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难忘的国庆节 ——散文
每到国庆节,我的心情彭湃而激昂。儿时那别开生面的欢庆场景就清晰的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国庆节是我们每一个国民共同的节日。然而每一个国民对于这个节日,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份特殊的经历,由此构成了关于过国庆节的独特感受,因此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那个物质匮乏,人民生活不富裕,交通受限,信息不发达的年代,对于我们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唯有种好地才是一家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家里人多地多,一年365天,没有休息日。
记忆里,每年国庆节,全家人破天荒的休息一天。说是休息,家里也有活干。全家人起个大早,先打扫庭院,然后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剥堆得跟山似的玉米叶子。这个时间正是赶收赶种的时候,地里的玉米掰回来堆放在院子里,待国庆节这难得休息的一天全家齐上阵剥玉米。父亲、母亲、哥哥、姐姐、嫂子、谁也不说话,手里的动作娴熟而麻利。大家表情严肃,手里干着活,全神贯注的听窗台上收音机里正在播放的天安门广场国庆节庆典现场直播。震耳欲聋的礼炮声,慷慨激昂的讲话声,铿锵有力的礼乐声,震撼人心的万人欢呼声从收音机里传了出来,阅兵式隔着电波都能感受到场面的恢弘。我被收音机里排山倒海的呐喊声吸引,停下了手里扒拉的玩物,凑到姐姐身边,问姐姐:“收音机里的声音咋那么好听,这是干啥呢?”姐姐停下手里的活计,面带微笑,把我搂在怀里说:“今天是国庆节,是我们伟大祖国母亲的生日。”我:“什么是国庆节,为什么要庆祝?”姐姐:“国庆节就是新中国成立纪念日。从成立的那天开始我们就过上好日子了,所以要庆祝!”
收音机里的声音是各族人民在天安门广场上隆重集会召开庆典的实况转播,欢呼声此起彼伏。我说:“我也要去天安门广场去,走,咱现在就走。”说着拉着姐姐的手使劲拽。姐姐咯咯咯地笑着用手戳了一下我的额头:“小鬼,天安门广场不是说去就能去的。”
一向节俭的母亲,在国庆节这天做一桌子菜,说是全家改善伙食,也是为了庆祝这个伟大而神圣的节日。
当收音机里唱起《义勇军进行曲》 时,母亲那烧得色香味俱全的菜也已上桌了,饭菜馋得让人直流口水。我的手还未伸出去,就被哥哥拧了一把。全家人围坐在饭桌前只等父亲发话。卧室过道墙壁上分别贴着毛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十大元帅的年画。年画正前方的方桌上,摆放着水果,茶,月饼。父亲表情严肃,洗完手,整衣,疏头后,点燃香,毕恭毕敬地插在方桌上的香炉里,母亲摆放上她一大早在山上地塄边摘来的大枣,采来的菊花。父亲在洗手整衣前就吩咐我们姊妹几个依次站在供奉伟人和领袖们的画像方桌前等候。父亲在忙活这些事的同时,母亲始终陪伴在左右。父亲带着我们行三拜九叩礼,母亲已斟满酒在一边等候。最后一个跪拜礼还未下头,父亲早已眼含热泪。在我们的搀扶下,父亲缓缓起身,端起一杯美酒,情绪激动,语气高昂的对着墙壁画上的伟人、领袖们说:“今天是个好日子,举国欢庆,万民同乐,我携全家向您们致敬!”此刻只念了扫盲班的父亲言辞犀利,语言流畅,像一位高等知识分子。“敬您们,也是敬我们伟大的祖国。第一杯 — 敬!为我们创造新中国的一代伟人们;第二杯 — 祝!各族兄弟姐妹团结一起,在新中国幸福的康庄路上大步走;第三杯酒 — 祝!我们的祖国明天更美好,更辉煌!”
父亲在我们的搀扶下回到了饭桌前,边吃饭边给我们讲红军四渡赤水、爬雪山、过草地、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和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父亲讲的很动情,讲到激动时声泪俱下。
父亲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吃了上顿找下顿,看着一斗一斗的粮食被爷爷换成大烟,奶奶心疼的直流眼泪。父亲8岁那年经人介绍,在本村一梁姓大户人家当了童工,年幼懂事需要人照顾的父亲没有力气干农活,只能给主家放牛,换取每年青黄不接时的八斗粮食。这一干就是好多年,直到解放,新中国成立,党中央毛主席带领全国人民打土豪、分田地,父亲才脱离了为时六年的童工生涯。
父亲说,他离开主家那天正好是国庆节,父亲把这个日子牢记在心里。每年的国庆节也是我们团聚的日子,隆重,庄严。父亲涛涛不绝的讲,我们一家人认真的听,哥哥时不时插上一两句话:“有了毛主席和那些为新中国做出牺牲和供献的革命先烈和英雄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从此,国庆节在的我脑海刻下了深深的印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国庆节,这个特殊的日子,我看到了国家的繁荣和伟大,更感受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和荣耀。如今,庆祝祖国生日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儿时那场别开生面的国庆节庆典记忆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这是一个不寻常的节日,是一个让人无限激动的节日。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走向未来,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
让我们珍惜今天,展望未来,用自己的力量为祖国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借此文祝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