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蒹葭苍苍(散文)

精品 【东篱】蒹葭苍苍(散文)


作者:简柔 秀才,1903.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285发表时间:2024-10-13 06:02:54


   家乡没有芦苇,我以为芦苇只属于西北,我觉得唯有西北的浩瀚才能滋养出芦苇的坚韧和顽强。来到这个南方的城市,频频见芦苇,真是欢喜。
   初次见芦苇,在海湾公园,那是一个开放式的公园,很小,在城市中心,公园的尽头有一排排石阶,坐在石阶上可看到一小片内海,右边是海沧大桥,气势如虹,海的对面是海沧,一座座高楼巍峨耸立。几十株芦苇,在公园入口的不远处,挨挨挤挤在几个小小的水塘间,芦苇很矮,整齐划一,被修剪过,少了一份自然天成的美感,附近是高楼和马路,车流声滚滚而来。当时的第一感觉是,芦苇与这里的气场不合。芦苇有闲云野鹤般的气质,不适合闹市。风吹来,芦苇的摇曳显得僵硬,不够灵动,被困在钢筋水泥的森林中,他们是孤单的,也是无奈的,流淌着哀愁,仿佛笼中鸟,失去了它们的天空,蓝天白云只能成为一种灿烂的梦想,此生它们只能在笼子里无助的哀鸣。看芦苇的人很多,因为芦苇慰藉了他们的乡愁,让他们似返回旧时光,他们和芦苇合影,为芦苇拍照,芦苇也许并不喜欢,谁能懂得芦苇的心事?
   我更喜欢看九天湖公园的那片芦苇。这个公园因九天湖而得名,湖的对面有一片丛林,衬得九天湖别有洞天。湖边有高高低低的树,还有几十棵落羽杉,有萋萋芳草,深绿、碧绿、浅绿纵横交错,铺开,荡漾,跌宕,让九天湖弥漫着山野气息,这种氛围适合芦苇,芦苇在九天湖畔找到了故乡的影子,天性得以伸展,长势更为恣意,有洒脱不羁的风范。站在木栈道上,凭依栏杆看芦苇,别有风味,心仿佛被水洗涤,满心澄澈。这片芦苇,像一个深沉的男子,远离红尘,拒绝纷扰,守着一条湖、一片绿色就可以把生活过出诗性与情趣。
   在落羽杉红了的季节,红色的落羽杉与青绿的芦苇遥相呼应,诠释着绿瘦红肥的意境美。李清照笔下的“绿肥红瘦”,是词人对一场风雨的娇嗔,是对海棠花的怜惜,这里的“绿瘦红肥”是一种内敛而明媚的风景,是季节给予的美好与期许。那个时节,是落羽杉的盛世华年,世人把关注与赞美都给了落羽杉,没人看芦苇。其实平日来这里看芦苇的人也是寥寥无己,芦苇并不气馁,自在地开花,欢快地摇曳,傲然地挺立,它们不为谁而存在,只活在自己纯粹而丰富的精神世界里,它们绿着,只为不辜负春秋,它们开花,只是因为要绽放,绽放是因为它们热爱生活,珍惜生命,它们要让花去飘荡,飘到水里去,随着流水,去找寻自己的远方和梦想;它们要让花去飞翔,携带着种子去天涯,这是芦苇盛大的理想。
   我始终向往乡野的芦苇。我觉得城市的氛围对芦苇是一种干扰,芦苇应该与山长水阔、秋空大雁站在一起,站成一种潇洒俊逸的姿态,他的身边应该站着一个骑着白马、吹着洞箫的青衫男子,一个弹着琵琶、浪迹天涯的歌女,他和她都历尽人间风霜,饱尝世间冷暖,他们都有一颗柔软而温暖的心,他们与芦苇构筑成一道苍凉的风景。我喜欢用苍凉去形容芦苇,这是对芦苇的一种深情,也是一种赞美。苍凉是一种深度的美,隐藏着波澜壮阔,气象万千,馈赠给人的不仅仅是沉醉,而是颠覆,是袭击。
  
   二
