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爱上蒸馍(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爱上蒸馍(散文)


作者:何叶 探花,22699.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139发表时间:2024-09-15 15:34:45

小时候我家生活贫困,每天都是稀粥烂饭,清汤寡水。能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所以很少吃一次白面馒头。而邻居苏兰家,每天早饭除了白米粥就是馒头。苏兰的母亲家是陕西关中地区的,她对馒头的称呼是“馍”。每次她蒸馒头从不说是蒸馒头,都会说蒸馍。从她嘴里我们了解到,蒸馍是她们家那地方,对馒头的独特称呼习惯。她蒸出的馍喧腾,个大,个个开花,很稀罕人。那时苏兰的父亲在粮站上班,所以,她家在吃粮食方面显得很宽裕。大米白面不断。三天两头的,苏兰的母亲都会蒸馍。
   我那时喜欢去苏兰家玩,有几次去她家,都看见她母亲在揉面蒸馍。她母亲身材高大,肤色偏黑,手掌很大。揉面的动作娴熟,白面团在她手里显得很柔和。馒头蒸在锅里,离老远都会闻到那种白面馒头的香。特别是暄腾腾的馒头一出锅,那种香味,让我很馋。望着苏兰吃着馒头,大葱蘸着大酱,吃得那叫香。我总是会忍不住狠狠地咽上几口水。那一刻,我爱上蒸馍。那时我时常想,等以后我能挣钱了,有出息了,一定会天天蒸馒头吃。像苏兰的母亲一样,也自己动手蒸馍。对呀,我要先学会怎么蒸馒头,以后我好吃馒头呀。
   苏兰说她母亲每天晚上会发面,我记住了。我就吃过晚饭去了她家,正好看见苏兰的母亲在发面。一块面团,正放在一个碗里泡着,苏兰母亲说那是面肥。面肥是上次发面时留出的一小块面,放起来,等着发面时泡上,用那块面肥泡过的水开始和面。发面水要温水,面不能太软要稍微硬一些,这样发好的面才不至于太稀软。面揉好后放一宿,如果天凉会用大被围起来,这样面才能完全发好。第二天一早,面就会从盆里鼓起来了,就可以使碱揉面蒸馒头了。如何使碱,用多少是个技术活。我虽然没有上手试过,但看苏兰母亲一大盆面,一小勺碱面用水稀释,然后一点点往面里倒。全放进去后,反复揉,直到揉匀和了。看着苏兰母亲一步步熟练的动作,我默默记在了心里。
   苏兰说她父母半夜经常吵架,她休息不好,有两次她还住进了我家。苏兰的父亲喜欢耍钱,耍钱输了,半夜回家准保找茬和苏兰的母亲打架。多亏苏兰母亲长得膀大腰圆,个子比苏兰的父亲高出半头。不然的话,就苏兰父亲那架势,肯定会揍她母亲的。虽然苏兰的父亲身材上不占优势,但嘴占优势,骂起人来,老难听了。而且啥都骂。骂得最多的就是:“穷鬼!死婆娘!吃白食还想管我?有能耐你也挣钱回来让我看!”
   苏兰的母亲是逃荒来承德的,饿得奄奄一息时,被苏兰的父亲背回家的。那时,苏兰的父亲也是由于个太小样子不济,三十好几了也没个对象,正好遇到苏兰的母亲。两个人一接触,彼此还感觉不错,没几天,两个人就领证住到一起,有了苏兰。苏兰母亲自从嫁给苏兰的父亲,最起码也能吃饱饭了,很是知足。嫁过来之后,她也没出去工作,紧接着又有了苏兰,就一直在家照顾苏兰,也没出去找活。后来苏兰大了,家里生活也不宽裕了,她也找了几个活儿干,也和母亲一起卖过苦力。只是苏兰她父亲大男子主义严重,每天在家啥都不干,回家就张嘴要吃饭。有时苏兰母亲下班回来晚了,没做熟饭,苏兰她父亲就会骂人砸家里的家什,还打苏兰。不得已,苏兰的母亲只好留在家里,专心伺候男人,照顾这个家。但苏兰她父亲经常耍钱,一个人工资还不够耍的,他在粮站上班,有这个便利条件,他经常往家里偷拿大米白面。但好景不长,有一天,苏兰父亲又赌输了钱,就偷着拉出一些米面卖掉,让单位人举报抓进了监狱。苏兰父亲进监狱以后,家里变得一贫如洗,再也看不到苏兰的母亲蒸馍了。而且变得比我家还穷。她母亲还一病不起,成天躺在床上,以泪洗面。我去过她家几次,都看见苏兰的母亲躺在床上在哭。
   都是邻居住着,奶奶和母亲每天都会去她家给送一些吃的。母亲一有空了,都会过去帮忙照顾苏兰的母亲。母亲还好心地找来隔壁住的于医生,给苏兰的母亲去家里看了病,并用自己的钱给她拿了药。
   母亲那时在白灰窑工地打工,每天忙碌碌的很是辛苦,父亲体谅母亲的不易,就给母亲找了一份食堂打饭工作。父亲说,这份工作过了六个月试验期,就能转为正式工。奶奶听后,脸上的老褶子笑成了黄菊花。她高兴地说:“这回我一直长在心里的心病,终于要除根了!”
