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风恋碧潭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风恋】高高秋月照长城(散文)

精品 【风恋】高高秋月照长城(散文) ——纪念九一八抗战九十三周年


作者:天河雪 举人,3033.72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66发表时间:2024-09-18 20:31:11


   每每站在滨江站的站台上,等待着火车开来时,总会情不自禁想起另一个站台,辽宁省黑山县火车站的站台。表姐告诉我说,当年姥爷就是在黑山县火车站的站台上,把他只有十六岁的女儿,送去北平加入东北抗日女子中学,从而走上烽烟四起、腥风血雨的抗日战场的。
   母亲是姥爷张举人最小的女儿,也是唯一一个女儿,张举人是黑山县颇有名望颇有影响的知名人士,和张作霖是同族兄弟,张作霖起事之初,曾三顾茅庐请我姥爷张举人出山加盟,一次次被婉言谢绝。张作霖走后,我姥爷张举人跟家人说,我张某人虽是一介书生,焉能不敬仁义道德?岂能与匪冠为伍?民国之初,张举人创办了全中国第一所新型中学,培养了一大批新型人才,九一八抗战暴发,学校的一大批学子纷纷奔赴前线,参加了抗日队伍,为民族解放浴血奋战英勇捐躯。
   窄窄的山石拼接铺成的路面,石缝间钻出一株株嫩绿小草的站台上,老父亲紧握住女儿的手:儿呀,一接到你哥的信,得知你哥从燕大投笔从戎,你也要奔赴北平加入抗战,老爹不拦你,老爹支持你!日本关东军突袭北大营,迅即占领了全东北,东三省几千万同胞岂甘做亡国奴?当此民族危亡之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抗敌救国。我儿有此志向和勇气,也是我张家的自豪和荣耀。
   几声汽笛长鸣,滚滚车轮,呼呼奔驰,向南向南,驶出站台,驶出城镇,驶进千山万岭……
   看不见了那列远去的绿皮火车身影,看不见了那个长长铁轨尽头的小黑点,看不见了女儿伸出车窗外不停挥动的手臂,看不见了女儿伸出车窗外,头上那条飘动的红围巾。
   然而,那位须发斑白的老人,那位腰有些微微驼背的老人,却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站台上,久久地凝望着远方。远方的落霞,飘过来一抹紫红,似那条女儿围在脖子上的红围巾飘了过来,他的眼圈红了,一声长长的叹息,惊起了一声声悠悠鸟鸣,被秋的晚风吹拂着掠过半空中的几朵白云,白云渐渐暗淡成了铅灰色,几只归巢的燕子,急匆匆从云边飞过。夜要来了。我姥爷张举人才慢慢地转过身,蹒跚着脚步朝站台外走去。
   而我母亲却一直把半个身子伸出车窗外,一直不停地挥动着手臂,围在黑黑短发上的红围巾,似秋风中飘动着的一团火红,忽然,她似又看见了老母亲,捣着小脚送出村口,又送到大路口,又追赶着她和父亲乘坐的一挂马车,捣着三寸金莲的小脚,追赶着,追赶着,直到看不见了马车的踪影,依然没有停下脚步。
   女儿一直不敢回头瞅一眼,她怕她瞅见了妈妈那双三寸金莲的小脚,吃力地在泥土路上捣动,她会大哭着扑上前,扑进她的怀里,再不肯松手。她始终不敢回头看一眼。却从此,再没能看一眼……
   她再也隐忍不住,一颗豆大的泪珠儿,啪嗒一声从眼眶里滚落下来,那颗亮晶晶的泪珠儿,落在了铁道旁一簇粉红色野花的花丛上,被一抹晚霞桔红色的光,绚丽斑斓着那粉红色的花瓣和亮晶晶的泪珠儿。
  