   所以我更倾心岩溪河边的芦苇,它们远离小镇,远离村庄,前方是青山隐隐,旁边是流水迢迢,水边有坚挺的树,修长的草。这片芦苇更为茂密,充满野性之美,它们在河边,在水中几个凸起的陆地上,大片,小片,坚韧着,挺拔着,豪迈着,顶部开出了白色的、细碎的苇花,白得像一帘幽梦,不见得多美,与桃花、梨花、牡丹无法抗衡,很素淡的。水绕着芦苇丛安然地流,温柔中有三分激荡。若是坐一叶扁舟,在水中飘荡,轻易就可以触摸到一簇芦苇。
   彼时是黄昏,暮色淡淡,天空呈青灰色,周遭寂静,衬得芦苇有沧桑意味。我觉得沧桑是一种极致的美,悲郁的美,可以深入灵魂,沙漠、胡杨林、草原、荒野都具有沧桑美。这片黄昏下的芦苇丛,有《蒹葭》里的情境,恍惚间我觉得自己似乎站在千年前的水边,我面对的是一片古老的芦苇,我是水边一个在执着等待的女人,等待什么,——等待花开,等待月圆,等待春天,等待秋天,等待一个永远不会实现的梦想,我的等待里也许有忧伤,可是我却又那么容易满足,一片芦苇从就可以让我欢乐无边。
   我的思绪进入到古老的时代,一个深秋,一湾碧水,流得袅袅娜娜,流得千回百转,水边有一簇簇芦苇,开着白茫茫的花,迷离而清幽,花上沾着露水,晶莹若少女的眼眸。水边还有一座茅草屋,屋里住在一个眉清目秀的少女,她穿着朴素的布裙,在水边浣洗,唱曲,遥望,遐思;她坐在芦苇边,曼妙的身姿与苇花相融,呈现着一种遗世独立的美。有一个男子暗暗地喜欢她,经常躲在芦苇荡里偷偷地望着她,看到她笑了,他就欣喜;看到她眼中含愁,他就忧伤。这种难以诉说的情愫折磨着男子,可是他们之间有着难以跨越的距离,他唯有转辗反侧,永远的遥望与相思,芦苇仿佛也知人意,在秋风里生动地摇曳,摇曳出一缕诗意,一份亘古不绝的哀怨与深情。
   这片芦苇在大地上存在了太久,和河流一样的古老,看过日落月出,看过风起云涌,看过一个穿着红嫁女的新娘骑着毛驴走过;听过阵阵雁声,听过蛙鸣,听过悠长的唢呐在河的上空萦绕不绝。我相信芦苇初心不改,坚守朴素,始终与水相依,这是它的纯真,更是它的可爱与练达。
   河边有一个钓者,他的背影透着旷世的孤独,仿佛历经生活太多的磨难。他坐在芦苇丛的旁边,仿佛坐在自家的小院里。他凝然不动,沉默像一座深山,他握着钓竿的姿势是那么专业,那么专注,仿佛握着他的青春与爱情。如果他戴着青箬笠,绿蓑衣,就像柳宗元笔下的渔翁了,只是老翁钓的是茫茫大雪,是千年孤独,是万古寂寞,而他钓的是一份快乐和情趣,是潇洒时光,是与芦苇一样平和的心境。
   一个老妇人牵着两头牛从河边走过,牛缓缓地走,老妇人也缓缓地走,她从哪里来,要走向何处。牛一大一小,仿佛人类的老年和少年。我已很久没有看到牛了,属于农耕时代的牛注定被工业时代抛弃,它不再属于田园,而单纯地沦为桌上的菜肴,这是牛的悲哀,也是牛的宿命。但是我喜欢看牛,在牛身上,我看到了乡村,看到了田园,看到了农耕时代的生活轨迹。
   芦苇,钓者,牛,老妇,河流,组成黄昏下一幅静美的图画,而芦苇则是图画里最鲜活的背景,在我的记忆里灼灼。
  
   三
   在影视剧里,芦苇作为一个宏阔的背景,让我印象深刻。
   电视剧《冰雪谣》里,名流沈之衡,正直,正义,有着家国情怀,因为不愿同流合污,更因为其特殊的体质与超能力,遭受海东军迫害,几度入狱。盲女米岚,被父母抛弃,幸遇沈之衡,他们彼此取暖,彼此救赎。沈之衡、米岚、司徒威涟为逃避沐梨花、厉英良的追杀,于黑夜里逃尽一片芦苇荡里。那片芦苇荡,无边无际,在冬天的黑夜里透着刻骨铭心的萧瑟。那个黑夜,安静的芦苇荡被脚步声、枪声、呼喊声撕碎,在清冷的空气里荡来荡去。他们在芦苇荡里奔跑,也是在跟他们的命运抗争。那片芦苇荡,拯救了他们,也见证了一场追杀,一场搏斗,一次人心的较量。芦苇荡还会萧瑟吗?它有着入骨入髓的温暖,不动声色中改变了三个人的人生走向和结局。
