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稻子黄了,栗子笑了,柿子红了(杂文随笔)

编辑推荐 【丁香】稻子黄了,栗子笑了,柿子红了(杂文随笔)


作者:吴贤德 白丁,76.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91发表时间:2024-09-18 15:40:10
摘要:稻子黄了,栗子笑了,柿子红了,家乡秋收了。每到秋收季节,心里永远装着家乡远方游子,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背起相机,回到可爱的家乡,用镜头记录家乡,用文字宣传家乡。

春华秋实,夏播秋收,金秋9月,收获季节,漫步老家田间地头,一望无际,金黄色的稻谷,好像撒在大地上的粒粒金子,把家乡装扮得金光灿灿,好似挂在大别山下,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卷。
   秋高气爽,秋天的景色如诗如画,金黄色的稻谷,红红的枫叶,蓝天白云,构成一幅美丽的秋日画卷,走在山间林荫小道,放眼望去,对面山坡枝头上的板栗笑开了花,山涧小溪边的柿树挂满一串串“红灯笼”,处处充满秋天的收获。
   看着奔驰在田间的收割机,让人充满许多感慨和回忆,真是今非昔比,令人瞩目和不敢想象的是,今天老家耕田种地实现了机械化,让老家年轻一代脱离掉,我们这些60年代出生,耕田种地靠老牛,收割靠人力,面朝黄土背朝天,从起早贪黑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结束了完全靠人和牛农耕时代。
   年轻时,最害怕的就是9月收割稻子季节,9月,也是个累死人的季节,上午,拿着镰刀收割稻子,下午,下田收稻子,七八十年代,老家担稻子,是个十分卖力气的重活,两头用角铁包的木尖担,一头扎一大捆,一百多斤稻子,从田间挑到打谷场上,半天下来,两肩头压得紫如猪肝。现在年轻人没一个能挺下来。
   白天割稻,担稻,收稻,晚上,把从田间收上来的稻子撒在打谷场上,老牛拉着大石滚不停在上面碾压,直到把稻谷从稻草上脱尽。赶着老牛在打谷场上,不停地转悠到半夜,转着转着,站着就睡着了,今天回想起来,不知当时是咋挺住的,那股干劲哪来的。今天的年轻人,永远体会不到这样苦日子。
   稻子收割季节,公社(现乡镇)都会派干部驻到大队(现在村),驻队干部的主要任务,就是下乡督催社员上交公粮。稻谷从稻草上脱下来后,撒在打谷场上翻晒干,再用木掀扬去灰尘等杂物,装进箩筐里,全大队社员排着长龙,肩挑稻谷,人欢马叫,送到公社粮管所,上交给国家。这种宏伟场面永远回不来了。
   白天收割稻子,晚上,我最喜欢的就是打谷场上放露天电影,七八十年代,是农村文化十分匮乏的年代,农村的文化生活,在那个全村找不到一台收音机和黑白电视机年代,农村的文化生活,就是唯一的露天电影,每当村里放露天电影,银幕前后,站的全是黑压压的人群,连草垛和树上爬得都是人。
   我的童年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电影迷”,只要听说周边晚上放电影,甚至连晚饭都不回家吃,下午放学背着书包,直接从学校跑到放电影的地方。记得有年冬天,听村里大人们说,晚上邻村放《南征北战》电影,不顾上午刚下过雨,奔着田间泥水小土路,带着在大队小学读书,同庄小伙伴们,就跑了过去。
   电影刚放一半,倒霉的是,突然又下起了雨,电影放完,浑身淋得像落汤鸡,穿的棉袄棉裤全湿透了,跑回家里,在为生产队结算账目,还没上床睡觉的父亲,见我冻得浑身直打哆嗦,一边让母亲抓紧给我找衣服换,一边操起桌边放的扫帚,举起就向我打来,吓得我赶忙闭上眼睛,父亲举起的扫帚把,并没有落在身上,只是吓唬吓唬我而已。
   稻子收割完了,公粮上交完了,生产队女社员们,把各家各户积攒的农家肥用粪筐挑到田间,男社员们,负责犁田耙地等重农活,提前为播种小麦和油菜准备肥料。不知为什么,一年四季,天天都有干不完的活,农民们,一年到头累死累活,收上来的粮食,就是一天三顿喝稀饭,只能够大半年吃。
   麦子,油菜播种完后,生产队基本没啥农活干了,年轻时,我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没有农活干了,可不能闲着在家,就带领村里和我同龄的人,一块上山砍柴,寻找树被人锯掉,埋在土里的树根,用大锄挖出来,担到街上卖掉,商店里购买完油盐后,剩余地积攒起来,新华书店买书看。
