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二妹的担当(散文)
二妹的担当
俗话说:“排行的顺序,决定了在原生家庭中的地位。”按理说在我的原生家庭里是大姐,应该是付出最多的人,也应该是最有担当的人。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自从我离开家参加了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开始,我就脱离了原生家庭,由二妹秀兰承担起“大姐大”的重担。虽然她身高不足一米六,体重不足100斤,但提携和教育弟弟妹妹的责任却无情地压在她单薄的双肩上。那时候她只有十六岁。
那年代里,有一个诱人的名词叫“留城指标”,就是说,在大批知青上山下乡的时候,每一个家庭可以给一个“留城指标”,安排一个人的工作。我走了,留城指标自然落在二妹身上,因为她是应届毕业生,符合留城条件。可我的妈妈爸爸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还试图把这个留城指标给未毕业的弟弟留着。二妹与他们据理力争:“你们以为这指标是永久牌自行车吗?说不定等弟弟毕业就没有这个政策了,计划赶不上变化,我正好赶上了,弟弟是男孩子,他可以当兵,也可以考学,他学习优秀。”经过二妹的反复争取,终于把留城指标给她了。她被安排在国营理发馆工作。
我们家姊妹多,而且年龄差比较小,接着三妹妹就中学毕业了,由于学习不好,考学无门,毫无悬念地下乡了。二妹就承担起接送三妹的任务,每次三妹从乡下回来,二妹都要接送,后来听说铁路上招募下乡知青,二妹一手操作,下乡与当地农民干部吵架,回城给铁路部门领导追问,总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其办回城里安排了工作。妈妈爸爸这时候已经接近退休,又都是老实巴交的工人,没有一点门路。那时候社会上就流行这样的顺口溜:“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而我们家没有那种好爸爸;也没有学好数理化。只有一个任劳任怨的二姐(我二妹妹),这个二姐在实际生活中已经承担起“大姐大”的任务。家里大事小情都是她跑在前面。把三妹妹从乡下办回城市里,并安排在铁路部门工作,这彻底改变了三妹妹的人生路,使得三妹妹有一份“铁饭碗”的工作,同时也对下面的弟弟妹妹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妹妹回来,致使家里居住条件变得恶劣,弟弟妹妹的学习受了影响。四弟弟只好到邮局的桌子上写作业,五弟弟和六妹妹成了给三妹妹看孩子的小保姆。妈妈爸爸退休回了老家。二妹妹成了实际上的家长。那时候,她自己还未婚。为了教育和照顾弟弟妹妹,她的婚期一推再推。三妹的孩子都会走了,二妹还未婚。她忙着给三妹找地方另行居住;她忙着看护弟弟妹妹的学习,甚至去给弟弟妹妹开家长会。在那样艰苦的岁月中,二妹妹用她全部的精力苦苦支撑这这个家。每每想起这些,我都非常感激她,这些本属于我这个大姐的责任,都是二妹承担起来的。多亏二妹这个“小辣椒”一样的性格。
