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故乡的洗衣荡(散文)

精品 【晓荷·人世间】故乡的洗衣荡(散文)


作者:芹芹森 秀才,2028.95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2163发表时间:2024-09-22 19:26:09

今年的秋天,似乎对酷夏多了一份眷念。它本应有的凉爽,至今未曾降临。多日以来,气温均已接近40度。这样的高温,着实令人难受。就连家中的自来水,也未能逃脱这股热浪的侵袭,变得温热起来。在这样的天气里,我会情不自禁地想起故乡,尤其是故乡的洗衣荡来。
   故乡的洗衣荡,紧挨着钟家湾的老屋。步行不到五分钟,即可到达。远望时,它仅是一片翠绿的竹林。但当你逐渐靠近,它的全貌便缓缓展开。首先,迎接你的是潺潺的流水声。紧接着,你能看到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有的蹲在水边洗衣服,有的则在桥上排队等待。这里,就像我们心中的梦想。初看,似乎非常简单平凡。但深入了解,就会发掘出丰富的意向美来。
   无论春夏秋冬,洗衣荡的水,总让人感觉到特别舒适。尤其是在酷热难耐的夏日,只要将肌肤浸入水中,那种透彻心扉的清凉,简直令人心醉。
   故乡的洗衣荡,并非人工雕琢,而是大自然的杰作。我不知道它何时形成,但自我出生起,它就已经存在。
   洗衣荡的水源,来自我们头顶上方约200米高的泉眼。泉水从泉眼中涌出,顺着一道倾斜约45度的石壁蜿蜒而下,形成了一条长约300米,宽约2米的水流。
   在水流的两侧,生长着一种藤蔓植物,它的果实呈红色,味道甘甜,大小与拇指相仿。我们当地人称之为地瓜。虽然我不知道它的学名,但它的美味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之中。
   水流最终汇聚成两个深潭,它们的形状宛如椭圆形的瓷盆,水深不足一米。一个潭位于前方,另一个在后方。两个水潭呈直线排列,且具有一定的倾斜度。水从内潭流向外潭,然后继续向下,形成了一条蜿蜒的小溪。溪水静静地流淌,向着李树林的方向,无限延伸。
   这两个水潭,被村里人亲切地称为“荡荡”。它们的四周,都是由天然生成的坚硬而光滑的石壁环绕。岁月的冲刷,使得这些石头变得异常光滑。它们不仅适合洗衣服,也是我们童年时的玩耍乐园。在这里,我们洗净了衣物,也洗净了心灵。
   在洗衣荡洗衣服时,偶尔会有几滴露水或几片竹叶飘落在我的头上。在轻轻擦拭露水或轻轻甩掉竹叶的瞬间,洗衣荡的水声与竹林的风声,似乎变得格外清晰。或许是因为心情愉悦,这些声音宛如一首悦耳动听的交响乐,听得人心旷神怡。
   洗衣荡的水清澈而充满活力,它那适宜的水温,给人的体感,特别舒适。每当严冬时节,它会散发出温暖的蒸汽,为清洗污垢的双手驱赶寒冷。而在炎炎夏日,它则以清凉的怀抱迎接每一位来访者。除了洗刷衣服,人们还在这里洗涤蔬菜、红薯,甚至在劳累一天后,用这清凉的水洗去脚上的尘土。而竹林,则是这片圣地的延伸,它提供了一个更加宁静的空间,让人们在洗涤之余,能够享受片刻的宁静与放松。
   我喜欢在洗衣荡的石头上洗衣服,感受着水流的温柔和石头的坚硬。每当我洗完衣服,我就会走进这片竹林。竹林里,野琵笆的低语、竹菌的清新、蜻蜓的飞舞,总是不停地吸引着我的目光。我喜欢追逐着蜻蜓,每当我抓住一只彩色的蜻蜓,心中便涌起一股自豪感。我也不会轻易放过那些竹菌,因为巧手的妈妈总能用我捡拾的竹菌,烹饪出一道道香气四溢的美食。偶尔,我还会摘下一片野琵笆的叶子,轻轻吹奏出简单的曲调。竹林的宁静与洗衣荡的喧嚣,交织成一幅和谐而美丽的画卷。
   夏日的某个午后,我在洗衣荡边惊喜地发现了几只螃蟹在清澈的水潭中游弋。我兴奋地大叫,引来了哥哥或爸爸。我们一同享受着捉螃蟹的乐趣,脸颊因激动而泛起了苹果般的红晕。
   雨后的泥泞,让我的鞋子变得沉重。每每这时,我便会急切地跑到洗衣荡,让流水带走泥土,恢复鞋子的洁净。那潺潺的水声,如同童年记忆中最悦耳的旋律,回荡在耳边。
   每逢收割季节,稻谷的碎屑让我浑身发痒。我急忙奔向洗衣荡,任由清凉的水流冲刷,驱走一天的疲惫和瘙痒,带来舒适与清凉。
