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晓荷·人世间】悠悠乡愁写不尽(散文)
说起乡愁,我们大部分人肯定会想起现代诗人余光中先生那首《乡愁》吧!这首创作于1972年的诗歌,至今已有五十多年了,但依然热度不减。其原因无非是这首诗正契合了很多人在人生旅途中的感受,有力诠释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而诗中通过“小时候”“长大后”和“后来啊”,以及“而现在”这几个时序语贯串,又借以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这些实物,把抽象的乡愁更具体化了,充分概括了诗人在漫长生活中的历程和对故土祖国的绵绵情谊。所以也才如此能打动人心,引起无数离家游子的共鸣。
从古至今,历史以来,书写乡愁的人不计其数,经典诗词歌赋妙句频出,广为流传。想来世界很美妙,你寄居的地方,正是别人心心念念的故乡,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交叉着无数思念和遐想的土地上,世界尤如一个温馨的大家园!细细思量,也不是我们不爱身旁,只是我们的心仿佛早已有了故乡的烙印!其实我们的故乡也并不见得比异乡美,但是那份对生于斯、长于斯的深情,已经融进了我们的血液与骨髓一般。那些落英缤纷,那些黄叶飘落,以及雪花片片,似乎都是一张张岁月的信笺,落笔的文字里也尽是相思与惦念!中年写少年,老年写中年,岁月蹁跹,故乡不断在变,乡愁谁都道不完、写不尽。
乡愁情结,好像是咱中国人的通病。再多歌咏诗赋也难解相思,为了了却这桩心事还会不惜跋涉千山万水地奔赴。人生沿途几多刻骨,仕途几多风光,似乎总不及故乡那些晨岚峡雾暮炊烟,小河婉延映衬下一方儿时攀爬过的山。人到中年,乡愁更深,总是难忘过去车马缓慢中的悠悠岁月,日子仿佛是一首悠扬而舒缓的老歌。是啊!在我小时候,在那个简单而纯粹的年代,没有飞机和高铁的风驰电掣,没有即时通话联略的快捷迅速,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漫长的路途和悠悠的时光拉得很长很长。人们在那些缓慢的时光里,爱情和亲情也宛如被岁月酿成了一壶醇厚绵长的老酒,越品越香,越陈越浓!
怀念那“数间茅屋在山麓,清风为伴月为邻”的悠然惬意,还有那院前野花随风,嘻笑声声满邻里!做为农村的孩子,与城市长大的孩子不同,更多了份晚熟的青涩与纯朴,也更能感觉故乡那一方山水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自然风光,更在于那份浓浓的人情味。邻里之间的相互照应,亲朋好友的欢聚时光,都成为了我们心中最温暖的回忆。对比都市的纷扰,家乡的小村俨然就是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它静静地镶嵌在时光的长河里,这里没有繁华喧嚣,却拥有一份独特的宁静。
家乡的人们,勤劳善良,淳朴厚道,他们用自己布满老茧的双手,不知疲倦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着美好的未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从春日播种忙到秋天收获,深冬收藏。每天从日出而作到日落而息,他们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却充满了希望与梦想。在那片寄予无限希望的土地上,每一个季节也似乎都有它独特的快乐。无论是万里碧绿,还是遍野金黄,抑或袤原白雪苍茫,在父老乡亲们的眼里它都具有无限的魅力。每一个人都有一张阳光明媚的笑容,远远走来尚未开言就先展开了笑脸相迎,好像比那些高官显贵生活得还要幸福。长大以后我才理解,因为他们没有过多奢望,就真诚善良,知足常乐。
