春天的清明。岁月如期,年年都见枸果红,我们也都在其中不断成长。直到我也在一个枸果又红的日子,如愿考上了县高中。在那一年令我激动的八月,也终于见到了枸姐。她已经收到了北京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那天,她是用轮椅推着腿疼上不了公交车的胖大姨,顶着炎炎酷暑,走了二十多里路回家的。六年不见,枸姐只是比以前长高了一些,其他地方都没怎么变。脸依然很黄瘦,四肢依然很纤细,说话声依然不高。虽说她的家人都表示出了高兴和祝贺,但同时也都习惯性地叫穷,并说为她上大学的费用发愁。大姨为他们的绝情气愤不已,枸姐只是无奈地表示理解父母的无能为力,劝着大姨。但更多地是沉浸在与这个小村分别六年的久别重逢里。
   大姨那天因失望而生气,当即还表示不吃午饭就要回家去,而枸姐苦苦哀求再多待会儿。为了留住她们,也让枸姐歇歇,我们都跑回家找吃的,还争先恐后地上树去摘枸果。在我们小时候一起玩儿的大枸树下,我们都热情地要推她到自己家里做客,大姨终于露出了点笑容。枸姐也好像放松了很多,耐心地给大姨介绍每个小伙伴,并把我们有趣的故事讲给她听。她把红红的枸果针,用手指轻轻的拔起来,喂给大姨吃。并柔声问道:“姨妈,是不是很甜呀?我最爱吃这个啦。”我看到了她的手依然很瘦,手心居然还有很多茧子。就借口一起去上厕所,拉着她小声问她怎么办?
   枸姐从上衣兜里掏出两个棒棒糖,悄悄塞给我。又昂着头看着高高的枸树,笑着说:“大不了我还捡破烂儿。”原来她在捡破烂儿?泪水顿时模糊了我的眼睛,但是她却拍拍我的肩膀说:“没事儿。”
   她又拉着我的手说:“别担心,你忘啦,我叫枸红。魏老师说,枸树的果子圆圆的、红红的,甜甜的。要相信,还会越来越甜。”我们都含着泪,望着对方,笑了。
   枸姐上大学期间,我们开始了写信联系。信中,我知道了她大姨只给了她学费。而她利用课余去饭馆洗碗,不仅裹住了自己的生活费,还能放假回家时给大姨和大伯母一人买了一身衣服。第二年大姨病逝,她表哥把房子悄悄卖了,她无家可归时就利用假期打工。她给人做家教,做保姆,发小广告,供养着自己上完了大学。毕业后,参加工作,恋爱,结婚,生子。在外人看来,她的生活过得波澜不惊但又顺风顺水。然而这么多年,她的艰辛我最知道,尤其是大伯母生病住院,每次都是枸姐请假,回乡陪护。然而,她从没有说过一句怨言。
   岁月荏苒,从小儿到中年,我们的友谊也走过了五十年。虽然平平凡凡,而那些苦不堪言的日子也在不知不觉间一天天地变甜,关于枸果的记忆也似乎更加甜美甘醇。我们依然还都喜欢枸树那不张扬、不低头的品质,也永远会记得枸树默默陪伴我们童年的那些美好时光。
  

共 3448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如同一幅细腻的乡村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作者以枸树为线索,串起了与枸姐的成长故事以及浓浓的故乡情。枸树在文中不仅仅是一种植物,它是故乡的象征,承载着作者童年的欢乐、悲伤与成长的印记。从枸树的果实、叶片、花朵到枝干,每一个部分都被描绘得细致入微,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挂满红果的枸树,感受到盛夏时它带来的浓荫。这种对枸树细致的描写,不仅仅是对自然之物的赞美,更是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枸姐的故事充满了无奈与坚韧。她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名字的由来就饱含着家人对她的嫌弃。然而,她并没有被命运打倒,从她努力争取上学的机会,到去县城大姨家做保姆也要继续求学,再到后来大学期间边打工边求学,工作后对家人的照顾,每一步都彰显着她的坚强与善良。枸姐就像枸树一样,尽管面临着诸多困境,却始终不张扬、不低头,默默地努力生长,向着美好的未来前行。作者通过回忆与枸姐的点点滴滴,展现了一段真挚而又令人动容的友谊。从儿时的陪伴到后来在生活中的相互扶持,这种跨越时间的情谊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同时,文中也反映了一些社会现象,如重男轻女思想对女孩成长的影响,让人深思。这篇文章文笔优美,情感真挚,它唤起了我们对童年、对故乡的回忆,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美好与坚韧。感谢作者赐稿晓荷,让我们有幸读到这样一篇佳作,力荐共赏!【编辑:汪震宇】【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14003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14 09:55:52
  这篇文章如潺潺溪流,在悄无声息间流淌进读者的心田,带来无尽的感动与回味。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14 09:56:40
  读完这篇文章,心中久久不能平静。作者巧妙地运用枸树这一元素,编织了一个充满情感与回忆的故事。文章的描写非常细腻生动。在对枸树的刻画上,从它的果实“像许多火柴头聚集在一起,呈针棒状,针棒又都各自炸开”,到叶片“覆着一层细细的绒毛,背面纹路叶脉清晰,风吹过光影绰绰,像孩子胖胖的小手掌互相拍打”,仿佛将枸树带到了读者眼前,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它的模样,感受到它的生机。这种对自然之物的细致描写,不仅增添了文章的美感,更重要的是,枸树成为了贯穿全文的情感纽带。枸姐的人物形象塑造得十分饱满。她出生在那样一个家庭环境中,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不屈的精神。她的沉默寡言不是懦弱,而是一种默默抗争的力量。无论是被石子击中额头的隐忍,还是为了上学去做保姆的果断,以及后来面对上大学费用困难时的乐观,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善良且充满希望的女孩形象。她与作者之间的友谊也令人感动,那是一种在艰苦岁月中相互陪伴、相互鼓励的纯真情感。文章的主题深刻而多元。一方面是对童年友谊和故乡的怀念,那些关于枸树的记忆都成为了美好的乡愁。另一方面,通过枸姐的故事,也揭示了重男轻女等社会问题,引发读者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同时,枸树所代表的不张扬、不低头的品质也在枸姐身上得到了体现,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篇值得反复品味的佳作,无论是文笔还是内涵都有着独特的魅力。
回复2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9-14 10:38:49
  谢谢小汪老师辛苦编辑【敬茶】编按精彩,为您点赞。
3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9-14 10:40:23
  谢谢汪老师辛苦编辑,敬茶。编按非常精彩,谢谢支持。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4 13:25:59
  这篇文章以枸树为线索,展现作者与枸姐的成长及故乡情。枸树是故乡象征,枸姐命运多舛却坚韧善良。文中还呈现了真挚友谊及社会现象。文笔优美,情感真挚,令人回忆童年与故乡,感受美好坚韧,引人深思。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4 21:54:32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5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9-16 11:32:38
  谢谢老师支持
6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9-15 18:42:25
  恭喜老师获得精品!
回复6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9-16 11:32:21
  谢谢老师支持
7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9-15 22:55:13
  恭喜十月枫叶老师获得精品!
静心读书,安心写字。
回复7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9-16 11:32:07
  谢谢老师支持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