   秋风起,栗子香,9月,不仅是收割稻子季节,也是栗子收获季节,每到山坡上板栗成熟笑开了花,露出里面通红的板栗,星期天,就和村里小伙伴们,拿着剪刀,背着竹篓爬山,钻进大山密林里,我们寻找的不是板栗,而是生长在大山里野生毛栗,用剪刀把里栗子剥出来,拿到街上卖掉换学费。
   大山里的野毛栗,看着个头比板栗小许多,但无论生吃,还是煮熟吃,味道比板栗香许多,野生毛栗的价钱,无法和板栗价格比,辛辛苦苦累一天,也只能卖个一块多钱。今天的孩子们,根本吃不了这个苦头,就是把剥好的野生毛栗,放在山上,不要钱,让去拿回来,只怕也没有孩子敢拿。
   大板栗,可以做多道十分好吃的菜,如板栗炖鸡、板栗炖鸭、板栗炖排骨……先把洗净带壳的板栗,加水放进压力锅里,焖个大半熟,出锅剥壳去皮后,放进炖鸡、炖鸭、炖排骨锅里,再一块炖,炖熟后,连汤带肉,一块出锅,闻到板栗清香味,让人只流口水,胃口大增,把人馋涎得不想吃都不行。
   记忆里,6、7岁时,村北边五爷家的屋后,有一棵三个人都合抱不过来的柿子树,这棵柿树虽然长得又粗又高,上面结的柿子个头很小,和山坡野生柿树枝上,柿子个头差不多,庄上大人们,叫它“叮当柿子”(方言),田里稻穗青黄时,五爷家屋后柿树上的叮当柿子,也变青黄色了。
   五爷家屋后叮当柿变黄了,天天盼望刮大风,树梢上经不住大风猛烈摇晃的柿子,就稀稀拉拉往地上落,我和村里小伙伴等待在柿树下,争抢被大风刮落在地上,那些嚼在嘴里涩苦得不要说下咽,甚至连嘴都难张开,把这些拾起来半生不熟的柿子,掩埋在稻田烂泥里,几天后,扒出来洗净就可以吃了。
   那个年代,农村穷,父母上街购买家里日常用品,就是跟着父母一块上街,如果不哭着喊着耍赖不走和父母要,大多数父母连个糖果都不会主动给孩子买,说起来也怪,那时农村孩子虽然没啥东西吃,吃啥都感觉好吃,但一点从来不在背后去偷去拿。今天的孩子能做到吗。
   稻子黄了,五爷家的柿树上,红通通的柿子,像一串串挂在树枝上的红灯笼,五爷和堂叔爬到树干上,把通红柿子采摘下来,五奶奶担着装满柿子的竹筐上街卖掉,换些油盐等日用品回来。那时村里人都很穷,家住在山区里,除了烧饭用柴草不用买外,什么都需要掏钱买,一年甚至吃不上一顿猪肉。
   91年,为了改变家庭贫穷现状,增加家庭经济来源,我和村里年轻人一样,选择了外出打工之路,事实证明,当初我们选择外出打工挣钱是正确的,更是聪明之举,如果当初不选择外出打工挣钱,今天就没有土坯茅草房,变成了漂亮的小洋楼,如果当初不选择外出打工挣钱,今天家里就不会拥有和城里人一样,电视机、洗衣机、热水器、电脑、小汽车等,家用电器。
   时间不饶人,转眼之间,40多年过去了,从当初进城的农民工变成了大都市一员,从偏僻山村农民变成了市民,让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是,我是从大别山下农村走出来的,是那里的黄土地养育了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那里是我永远的根,那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永远刻在我的心中和脑海里。
   稻子黄了,栗子笑了,柿子红了,家乡秋收了。每到秋收季节,心里永远装着家乡远方游子,都会放下手中的活儿,背起相机,回到可爱的家乡,用镜头记录家乡,用文字宣传家乡。(吴贤德)

共 275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春华秋实,夏播秋收,金秋9月,是农民辛苦后出成果时季节,也是农民一年当中最期盼的季节。这个季节吮育着农民及其家人一年的生活保障的季节,给国人提供一年饮食保障的季节。“稻子收割季节,公社(现乡镇)都会派干部驻到大队(现在村),驻队干部的主要任务,就是下乡督催社员上交公粮。稻谷从稻草上脱下来后,撒在打谷场上翻晒干,再用木掀扬去灰尘等杂物,装进箩筐里,全大队社员排着长龙,肩挑稻谷,人欢马叫,送到公社粮管所,上交给国家”。作者从稻谷收割、栗子成熟、柿子红了展示了“田园风光美,果香路人醉”的田园风光,也反映了当年农村人生活拮据时野果辅助的艰难。