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淡雅晓荷 >> 短篇 >> 江山散文 >> 【晓荷·奖】拾棉花(散文)

精品 【晓荷·奖】拾棉花(散文)


作者:青李子 秀才,1121.9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97发表时间:2024-10-09 12:45:19
摘要:今年十一回家的时候,偶然看到有一对夫妇正在一小块棉田里拾棉花,那一幕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当年拾棉花的记忆。那些充满汗水、欢笑、艰辛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那是我独特的记忆,也是我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我的家乡威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东部平原,是个产优质棉的大县,棉花种植面积连续数十年年位列河北各县第一,素有“冀南棉海”之称。一提到威县,往昔那大片大片洁白如雪的棉花田就会浮现在脑海中,还有那充满趣味又饱含艰辛的拾棉花场景。
   在威县,每到棉花播种的季节,农民们就怀着满满的期待,将棉籽播撒进土地,有时还盖上地膜。他们期盼着每一颗棉籽都能在土地的滋养下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因为棉花的丰收,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非凡。
   当棉花丰收的季节来临,那景象真是壮观极了。棉田里,一株株棉花像是被施了魔法的白色精灵树。从远处望去,大片的棉田如同白色的海洋,在微风的吹拂下,棉桃微微晃动,仿佛是海洋中泛起的层层波浪。每一株棉花都挂满了棉桃,棉桃饱满得像是要把外壳撑破似的,绽放出的棉花如同天上的云朵被撒落在田间。那棉花又白又软,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整个棉田那是一片银装素裹。
   在拾棉花的时候,有两种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工具的叫法,按威县方言来说,一种叫包袝,另一种叫花包。包袝,就是用来包棉花的包单。它是一块四方的布,四周精心地包了边,四个角上各缝着一根长长的带子。使用的时候可有意思啦,把包袝中间对折一下,再把两边的带子系在腰上,这样身前就形成了两片,就像一个两边不封口的大口袋,这就是我们说的棉兜。拾棉花的时候,摘取一把棉花就从这个口塞进去,就这么一把又一把地塞,直到把口袋塞得满满当当。这时候,肚子前面鼓鼓囊囊的,走起路来就得用手托着两边,一摇一摆的,就像一个行动笨拙的孕妇,又像个走起路来拽拽的唐老鸭,那模样直到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特别好笑。
   至于花包,就像是被放大两号的包袝。它的布料更加厚实坚韧,带子也更宽大重厚。花包是用来盛棉花的重要家伙什儿。通常都是先把包袝拾满了,再把棉花倒进花包里。等到花包里的棉花堆够了量,就把四根带子交叉十字捆绑起来,这样就可以把花包装上驴车打道回府了。
   可别小看拾棉花这个活计,那可是相当累人的体力活。要是腰腿不好的人,根本干不了。为啥这么说呢?因为拾棉花的时候得长时间地弯着腰,俯下上身站在那里,从高高的棉棵上把一朵朵挂在棉杆上的棉花采收下来,再放进包袝里。那不断增加的重量,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轻到重,就一直坠在腰上,这对腰部力量可是不小的考验。棉花一般都是从底部开始开,摘拾的时候腰弯的幅度很大,还得小心地躲开棉叶。有时候,拾过棉花后剩下的枯干在秸秆上的棉花壳可调皮了,会把人的手背划得横一道竖一道,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划出血道子,生疼生疼的。记着有一次,太阳暴晒,腰坠得像折成了两截,疼得直不起腰来,汗水泪水模糊了双眼。我开始闹罢工。母亲说闹吧,今年冬天你就别穿棉袄棉裤了,干脆你现在就光着吧,你身上的哪一件衣服能离得开棉花。那时,每家每户的条件都不好,一般穿的衣服都是用自家织的粗布做的。从棉花到布料,那得经过弹棉花、纺线、缠穗子、拐线、染色……很多道工序才行。
   说起缠穗子,还有一个小故事。我缠的穗子放在梭子里特别好用,母亲就必须让我缠,否则不让上学。于是,在决定哪年织布前一段时间,我就每周日背着从纺车上卸下的线锤去上学,周五带着可放进梭子里的长穗子回家。有一次,我犯了牛劲,就是不背,母亲就满地跑着要打我。现在回家,一说起这事,母亲就声音哽咽,眼里泛着泪花,含着歉意地说她那时候怎么会那样啊,怎么着你也是在上着学呢。许是为自己打个圆场,不忘补上一句谁让你缠的穗子好用呢。