   记得有一年夏天,我脸上长满了痱子,痒得难以忍受。我跑到洗衣荡,将脸浸入水中,那一刻的清凉,仿佛带走了所有的不适,只留下舒爽和惬意。
   冬日的洗衣荡,成了爸爸清洗红薯的场所。每当红薯收获的季节,爸爸就会挑着一担担沾满泥土的红薯来到洗衣荡。那些红薯,大小不一,身上裹着厚厚的泥巴,像是穿了一层天然的保护衣。
   爸爸会在洗衣荡下方放置一个大大的撮箕,然后用手将红薯一个个丢入水潭。他先是用脚踩着红薯,让泥巴随着水流慢慢剥离,露出红薯那红彤彤的肌肤。接着,他蹲下身子,拿起一个个红薯,仔细揉搓。他的动作总是那么熟练,那么温柔,仿佛在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有时我也会加入爸爸的行列,一起清洗红薯。爸爸总是笑呵呵地夸奖我,这给了我无尽的快乐。
   在寒冷的冬天,牛儿们也需要温暖的水来抵御严寒。我会从牛圈里解开牛绳,小心翼翼地牵着水牛走到洗衣荡边。牛儿将嘴伸进水潭,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那是它对泉水的温暖和清澈表达出的感激之情。
   在洗衣荡洗澡,是一种特别的体验。我们会在夏季的傍晚时分,太阳落山后,带着肥皂和毛巾,来到洗衣荡。我们会先在上游的深潭里,用清凉的水冲洗身体,然后抹上肥皂,搓出丰富的泡沫。最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那种冬暖夏凉的感觉,让人身心舒畅,仿佛所有的烦恼都随着水流一起被冲走了。当然,为了预防别人贸然撞见。我们嘴里会大声地哼唱着洗澡歌,村里人已达成共识。每当洗衣荡边传来这首歌曲,大家就会心照不宣地避开,以免造成尴尬的局面。
   回忆中,有一段与洗衣荡相关的趣事。我与堂妹,也就是伯父的小女儿,自幼关系亲密,总有说不完的心里话。尽管她住在黄家湾,与我家相隔甚远,但这并未阻碍我俩深厚的友谊。有一天,因为一点小事,她被伯母狠狠地训斥了一顿。郁闷至极,她希望能在我这里找到倾诉的出口。于是,她把家里的脏衣服放进一个洋瓷盆里。带上一把刷子,一点洗衣粉和一小块肥皂。心情有些沮丧,但又决心满满地来到我家,约我一起去洗衣荡洗衣服。
   其实,所谓的结伴而行去洗衣服,更多是借口。我们真正享受的,是那份只属于我们的时光。每当我们中的任何一个受到母亲的训斥,我们就会互相邀约。仿佛这是我们之间的一个秘密信号。
   我们聚在一起,常常是一边洗衣服,一边吐槽自己的母亲,抱怨她们的脾气和不称职。在这些共同的感受中,我们找到了共鸣,仿佛找到了彼此的慰藉。有时,当我们谈到兴头上,我们甚至会半开玩笑地幻想着要换一个别人的母亲,想象着那会是怎样的一种生活。
   在那个带着迷茫和困惑的时节,洗衣荡成了我们心灵的避风港,让我们在成长的烦恼中找到了一丝慰藉。夏日的炎热仿佛被那清凉的山泉水冲淡,我们在那里洗涤的不仅是衣物,更是心灵的尘埃。就在这样的时刻,我们的目光被一位特别的妈妈吸引。
   然后,我俩共同发现,队上的吴妈妈,特别符合我们的要求。她总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而且多次流露出想要女儿的心愿。也难怪,她的孩子,全是清一色的儿子。她的眼神里,总是流露出对女孩儿的喜爱。有一次,她甚至说过,如果有个女儿就好了。这让我们看到了希望。我和堂妹一拍即合,决定我们都要成为吴妈妈的女儿,甚至约好不再回自己的家了。我们就这样定下了这个大胆的计划。
   那天晚上,我们鼓起勇气,手牵手走进了吴妈妈家,向她坦露了我们的心愿。吴妈妈满脸堆笑地迎接我们,当晚就为我们煮了一碗香喷喷的鸡蛋面。我和堂妹的笑声,在瓦屋下回荡。我们天真地以为,终于找到了梦寐以求的幸福。但是,当碗筷声渐渐平息,吴妈妈的声音变得有些严肃起来。她告诉我们,作为她的女儿,我们将来要承担起家中所有人的被褥整理、衣物清洗、烹饪等家务。她的话语中带着坚定,仿佛在说,女儿,天生就应该承担这些责任。