   在电视剧《雪中悍刀行》里,芦苇的存在簇簇惊心,声势浩大。
   北椋世子徐凤年带领剑仙李淳罡、丫鬟姜泥等人再次闯荡江湖,在一片芦苇荡边遭遇对手的暗算。阴谋,算计,杀戮,拯救似乎都是不经意的发生,又似乎是蓄谋已久。芦苇荡成为一种遮蔽,又让一切昭然若揭,惊天动地。最终,所有的死亡都成为芦苇荡里的一抔黄土,所有的生者,面对芦苇荡,唯有唏嘘不已。当徐凤年等人离开,也带走了所有的故事,唯有这片芦苇荡,在风里孤寂地伫立,仿佛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但是芦苇什么都知道。
   芦苇,成为影视剧里一种无声的语言,于无声处见惊雷,于无华中见斑斓。
   芦苇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格,旷世文豪苏轼就具有这种品格。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做团练副使,一切仰仗一群小人所赐,其中一个小人还曾与他交往甚厚。从一方高官到小吏,有着社会身份的差别,更有着生活品质的差距,这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在黄州,因为收入太低,无法养活一大家子人,苏轼在黄州做起了农民,躬耕于田园,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子肯定是劳累的,沉重的。若是普通人必定会抱怨,会痛苦,就此消沉,可是苏轼是积极的,是乐观的,照旧看书,写诗,交友,喝茶,游玩,把清苦的日子过出了快乐,过出了味道。黄州四年,也是他创作生涯的高峰期,他写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这是他卓越的才华所致,也是苦难的磨砺,更是他旷达心性的铸就。
   在六十二岁的高龄,苏轼又迎来了他生命的低谷,这是另一个小人章惇的陷害,这个人曾是他的朋友,他是苏轼生命里的蛊。这次,苏轼被贬至海南儋州,这是一个更偏远更荒芜的地方。苏轼一路踉跄奔波,千辛万苦抵达儋州,生活几度陷入绝境,饱尝人间悲凉。苏轼没有痛苦,没有懊恼,他的心很宽,很大,装不下怨与恨,只装着明月清风,长空浩荡,诗词歌赋和美酒佳茗,装着人间的清欢和情爱。他在这个蛮荒之地开垦出自己生命的又一个绿洲,他与当地人教朋友,教他们诗文,为他们治病,他把痛苦化成一抹阳光,给予他人,受到当地人的敬重。他是一棵最坚韧的芦苇,哪怕在最荒芜的地方,也能长得蓬勃、丰茂,百折不挠,宠辱不惊。
  
   四
   芦苇有朴实之美,更有强大的忍耐性,多像我曾在湖北落云村见到的那些父老乡亲。他们在那片土地上,辛勤地劳作,挥洒汗水,用自己的双手肩负着生活的重担,承受着生活给予的所有打磨。哪怕再苦,也不抱怨,总是乐呵呵地过日子。他们待人真诚,有客人来,恨不能把家里所有好吃的都拿出来;哪怕借钱,也要整出一桌像样的饭菜;客人留宿,他们让出自己的房间,拿出从来舍不得用的好被褥给客人睡;亲戚朋友有困难,总是尽力地帮忙,出钱或者出力。他们是田野间一片葳蕤的芦苇,在我的心间亲切地挺立,挺立出一种笑看人世的淳朴与从容。
