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情感小说 >> 【晓荷·人世间】赵家铁匠铺(小说)

精品 【晓荷·人世间】赵家铁匠铺(小说)


作者:陌小雨 进士,6080.4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23发表时间:2024-09-15 20:34:08

赵家几代人都以打铁为营生,在打铁的技艺上,十里八村都很有名。但到了赵刚这一代,他不想让儿子以后还跟着他一块儿继续打铁,一辈子窝在这穷山沟里。他想让儿子出去见见世面,去城里生活。俩口子在计划着,每天的梦都是儿子的未来。
   打铁不怕刮风下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可以开炉。不过赵刚俩口子也会有休息的时候,就是拿着打好的农具去镇里的集市卖。赵家铁铺的农具很吃香,每次赶集,几乎都能销售一空。
   又是一个艳阳天,太阳火辣辣地照在铁匠铺的屋顶上,将屋顶的茅草晒得干巴巴的。在茅草下,赵刚俩口子正抡着铁锤在打铁,儿子小赵明俊就在一旁玩耍。俩口子热得汗流浃背,衣服都湿透了,仍在卖力地敲打着那块刚夹出来的被烧红的铁块。
   “爹,长大后我也要跟你学打铁。”一旁的小赵明俊看着父亲忙得热火朝天的,于是好奇地突然问道。
   “儿子,打铁有什么好?一边玩去,这里热。”
   小赵明俊不解地问:“为什么呀?爹,我觉得打铁很有趣。”
   赵刚叹了口气,“儿子,打铁辛苦啊,每天在这烟熏火燎的,挣不了几个钱。咱们这村子太穷太偏,在城里才有更多的机会,才能过上好日子。”
   林芳在一旁插话道:“俊儿,听你爹的,好好读书,将来去城里生活。”
   小赵明俊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但心里还是对打铁充满了好奇。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赵明俊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村里没有办小学,于是赵刚俩口子把儿子送到了镇上的学校里去上学。每天清晨,小赵明俊都要沿着崎岖的山路走好几里去镇上念书。小赵明俊最害怕的是途经隔壁村的那块坟地,每次走到那里,都让他感到毛骨悚然。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小赵明俊让父亲给他削了一把降魔用的桃木剑,每天带在身上壮壮胆。
   学校虽然条件简陋,但小赵明俊学习异常努力,他心里一直记着父亲说过的那句话,一定要走出这个穷山村。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捉弄人。有一年,村子遭遇了罕见的旱灾,许多庄稼地颗粒无收。庄稼收成不好,老百姓口袋里就没钱。就算口袋里有钱,基本都拿去买粮食了。没有人来打铁,赵刚的铁匠生意也越来越差,家里的日子过得越发艰难。为了维持生计,林芳不得不去镇上帮人做些针线活,补贴家用。
   小赵明俊看着父母的辛苦,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放学后不再像其他孩子一样玩耍,而是主动帮着父母做家务,喂鸡、砍柴、挑水,小小的身板承担起了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责任。
   有一天,赵刚在打铁时不小心烫伤了手,伤口感染,发起了高烧。家里没钱请医生,林芳急得直掉眼泪。小赵明俊看着生病的父亲和无助的母亲,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改变家里的状况。好在村里有会土方的老人,用草药帮赵刚退烧,消炎。
   小赵明俊想到了学校里老师说的知识改变命运,于是更加刻苦地学习。放学回来后,他先帮家里做些家务。到晚上,他就借着微弱的油灯开始做作业,常常熬到深更半夜。
   终于,小赵明俊的努力很快得到了回报。他在一次年级考试中取得了第一名,还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他拿着奖学金回到家里,双手捧在父母面前,那年他才十二岁。
   赵刚和林芳看着懂事的儿子,既欣慰又心疼。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赵明俊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的重点中学。他也慢慢在磨炼中长大,由小赵明俊变成了赵明俊,长得眉清目秀,有了大人许多成熟的特性。
   为了供他继续念书,赵刚和林芳更加拼命地打铁和做针线活。赵明俊也深知父母的不易,在学校省吃俭用,从不和同学攀比。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他甚至还经常提着个麻袋去街上捡破烂,再背到收废品的地方卖掉,赚点生活费。
   在县城读书的日子里,赵明俊第一次感受到了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他看到了城里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看到了高楼大厦和繁华的街道。他更加坚定了要走出山村的决心,让父母过上好生活。
   高中毕业后,赵明俊考上了一所重点大学。当录取通知书邮寄到家里的时候,赵刚和林芳激动得热泪盈眶。那天晚上,一家三口破天荒地宰了一只鸡,三人坐在火炉炕上有说有笑,赵刚更是喝得大醉。
   赵明俊带着父母的期望和自己的梦想走进了大学校园。他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里,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开阔了自己的视野。
   毕业后,赵明俊进入了一家知名企业工作。他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很快在公司里崭露头角,升职加薪。
   几年后,赵明俊在城里买了房子,把父母接到了城里生活。赵刚和林芳第一次来到儿子的新家,看着宽敞明亮的房间和现代化的设施,心里充满了感慨。他们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儿子可以在城市里站稳脚跟,以后子子孙孙都是城里人了。
