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河畔守村人(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河畔守村人(散文)


作者:十月枫叶 秀才,1764.7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681发表时间:2024-09-15 16:37:55

确山县城往南十里有条河,起名就叫十里河,河畔有村,与河同名。在我小时候就知道,十里河是个风景秀丽的小村庄,也是我们村的人去县城赶集的必经之处。到县城上高中后,我们更是得一周来回走上两趟。村北的小河面上架了一条一米多宽的青石板漫水桥,坐在桥上把两条腿搭拉到水里,凉凉的特别舒服。河畔杨柳依依,野花也居多,夏天在凉爽的小河边玩耍非常惬意。
   不好的是,他们村养的狗特别多,每次人还没走进村儿,村中路两边儿就会站很多狗,汪汪地乱叫。因为胆小,我们总是提前先找块儿石头或半截砖攥在手里。不过所好的是,他们村的狗很凶,但是人都特别和善。农闲时,他们常常聚在一户人家的门口,男人们下象棋,女人们头对头聚在一起做鞋、织毛衣,嘻嘻哈哈好像总有说不完的知心话。俗话说狗仗人势,人在村里时狗就叫的特别狂。但是只要有人我们是不怕的,总有人厉声呵斥不让狗叫,如果它们不听话,准得被主人暴揍一顿。
   有时候他们还会热情地请我们下自行车,歇会儿喝碗水再走。好意难却,我们也总是下车至少要表示个感谢。我们一行的常常是三至五个人,有我和同村的俩小姑娘,还有邻村俩高三的学姐。妇女们爱唠家常,问我们:你是谁家的闺女呀?你妈在家干啥哩?一来二去我们就熟了。但是他们都是大人,我们总不能没大没小的问人家姓啥名啥啊。也就认识个脸,喊个叔或大爷,婶子或大娘。他们常聚集的那户人家,不是一般的穷,只有三间瓦接沿的草房,没院墙,门朝东,正对着村正中的南北大路。门口不远处的东南方向有一口深水井,井边有三棵大柳树。井台用青石板砌得很高、很平、面积也足足有半间房这么大,一看就是精心垒砌的。
   夏天的时候,我们每次路过那里,只要碰见有人在打水,肯定要灌上一气,喝个饱。那井水清凉而甘甜,就像放了糖精,喝完水走起路来肚子里的水“咣当咣当”的乱晃。我们也常常准备个塑料瓶,装满了带到学校喝。后来家家院里陆续打了小压井,村里到那挑井水的人几乎见不到了。有一次周五放学回家,我们又一个个口干舌渴地站在那里。正左顾右盼发愁着,那户人家里就走出来一个四十多岁、长着络腮胡子的男人。他一只手里拎了个黑瓷茶壶,另一只手里拎一盘绳子,驼着背,微笑着向我们走来。我们几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里直打鼓。因为走这儿多次也见过他,但是没见过他说话,况且凭直觉感觉他是个单身汉。因为以往走这儿时,基本上都能看出来谁跟谁是两口子,谁是谁的孩子,而他跟谁都对不上号。
   我们虽说都不太信任他,但他还是面带微笑给我们打了满满一壶水,让我们都喝了个饱。当我们想马上骑上车开路时,却发现我的自行车后轮已经没了一点儿气。眼看太阳都快落山了,我们都急得快要哭了。这时刚才走进家的男人又走过来了,他建议我把自行车放在他们家,让学姐把我带回家。并说明天帮我修理车子,周日下午我们路过这里就可以骑了。看他的眼神也很真诚,我们就才暂且相信了他,因为除此也别无办法。
   回到家里,我把这件事情给爸妈说。并说这五里路后悔得要死,万一周日下午去要自行车时他不承认怎么办?谁知爸爸哈哈大笑起来,对我说:“他是咱这片出名的好人,放心吧丫头。”看我疑惑,爸爸告诉我说:“他叫陈育才,和我同岁,还是同学。年轻的时候去当兵受伤了,因为干不了重活怕成为别人的负担,他拒绝成家。现在他把家里几亩责任田都种上了蔬菜,城里的菜贩子都上门兑他的菜,一棵庄稼都不种,人家却发了家……”
   我不相信地打断了爸爸的话说:“哪里发了家哦,房子可旧了,还住破茅草屋呢。”
   “那是他把钱都捐给了乡里,盖初中教学楼啦。”听到这话,我才闭了嘴,也放了心。爸爸告诉我,取车的时候要谢谢育才叔,并买了一兜苹果让我带上。那天,我们看到了我的自行车不但被育才叔修理好了,而且还冲洗的干干净净。他还有一位七十多岁的母亲瘫痪在床,陈奶奶对人很热情,必须给我们一人一个苹果带上。从那以后,我们每次路过,再看到育才叔都要主动给他打招呼。
   他们村儿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就是离河太近了,最后面一家离河床不足百米远。让人羡慕又担心的是小河在此处呈“几”字形走位,把这个小村子整个兜在了里面。如果夏天河水涨潮,他们只有往南一个出口。而每当那种情况,我们也只能绕道而行,大概要多走五六里路。于是,县乡村三级政府都多次开会动员,建议村子整体规划,向南平移一里多地。由政府资助而建的新农村不久便迅速拔地而起,一排排红砖瓦房整齐划一,村中主干路也修成了水泥路。