   不管是城市的芦苇,还是乡村的芦苇,都能给我一种安静的感觉。我曾经以为安静只属于一种空间,比如在乡村,一弯月,一片菜园,一座瓦屋,一缕炊烟,那是一种安静。后来读王维的山水诗,心轻易就坠入空旷的山林间,耳边似有鸟声,有水声,有桂花飘落的声音,我找到了另一种安静,那是文字渗透出的力量。现在,看芦苇,我觉得安静是一种精神,芦苇有力地诠释着这种精神。为什么芦苇能做到安静?因为它淡然,淡然是一种境界,它不管自己美不美,都要成片的生长,都要热烈地开花,它活着只为自己,而不是为了别人。
   芦苇是可爱的,是包容的,对地域不挑剔,在南方,在北方,在城市,在乡野,它都长得好,不像牡丹、玫瑰、凤凰花那般娇贵,需要精心地呵护,芦苇不需要人管,给点泥土就灿烂。它也不需要蝴蝶,不需要蜜蜂,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是它的天堂。
   我觉得,植物与季节,像一场天荒地老的爱情,桃花、梨花是属于春天的,荷花、凤凰花只为夏天而存在,而芦苇就该属于秋天,秋天与芦苇有着相似的气质和格调。在这片南方的土地上,秋天迟迟,唯有到深冬才有些许秋意。我期待下次来时,天空有大雁飞过,落叶飘零,黄花凋残,秋风瑟瑟,秋雨飘飘,满目是枯黄芦苇,那将是一种多么迷人而雄浑的景象。
  

共 4445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每当秋季,走在水边,见到芦苇,总会想起这句古诗。作者初次见到芦苇,是在海湾公园。公园入口处,几十株芦苇,随风摇曳。看芦苇者众,芦苇慰藉了他们的乡愁,他们与芦苇合影,但并不懂芦苇的心事。作者更喜欢九天湖的那片芦苇。这片芦苇,守着一条湖、一片绿色就可以把生活过出诗性与情趣。湖边的落羽杉与芦苇遥遥相望,芦苇并未因为人们关注落羽杉而落落寡欢,它让芦花去飘,去寻找远方和梦想。作者始终向往乡野的芦苇。这些芦苇,应该与白马王子、天涯歌女去构筑一道苍凉的风景。所以,作者更倾心岩溪河边的芦苇,充满野性之美。那时黄昏,作者思绪穿越到古老的时代,幻想一少女和暗恋男子的爱情,如秋风摇曳的芦苇与水岸,永远地相望与相思。河边有一钓者,他钓的是一份快乐和情趣,有着芦苇一般平和的心境。一个老妇人,牵着两头牛,走过河边,作者看到了农耕时代的生活轨迹。 芦苇,钓者,牛,老妇,河流,组成黄昏下一幅静美的图画,而芦苇则是图画里最鲜活的背景,永存于作者的记忆之中。在影视剧中,芦苇常作为宏阔的背景,成为影视剧里一种无声的语言,于无华中见斑斓。 芦苇象征着坚韧不屈的品格,旷世文豪苏轼就具有这种品格。他是一棵最坚韧的芦苇,哪怕在最荒芜的地方,也能长得蓬勃、丰茂,百折不挠,宠辱不惊。作者又联想到,芦苇有朴实之美,更有强大的忍耐性,多像自己曾在湖北落云村见到的那些父老乡亲。芦苇可爱、包容,不管生长在哪里,它都勇于面对,努力开花。作者见到芦苇,神思驰骋,想到理想中的爱情画面,想到虽然相爱却彼此分离的相思苦,纷纭的思念,浓烈的乡愁等等,均聚于笔端,忧伤并美丽着。精彩美文,倾情荐读。【东篱编辑:韩格拉图】【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140015】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0-13 06:05:53
