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人世间】分家(散文)

编辑推荐 【晓荷.人世间】分家(散文)


作者:廖春波 布衣,243.2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87发表时间:2024-09-29 17:36:37

过去的农村,大家庭多,四代同堂的,比比皆是。祖父母地位高,作为一家之主,以维系大家庭为荣。分家是不得已的事,犹如一场革命运动,让大家庭分崩离析,令多少人伤心流泪。小时候,我看见大家庭分家,兄弟之间吵架角逆,不可开交,手掌手背都是肉,父母也无可奈何。但公平,只是相对的,无论怎样,也不可能让每个子女满意,结果为赡养老人埋下祸根,儿孙满堂,多子多福,竟成泡影。
   大哥结婚后,也闹着分家。彼时是集体生产,三位姐姐出嫁了,二哥和我还在读书,他是挣工分主力,父母自然不同意。他便请三爸调解,三爸住在四房榜,比邻生产队,亦即祖居地,隔三差五来我家,听大哥大嫂诉苦,父母也唉声叹气。遥想当初,父母分家,极不情愿,还是为照管黄泥坪一带庄稼,由祖父母提出,分得几张桌椅板凳搬出老屋,才单独开伙的。尽管是老大,分的家产少,却从无怨言。
   父母在荒野搭建草棚,白手起家,生儿育女,含辛茹苦,好不容易使家业兴旺,可孩子长大,翅膀变硬后,纷纷飞走了。自古以来,父母主动提出分家才有面子,哪有儿大闹腾要分家的道理,但大哥犟,像黄牯牛一般,任凭劝解,也不回心转意。最终没办法,他如愿以偿。暗地里,旁人问他分家后的感受,他说比吃大锅饭好多了,不再喝清汤寡水,筷子拈肉也弯曲。父母闻知,只恨家贫,无力改变,默默煎熬。
   二哥气不过,在大哥分家头年,两弟兄干了一架。起因是南瓜,生长院坝边。盛夏煮南瓜稀饭,解渴果腹,深受欢迎,尤其是面的南瓜。院坝边土壤好,南瓜硕大无比,可有一天,大哥私自采摘,二哥发现阻止,说是父母栽的,没分给他,两人争夺不下,动了拳脚。在庭院竹林,双方怒目圆睁,扭打成一团,直到头破血流,父母闯见后,才被训斥拉开。但未记仇,大嫂家来客,煮好吃的,不时端一碗。
   姨娘、舅舅、姑爷等登门,探望父母,嘘寒问暖,大哥大嫂无不毕恭毕敬的,帮厨办招待,宛若一家人。家丑不外扬,揭父母之短,更是大不敬。外人欺负家人,无论是谁,团结一致对外。因此,有分有合,别人看来,是个整体,而在内部,分灶吃饭。平时劳动,各干各的,但双抢时,联合突击,不分彼此。年轻不会种庄稼,老人手把手地教,纵使持家,也常指点。各项开支,精打细算,人情世故,有条不紊。
   没过多久,侄女出生,满地爬行。哥嫂白天出工,将孩童甩在家,经常无人看管。我和母亲,抽空照料,可我去村小上学,母亲上坡干活,侄女便关入堂屋,撕心裂肺哭闹。夕阳西下,我放学返家,她听见脚步,大声嚎叫,双开门缝,黑黢黢的,一双乌溜溜的眼睛,可怜巴巴地望着我,泪水沾湿了小脸蛋。我推不开门,只好去菜园,摘两根黄瓜,她囫囵吞枣,稍许充饥,又陪她玩,握住小手,才不哭了。
   侄女好吃,喜欢望嘴。我们吃中饭时,大哥大嫂还在田野忙碌,侄女端着她的空洋瓷碗,站在厨房门外的狗槽边,胆怯怯朝内张望,母亲忍不住招呼,把锑锅底的米饭舀给她,又拈上可口好菜。她也识趣,知道是两家人,不上桌吃,独自在屋檐下,细嚼慢咽。小狗在一旁摇头摆尾,偶尔讨得一坨光骨头。她吃完,不饿了,大哥大嫂才回家煮饭,就基本节省她的口粮。长期如此,我家多煮一个人的饭,习以为常。
   因为穷困,粮油紧缺,二哥和我横眉竖眼,很不高兴侄女望嘴,父母虽反对分家,但木已成舟,对乖巧孙女,又不能撒手不管。逢年过节,侄女串门,进出厨房,比我还勤。母亲弄菜,我烧灶膛,她假意问:“幺爸,需要我帮忙不?”说着挨近菜板,紧盯刚起锅的热气腾腾的腊肉,聪明过人的母亲立刻切给一块,她笑逐颜开,拿着肉跑了。可我偷吃,头皮挨打。两个馋鬼,辈分不同。母亲偏心,十分明显。
   后来,又添一侄女,也这般经历。大侄女上学,懂事多了,我家开饭,她自觉回避。由于营养不良,小侄女曾脱肛。随即,突发高烧,昏迷不醒,大难临头,阖家相帮。傍晚,大哥二哥轮流背着病孩,爬坡上坎,风驰电掣,赶紧去大队卫生室急救,不料下班,关门插锁,奔赴赤脚医生家,半夜三更,几经周折,终于救活了一命。母亲发病,患肠梗阻,抬县医院,翻山越岭,全家老少,也齐上阵,共渡难关。
   多年以后,二哥参军,退伍结婚,社会日新月异,生活条件好转,思想观念巨变。父母不再阻止分家,大哥也不斤斤计较。我考学后,进城工作,大哥和二哥留守,平分父母的家产,互为邻居,相安无事。现在,子女长大,独立自主,成为常态。然而,小家子气,也滋生了,潜移默长。大小家庭,孰优孰劣,或难定夺。但祖辈们,搞大一统,管理有方,值得敬重;年轻一代,讲小而全,追求自我,无可厚非。
  

