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涯】秋日话桂花(散文)
说到秋天的桂花,人们常常会不约而同地谈到秋日走近桂树赏花的美感和快乐。这是一种独特的自然的文化之韵的体验。
桂树远看好像是长高的冬青树。近看树皮呈灰褐色,枝条为黄褐色,叶片的形状为长椭圆形,前端渐尖,两面无毛,四季常青。桂树的花通常在9月至10月上旬绽放,是聚伞花序簇生于叶腋间,然后从腋内开出多个朵花的花树。在疏密不一的枝叶下,抬头就能望见盛开着的花瓣细小的、密密麻麻分布在枝上的黄色和白色等色彩的散发着香气的小花朵。当微风吹过,桂花还会自然飘落,如同头上淋了一场“桂花雨”似的,美不胜收。这不仅是一种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
说到认识桂花树,还得从我小时候读二年级的时候说起。那年春天,我的一位邻村的同桌家里准备建新房,家人把两棵屋前长得高大的桂花树在修整枝后进行了搬迁,同桌特地从包里拎来了二根尺余长的穗枝送给我,告诉我乡人们都在他家拿桂树修枝上的穗枝,于是他也为我留了二根,让我回家插在院子里的土壤中……就这样,我把两根穗枝带回家,插在院子里的一方由我母亲刚翻了地的土壤中。没想到桂花穗枝的生命力很强,经过几场春雨后、二个多月后竟然在插的穗枝上长出了新芽。又不久长出了新叶。也许是土壤适宜桂花枝的生长的缘故,两株桂花树抽枝长叶开始长高,就像是一对双胞胎似的很可爱。到了第三年秋天,当我走近它们的时候,竟然闻到了桂花香味,仔细一看,只见一公尺多高的桂花叶丛中,长着密密的金黄色的花朵。从此每到进入秋天,家院子里的桂树就准时花开,香味扑鼻。
长大后,阅读了一些有关介绍桂树花开的文章,了解了桂树花开的悠远历史和独特的花卉文化。还阅读了古代诗人写桂花的美不胜收的诗词,就像是闻到了桂花的香气,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据文字记载,桂树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山海经》中就提到:“招摇之山,其上多桂。”伟大的诗人屈原在《九歌》和《九歌·湘君篇》中,也多次写到“桂舟”、“桂棹”、“桂栋”等词汇,这说明,当时的楚国人在酿酒、生活用品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已经广泛使用花香扑鼻的桂花树了。
汉代以后,桂花的观赏价值逐渐显现出来,人们开始将自然野生的桂花引种栽培。据《西京杂记》记载:“汉武帝初修上林苑,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奇花异树,其中有桂十株;武帝破南越后,兴建扶荔宫,广植奇花异木,其中有桂一百株。”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写到了关于栽种桂花的描述。到了唐宋时期,桂花已经从宫廷栽种普及到了民间庭院栽植,于是,赏桂咏桂蔚然成风。
桂花树开花时的花朵小巧玲珑,色淡香浓,被誉为“独占三秋,艳压群芳”,在秋天的景色中独树一帜,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古代,桂花被视为忠贞与美好的象征,经常被当作贡品上供给皇帝,代表着文武百官的忠贞和对国家的忠诚。此外,桂花还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仕途平顺、飞黄腾达。自古以来就深受人们的喜爱,更是成为了诗人墨客笔下的常客。诗人们通过手中的笔,传达了对桂花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感受,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咏桂》中写道:“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李白的这首诗不仅是对桂花的赞美,也是对古代某些人追求名利的讽刺。通过“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权力和名利的追求,古代桃李都是种植在权贵之家的门前,象征着人们对名利和权势的追求。而桂花则形成鲜明对比,它不依赖于权贵,不追求短暂的荣耀,而是以其清雅高洁的品质,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喜爱。
诗中采用了“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与“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的对比,强调桂花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保持长久的美好和芬芳。诗的最后两句“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写到了在桂花树下乘凉,凉爽又芳香,何不把桂花种植在你的庭院?表达了诗人希望人们能够珍惜桂花这种高洁的品质,将其种植在自己的庭院中,寓意深长。