  深秋时节,芦花飞舞。看到芦花,如看见母亲的白发顶顶,总是惹人泛起一腔乡愁,想起故乡,思念亲人,想起许多许多。所以,这种时候,总会有很多人,驻足河边,看着风中摇曳的芦苇,一动不动,他们一定是跟着回忆的脚步走出很远很远。感佩老师才情,期待精彩继续。顺祝秋安,笔丰!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1 楼        文友:简柔        2024-10-13 11:09:43
  深谢韩老师精彩编辑,深秋是一个有着人间清欢的季节,那时,叶黄了,桂花香了,秋分清爽,来点瑟瑟秋雨,秋的况味呼之欲出了,可惜,如今我们这里还是夏天的模样。黄昏下看芦苇,秋意虽淡淡的,芦苇的美却深深打动了我,如边塞诗,有壮阔,有豪迈。感谢老师鼓励。遥祝安好,编创愉快。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0-13 06:57:04
  这篇散文以芦苇为线索,串起乡愁、爱情、品格等诸多思绪。从水边芦苇写到乡野芦苇,以其为背景展现生活画卷。借芦苇抒情,既有相思苦与乡愁,又赞其坚韧朴实,是一篇精彩美文,值得品读。 问候简柔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简柔        2024-10-13 11:15:30
  谢谢滴善斋老师雅评鼓励,对芦苇一直喜欢,虽然没有花漂亮,没有树高大,可是总觉的芦苇那么美,美得苍凉,有孤独的气质,对我是一种情感的撞击。遥祝秋祺。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13 09:42:45
  能够分辨和表达出各处芦苇的不同,本身就说明在乎芦苇的存在,这是一种最朴素的情怀,人们关注五颜六色的花卉的居多,极少的人,眼光给了芦苇。芦苇的“芦生”象征了多少人的人生,芦苇在电视剧故事里,那就不仅仅是一种苍凉宏阔的背景了,还是人生故事的烘托。和简柔老师一样,我就是一个特别欣赏芦苇的人,我在文章里写过曾经从桑沟湾湿地公园拾到一个芦苇的根,不忍弃,就搬到楼下的花坛埋上,经过养成了一片风景。最普通的秋物,成了最美的秋景,不负季节,不负土地。这篇散文的内蕴深厚,思想感情表达唯美和朴实,特别喜欢。心中乡愁浓,何处芦苇不慰藉!遥握,问候简柔老师秋祺,谨祝创作快乐!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简柔        2024-10-13 11:26:09
  谢谢怀才老师精彩留墨和鼓励。我一直以为芦苇只与西北生死相依,没有想到闽南也有芦苇。我觉得铺天盖地的芦苇是一种大美,朴实之中,豪情万千。影视剧里的芦苇荡让我震撼,无边无际,仿佛芦苇掌控了天地,震撼人心,您说得好,那是人生故事的衬托,暗示了主人公苍凉跌宕的命运。您在窗前就可看芦苇,真羡慕呀。祝老师秋祺。
4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0-13 10:23:21
  作者用柔美诗意的笔触描绘出不同环境下的芦苇,将芦苇朴素、自由、深情和不畏艰险描写的淋漓尽致,由此思绪万千,想念故乡、亲人。文章描写细腻,委婉动人,好文拜读,问候老师秋安!