共 183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篇文章生动地描绘了农村家庭从大家庭到小家庭的演变历程及其背后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情感纠葛。在过去的农村,大家庭是一种常见的家庭模式,四代同堂有着深厚的家族情感纽带。祖父母作为大家长,维系着整个大家庭的运转,大家庭在当时被视为一种荣耀。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家庭内部矛盾逐渐显现,分家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就像文中大哥执意分家,尽管父母不同意,但最终还是分了家。这一过程充满了矛盾与无奈,兄弟间为了家产等问题产生摩擦,如南瓜事件引发的兄弟打架,却又在对外事务上保持一致,这体现了传统家庭关系的复杂性。分家后的家庭关系依然紧密相连,尽管各自分灶吃饭,但在一些关键时候又相互扶持。如在照顾孩子、应对疾病等困难时刻,家庭成员们都能摒弃前嫌共同应对。这种关系既有亲情的维系,也有传统家族观念的影响。随着时间推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思想观念的巨大转变,从父母最初对分家的抗拒到后来的接受,反映了社会变迁对家庭模式的影响。现代社会中,子女独立自主成为常态,小家庭模式盛行,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庭模式下祖辈们的坚守和努力值得我们敬重,小家庭模式下年轻一代追求自我的生活态度也无可厚非,这两者都是时代在家庭关系上留下的印记。感谢赐稿晓荷。力荐共常!【编辑:汪震宇】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29 17:45:50
  这篇文章细腻地刻画了农村家庭关系的转变。作者以家庭中的琐事,如分家、兄弟争执、照顾孩子等情节,生动展现了农村家庭从传统大家庭向小家庭过渡中的酸甜苦辣。通过描写家庭成员间复杂的情感和关系,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家庭变迁背后的社会文化因素,是一篇极具感染力和深度的作品。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09-29 17:46:44
  文章真实地描绘了农村家庭的演变历程。文中对家庭生活细节的描写十分生动,从大家庭的荣耀到分家的无奈,再到小家庭形成后的新状态,情节起伏且环环相扣。在描写家庭关系时,既体现了矛盾冲突,又彰显了亲情的力量,是对农村家庭关系的深度剖析,非常值得一读。
3 楼        文友:廖春波        2024-09-29 17:53:52
  编按神速,解读到位,感谢师友,遥祝秋安!
4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09-29 22:05:56
  不管怎么分家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亲!拜读廖老师佳作!问好老师!
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09-30 11:47:38
  这篇文章展现农村家庭从大家庭到小家庭的演变,过去大家庭模式常见,后因矛盾分家。分家过程复杂,矛盾无奈并存,却仍有关键时刻的相互扶持。社会发展致观念转变,小家庭盛行。大家庭的坚守与小家庭的追求皆有其理。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