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柳岸花明 >> 短篇 >> 杂文随笔 >> 【柳岸·星】全红婵与莫言(随笔)

精品 【柳岸·星】全红婵与莫言(随笔)


作者:严真 秀才,1371.4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58发表时间:2024-10-07 16:50:30

十二岁的农家女孩全红婵,一夜爆红,是因为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一举夺得跳水金牌。但被全国的人民群众所衷心喜爱,津津乐道,却是她的答记者问,纯朴真挚的语言和童心未泯的神情。
   记者问她成功的秘诀。答:练呗。问:为什么练?答:妈妈生病了,挣钱给妈妈治病,挣好多,治妈妈的病。小时候我爱好玩具,可是没钱,挣了可以买。
   世界冠军,让人耳目一新的答记者问,许多人泪目,唏嘘,感慨,五味杂陈或忍俊不禁。但是,决不要以为这位小冠军天真萌萌,在大是大非面前绝对泾渭分明。
   之后,当世界泳联主席,称全红婵属于世界,是世界泳联的骄傲时,她立即郑重纠正:不,我是中国人,中国运动员。小姑娘没有“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拼搏、“为祖国争光”等等一类的豪言壮语,实事求是,潜意识的陈述自白,却把爱国爱家的情怀展示得淋漓尽致。全红婵不仅被“奥粉”所追捧,更被人民群众所喜爱,亲昵亲切亲热的“婵宝”,成为人们对这名农家可爱小女孩的特有称呼,完全在情理之中。
   中共党员、现中国作协副主席莫言,本是和陈忠实、贾平凹、刘震云等伯仲难辨的现代中国著名作家,一夜爆红是因为在2012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史无前例的中国作家,大名鼎鼎的鲁迅,中国近代的“文圣”都与诺奖无缘,莫言可谓登峰造极。不过,与同为世界级的婵宝迥异,莫言获奖之后,却褒贬不一,有毁有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经笔者梳理可能有失偏颇,大概三类观点吧。
   之一挺莫,认为莫言是民族英雄,给中国增光,特别是文学艺术领域,长了脸,中国的作家终于光荣地站在世界最高的文学颁奖台,扬眉吐气。
   之二黑莫,认为莫言是民族败类,作品充斥对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的污蔑诋毁抹黑,诺贝尔文学奖是西方意识形态的集大成者,莫言获奖是卖国求荣,摇尾乞怜的结果。
   之三中庸,认为莫言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现象洞察和独特的文学笔触,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产生影响。文学唯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可以繁荣。莫言评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争议不断,各持己见,实属正常。
   今年,新中国75周年庆典,国庆招待会全红婵和莫言两位世界级的著名人物都应邀出席了,全红婵以国宴打包第一人的举动,成为舆论关注的亮点,而一直处于风口浪尖,网民爱憎对峙的莫言,自然也举世瞩目。
   按说,鱼跃龙门的农家女已经身价过亿,但她依然保持勤俭本色,一粥一饭思之不易,国宴上的剩菜剩饭剩水果,悉数打包带走,看到发在网上的视频,婵宝打包的神态动作,天真可爱自信和熟稔,我和网友一致跟帖,是众口一词的赞扬。
   国宴散席,曾经同为农家子弟,人说他的文学作品和饥寒交迫,家徒四壁的农民水乳交融,患难与共,如果发现全红婵的举动,莫言有何感想?是否也会“见贤思齐”呢?
   我认为,大的概率没有可能。虽然说,民以食为天,口之于味有同嗜焉,但国宴绝不是舌尖之福,却是一种礼仪、一种文化,也是国家至高无上的规格和荣跃。全红婵童心无忌,表露的是真情,人们理解。年近古稀的莫言不会造次,阅历、修养、礼仪和老成持重使然。更关键的是,我觉得莫言不会去丢那个人。
   我读过莫言的一篇散文体裁的文章:《拾馒头的父亲》。散文不是小说,不是演义,根据体裁的限定,文字可以修饰,但基本情节必须真实。文章讲述,莫言的父亲是个农民,借住县城亲戚家闲置的房子,一面喂猪,一面照顾在县城读书的孩子。父亲到学校拾同学们扔掉的馒头饭菜,挑回家喂猪。文章说,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努力奋斗,却害怕别人的歧视。
   终于有一天我对父亲说:爹,你就别去了。甭叫同学们知道了,笑话我。
   父亲沉吟半晌,才缓缓地说:我还是去吧。记着不和你打招呼就是了。
   文章里的“我”是不是莫言,不得而知,但毕竟文体是散文,毕竟有作者莫言的影子。当年,正在上学读书的作者,称之时年17岁,和今年国宴打包的全红婵同岁,在无比冠冕堂皇的国宴上,有着这样人生观的人打包,显然不可能。不过,令人欣慰的是,文章里的“我”最后转变了。
   文章继续讲述,学校要开家长会,老师让我父亲参加。漫天风雪里我回到家,对父亲说:爹,家长会你就别去了。我说你有病……
   第二天,依然风雪。我坐在教室,家长会开始,欢声笑语不断,我却蔫蔫地不敢抬头。埋怨父亲,你为什么是个农民呀!
   无意间发现我拾馒头的父亲,正站在风雪里的窗外,一丝不苟地聆听老师和其他家长的谈话,他的脏棉袄上落满厚厚的积雪。我的眼泪不由自主滚落下来,我冲出教室,将父亲一把拉进来,动情地对大家说:这是,——我父亲!掌声一下子如潮雷动……
   同理,文章里的“我”是不是莫言,不得而知,但毕竟是散文,毕竟应该有作者莫言的影子。我对作者“我”的醒悟,激动兴奋。
   我认为,全红婵或者莫言,两位举世瞩目的本届国宴网红,打包与否,根据不同人的年龄、身份、阅历以及习俗而定,打包义也,不打包礼也,没必要过分解读,甚至道德绑架。但是,作为世界级的奖项获得人,只有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来自中国的土地,人民养育,本色不变,爱国爱家,其作品人品奖杯事业才会得到人民的尊重推崇和爱戴,这是至理。
   大家亲切称呼的“婵宝”,喜爱的全红婵,不是最好的证明吗?