人们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我的淡泊名利决不是后天自身修炼而成。与我而言,乡愁不仅是无比美好的回忆,是一个幸福的索引,也更是我写作的源泉与动力!之前的文章里我已经透露过,我对写作的热爱,还有一个原因是源于从小看妈妈总偷偷的抹泪,看她背负了那么多人生的无奈,就想把她逆来顺受的人生,以及对生活、对亲人的爱和包容写下来。而到后来文笔越来越好,就写了很多乡土文学作品,也在不经意间成了乡土作家。我写过故乡的春花烂漫,也写过故乡的小溪流水潺潺,写过秋日晴空下的田野,也写冬日素颜的小山。我一年年长大了,故乡也一年年在发展中改变,有写不尽的风景,也有写不尽的欣喜与感动!那每一种熟悉而亲切的声音,每一个不为人知的细微,都充满着田园诗画中美妙的情趣。
虽然我出生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家乡还不够富裕,但我从来没觉得故乡穷、日子苦。所以我的文章里从来没有卖惨元素,也不喜欢哗众取宠,只写给予我爱与美好感受的人,所以从来见不到卑微的痕迹。如今想来,生在中原腹地,物宝天华、人杰地灵的红色老区,本身就是一种天赐的幸运!天生就自带这种幸福感、获得感、自信感,也是源于对家乡的一种爱戴,一种尊重和敬畏。书上说一个人的原生家庭可以影响他一辈子。是啊,幸福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懵懵懂懂的少年滋味悠长,也令人一生回味无穷。尤其是被妈妈惯坏的胃, 人到中年口味还是那个少年,妈妈的味道也犹在唇齿。豫南平原上,无数个普普通通的母亲,她们最大的幸福和底气,就是能为家人做一手粗茶淡饭,把她满腔的爱都包裹在生活的细节里。母爱永远是人们对乡愁的依托,亲情也总是人们对故乡的情感皈依。山以言志、水以寄情,山水人情,万物之灵,心之向往,情系衷肠!
有很多读者说,我的文章朴实无华,自然单纯,没有刻意雕琢的字句,说白了就是我很接地气。是的,太接地气了,这几天我写文章,就站在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过的乡间地头和村中庭院旁。在田垄沟渠之间散步,灵感来了,就随时记录。走到哪里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就是写出自己当下最真实的感受。从不粉饰、不做作、不无病呻吟,我懂自己写的不仅是思念,还是精神的寄托,更是要传播一种不要忘本的思想。我知道这声音很微弱,但这是发自内心深处最纯洁的心声。这也许是中年后仍保留的稚气未脱、童心未泯,但那也是自幼来自乡间的淳朴,和始终相信人间有很多真善美的单纯,从不引人注意,但我却一直写着、快乐着,保持着这种与生俱来的乡土味。
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可能对故乡的定义就是那座城市。然而与我们农村娃而言,我们的故乡,也许就是那一个小村子,顶多也是那一片方圆几里。所有的乡愁情结,也不外乎是与这个村子里的人,和村子里的大树啊,老井啊,甚至是小猫小狗,产生的一些联系。说的再具体点儿,也许只是家族中的亲人和几个小伙伴,但是这也足够回忆一辈子。难忘七岁放学时首次看到村庄上那一拱雨后初晴的彩虹,小伙伴们欢呼雀跃,纷纷伸出小手试图触摸那遥不可及的美丽;记得十岁时老井边的大柳树下,老人们眯起眼睛,幸福地讲述往昔岁月中那些如烟花般美好的瞬间;永远忘不掉在那个放养的童年,大家一起唱过的歌谣,猜过的谜语,学过的技能,获得的所有快乐。那是一生最宝贵的财富,也是心灵上一束美丽的纽带,丝滑地与幸福的人生紧紧相连。在流年的积累和更新中,散发着希望的光芒,也似绿色蓬勃的嫩芽,象征着生命与成长!
我现在每次回家,也总是喜欢徜徉在小村的田间地头,去再次感受那亲切熟悉的绿意葱笼。故乡的风依然带着岁月和泥土的沉香,轻轻掠过庄稼的波浪,穿过竹林的缝隙,最后温柔地拂过我的心田。喜欢慢悠悠地推着年迈的爸爸,听着他讲每户人家的近况。我们在村街巷陌深处找寻着村庄以前的样子,发现三四十年前的形态都还清晰地留在脑海里。每次随着我的脚步,目光一同走进乡村,我的记忆就会全部复活。譬如小时候田间走的羊肠小路,那温馨而有原始味道的茅草屋……在我的笔下,这些被人们忘记、忽视的过往里,都透出了浓浓的乡土人情味。在那个物质还颇为匮乏的困难岁月,这种平淡的人间烟火气人会永久熠熠生辉,弥足珍贵!