   奶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母亲嫁给我父亲时,奶奶曾答应我姥姥和姥爷说,以后我母亲嫁给她儿子后,绝不会让自己的儿媳妇出去干重体力活儿。如果儿媳妇实在想出去工作,就让儿媳妇继续干护士工作。奶奶说这话时,是拍着胸脯,对姥姥和姥爷说的,态度坚决,绝不含糊。结果我母亲嫁过来后,来承德后,看到家庭的困难,就不再出去干护士工作,一直都在干重体力的活儿。奶奶拍着胸脯说的话,不算数了。奶奶愧疚呀!她一直觉得愧对母亲,愧对姥姥和姥爷。这回父亲终于给母亲找了称心的轻松工作,还是父亲的同学的一个亲戚母亲的一个指标,那个亲戚,因为一些原因,准备带母亲回南方发展。他同学经过和亲戚商量,就把这个指标让给了母亲。父亲回家说给我们一家人时,我们一家人都替母亲高兴。尤其是我和哥更高兴,母亲如果真能去食堂工作,那我和哥可能就会有白面馒头吃了。
   可是第二天,母亲却和奶奶说,她不想去食堂工作了,她想把这份工作让给苏兰的母亲。母亲说:“苏兰她家现在有困难,咱们说啥也要帮帮她们呀!”
   奶奶一开始不同意,坚决不同意!奶奶说:“咱们能帮的已经都帮过了,给苏兰的母亲找医生,照顾她的生活起居,她现在已经好了,可以自己找份工作呀!也可以去白灰窑工地打工呀!这份工作坚决不能让!”
   母亲说:“妈呀!苏兰和她母亲孤儿寡母的,身体又刚刚恢复,工地工作那么累,她肯定坚持不了呀!我在工地干惯了累活儿,再苦再累我也能坚持。我已经决定了,就把我的工作给她吧。以后有机会了我再找。”
   奶奶知道母亲的倔脾气,也觉得苏兰她娘俩确实不容易,经过母亲反复说,也只好勉强同意了。
   苏兰母亲去了食堂工作了,而母亲则还是去了工地继续干苦力。苏兰母亲的脸上也有了笑容。从此后,苏兰的母亲,会经常把食堂自己吃的馒头省下来,拿给我们家。食堂开支的日子,苏兰母亲还买了一些东西,来我家看望我们一家人。另外她还买了白面,自己动手蒸馍。她说,食堂的馒头一点都不好吃,没她蒸的馍好。她每次蒸馍都会蒸两大锅,一锅给我们家送来,另一锅自己留一些,其他的会拿给在监狱的男人。她对男人说:“你在里面好好改造,我现在不吃白食了,能自食其力挣钱养活咱们闺女了。我蒸馍的面都是自己挣钱买的。我会等你回来的……”
   苏兰的母亲蒸的馍,比食堂卖的馒头好吃。第一次吃她家馍,我就觉得它才是天下的第一美食。松软香甜。就如父亲给奶奶买的蛋糕一样好吃。让我怎么吃,都觉得吃不够。哥说:“这可是蒸馍呀!不是馒头。”
   那时候过年的时候,家家蒸馒头。一年到头了,家里再穷的也该蒸点馒头了。奶奶号召着。父亲开了工资,就从市里超市买来了面粉,母亲也准备蒸馒头。我和哥说,只想吃苏兰母亲蒸的那样馍,而不想吃馒头。奶奶说:“苏兰母亲蒸的馍,确实好吃呀!”就这一句话,母亲就去了苏兰家,学会了她们家蒸馍的技巧。
   年前,母亲果真像模像样地也蒸了两大锅的馒头。馒头还没出锅,我就闻到了馒头的香味。哥说,是苏兰母亲蒸馍的味道。揭开锅,一个个开了花的馒头,仿佛对着我们一家人在笑。
   苏兰的母亲和苏兰也被母亲请到了家里过年,她端着一大盆她蒸的馍来到我家。饭桌上苏兰的母亲笑着和我们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她在食堂的实习期已经期满,已经转为正式工了。说完,她还把酒杯斟满举起,敬了奶奶和母亲,她感谢母亲把这份工作让给了她,感谢奶奶的仁慈善良才让她有了这份好工作。
   几年后,苏兰的父亲刑满释放,我们家属院集体搬迁,我们分到了市里的楼房。苏兰的母亲为了工作方便,则搬去了离单位近的郊区住。她家临搬走那天,苏兰母亲蒸了一锅馍送给了我家,让我们拿着去新楼吃……
   十几年后,我们都相继长大成人。闲暇时,我会自己蒸馒头。当自己亲手蒸的馒头冒着热气出锅后,馒头的香味瞬间浸入心脾,满足感油然而生。哥说,我蒸的馒头,有那年苏兰母亲蒸馍的味道。他的话让我恍惚中,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期,居住的下营子平房,想起苏兰母亲的蒸馍。以及那一刻,我从心里爱上的蒸馍……

共 328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交织着生活百态、人间冷暖以及善良温情的动人故事。作者小时候家境贫困,对邻居苏兰家的蒸馍充满向往,苏兰母亲那娴熟的蒸馍手艺,蒸出的喧腾馒头令人垂涎。然而,看似幸福的苏兰家实则问题重重,苏兰父亲的好赌和大男子主义致使家庭破碎,曾经的宽裕不再,苏兰母亲一病不起。在这艰难时刻,作者一家展现出无尽的善良。奶奶和母亲每日送食物,母亲还请来医生,而作者的父母也在为自家生活努力,父亲为母亲争取到食堂工作指标,带来了改善生活的希望。可善良的母亲因苏兰家的困境,坚决把工作让给了苏兰母亲,这份无私令人动容。得到帮助的苏兰母亲努力工作,以蒸馍表达感激之情。过年时,母亲学会苏兰家的蒸馍技巧,蒸出的馒头香气弥漫。后来苏兰母亲工作转正,虽因搬迁两家分隔,但情谊长存。在这个故事里,贫困生活中的人们相互扶持、传递温暖。母亲的善举不仅改变了苏兰家的命运,更让邻里关系愈发深厚。