回复4 楼        文友:简柔        2024-10-13 11:28:31
  谢谢石叶老师雅评鼓励。朴实的芦苇就像人世间无数朴实的人,我觉得朴实就是生命里最自然,最本真的一种状态。祝老师秋祺。
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10-13 12:12:44
  遥想远古,大地一片泽国,芦苇应该广泛存在于河湖沼泽,涵养着水分,护佑着生灵。如今钢筋水泥林立,芦苇也被挤压到逼仄一隅。老师的文章总是那么隽永清秀,联想古人雅客,身边勤劳朴实的人民,用芦苇的坚韧比喻坚强的人。老师就是我心中浣纱的姑娘,远行弹琴的歌女。祝老师秋琪,万事如意!
回复5 楼        文友:简柔        2024-10-13 16:13:40
  感谢天方老师的鼓励和厚爱。城市步步紧逼,乡村渐渐退场,钢筋水泥挤压的不仅是芦苇,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乡愁。真想看到漫山遍野都是芦苇,我觉得那是一种大气象,有古风美。让我们铿锵漫步江山,以文字为笛,吹出高山流水,吹出春江花月夜。遥祝秋祺。
6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0-13 13:34:28
  文章很美,构思、语言都美。读来令人沉醉!点赞!遥握问安!
回复6 楼        文友:简柔        2024-10-13 16:14:12
  谢谢李老师鼓励。问候秋祺。
7 楼        文友:罗莲香        2024-10-13 17:50:01
  此文以芦苇为载体,表达了作者做人的志趣和风骨。“蒹葭苍苍”,诗意的文题与内容相得益彰,作者从古代写到现代,从渺远的青衫男子、天涯歌女,写到苏东坡的人生经历,芦苇是他们人格品性的象征,浪漫、坚韧、乐观、豁达。芦苇被困在城市混凝土包围之中时,远不如活在绿水青山之间那么优雅从容摇曳多姿。芦苇承载着爱情、乡情、亲情、乡愁。好文,诗情漫漶,想象恣肆,语言跳脱灵动,美哉!问候简柔,秋祺!
回复7 楼        文友:简柔        2024-10-13 18:51:04
  感谢莲香精彩点评。最初知道芦苇,从诗经里,芦苇在诗经里摇曳着永恒的诗意。枫叶荻花秋瑟瑟,我觉得改成“枫叶苇花秋瑟瑟”也不错,芦苇就该和枫叶在一起,演绎秋意,秋味。城市的芦苇如树木一样,被修剪,总是令人惆怅。青山绿水间的芦苇,自然,恣肆,淳朴,最是天然,天然最美。谢谢莲香美赞鼓励。祝你幸福。
8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13 19:44:48
  把这普普通通的芦苇写得如此美,如此诗情画意,怕是也只有简柔老师了,我们这里很是常见,曾经拿它当引火柴。每到这个季节,它的花絮就漫天飞舞,这些美,真实存在,存在诗人文人的笔中。老师的文缠缠绵绵,深情款款,让人动容。我咋就想不到可以写写它呢,我这天天见到呢!向老师学习!
回复8 楼        文友:简柔        2024-10-14 08:58:06
  感谢红花老师的雅评鼓励。喜欢芦苇,最初因为是《蒹葭》。在影视剧里,芦苇成为一种触目的物象,烘托剧情和人物的命运走向。我特别喜欢芦苇开花,白茫茫的,清雅,纯美,素淡,比娇花更美。老师对身边的素材信手拈来,我所不及。祝您快乐。
9 楼        文友:欣然花开        2024-10-16 11:07:28
  上一篇怀才老师写芦花的文已让我惊艳,简柔老师的芦苇,也是不俗,读了很多次,沉醉、遐想,走进一片芦花地,想随风起舞,想卧下而眠,总之不愿离去,爱上了!问好老师,秋安!
随心而有趣的人
回复9 楼        文友:简柔        2024-10-16 12:42:08
  感谢欣然老师关注和鼓励。我是中年后爱上芦苇的,年轻时只喜欢艳丽的花。芦苇的质朴,顽强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值得学习。问候秋日美好。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