   第二天,天还没亮,我们就在吴妈妈的催促下起床了。她不允许我们贪睡,还要求我们自己煮饭。在切菜的第一次尝试中,我们显得笨手笨脚。一个不小心,我们俩都割破了手指。吴妈妈却没有给予我们任何关注。她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女孩子,多受几次伤,就会切菜了。我们忍着痛,用受伤的手继续洗菜、切菜。看着鲜血从伤口止不住地流,疼痛让我们感到害怕。然而,吴妈妈却显得异常冷静,没有给我们任何包扎。她说,农村的孩子,不能太娇气。我想起了自己生病时,母亲那几夜不合眼的担忧。那一刻,我突然开始想念自己的妈妈。尽管吴妈妈性格温和,没有批评我们,但她那过于平淡的表情,却让我感到一丝冷漠。
   我们放下了手中的活计,连饭也顾不上吃,便急匆匆地朝各自的家奔去。那一刻,我仿佛领悟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每位母亲都有她们的艰辛,她们的严厉和责骂,可能只是希望我们能够更加坚强地成长。当我冲进家门,再次看到自己的母亲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暖流。我看到母亲焦急地寻找家中的酒精,迅速地打开瓶盖,小心翼翼地托起我受伤的手,将酒精洒在了我的伤口上。她的嘴里虽然还在不停地指责和抱怨,但那些话语却让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心和温暖。
   在洗衣荡的清澈水面旁,我们见证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哲学。妈妈的严格,是她对我们未来的深切期望,她希望我们能够通过学习知识,摆脱传统束缚,拥有更广阔的天地。而吴妈妈则认为,女孩子的本分在于家务,她期待有个女儿能分担日常的劳作。
   妈妈的严格,是对我们的爱护,她希望我们能超越现状,追求更高的目标。吴妈妈的生活态度,虽然让我们感到新奇,却不是我们的向往。我们不愿仅仅被定义为做家务的女孩,我们渴望读书,渴望探索未知的世界。
   洗衣荡,这个简单的地方,不仅是清洗衣物的场所,更是我们心灵成长的见证。它象征着我们从传统观念中觉醒,开始追求自己的梦想和自由。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反思,也坚定了对未来的信念。
   在盛夏的夜晚,院子里的人,都习惯聚在坝子里乘凉。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喜欢给孩子们讲些神话故事。钟爷爷的表情,随着他的声音,变得生动起来。
   钟爷爷说,在远古的时候,洗衣荡所在的地方是一片荒芜的山谷。那里没有水,也没有生命,只有无尽的风和尘土。直到有一天,一位云游的仙人路过此地,他被这里的荒凉所触动。为了天下苍生,他决定施展神力,为这片土地带来润泽和生机。
   于是,仙人从他的行囊中取出一颗神奇的种子,轻轻地撒在了山谷中。随着他的咒语,种子迅速生根发芽,长成了一片茂密的竹林。这些竹子不仅为山谷带来了绿意,它们的根还深入地下,引来了清澈的泉水。泉水汇聚成了两个水潭,也就是我们现在的洗衣荡。
   仙人告诉村民们,这片竹林和洗衣荡是山神的恩赐,它们将永远守护着这片土地和村民。他告诫村民们要珍惜这份恩赐,保护好这片竹林和泉水。说完,仙人就化作一道光芒,消失在了天际。
   每当我在洗衣荡边洗衣服,或者在给牛喂水,我都会不自觉地望向那片竹林,想象着仙人的模样,幻想着他能再次出现。
   每当放学铃声响起,我的心就飞向了那个熟悉的地方——洗衣荡。那是我一天中最期待的时刻,因为我知道,在那里,我可以脱下鞋子,把脚浸入那清凉或温暖的水中,感受那份独有的舒适和宁静。
   无奈时光荏苒,洗衣荡也随着岁月的流转而发生了改变。曾经汩汩涌流的泉眼,现在只剩下细微的涓流。那曾经清澈见底的水潭,已经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泥土覆盖和杂草丛生。想到再也不能在这里洗涤,我的心情变得有些忧郁。
   故乡的洗衣荡,在岁月的涟漪中,沉淀着往昔的清澈与欢笑。泉眼细语,潭影空蒙,每一道水流都吟唱着时间的哲思。在变迁的静默里,它教会我们:所有的改变,终是时间的必然,而记忆中的美好,却如溪水长流,永不枯竭。