秋雨绵绵中,在儿时常玩儿的池塘边撑伞踱步,看雨滴落在荷叶上轻轻滚动,滑落,滴入池塘,泛起一圈圈涟漪。这景象和小时候一模一样,也又一次唤醒了沉醉在心底纯粹的欢畅。池塘那头一群鸭子优雅地游过来,轻快的脚掌划动细碎的波纹,与岸边爬满了月季的院墙和农家小别墅的倒影合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祥和的新农村田园画。我急忙掏出手机,抓拍下这难得的画面。谁知道把它们吓得一阵嘎嘎乱叫,声浪顿时铺天盖地而来,密匝匝的鸭群倾情大合唱。声波混合报警中,引得年轻的小媳妇儿穿着飘逸的纱裙慌忙跑出家门张望,那是一张陌生而清秀的面庞,我知道这是村中的新媳妇儿,也是鸭群的主人,忙笑着解释。几句话之后我们就相熟了。村庄的人一茬接一茬,我不认识她,但会认识她的公婆及老公。老闺女回娘家和每一个人攀谈都会倍感亲切,所以这个村庄,以前很熟,现在不生,我坚信这一辈子也都不会感到陌生。
在不经意间,今年的时光又到了仲秋 ,天上月圆,人心更甜。轻嗅着桂花的清香,闻一闻这自然的气息,让疲惫的心灵在家乡休憩,享受着如小时候一样静美的日子。在村头小卖部给爸妈买了几箱过节礼物,听着屋檐下喜鹊叽喳,圆着出门在外的乡愁梦想,觉得家乡永远就是人间的世外桃源。
人生过半阅历颇多了才会深刻懂得,人这辈子总有一些珍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回忆。总有一些情谊和缘分值得我们终生珍惜和品味!当我们感到惆怅时,浓浓的乡愁、友情、亲邻情,都会暗中鼓励我们。真正的交情是往日的积累,我们也不需要经常联系,但总是记忆角落里的珍贵存在,会默默鼓励我们掸掉身上的尘埃,能发现生活尽是小确幸。家乡的一朵花,一棵树,一个老人,哪怕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总让我们驻足回顾。无论我们身在何地,乡愁始终是我们灵魂中最温暖的那一部分。它不断提醒我们,无论世界如何变迁,乡愁总是我们灵魂的牵引。故乡,承载着我们的根,携着着我们的故事,维系着我们恒久的牵念。而乡愁,是一种穿越时空的心灵羁绊。它激励我们在纷扰的日常生活中,始终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源头的崇敬。
一年年走过,忆着过往,写着当下,努力运用着新华字典里那些陈旧的词汇,一遍又一遍地组合成心中最贴切的感受。二百多篇文章中一半的乡土散文,对这些美好一直会如数家珍,这一百多篇诗文凝聚着我的心血和爱。今天我在人生的秋天,盘点着这个秋天里落叶的美好,未来不知还能继续写多少年。我想,不仅要写这个生命之源的小村、少年嬉戏的外婆村,还要写嫁入二十多年的婆家小镇,以及寄居多年的北京。想到此心里又美美的,好幸运,我有那么多幸福的港湾和美好的遇见,简直是亿万富翁。我也想到自己终将会老,老的眼花耳聋,老的哪儿也去不了,但有这些美好的回忆已足够!而且我坚信故乡不会老,反而会越来越新,也会有更多的人去赞美、思念、感恩,而且写的更好。或许那时候,我就是别人笔下慈眉善目的耄耋老人,成为TA乡愁故事里一个温柔的符号吧!
2024.9.17中秋月圆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