蒸馍成为情感的纽带,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浓浓的人情味。多年后,自己蒸馒头的香气又勾起往昔回忆,那份温暖美好永驻心间。它让我们深切感受到,即使生活复杂不易,善良和互助的力量始终熠熠生辉,照亮着人们前行的道路,温暖着彼此的心灵。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情感充沛,描写细致。佳作力荐共赏,感谢老师赐稿晓荷社团,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16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5 15:35:56
  拜读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1 楼        文友:何叶        2024-09-16 15:05:28
  感谢支持,辛苦了。
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5 17:16:33
  这是一个有生活百态与人间温情的故事。作者忆起儿时对苏兰家蒸馍的向往,苏兰家变故后作者母亲让出工作。苏兰母亲努力工作并以蒸馍感恩。搬迁后情谊仍在,蒸馍成情感纽带,展现善良互助的力量,令人温暖感动。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2 楼        文友:何叶        2024-09-16 15:06:17
  谢谢陌陌老师,感谢辛苦编辑。大杯酒敬你。祝中秋快乐!
3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15 17:37:27
  这篇文章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段充满生活气息的邻里故事。文章的优点颇多。首先,人物刻画生动鲜活。如苏兰母亲,从她熟练蒸馍的动作,到她在家庭中的遭遇,一个勤劳、坚强又善良的女性形象跃然纸上。还有母亲的善良与无私,她放弃轻松工作机会让给苏兰母亲,这种品质令人敬佩。其次,故事富有情节性。从家庭贫困时对蒸馍的渴望,到苏兰家的变故,再到邻里间的互相帮扶,情节跌宕起伏,吸引读者不断深入阅读。再者,文中对生活细节的描写非常到位。像蒸馍的过程,从发面到使碱,细致入微,充满生活质感。最后,文章很好地传达出邻里间的温情。苏兰家落魄时,“我”家的照顾;苏兰母亲有能力后对“我”家的回馈,都展现了美好的邻里情谊。总之,这是一篇感人至深、充满生活韵味的佳作。
回复3 楼        文友:何叶        2024-09-16 15:06:43
  谢谢汪领导,一大杯酒敬你。
4 楼        文友:东辰        2024-09-15 19:42:25
  每每读社长文都是那样感人,社长能这长时间坚持把社办好,和她的榜样父母及伟大奶奶分不开,可爱的苏兰和她的母亲……
回复4 楼        文友:何叶        2024-09-16 15:07:09
  感谢我的东辰姐姐,敬酒了。
5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15 23:54:34
  人间有大爱,处处真情在。作者通过蒸馍牵引出。有蒸馍好手艺,知恩图报的苏兰妈妈,舍己为人善良的母亲,以及邻里之间深厚的情感。正如《爱的奉献》的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好文点赞,拜读学习。
回复5 楼        文友:何叶        2024-09-16 15:07:29
  感谢冬阳老师,问好。
6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9-16 09:15:06
  喜欢社长的文,篇篇都是感人的故事,充满正能量!学习欣赏了!住社长中秋快乐!
静心读书,安心写字。
回复6 楼        文友:何叶        2024-09-16 15:07:44
  谢谢姐支持,爱你哦。
7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6 18:08:14
  恭喜老师斩获精品!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7 楼        文友:何叶        2024-09-18 06:41:17
  问好小雨,中秋节快乐!
8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9-17 12:15:44
  恭喜社长获得精!
回复8 楼        文友:何叶        2024-09-18 06:41:39
  谢谢芹姐姐,祝好。
共 8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