共 4574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文章以洗衣荡为中心,细腻地勾勒出作者童年的轮廓,以及成长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洗衣荡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标志,更是作者情感世界的一角,承载着她对家乡的眷恋、对亲情的珍视和对传统价值的尊重。作者通过对洗衣荡四季变换的描绘,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夏日的清凉、冬日的温暖,洗衣荡的水似乎有着治愈的力量,为村民们提供了一个洗净疲惫、恢复精神的圣地。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也是对生活中简单幸福的向往。在对家人的描写中,文章以洗衣荡为背景,细腻地描绘了作者与堂妹在成长过程中的一段特殊经历。在那个炎热的夏天,两个小女孩因不满母亲的责骂,心生一念,想要“换”一个更温柔的母亲。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孩子们对母爱的渴望,也反映了她们对家庭角色和责任的探索。吴妈妈的出现,为两个孩子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机会。她的慈祥和对女儿的渴望,让作者和堂妹看到了另一种母爱的可能。然而,当她们真正尝试去适应吴妈妈的生活方式时,却发现自己对亲生母亲的思念和依赖远超过了对新生活的好奇。这一转变,深刻地揭示了血缘关系和亲情的力量,以及成长过程中对自我身份的认同。由此,作者展现了深厚的亲情和对母爱的感恩。无论是母亲在洗衣时的细心叮嘱,还是父亲清洗红薯时的辛勤背影,都透露出家庭的温暖和对下一代的期望。这些细节描绘了家庭成员间的关爱与支持,体现了亲情的力量。文章还描绘了家乡人民的勤劳与善良,从洗衣荡边的忙碌身影到田野上的辛勤劳作,村民们用他们的双手和汗水,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生活篇章。这种勤劳精神和对土地的依恋,展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一篇语言流畅、主题深刻的散文,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家乡的记忆和亲人的关爱始终是我们心灵的归宿。洗衣荡见证了作者的成长,也映照出家乡人民的生活哲学——在平凡中发现美好,在简单中寻求幸福。这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考,也是对传统价值的坚守和传承。非常不错的一篇文章,文章情感充沛,描写细致。佳作力荐赏阅,感谢赐稿晓荷,欢迎继续来稿。【编辑:陌小雨】【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09230018】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1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1-22 07:35:46
  清晨向优秀的老师问安!老师从炎热的天气说起,不知不觉间就将我们读者带入到童年记忆的朝朝暮暮,老师的精美作品情感真挚,描写人物细腻。感谢老师精彩分享!
12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1-30 09:44:12
  清晨向老师问安!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故乡的洗衣荡》优秀散文作品,不仅对童年生活的幕幕场景产生回忆联想。洗衣荡不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方位,更是见证老师成长的地方。感谢老师分享!
共 12 条 2 页 首页上一页12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