共 212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这是一篇由全红婵和莫言参加75周年国庆庆典有感而发的一篇随笔。十二岁的农家女孩全红婵,一夜爆红是因为在2020年东京奥运会上,一举夺得跳水金牌。但被全国的人民群众所衷心喜爱,津津乐道,却是得记者问,纯朴真挚的语言和童心未泯的神情。当世界泳联主席,称全红婵属于世界,是世界泳联的骄傲时,她立即郑重纠正:不,我是中国人,中国运动员。小姑娘没有“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拼搏”“为祖国争光”等等一类的豪言壮语,实事求是,潜意识的陈述自白,却把爱国爱家的情怀展示地淋漓尽致。中共党员、现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莫言,一夜爆红是因为在2012年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史无前例的中国作家。大名鼎鼎的鲁迅,中国的“文圣”都与诺奖无缘,莫言可谓登峰造极。不过,与同为世界级的婵宝迥异,莫言获奖之后,却褒贬不一,有毁有誉,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作者读过莫言的一篇散文体裁的文章:《拾馒头的父亲》。根据体裁的限定,文字可以修饰,但基本情节必须是真实的。文章讲述,莫言的父亲是个农民,借住县城亲戚家闲置的房子,一面喂猪,一面照顾在县城读书的孩子。父亲到学校拾同学们扔掉的馒头饭菜,挑回家喂猪。文章说,我是一个农村的孩子,我不怕条件艰苦,不怕努力奋斗,却害怕别人的歧视。全红婵或者莫言,两位举世瞩目的本届国宴网红,打包与否,根据不同人的年龄、身份、阅历以及民俗而定,不必要过分解读。但是,作为世界级的奖项获得人,只有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中国人,来自中国的土地,人民养育,本色不变,爱国爱家,才会得到人民的尊重推崇和爱戴。文章不失为一篇对时下热点事件和人物评论的上乘之作,并且事实详尽,观点明确,宣传了正能量。欣赏佳作,推荐共赏。【编辑:钟远】【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00150004】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钟远        2024-10-07 16:52:02
  问好作者,希望继续赐稿柳岸社团。
天才,无非是长久的忍耐!努力吧!
2 楼        文友:严真        2024-10-07 19:39:38
  感谢钟远老师推荐和精彩编按,视老师健康幸福!
3 楼        文友:老百        2024-10-08 08:23:44
  佳作欣赏推荐,已向江山精品审核组申报!
柳岸花明社团欢迎各位文友 联系群QQ:858852421
4 楼        文友:纪昀清        2024-10-19 14:30:38
  恭祝老师佳作摘精,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花明”社团,展示您的风采!
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安市作家协会会员,长篇连载《砥砺人生》
5 楼        文友:梅林臻        2025-02-22 05:15:48
  周末清晨向优秀的老师祝安!愿老师幸福快乐创作丰盈。仔细拜读老师精心创作的《全红蝉与莫言》优秀作品,顿然间被文章的优美优秀和细致细腻所吸引,文字是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愉悦之美,更是一种源自生活的幸福之光,表达情愫,展现缱绻,唯文字方能企及。感谢老师精彩创作分享!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