   全村都在一星期搬迁了,老旧房子院落也全被打倒了,可是,育才叔家母子俩却没有搬。我们把自行车扎在路边,都迫不及待地跑进屋问陈奶奶。奶奶笑着说自己年纪大了,活不了几年了,就不再去多占新房子了,而且常常怀念自己的老伴,要死在老屋才感觉与老伴在一起。还告诉我们说,那口井就是她年轻时和老伴儿一起挖的。育才叔刚兑出去一车蔬菜,从菜地里带着一身露水和泥巴回家。听到我们的问题,他望着小河对我们说:“有好多人像你们几个一样,从县城回来,不知道河水已经漫过小桥,就过不来。如果沿着河边儿走,就得多走很远。我还住在这里,就可以帮人过河。”我们不知道他怎么帮别人过河,但是也都没吭声。那一年还没有到汛期,我们就毕业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见过这母子俩。
   有一年七月,汛期到来,加之连日下大雨,从省城回家的弟弟和俩小伙伴还真的就隔到了河那边。是育才叔帮他们顺利过了河,还送回了家。后来听弟弟回来说,每次河里涨水,育才叔就坐在门口一边陪着老妈一边往北看着,一见有人过河,就立马跑过去。他用两根粗粗的大纤绳一头绑河北的树上,一头绑对岸的树上,他带领着过河的人拉着绳子走。帮妇女抱孩子,帮男人扛东西。如果河水太深,他就隔着河喊话不让人冒险了。晚上的时候他还从自己家里扯了个灯,为过河的车辆引路。几年过去了,大家都夸赞他,说多亏有他,那里从来没有出现过事故。
   二十年前,听爸爸说陈奶奶去世了,然而育才叔还住在那里。他还自己出资,在河上又建了座两米宽的又稍高点的水泥拱桥。乡政府叫他去养老院住,他还是死活不去,说自己这辈子也不离开村子,要做守村人。每年夏天都还会有大雨,河面漫水的事情也还会时有发生,育才叔还都是主动帮南来北往的人过河。在他看来,帮这样的小忙不值一提,但人们说起来都深深感念。
   近十几年来,随着城市化比例的上升,不仅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孩子上学也都纷纷转到了县城。大家纷纷买房进城住,每个村庄里的人也在逐年减少。每当有人说起老年人的留守问题,我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育才叔。那个善良的老人,他现在怎么样了?那口老井还在吗?这么大年纪打水肯定很吃力了!农村还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老人,一辈子围着村庄种地,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心血都献给了这个村子的土地和乡亲。他们从不向往外边的花花世界,他们从不要求此生大富大贵,坚持自食其力,执著地守护着这片世代休养生息的家园和这一方绿水青山。 他们可谓是这里的高天厚土,永恒坚持着贫贱不移,传续着一方乡土的薪火,是他们用土埋及胸的羸弱之躯,坚守并支撑着家乡文化的半壁江山。想来,他们真值得我们尊重与敬仰。
   有好多人说现在的老人在村里很逍遥自在,和城里老人一样,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我想,这些忠实的守村人,他们的生活状况可能同我们想象中的并不完全相同吧?因为寻医问诊、购物和出行都不方便,他们可能面临日常照料的缺失,以及疾病困扰和精神寂寞等问题。但事实证明,我是多虑了。爸爸告诉我:现在政府时常送医下乡,送药下乡,对老人关怀倍至,村里的老人说起来都感激得老泪纵横。
   大表姐夫是乡政府官员,前些年主抓扶贫攻坚下乡工作。听表姐说他帮扶了一位七十岁的独居老人,每次驻村干部问他有什么要帮忙的不,他都说没有。不仅这样,自己还天天在村子里溜达,看看能不能帮上别人的忙。疫情期间,他总是骑着自己的电动四轮车带着村里大大小小的孩子去做核酸检测。爸爸说那肯定是育才。经发微信核实名字,还真是。大表姐夫还回复说,十年前他的房子塌了,但是他仍然守着村庄,说啥都不肯去养老院。政府就给他盖了两间红砖瓦房,用上了自来水,安装了电话。又应他的要求,乡里组织人力物力在小河之上架起了一座更高、更宽,更大的桥,桥上还装了结实的护栏,还在桥上和两岸都安装了路灯。老爷子还毛遂自荐要当义务护桥员,还带领村里几个老头儿搞垃圾分类呢!老年人说起来陈育才的名字都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然而在前几天,当我和几个年轻人闲聊说起十里河大桥时,大家在夸赞育才叔的同时,好似还有一种讥讽成份。我感觉有点不对劲,有个小伙就对我说:“留守老人和守村人是不一样的。守村人是对那些智商不高,但是每次村子里有红喜白事又要去帮忙的人。说白了守村人就是傻子的代名词,嘿嘿。”
   “啊?难道,守村人不应是对那些从来都没有出过远门,一年到头每天都守在村子里的留守老人的尊称吗?”我疑惑地追问道。
