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错把他乡当故乡(散文)

精品 【东篱】错把他乡当故乡(散文)


作者:随风小醉 白丁,64.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07发表时间:2024-09-15 09:11:03
摘要:对于八零后一代来说,提起故乡,总会勾起心底很多魂牵梦绕的记忆。因为我们的整个青少年时期都是在那青山绿水的乡村度过,把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留在了那里,随之也将青葱岁月中很多厚重的印记烙在了脑海深处。

对于80后一代来说,提起故乡,总会勾起心底很多魂牵梦绕的记忆。因为我们的整个青少年时期都是在那青山绿水的乡村度过,把人生中最美好、最珍贵、最无忧无虑的一段时光留在了那里,随之也将青葱岁月中很多厚重的印记烙在了脑海深处。
  
   一、旧时的故乡
   我的故乡是处于鄂东南丘陵地带深处的一个小村庄。村子背靠一片丘陵山脉,山脉呈L形,包住了村子的后背和右侧;村子左侧和前方则是一大片连绵起伏的水稻田,被一条进村的水泥路隔开,水泥路上方架有一座十米见高的天桥(旧时作水田灌溉时引水用),横跨在两边稻田尽头的山岭之间;村子前方田野尽头则是一条蜿蜒的小溪,再远处又是其他山脉。站在村子对面远处山峰上往回望,只见整个村庄像是半躺在群山怀抱,然后张开双臂将面前一大片空旷的田野环抱。
   整个村子只有稀稀落落两排参差不齐的房子,大约十多户人家。八十年代刚实行计划生育不久,一般家庭都有两个孩子,多的也有三四个,因此小时候玩伴并不少,总共算起来同龄的加上前后相差四岁的也有十来个之多。
   童年时的游戏大多都是围绕村庄开展的,同伴们就地取材,自己设计。诸如捉迷藏、滚铁环、打石子、打陀螺、打弹珠、砸石头背背,扇北京角之类。砸石头背背是双方各执一个石头,用自己石头去砸对方石头,如果砸中了,自己石头滚到哪里,对方就要把自己背到哪里。扇北京角则是用纸折成一个个类似北京天安门外形的歪六角形,然后各拿一个出来搁在地上,拿起自己的六角形去拍对方的六角形,如果将对方的拍翻过来就归为己有。
   当然也有在野外半娱乐的活动,比方春天去田野里挖野菜,田沟里捉泥鳅;去山林里找兰花,折映山红,采野菇,摘白茶耳(初春时山林里野茶树上长的一种白色叶子,厚厚的呈半透明状,吃到嘴里脆脆的、甜丝丝的);去田埂地头抽竹笋,摘野草莓(每人弄个白色搪瓷杯,在田间地头里到处搜寻,看见那些长在细刺树上的红红的野生草莓忙摘下来放进搪瓷杯里,边走边吃,甜到心头。偶尔发现某棵树上硕果累累满满都是又大又红的野草莓,则异常兴奋内心颤抖不已);夏天去河里游泳,摸螃蟹,钓鱼;秋天去稻田里拾稻穗,去山上耙树叶;冬天去雪地里滚雪球、堆雪人,去田里厚厚的冰层上滑冰。有时冬日里太过寒冷,几个伙伴还会聚到一起,在干稻田里弄些枯草,烧上一堆火,弄点红薯、花生埋到里面,既能取暖,又饱腹一顿。
   除了娱乐,也有各种力所能及的农活要做。那个年代的孩子没有现在的小孩娇贵,基本到了八岁就要开始帮着干农活了。初时和大一点孩子一起去放牛,割猪草;再大些就要学着自己做饭,去山上砍柴。碰到农忙时节,还要和大人一起去田里插秧,割稻谷;去地里扒玉米,割黄豆,扯花生。各种农活也没人教,都是跟着大人边做边学便慢慢会了。
   当然也有犯错受罚的时候。有时做了错事或是作业没有完成跑出去玩被母亲抓到,母亲先是责骂,倘若顶上几句不愿认错,则少不了一顿鞭子。每每看见母亲从柴堆里抽棍子了,我便立马拔腿就跑。只是跑得越远,再被抓住,便打得越重。后来便不再跑了,当面认错,反而被抽上几棍了事,少了更多皮肉之苦。
   在故乡的成长岁月是丰富多彩的,既有吃不完的野果子,玩不尽的小游戏,也有干不完的农活和每次犯错后父母的责骂和鞭子。即使到了现今不惑之年,这一件件小事还在我的脑海中浮现,仍是那么立体形象又画面感十足,每一个瞬间似乎已深深刻在了我的骨子里。
  