   二
   每当脑海里浮现出这一幕,我眼前便会浮现出另一幕情景,赵一曼奔赴前方战场的那一幕情景:她的老母亲怀里抱着她才只一岁零三个月的儿子,一送又送,再送又送,儿子的两只小手,使劲向前伸着够着,他要妈妈抱他,他要扑进妈妈的怀里,妈妈的怀,妈妈的胸口,是那样温热温馨甜蜜。可是,妈妈走了,越走越远了,够不着妈妈的手,进不了妈妈的怀,连妈妈的身影也越来越模糊,越来越看不清,看不见了……
   姥姥哭了,哽咽着,啜泣着,凄凄的泪花红了眼珠儿。
   宁儿也哭了:妈妈!你别走!妈妈!你别走!——
   她不敢回头,却多想回头再看一眼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多想回头再看一眼泪眼婆娑一声声呼叫着她的儿子,然而,她不敢回头,不能回头。一旦她回过头去,心头千丝万缕眷恋的热流,就会冲撞开她的意志,她就再也迈不动脚步,走不出大路口……
  
   三
   表姐说,她这次上美国探亲,一定要去拜望张学良将军,有一张很珍贵的照片,我母亲要她当面送给张将军。那张照片是夹在母亲一个日记本里,一直保存至今。那是一张很老式的黑白照片,虽然线条已经有些黯淡,但是照片上人物的面目神彩,却依然可见:少帅身着戎装,箭眉下双目炯炯有神,一只手臂被一个小女孩纤细的手轻轻挽住。那小女孩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长长睫毛下一对黑亮亮的大眼睛清纯如水,弯弯眉梢略带羞涩,细细嘴角却掩饰不住一丝自豪的微笑。
   那天少帅到他创办的东北抗日女中视察,一走进母亲她们宿舍,呼啦一下就被女孩子们围住了,争抢着和少帅合影。母亲回来晚了,没能抢上前,眼泪珠直在眼眶里转。少帅一扭头看见了,就主动走上前说:咱俩也照一张好吗?母亲乐得直蹦高,却没想到揣在怀里的一个小本本掉落到了地上,照完了像,少帅发现了那个掉在地上的小本本,弯腰捡了起来,顺手一翻,看见上面抄写有一首古诗: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少帅刚念了几句,脸色突变,就不往下念了,双目久久凝眸: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霄垂泪痕。
   双睛倏忽黯然,嘴角也不自觉地抽搐了几下。往门外走的时候,脚步也忽然显得有些沉重和吃力。副官赶紧上前搀扶,教务长就说,少帅今天视察了这么多地方,太累了。
   少帅走后,同室的女孩子们都埋怨母亲:你又抄写了什么歪诗?惹得校长的脸色一下子就变了。
   后来母亲为此事还跑到校园后面的小树林里大哭了一场。
   母亲三岁背唐诗,七岁读《红楼梦》,名诗佳句随口便能吟出。常常把最喜欢的一些诗词,抄在小本子上。陆游那首《关山月》,是批评南宋朝庭屈辱投降政策的,少帅却一下子就翻到了那一页上。
   可是,母亲的眼泪还没干,教务长就叫人把她叫了去。教务长告诉她,少帅在今天下午的军事会议上,高声朗诵了那首《关山月》,说这是抗日女中一个只有十六岁的小女孩,抄写在日记本上的。他要全体官兵都把这首诗背下来,牢牢记在心里。
   九一八抗战一暴发,北平所有高校的大学生,纷纷走上街头,流行示威,高喊口号,打倒日本侵略者!还我国土!还我河山!打回东北老家去!北平城沸腾了,大街小巷燃烧着愤怒的烈火。一批又一批东北流亡学生。纷纷奔赴前线,参加了抗日义勇军。
  