   听母亲这样说,那时的我再也不敢闹罢工了,重新老老实实地拾棉花。
   拾棉花,也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在进入棉田前,要确保自己的衣物不会被棉枝勾住或者划破,最好穿一些耐磨且宽松的衣服,这样行动起来比较方便。其次,在拾棉花的过程中,要时刻留意脚下,棉田的地面可能会因为灌溉或者雨水而有些泥泞,一不小心就容易滑倒摔伤。棉田也会有一些昆虫,要避免被昆虫叮咬。另外,拾棉花时要注意棉株的生长情况,不要过度拉扯棉枝,以免影响还未采摘的棉花生长或者对棉株造成损伤。
   拾棉花也有技巧。首先,得学会手眼配合,眼到手到,而且要左右手同时开工,这样摘下来的棉花才能很快地塞进腰部的棉兜里。在采摘的过程中,还有个小窍门,要稍微用力夹住棉花壳再把顺势往上揪,就能更顺手地棉花摘下来,再顺势把采摘下来的棉花放进棉兜里。当手眼配合熟练之后,就可以加快速度了,但是同时还要保证采收的棉花干净,不能沾太多的枯枝败叶或其他脏东西,不然棉花的质量和等级将会受到影响,这可关系到最终的收入呢。
   棉花这东西,最怕雨淋了。被雨淋过的棉花,浮头就会变色发黄,就像生锈了一样,我们这儿俗称“锈了”。这样的棉花,不管是质量还是卖价都会大打折扣。那时候没有天气预报,全靠人们自己观云看天象的感觉。要是感觉要变天了,大家就会争分夺秒地抢在变天之前把棉花抢收回来。
   当棉花开到棉杆中上部的时候,叶子就开始脱落了。等到棉花全部盛开的时候,每一棵棉花就像干枝梅一样,远远望去,那一大片棉花田就像一片洁白的雪海,美不胜收。而这美丽的景象背后,是农民们殷切的期盼。他们看着那一朵朵盛开的棉花,就仿佛看到了生活的希望。每一朵棉花都是一份收入,是孩子的学费,是全家人的口粮,是来年的农资。所以,他们在田间劳作时,虽然辛苦,但心中满是对丰收的渴望,希望这片棉花田能给予他们丰厚的回报。
   为了拾棉花,大家一般都不回家吃午饭。带上点干粮,再拎上一壶热水,就在田间地头解决吃饭问题了。
   每当一天的拾棉花工作结束,把棉花装上驴车,自己躺在热乎乎、软绵绵的棉包上,那种感觉真是又舒服又疲惫,直想睡觉。可是又不敢睡啊,因为村里都是土路,坑坑洼洼的,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甩下车,那可就糟糕透顶了。
   你以为拾完棉花就万事大吉了吗?才不是呢!棉花拾回来之后,要晒干,还要择干净,然后送到棉站去卖掉才能拿到钱。那时候棉站很少,卖棉花的队伍就像长龙一样,蜿蜒曲折能有好几里地。有拉排子车的,有推独轮车的,有肩扛担挑的。排队的时候,大家最害怕的就是有熟人加塞,有时候就因为这个还会大打出手呢。我还记得有一次,眼看就轮到我们了,突然冒出来一个不讲理的人想要加塞。急了眼的爷爷,当时都近80岁了,只见他直接用双手抡起一大花包棉花,抢在那个不讲理的人前面,把花包放在秤上。当时,大家都惊呆了,谁也不知道爷爷哪来的那么大力量,那个不讲理的人也被唬了一大跳,乖乖地退到我们后面去了。事后问爷爷,爷爷说他自己也不知道当时怎么突然就爆发出那么大的力量,最后还打趣说是老天爷看他岁数大,暗中帮了忙呢。
   现在,随着劳动力人口减少,棉花种植收入低等原因,家乡已经不再大面积种植棉花了,而是改种葡萄、梨、桃、玉米等这些果树及农作物了。今年十一回家的时候,偶然看到有一对夫妇正在一小块棉田里拾棉花,那一幕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当年拾棉花的记忆。那些充满汗水、欢笑、艰辛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那是我独特的记忆,也是我心中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

共 2839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威县的棉花,不仅仅是一种农作物,它更是威县人民生活的见证者,承载着一代又一代的记忆与情感。从棉花播种时农民满怀的期待,到丰收时那如诗如画的白色海洋般的棉田盛景,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生命力与希望。拾棉花的场景,无论是那独特的工具包袝和花包,还是其中的艰辛与乐趣,都生动地展现了威县人民的勤劳与智慧。这其中的故事,像缠穗子的小故事,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互动,既体现了当时家庭生活的质朴,也反映了棉花在家庭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棉花采摘时的注意事项和技巧,体现出农民对待棉花的精心呵护,因为棉花的质量关系到家庭的收入,那是孩子的学费、全家人的口粮以及来年的农资来源。在没有天气预报的年代,与天气抢收棉花,更凸显了棉花的娇贵以及农民对它的珍视。