   赵明俊带着父母去逛商场、下馆子,让他们体验城里的生活。然而,住了一段时间过后,赵刚却总是觉得不习惯。他怀念村里的铁匠铺,怀念着那熟悉的烟火气息。
   一天晚上,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赵刚对赵明俊说:“儿子,爹知道你在城里过得好,爹很欣慰。但是爹还是想回村里,那才是爹的根。”
   赵明俊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爹,我懂您。那您和娘回去吧,想我了就给我打电话。”
   林芳也点了点头,“是啊,咱们回去,城里虽好,但还是农村自在。”
   就这样,赵刚和林芳又回到了村里,摆弄着他们的铁匠铺。赵明俊虽然在城里工作,但他经常回来看望父母,每次回来都会给家里带来各种生活用品。
   而村里的铁匠铺,虽然已经不再有往日的热闹,但它依然静静地矗立在那里,见证着赵家的变迁,也见证着村子的发展。现在的生活变好了,村里也通了土路,许多铁制类工具都是从工厂直接批发到镇里。谁家需要个锄头,铁锹啥的,都是去镇里购买。不过批发的农具,质量还是没有赵家铁铺打出来的好。赵家的铁制品,一用能用许多年,不像工厂的那些铁制品,用一段时间就卷口。于是,还是有许多人坚持着用赵家铁铺打出来的农具,觉得这样才放心。
   又是一年春节,赵明俊带着妻子和孩子回到了村里。此时赵刚和林芳已经不再打铁,而是整天操弄着门口的那点菜地。见儿子带着儿媳和孙子回来,老俩口可高兴了,当天宰一只鹅款待自己的亲孙子。晚上,一家人围坐在火炉炕上,有说有笑,温馨而幸福。
   “爹,这铁匠铺以后你打算怎么办?”刚喝完一口酒后,赵明俊问。
   赵刚笑了笑,“留着呗,这是咱家的回忆,也是村子的一部分,说不定哪天又能派上用场。”
   赵明俊点了点头,想起那陈旧却充满故事的铁匠铺,心中满是感慨。
   春节过后,赵明俊一家又回城了。赵刚和林芳继续在村里过着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日子平淡如水地过着,村里也渐渐有了一些新的变化。政府开始重视农村的发展,修水泥马路、建学校、发展特色农业。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村子慢慢变得热闹起来,一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陆续回村创业。
   赵刚看着村子的变化,心里很是高兴。他偶尔也会去铁匠铺里收拾收拾,仿佛能看到当年自己和老伴一起挥汗如雨打铁的场景。只是如今孩子都大了,并且有了自己的家庭,自己也慢慢老去,才放下了这门传了几代的手艺。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位城里的商人,说是看中了村里的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想要投资开发旅游项目。商人在村里转了一圈,对赵家的铁匠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铁匠铺要是能重新开起来,打造一些特色的铁艺纪念品,肯定能吸引游客。”商人说道。
   赵刚听了,心里一动。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儿子赵明俊,赵明俊也觉得这是个好机会。
   于是,在赵明俊的支持下,赵刚重新整理了铁匠铺,购置了新的工具和材料。不久,铁匠铺又响起了叮叮当当的打铁声。
   随着旅游项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村里。赵家的铁匠铺成为了一个热门景点,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观看打铁表演,还能亲手尝试制作一些简单的铁艺作品。
   赵刚的手艺得到了大家的称赞,铁匠铺的生意越来越好。林芳也在旁边帮忙,一家人忙得不亦乐乎。
   赵明俊看到父母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心里也踏实了许多。他知道,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家乡永远是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岁月流转,赵家铁匠铺的故事还在继续,它不仅是一个家庭的传承,也成为了村子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吸引着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感受那份独特的魅力和情怀……

共 3270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个充满温情与力量、交织着传承与变革的小说。小说围绕着赵家展开,赵家世代以打铁为生,然而到了赵刚这一代,他渴望儿子赵明俊能摆脱这一传统营生,走出穷山沟,去城市追寻更好的生活。年幼的赵明俊起初对打铁充满好奇,但在父母的引导下,他明白了读书的重要性。上学路上,他凭借桃木剑战胜对坟地的恐惧;面对家中的旱灾和困境,他主动承担家务,展现出超越年龄的懂事。当父亲受伤,他立志改变家庭状况,刻苦学习并取得优异成绩。赵明俊不负众望,在学业上不断进取,考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最终在城市中打拼出一片天地。他事业有成后接父母进城,可习惯了乡村生活的赵刚难以适应城市的节奏,选择回归乡村。赵家的铁匠铺也经历了起起落落。曾经它是村里的热闹所在,而后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沉寂。尽管村里通了路,农具采购有了新渠道,工厂批发的农具虽便捷但质量欠佳,赵家铁匠铺的优质铁制品依然备受青睐。当村子迎来发展新机遇,一位商人看中了村里的资源,赵家铁匠铺在赵明俊的支持下重焕生机,成为旅游项目中的亮点。游客们在此既能观看打铁表演,又能亲手体验制作铁艺作品。