把过去农村人的艰苦生活真实再现,难之难难上更难,苦之苦苦中最苦展现的更具体。“白天割稻,担稻,收稻,晚上,把从田间收上来的稻子撒在打谷场上,老牛拉着大石滚不停在上面碾压,直到把稻谷从稻草上脱尽。赶着老牛在打谷场上,不停地转悠到半夜,转着转着,站着就睡着了,今天回想起来,不知当时是咋挺住的,那股干劲哪来的。”把看电影作为整篇文章的陪衬,用细节佐证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达到后人对前辈生活不易的认知和敬意,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用自己从农民工到大都市一员的亲身经历讴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从原来辛苦收稻到现在的背起相机看秋收,见证着家乡的时代变迁。 好文推荐 欢迎欣赏 【丁香编辑 德年黄土地】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4-09-18 15:49:40
  《稻子黄了,栗子笑了,柿子红了》一文,作者从稻谷收割、栗子成熟、柿子红了展示了“田园风光美,果香路人醉”的田园风光,也反映了当年农村人生活拮据时野果辅助的艰难。把过去农村人的艰苦生活真实再现,难之难难上更难,苦之苦苦中最苦展现的更具体。读了勾起我深沉的回忆,我们都是经历者,往事如烟。
2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4-09-18 15:53:26
  作者写法独特,用笔细腻。主题突出,层次清晰,论点鲜明。.把看电影作为整篇文章的陪衬,用细节佐证当时农村生活的真实写照,达到后人对前辈生活不易的认知和敬意,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同时用自己从农民工到大都市一员的亲身经历讴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从原来辛苦收稻到现在的背起相机看秋收,见证着家乡的时代变迁。
3 楼        文友:吴贤德        2024-09-18 17:06:24
  尊敬的江山文学编辑和各位文友
   由于本人文化和写作水平有限,只能达到此写作水平,农民出生,用词较土,文中不足之处,盼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本人一定虚心接受。
吴贤德,河南固始县人。曾从事记者,现为摄影师。
4 楼        文友:闰土        2024-09-18 20:23:55
  作者写板栗、写柿子、写儿时的欢乐,都写的相当成功,写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文笔细腻,写作手法独特。“ 大板栗,可以做多道十分好吃的菜,如板栗炖鸡、板栗炖鸭、板栗炖排骨……先把洗净带壳的板栗,加水放进压力锅里,焖个大半熟,出锅剥壳去皮后,放进炖鸡、炖鸭、炖排骨锅里,再一块炖,炖熟后,连汤带肉,一块出锅,闻到板栗清香味,让人只流口水,胃口大增,把人馋涎得不想吃都不行。”写的多好呀?
5 楼        文友:闰土        2024-09-18 20:26:25
  德年黄土地编辑的越来越好了,编按也写的好,语言组织的好,辛苦了。
6 楼        文友:金刚指        2024-09-19 08:30:22
  秋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一种收获,一种希望。“稻子黄了,栗子笑了,柿子红了”既写出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也回忆到过去我们经历过的艰辛,往事如烟,往事不堪回首。
7 楼        文友:张若俞        2024-09-23 07:00:25
  汗水与丰收一路,苦难与喜悦相伴。没有艰难困苦,何来欣喜若狂。不要怕吃苦,吃苦是刀剑锋芒的砥砺石,是催人奋进的号角,是叫板困厄的底气。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