李白的《咏桂》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高尚品质的追求,这种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宋代词人李清照在《鹧鸪天•桂花》中写道:“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首先“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通过“暗淡轻黄”和“情疏迹远”来形容桂花,突出了桂花不追求外在的艳丽,而更注重内在的品质和香气。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桂花的独特风韵,也暗示了作者对于内在美的重视。“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进一步强调了桂花不需要依赖外在的颜色来吸引人,其内在的美足以使其成为花中的第一流。这种观点反映了作者对于美的独特理解,即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
这是一首以桂花为题材的咏物词,通过赞美桂花来表达词人的审美观点和情感寄托。表达了作者对于内在美的重视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展现了诗人的审美观和对美的独特见解,同时也展示了李清照超凡脱俗的审美品味和对桂花由衷的赞美。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咏桂》中写道,“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诗人以神话传说为背景,描绘了桂花的高洁和香气四溢,展现了诗人对桂花的敬畏和赞美。这首诗通过描绘桂花非凡的出身和香气,展现了桂花的高洁与美丽,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赞美。诗的前两句“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赋予了桂花非凡的出身,仿佛这花是从清冷的广寒宫中移植而来,增添了浓厚的神话色彩和浪漫气息。这种描述不仅突出了桂花的独特性,还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美。后两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进一步描绘了桂花的香气与影响力,其香气仿佛从天上吹来,使得满山遍野都能闻到,这种描绘不仅展现了桂花本身的美丽与高洁,也形象地表达了桂花的广泛影响力和美好传播。杨万里的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桂花的美学价值,也寄托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以上这些古诗词只是群芳中的一部分,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桂花深厚的情感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桂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花卉,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金秋时节,桂花飘香。这时候,带着赏桂花的景愿,打起背包,带上相机、走进我国桂花开放的名胜和特色园区,在欣赏中诵诗作画,在品赏中拍照留念,真是有一种诗情画意般的享受。
走进北京颐和园赏桂花,这里是北京桂花最值得品赏的地方。这里的桂花植地面积大,一进园门就能闻到沁人心脾的清香,在仁寿门、仁寿殿、文昌院门口、佛香阁长廊等处,到处都是桂花树。颐和园原为皇家园林,秋季的桂花展尤为引人注目。其中金桂、银桂和丹桂是主要的展示品种。在东宫门、仁寿殿和长廊沿线,形成了一道独特的赏桂风景线。
在园中,还有百年古桂花、中青桂、日香桂等31盆精品盆景,这些珍贵的艺术盆景代表了颐和园的古桂盆景作品的技艺。每到中秋、国庆期间,这里花势繁茂、香气浓郁,以最美的状态展现在游客面前,不仅展示了桂花的自然美,还融入了丰富的文化元素,让游客在欣赏桂花的同时,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让人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之中,营造出了“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的诗意画面。体验到一种别样的行走在桂花丛中的诗意生活。为
走进秋风轻拂的上海的桂林公园内,桂林公园的设计也充满了古典园林的韵味,龙墙蜿蜒,花窗错落有致,与桂花树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风景。园内桂花树遍布,高矮不一,枝型各异,错落有致。在这里,各种颜色齐全的桂花争相绽放,散发出浓郁的清幽香气,就像眼前出现了一片桂花的海洋,进入了一个充满桂花香的世界,仿佛置身于一幅幅诗情画意的画卷之中。