在这篇小说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与力量。赵刚夫妇为儿子默默付出,寄予厚望;赵明俊对父母充满感恩与支持。同时,它也反映了城乡差异带来的冲击和人们对故土的眷恋。我们看到了乡村在党的领导下的蓬勃发展,外出年轻人的回归创业,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与融合。赵家铁匠铺不仅是家庭传承的象征,更是乡村发展的新引擎。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乡始终是心灵的归宿,而传统的技艺和文化在新时代依然能够绽放光彩。这个故事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平衡现实与理想,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如何在故乡与远方之间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它激励着我们珍视传统,积极把握时代机遇,为家乡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书写更加美好的篇章。小说精彩,有可读性。佳作点赞!力荐共赏!【编辑:何叶】【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9025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何叶        2024-09-15 20:36:42
  这是一个充满温情与力量、交织着传承与变革的小说。小说精彩,有温度。感谢支持社团,祝中秋节快乐!阖家幸福!
何叶
回复1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5 21:27:16
  感谢老师的精彩按编,问好敬茶!
2 楼        文友:何叶        2024-09-15 20:37:37
  一篇佳作,学习了。
何叶
回复2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5 21:27:30
  感谢老师鼓励,敬茶敬茶!
3 楼        文友:冬阳先生        2024-09-15 23:36:33
  一篇富有正能量的小说,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勤劳的老赵夫妻俩,任劳任怨,只为让儿子更加出息,儿子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下勤劳与追求梦想的种子,最后得以功德圆满。好文点赞。
回复3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5 23:56:39
  感谢老师来访,敬茶敬茶!
4 楼        文友:东辰        2024-09-16 08:41:21
  好理念性好小说,小雨小说历来最棒,不仅素材好,更有一种向上精神在展着辉光。正能量文墨欣赏,大赞,赞美这好文笔文章。
回复4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6 19:42:27
  感谢老师夸奖,敬茶敬茶!
5 楼        文友:东辰        2024-09-16 08:45:40
  再赞好思,好文笔小说。就要中秋了。为社长小雨先送上祝福。中秋佳节快乐。您为社团为文友辛苦了,斟满三杯向上敬,再三杯敬您无私奉献,道一声,您辛苦了。子夜不宿为社忙,难怪江山头一峰!当敬您们……
回复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6 19:43:05
  谢谢!中秋快乐!
6 楼        文友:淡文竹雅        2024-09-16 09:08:45
  社会在发展,一些老手艺被搁置起来,遇到有眼光的高人,让老手艺拾回青春,这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好文!欣赏学习了!
静心读书,安心写字。
回复6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6 19:43:32
  感谢老师点评,敬茶敬茶!
7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16 11:17:12
  这篇文章以赵家铁匠铺的传承与变迁为线索,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家庭在时代浪潮中的起伏发展。从赵刚夫妇希望儿子走出山村,到赵明俊努力奋斗改变家庭命运,情节发展自然流畅。故事不仅刻画了家庭成员间深厚的情感,如父母为子女的辛勤付出、子女对父母的孝顺,还展现了农村在时代发展下的变化,如政府对农村发展的重视和旅游业的兴起。整体充满生活气息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一篇温暖且富有内涵的佳作。
回复7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6 19:44:01
  感谢老师精彩评论,敬茶敬茶!
8 楼        文友:十月枫叶        2024-09-16 11:29:42
  好一个铁匠铺,欣赏佳作,充满温情而励志,打铁还靠自己硬,点赞佳作。
回复8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6 19:44:27
  谢谢老师点评,敬茶敬茶!
9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9-16 22:03:14
  欣赏老师佳作!祝中秋佳节快乐!
回复9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17 21:19:51
  感谢老师来访,敬茶敬茶!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