   “从字面上应该这样理解,但如今网上说的守村人的特点,陈育才都能对号入座。你看,很多人都会用怜悯的眼光看待他,然而他却在自己的世界里面悠然自得。其实守村人这个词本身对于他来说就是一种美化,也是社会对于残疾智障人的一种包装。将弱智和傻子们包装成一个村的守护者,也算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手段吧。”
   “我不理解,为什么要这样?守村人应是一个村庄的守护者,保护着村中老人和妇幼的安危,维护着村民的利益。这种人不是傻,虽然默默无闻,不善言辞不张扬,也不应该被嘲笑。如果大家都带着功利心精于算计,势必会有道义的缺失,错误引导人们的三观啊。陈育才这种博爱和厚道,应该被社会鼓励才对,怎么能带有歧视和讽刺呢?”
   几个年轻人无言以对,而我也想去再多了解一下对“守村人”的广义解释。起码,不应该与弱智人群划等号。而且,守村人也不仅仅是那些勤劳的留守老人,还有县乡村这些地方政府的年轻人,好多人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回乡创业,建设家乡。他们傻吗?恐怕他们的双商要超出常人许多吧!还有一些为了照顾父母,留守在故乡的人们,他们以孝心为责,都理应得到敬仰。我们这些常年在外的人对家及家乡没有一点贡献,又有什么理由嘲笑和贬低他们呢?
   这几年,村里陆续修了村村通公路,大家出行越来越方便了。村委附近也建了文化广场和乡村大舞台,附近相距三五里村庄的人们都赶集似的去玩儿。平时妈妈也喜欢推着爸爸去那里看戏、找人聊天。爸爸说,他们经常会见到育才叔,每次都要聊上一会儿。他常和另一个老头搭档说相声,说评书,唱家乡戏,是个文艺天才,天天欢实着呢。听到了这些消息我开心的笑了,一个善良的人,一定有一个好的心态。有个好的心态,何愁没有好的身体?有个好的身体,就不愁没有幸福的晚年。也许,不用过多辩解,育才叔已经用乐观的生活态度,给“守村人”作了最好的注解。
   乡村,是我们永远的家园!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可爱的,这里的人们也永远要具有深明大义的宽厚仁慈!乡村里正是有了这些忠实可敬的守村人,才能保持村庄原有的纯朴与温度,那些关于故乡的一切才越来越难以忘怀。记忆也似乎越来越清晰,犹如心中的脉搏在不停地跳动,印象也越来越真实、亲切!我们要衷心的感谢这些驻守在家乡的人们,有了他们的守护,耕耘,建设,家乡才会一如既往的可亲可爱和繁荣!
  

共 456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十里河村依偎着一条同名的河流,是作者童年记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个小村庄不仅是村民们通往县城的必经之路,更是作者每周往返学校与家的必经之地。夏日里,喜欢坐在村北小河上的青石板桥上,双脚浸在清凉的河水中,感受着杨柳轻拂的惬意。然而,十里河村的狗儿们却让人又爱又恨。它们在村口汪汪叫个不停,让人心生畏惧,却又在村民们的呵斥下变得温顺。村民们的和善与热情,总能让那些过路的人感到温暖。尤其是陈育才老人,他的故事深深地打动了读者。陈育才,一个在村里以善良著称的人。他曾是军人,因伤退役后选择留在村里,拒绝成家,将所有的爱都献给了这片土地。他不仅自己种植蔬菜,还捐出积蓄帮助村里建学校。他的家,一个没有院墙的草房,门口有一口他父母年轻时共同挖掘的井,井水清凉甘甜。一次,作者的自行车在放学路上爆胎,是育才叔帮助修理好。从爸爸那里得知误会了好人,才放心登门致谢。育才叔的善良和无私,让几个学生对这位老人更充满了敬意。即使在村庄整体搬迁后,他依然选择留在老屋,守护着那口井,守护着过河的村民,不给政府添负担。岁月流转,陈育才老人的故事一直令作者念念不忘。老人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村庄,守护着那份淳朴和善良。他的故事,既是乡村精神的象征,也是他对家乡最深的眷恋。一篇语言流畅、主题深刻的散文,作者通过十里河村和陈育才老人的故事,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纯朴与美好,以及乡村人民的善良与无私。无论时代如何变迁,乡村的精神和文化始终是作者情感的归宿和心灵的寄托。陈育才老人的形象代表了乡村的坚守与奉献,让乡村保持着温度。他的故事激励着大家不要忘本,一定要珍惜并传承那些温暖而宝贵的乡村记忆。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晓荷编辑:芹芹森】【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170011】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9-15 16:39:40
  拜读佳作,受益匪浅,感谢老师无私分享!向老师学习,给您敬茶、献花,恭祝节日快乐!