这里桂花盛开,与园中悬挂的大红灯笼、古色古香的建筑群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幅令人陶醉的桂花花开的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此外,桂林公园还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宁静的赏桂环境,让人能够远离城市的喧嚣,享受到一份宁静与安逸。在这里,游客可以慢慢地漫步,就会在欣赏桂花的美丽中感受秋天的气息,体验一种别样的诗意生活。在这里,游客们还可以穿上汉服走进桂花林中,或者演唱一段古装戏中的唱词,就会有一种古韵浓浓的感觉。这里不仅是一座光影绝美的古风公园,更是充满着江南园林建筑风格的公园。
走进杭州西湖以南的满觉陇,这里的桂花也是在九月开始绽放,以其丰富的桂花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展现了浓厚的诗情画意。这里的桂花历史可以追溯到五代后晋时期。满觉陇沿的途山道边有七千多株桂花,品种包括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每到金秋季节,和这里的珠英琼树一起,香飘达数里之外,沁人心脾。如果遇到露水浓重的日子,桂花就会形成特别景观。它们随风洒落,如同雨珠般密集,人们行走在桂树丛之中,可以享受“桂花雨”洒香的独特体验。这就是名声在外的新西湖十景之一的“满陇桂雨”。成为了杭州的一大特色景观。1983年,这里的桂花被评选为杭州市的市花,提升了满觉陇的桂花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杭州时观赏和体验。
走进南京灵谷寺。这里有万株桂花而闻名全国,其中有一棵已超过一百多年,被称之为桂花树王,在秋风中树王青春不老,依然花儿绽放,幽香扑鼻,营造出诗情画意的浓郁氛围。这里的桂花种植方式多样,有成片栽植、有丛植、有夹道植、有植在池边的、或林缘、或与古建筑相邻的地方,整个景区都沉浸在桂花的香气中。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充满自然香气的赏桂胜地。在灵谷寺景区漫步,与盛开的桂花相遇,享受到大自然馈赠的视觉和嗅觉盛宴。特别是走近灵谷寺的“金陵桂花王”,就会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桂花香甜味儿,让人仿佛置身于桂花的甜蜜之中,为游客提供了一次难以忘怀的赏桂体验。 除上述桂花景区和景园外,全国还有许多赏桂花的地方。这些地方都以独特的桂花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
桂花不仅在诗词中占据一席之地,还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香气被广泛用于食品和日常用品中,是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药食两用物。在药用方面,桂花的花瓣具有化痰止咳的作用,一般人在牙疼、痰多时可以用花瓣泡茶喝。其桂花结的果也具有暖胃驱寒的功效,胃肠不好的人可以食用。桂花的根还可以用来熬汤,能驱散风寒。桂花还具有维生素,氨基酸等微量元素,还可以美白皮肤排毒养颜。桂花也能治疗女子的经闭痛经,风湿筋骨疼痛,腰痛,其清香的气味可以消除口腔异味。
在食用方面,桂花去梗,可以做成味道鲜美的桂花糕来食用,洗净后和糯米酒泡在一起,有开胃醒神、健脾补虚的功效。可以制作成桂花小窝头、桂花粥、桂花酒酿汤圆、泡酒制成为桂花酒等。除此之外还可制作桂花黄林酥、糯米桂花藕、桂花糖、红豆米糕、桂花茶冻、桂花梨汁龟苓膏、桂花荔枝、桂花山药、桂花果香牛肉、红酒桂花杨梅、桂花糍粑、桂花松子糖、桂花紫薯汤、桂花鱼条、桂花栗子羹等等。
多少年来,桂花通常在农历八月(特别是八月十五前后)盛开,这是由桂花树的生长习性和开花条件所决定的。然而在今年的2024年,有报道说到我国许多个地区的桂花未能在预定的时间准时绽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位园林人员告诉我:今年各地桂花不开或者延迟确实在历史上属于罕见。其原因是由于今年中国大多地区经历了史上最热的“三伏天”,全国平均气温打破了1961年以来的最高纪录,导致立秋后“秋老虎”气温居高不下。这种持续的高温环境对桂花的生长极为不利,因为桂花开放需要的是适宜的气温、光照和湿度才能正常开花。这些因素是导致桂花开放的季节发生变化。因此,桂花不开花更多是由于气候异常和自然环境变化所致。
写到这里,我想:桂花树开花的美不仅体现在其自然形态和香气上,更是体现在古文化中对桂花的赞美和寓意上。今年没有看到桂树开花,但我们同样可以走到桂花树下面,摸摸它们的枝叶,来一份对往年品赏桂花的追忆,从而从心底里撰写一首秋天桂花绽放的诗篇!
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回到了故乡,站在我小时候插枝种植长大的两棵高大的桂花树下,只见它们不畏年老,以青春的姿态绽放着金黄色的散发幽香的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