   二、如今的故乡
   伴随着成长,自己待在故乡的时光也越来越短。读初中时是一个星期回去一次,到了高中开始一个月回去一次,上了大学后就是半年回去一次。等到工作以后,去了陌生的城市,只是每年春节时,才踏上回乡的路。再后来,逐渐事业有成,在老家所在的市区里买了房,父母搬了出来住,回乡的次数也变得更少了。只是每年清明回乡扫墓时,偶然路过故乡,匆匆地瞥上一眼,又匆匆告别。而那个生我养我的故乡,也在被我们这代人抛弃后,逐渐变得沧桑,老迈。村里的住户越来越少,部分老屋已经坍塌,门前屋后杂草丛生。几栋新起的乡野别墅也只是毛坯状矗立在那里,因多年没装修缘故,浑身满是斑驳。孩提时那些晚上讲故事的老人也陆续离世,由前些年的七八个,到现在仅存世的一两个。
   今年暑假,我特意带着妻儿子女回了趟故乡。推开家门那刻,一股霉菌味扑鼻而来。少时常用的一些老物件杂乱无章地躺在地上。灶台上布满了灰尘,旁边柴禾坑(家里厨房放临时用柴的地方)里有株绿色的植物正顽强探出身子;橱窗、柜门上已被蜘蛛网缠绕,一切那么熟悉,却又那么久远。我不由心中暗自惊叹,原来这个家已太久没回了。我怅然若失地围着村庄转了一圈,又停下来极目远眺,搜寻着村庄稍远处那些小时候分外熟悉的土地,试图从脑海中将童年时(每一处山岭,每一个菜畦地,每一个田埂处)那些熟悉的地名唤起,却发现自己已无能为力。
  
   三、错把他乡当故乡
   这些年来,我们都陆续离开故土,把家安在了繁华的都市;甚至已将自己当成了所在城市的一份子,为成为城里人而沾沾自喜。在城市扎下根的同时,也逐渐享受起这里的繁华与便利。同时也学会了在繁杂都市里为一切人前显贵而打拼,拼房子,拼车子,拼孩子,拼面子。这种快节奏的思维方式总是让自己异常焦虑和疲惫不堪。
   我们在每个春节归家时不停地向亲朋好友炫耀自己在外面的成就;却又在异乡城市的住宅小区里向新邻友们吹嘘自己故乡的食物有多美味,故乡的山水有多美好。一边想要把身上的故乡留下的印记剥离,一边却又无穷无尽地思念着它们,这种自相矛盾的情感让我们惶恐不安。
   每日繁忙的工作让我们以为自己已将故乡的情结彻底放下,然却在闹市街头的某个瞬间,关乎故乡的记忆又突然蹦了出来,许是某个带有家乡风味的菜肴触动了味蕾,许是人群中突然传来的乡音击中了心坎,似乎就在一刹那,我们跨越了千山万水,去与故乡相见。就在这种纠结、内疚中,我们感觉自己像个戴罪之人,不知何时起,竟错把他乡当成了故乡。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天涯已随尘梦逝,错把他乡当故乡。
  

共 24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八零后的内心独白,让读者颇有感触。文章分三个部分完成,显得有条不紊,清晰明了。首先介绍自己旧时故乡的模样,风景秀丽的村子依山傍水,十多户人家,同龄孩子十多个,孩子们的娱乐游戏项目多,道具自己制作,山里的酸酸甜甜野果野菜陪伴“我”成长,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事,不听话时也会遭到大人的责罚。这些场景,这些瞬间深深刻在作者骨子里。文章接着介绍现在的故乡是今非昔比,伴随着长大,“我”待在故乡的时间越来越短,回故乡的次数越来越少,故乡的情感越来越浓,但故乡的味道又越来越淡。今年夏天“我”带妻儿回故乡,曾经的老人少了许多,玩伴各奔东西难见踪影,残垣断壁的房子孤独寂寞,曾经的热闹不再,自己想找回一些记忆,不少已经融入骨髓,不少也成了无法搜寻的碎片。作者内心的落寞油然而生。最后一段感叹:错把他乡当故乡。现在的家已经安在了繁华的都市。自己虽然已经融入其中,可作者内心深处还是觉得这里并不是故乡,都市当成故乡,是一种错觉。回到故乡炫耀都市如何好,只是为了满足在他乡的空虚感。到了城里夸赞故土的美丽与温馨,才是发自肺腑。文章行文如流水,将错把他乡当故乡的矛盾心理刻画得淋漓尽致,读者有较强的代入感,产生共鸣。文章情真意切,深情追忆了昔日乡间的点滴。文章也反应了人在社会的变化中产生的心理落差,使文章的主题更有意蕴。美文佳作,学习点赞,感谢老师投稿东篱,请继续您的精彩,祝福老师!【东篱编辑:红花草】【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902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09-15 09:15:42
  文章行文如流水,将错把他乡当故乡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有很强的代入感,情真意切的内心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很美的散文,点赞学习,问侯老师,祝老师开心每一天!
2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09-15 09:26:35
  关乎故乡的记忆又突然蹦了出来,许是某个带有家乡风味的菜肴触动了味蕾,许是人群中突然传来的乡音击中了心坎,似乎就在一刹那,我们跨越了千山万水,去与故乡相见。就在这种纠结、内疚中,我们感觉自己像个戴罪之人,不知何时起,竟错把他乡当成了故乡。这段话,可能也是说我的,的确是这样,有时候也吹自己的故乡什么什么都好,但那只是一种语言的慰藉,离故乡却是太远了。远的不是距离,我离故乡不足百里,但每次从村东的公路经过,想进去看看却找不到理由了。小醉老师的文章写出了别样的故乡,这种美,一直是一种痛。怀才抱器拜读。
怀才抱器
3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09-16 14:50:29
  读罢,我心生冲动,今年国,一定回老家,围着村庄走一圈,去每一家串门,叫一声伯,叫一声叔,叫一声婶子,去看儿时每一位伙伴,问问还好吗。非常深情深刻的文,湘莉拜读点赞!遥握问候,谨祝秋祺!
共 3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