2 楼        文友:芹芹森        2024-09-15 16:41:20
  作者以清新的笔触勾勒出十里河村的风土人情,通过作者与陈育才老人的温情故事,展现了乡村的纯朴与善良。文章不仅是对过往时光的怀旧,更是对坚守与奉献精神的颂扬,唤起了人们对家乡深深的眷恋和对传统美德的珍视。好文,拜读学习!
3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9-15 16:58:27
  谢谢芹老师精彩编辑,辛苦啦,敬茶。神速编辑,按编给力,非常感恩。
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5 17:18:32
  这篇散文以十里河村为背景,讲述了陈育才老人的感人故事。他善良无私,退役后留村奉献,捐钱建校,帮助村民。即便村庄搬迁,仍守着老屋和井。作者借此展现乡村的纯朴美好,强调乡村精神是心灵寄托,呼吁传承珍贵记忆。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5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15 17:39:54
  这篇文章恰似一幅乡村生活画卷,生动呈现乡村风貌与人情。 其优点显著。一是对乡村描写细致,村中的小河、房屋、水井和杨柳等,使读者仿若身临其境。二是人物塑造鲜活,陈育才善良、热心、无私,从提供帮助到坚守村庄,形象丰满。三是情节丰富温情,作者与村庄的故事、育才叔的事迹体现了邻里互助。四是主题深刻,关注乡村守村人,探讨老人生活状态。五是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洋溢着对乡村及村民的热爱与敬意。总之,这是一篇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6 楼        文友:江南小溪        2024-09-15 18:15:16
  守村人陈育才,多纯朴多善良的老人,将自己无私的爱,给了村子所有的人,令人感动。一篇正能量的文章,赞一个!
7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15 23:47:49
  退伍军人陈育才,舍己为人,捐资兴教,修路搭桥,此乃人间大爱。育才虽然终身未娶,膝下无儿无女,但却以身作则,帮助乡邻,给后人做了榜样,把善传承下去。一个人活在世上的意义,不是看他拥有了什么,而是给世间留下了什么?一篇正能量好文,拜读学习老师佳作,点赞。
回复7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9-16 11:33:33
  谢谢老师支持
回复7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9-16 12:12:30
  谢谢老师支持
8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9-16 09:20:19
  守护在村里的人,兢兢业业地经营自己的小日子,把汗水和爱心都留给了家乡的人,值得尊重、赞扬!佳作学习欣赏。
静心读书,安心写字。
回复8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9-16 11:33:14
  谢谢老师支持
回复8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9-16 11:34:14
  我忙里偷闲,写的粗糙。感恩不嫌弃。
9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9-16 22:06:46
  拜读十月老师佳作!欣赏老师才华!遥祝中秋佳节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9-17 13:48:04
  谢谢蔚兰枫叶老师的支持,中秋节快乐,并祝你阖家团圆,万事如意。刚刚吃完饭。
10 楼        文友:何叶        2024-09-17 15:22:01
  恭喜精品!姐中秋节快乐!
何叶
回复10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9-17 19:03:27
  社长,中秋快乐,一生中总有一些真诚的朋友值得珍惜。我们由陌生到熟悉,由熟识到互相理解,彼此欣赏,虽不时时联系,却也心心相印。在这中秋佳节,此时我们共赏一轮明月,不由得想轻声问一句:你还好吗?上天会成全善良的人,万事如意,心想事成。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尽管匆匆岁月能改变我们的容颜,却带不走人世间真挚的情意。今晚,借这一轮明月带去我美好的祝愿:祝愿缘聚缘散的朋友,中秋月圆人相伴,一秋一度家团圆!
共 12 条 2 页 首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