紧接着四弟弟高中毕业了,没考上大学,二妹又为他办理了接班(父亲退休有个指标),这可是家里的肥缺,父亲在铁路上工作了一辈子,铁饭碗,工作稳定,工资高,二妹跑前跑后,上下沟通左右托人,总算尘埃落定。四弟弟在火车站安排了工作,爸爸妈妈的一颗悬着的心落地了。从这个意义上讲,二妹妹为原生家庭立下了汗马功劳,她毫无私心,一颗初心天地可鉴。我远隔千里,家里的事情总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后来四弟弟的恋爱结婚、婚后磨合期矛盾的疏解,都是二妹出的力。中国人都知道,小夫妻打架不记仇,而疏解矛盾的二妹妹免不了批评他们双方,让他们多做自我批评,结果“小夫妻好了,二妹妹臭了”。这是常有的事情,二妹从不计较这些事情,她心里干净得很,不怕别人说闲话。所有的弟弟妹妹小夫妻磨合期,都有二妹妹撮合的痕迹。这本属于大姐我该干的,可是我由于在外地工作而缺席。所有我该吃的苦都叫二妹妹秀兰吃了。这绝不是一句感激的话能表达的。多年前,我写了一篇小说《像姐姐一样的妹妹》,就是想表达二妹对我的恩情,但是写完了仍然意犹未尽,感觉词不达意。
在将近30岁的时候,二妹结婚了,结婚后仍然没有放下娘家的责任。为了忙乎妹妹结婚的事情,自己的女儿肝炎都没有到现场参与治疗。可见她多么顾全原生家庭的亲情!我想我是做不到的。在我的认知里,核心家庭比原生家庭的顺序在前面。我儿子、丈夫的事情绝对排在第一位的。而二妹妹这样大公无私是值得我敬佩的。
在父母亲七十岁以后,由于不能自己照顾自己,又从老家回到子女身边,二妹妹义不容辞地承担了做饭、买菜、处理家务事情。直到父母去世都是二妹妹给擦拭身体,整理仪容,理发,穿养老衣服等,按照中国传统文化,按照孔孟之道,这就是“大孝”,这一点,我无法对比,只能永远铭记在心。
岁月如梭,现在二妹和我都到了古稀之年,她依然经常关注我的健康和生活,有空就来看看我,给我带一些好吃的。有时候我们两个谈心到深夜,很多爸爸妈妈弟弟妹妹生活的细节,都是二妹对我说的,我已经脱离原生家庭很久了,不仅仅是没有帮助到弟弟妹妹,而且和他们的感情也不如二妹妹深。我有时候宽慰自己,也许我与原生家庭的缘分就是这样吧,我只是一个过客,二妹妹这辈子才是来给爸爸妈妈报恩的人!
作者简介:张凤英,女,毕业于厦门大学,古稀之年的副教授,原籍河北阜平,现山东烟台,山东作协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江山文学网站签约作家兼编辑,在中国作家网、起点中文网河北新闻联盟等网站发表长篇小说,有《教坛风云》《哈斯琪琪格的罗曼蒂克》《蓝颜知己》等;出版《月亮湾小说散文集》《静夜思》《张凤英散文集》《飞雪迎春》等书籍。短篇作品主要发表在《奔流》《草原》《荷花淀》《五台山》《时代报告》《当代文学·海外版》《平原作家》《阅读》等海内外各大媒体。
作品题目 发表的刊物 发表的日期 奖励情况 发表的栏目 备注
1难忘儿时端午节 参花 2024年2月
2我的大学老师 青年文学家 2024年2月
3母亲拿的千层底 烟台晚报 2024.1.23
4儿时的惊蛰 烟台晚报 2024.3.5
5青春爱情树 齐鲁晚报 2024.3.12
6 就好这口羊肉 烟台晚报 2024.3.23
7修铁路的父亲 烟台晚报 2024.3.20
8正能量与负能量 芝罘文艺 2024春季刊
9母亲的照片 老年生活报 2024.3.29
10世界读书日随笔 烟台晚报 2024.4.27
11娘,我来看你了 老年生活报 2024.5.10
12今夜无眠 烟台日报 2024.5.13
13宝宝穿越爸爸的童年 丑小鸭文学 2024.2
14怀念三叔 烟台晚报 2024.6.15
15父亲的信 烟台晚报 2024.6.20
16祖国供我上大学 海河文学 10期
17明霞的幸福婚姻 陕西文学 5
18父亲的来信 丑小鸭文学 5
19故乡再召唤 奔流 7期
20致父母 青年文学家 9上
21我爱植物园 青年文学家 9中
22记忆深处野蔷薇 烟台晚报 7.25
23祖传一方石砚 烟台日报 8.7
24槐树庄的童年 齐鲁晚报 8.9
25沉默的父爱 烟台晚报 8.20
26那年七妹出生时 烟台晚报 周日 文学 往日如昨
27爷爷奶奶的爱 烟台晚报 周三 怀故人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