而在田间地头吃干粮的场景,一天劳作后躺在棉包上又不敢入睡的状态,以及卖棉花时长长的队伍和为维护秩序发生的小插曲,都真实地勾勒出那个时代棉花产业背后的社会百态。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威县不再大面积种植棉花,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那些关于棉花的记忆,却永远不会被抹去。那一小块棉田里拾棉花的夫妇,勾起的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的回忆,更是对整个威县棉花种植时代的缅怀。这些回忆是威县人民独特的文化瑰宝,它们见证了威县从传统农业向多元化农业转型的历程,也提醒着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艰辛与奋斗,珍惜现在的生活。感谢赐稿晓荷。佳作推荐共赏!【编辑:汪震字】【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00230002】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0-09 12:46:55
  这篇文章真的很棒!通过对威县棉花种植和拾棉花的细致描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那一片片洁白如雪的棉田。从棉花的种植到丰收,再到拾棉花的辛苦与乐趣,每个细节都生动鲜活。作者还融入了家庭故事,让我们感受到棉花与人们生活的紧密联系,非常感人。
回复1 楼        文友:青李子        2024-10-09 13:37:23
  感谢老师辛苦编辑!在外漂泊时间长了,回到故乡,总是想起小时候的事情。当年的场景已不再,尤为怀念。感谢您录用并编按留评给予鼓励。感谢!祝您秋安!
回复1 楼        文友:青李子        2024-10-09 18:23:12
  辛苦您了!编者按里把自己的名字都写错了,太辛苦了!谢谢啦
2 楼        文友:汪震宇        2024-10-09 12:48:01
  文章写得十分精彩。威县的棉花种植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文中对棉花丰收景象的描写美轮美奂。拾棉花的过程更是充满趣味与艰辛,各种工具的使用、采摘的技巧和注意事项等都详尽呈现。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棉花的深厚情感,也让我们看到了时代变迁下农业的转型。
回复2 楼        文友:青李子        2024-10-09 13:39:51
  经历过的事情,就难以忘记。感谢您不辞辛苦,也感谢您牺牲午休时间。有您的鼓励,我会继续。安!
3 楼        文友:范明秀        2024-10-09 14:52:53
  我小时候家里也种棉花,拜读老师的文章,仿佛回到了从前,特别温暖。那些拾棉花的日子,也见证着我的青春岁月。就像老师写的一样,那些年父母都还年轻,我们刚好长大,一生中最幸福最无忧无虑的日子永远留在心里最热乎的地方。拜读学习,敬茶!
回复3 楼        文友:青李子        2024-10-09 18:01:52
  谢谢您!拾棉花,的确即美好又艰辛,您的美评,又让我重新感受了一番,谢谢!
4 楼        文友:蔚蓝枫叶        2024-10-09 16:46:12
  拜读李老师美文,仿佛一片如云朵的棉田浮现在眼前,好文,给李老师点赞!遥祝安康!
回复4 楼        文友:青李子        2024-10-09 17:59:23
  感谢老师!同祝安康喜乐!退休后找块地干活儿去。哈哈哈哈
回复4 楼        文友:青李子        2024-10-09 18:00:03
  后年我就正式退休了。耶
5 楼        文友:陌小雨        2024-10-09 17:05:10
  威县棉花,承载着岁月与情感。从播种的期待到丰收的盛景,从拾棉的故事到抢收的艰辛,它见证了农民的勤劳智慧。虽如今不再大面积种植,但棉花记忆永恒。它是文化瑰宝,见证农业转型,提醒我们铭记过去,珍惜当下。
山本无忧,因雪白头……
回复5 楼        文友:青李子        2024-10-09 17:58:23
  谢谢小雨老师!当时觉着辛苦不堪的,一旦成为回忆,都变得特别美好。哈哈哈。换个心态,珍惜当下,日后更美好!
6 楼        文友:何叶        2024-10-28 07:26:05
  恭喜精品!姐加油!
何叶
回复6 楼        文友:青李子        2024-10-28 11:06:04
  谢谢何叶的鼓励与帮助,感恩遇见!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