   四
   我舅舅参加的一支大部分由东北流亡学生组成的抗日义勇军,要紧急开赴前线,急急赶来送行的小妹,紧紧抱住哥哥的衣袖,泪珠儿在眼圈里转动,哥哥的眼圈也红了:小妹,想着给咱爸妈捎个信,就说咱们都很好。我常常一闭上眼睛,就看见妈妈又站到了村口外的大路旁,山风把一片片黄叶吹落到她的白发上,她一点没有察觉,依然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一双红肿的眼睛痴痴地凝望着远方……
   哥哥哽咽了,说不下去了。
   我是个不孝的儿子呀!
   哥,别这么说,打走了日本鬼子,咱们就回家。
   回家。回家。咱们一定会回家的!
   小妹,把你改写的那个《过零汀洋》,再给哥念一回。
   为图抗日过长城,千里烽烟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华夏沉浮雨打萍。国难当头说国难,生灵涂炭说生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不。哥,你不会死。你不要死。我等你回来,咱俩一起回家。
   回家!回家!一起回家!……
   可是,那从被日寇铁蹄踏碎的万里山河传来的一声声号角声,一声声祖国和民族的召唤,一声声在催促他前行,他不能停下脚步,他不能有别的选择。
   是的,他选择了面对侵略者的子弹,选择了面对凶残敌人的屠刀。他知道,生命对于每一个人,都只能有一次而已,失去不会再有。然而,当祖国和民族的安危,当几亿同胞的安危,需要他保卫,需要他浴血战斗,需要他献身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勇敢、坚强和不畏牺牲……
  
   五
   后来我才终于知道,母亲常常会不自觉地站在十字路口上,那棵千年老榆树下,久久,久久地向西南方向痴望。一站就是一整天,从日出到日落,从晚霞落尽到月牙升起……
   她在等一个人,而那个人,却一直没有归来。
   她脑海里似乎又浮现出王昌龄《从军行》的诗句: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共 321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动人心弦,由古诗仁人志士所留下的诗句,引伸到抗日现场,由身怀大义的将军,到义无反顾的学生和为国赴死的士兵,真的直入人心。白发苍苍的母亲,毅然决然的儿子,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民族的血性和凝聚力。一篇正气凛然又慷慨激昂的文字,看得人热血沸腾,真的非常有力度。在读后,给人树立一种坚强的必胜信念,中华民族是不可欺辱的,也是永不屈服的。文章给人鼓舞,教人不能忘记历史,催人奋进,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力荐共赏。【编辑:刘春庆】【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09023001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刘春庆        2024-09-18 20:35:11
  问好天河雪老师,拜读佳作,非常感动,一个家庭侧面反映出的民族精神,给人鼓舞。点赞。
2 楼        文友:刘春庆        2024-09-18 20:36:35
  祝老师佳作继续,支持社团。遥祝秋祺。
3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4-09-19 16:30:39
  在“九一八”这个特殊纪念的日子里发表这篇文章,应时应景,也是无声的警钟。抗日战争,是一场救国救民的战争,是印在每个中华儿女心里的伤疤,所以,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这块伤疤与耻辱。作者用深情的笔墨,讲述了姥爷在车站送母亲奔赴前线参加抗战的情景,插叙了赵一曼为赴抗日前线,与母亲、与儿子告别的情景。表现出众多先辈为抗击日本亲略者,挽救民族危亡,不惜抛下亲人,与亲人阔别,且大多是永别,而毅然勇敢走向战场,那种正义凛然,不怕牺牲的大无畏民族精神。正是有他们的勇敢与牺牲,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安宁与幸福。今天,“勿忘国耻,牢记历史,缅怀先烈”,不是口号,而是对先烈的最大安慰与致敬。文章主题明确积极,激情昂扬,对后人有很好的激励和启示作用。佳作拜读!感谢天河老师辛苦创作赐稿支持社团!遥祝秋安吉祥,创作愉快!
碧潭飘雪
4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4-09-19 16:31:13
  佳作已申报精品。
碧潭飘雪
5 楼        文友:天河雪        2024-09-20 16:06:31
  谢谢编辑!谨祝夏安文褀!
攀登文字,书写心声。灵魂追寻,夕阳借红。
6 楼        文友:碧潭飘雪        2024-09-27 15:52:16
  恭喜祝贺天河老师散文佳作获得精品!也祝贺社团!期待老师更多佳作呈现!感谢江山领导和评委关照支持!
碧潭飘雪
7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2-24 00:45:17
  周一清晨向优秀的老师祝安!愿老师幸福快乐创作丰盈。仔细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高高的秋月照长城》散文作品,对战乱年代仁人志士表现出的英勇无畏表示敬仰!顿然间被文章的优美优秀和细致细腻所吸引,文字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愉悦之美,更是一种源自生活的幸福之光,表达情愫,展现缱绻,唯文字方能企及。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共 7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