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宁静·忆】过河(散文)
紧挨着老家的村子西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沂蒙山区奔流而下的河,名字叫做大沂河。河的对岸,连绵不断地坐落着自然村寨,或者小集镇,再远的地方则是繁华的县城。这样一来,去沂河西边赶集上店,看风景,走亲戚,或是到县城上学、上班,乘坐汽车、火车等,都少不了要过河。
流经老家的沂河,宽度约七百米。河床里,绝大部分的年份,一年四季都有水,枯水断流的现象很是罕见。在以前,从老家过河有三个途径,除了乘渡船以外,还可以从“滚水坝(溢水坝)”,或港上大桥经过。滚水坝在南面,港上大桥在北面,分别相距老家十六里,和二十里。洪水爆发,或遭遇极端天气,渡船就会停运。有急事想过河的话,就要绕道滚水坝,或港上大桥。在不知道自行车为何物的年代,徒步绕行一二十里路,艰辛程度可想而知。
滚水坝附近的华沂村,是老沂河的流经地。有人文古迹,有奇特的参天大树,并且苏联人还在此帮助国人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节制闸。于是,这里便成了十里八乡小有名气的风景区。祖父家前园后忙忙碌碌地种地,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辈子也没去过华沂。到了晚年,腿部长了恶疮躺在病床上的时候,听说华沂有了“洋闸(节制闸)”,并有好的景致可以观看,便产生了到此处游览的愿望。可是,因没有像样的交通工具,甚至连充气的皮轱辘独轮车都没有。即使用独轮木轱辘车,推着病情危重的祖父,沿着坑洼不平的沂河堰,再经过水流湍急的滚水坝到达华沂,一路颠簸的痛苦,也是病人难以承受得了的。这样一来,祖父的心愿,就变成了终生的遗憾。
我第一次过沂河,是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初。那时候正是自然灾害频发时期,粮食吃完了,寒冷的冬天,野菜也没地方去采。在这种情况下,父亲带着家人出去逃荒。尽管父亲肩上背着沉重的包裹,可从滚水坝冰冷的河水趟过时,父亲还是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
四年后,我们一家人从外地逃荒返回老家。日子渐趋好转,父亲就买了一辆能够充气的独轮车。这样的车子,比木轱辘车不知道要省力多少倍。十来岁的时候,我就经常帮父亲拉车,或赶集上店,或走街串巷地卖东西。印象最深的是,我曾几次在深更半夜时分,帮父亲把满载货物的独轮车,从冷彻脊髓的河水里推过。且过河以后,父亲独自远去,我则返回家里睡觉。
在泥泞的田野里,在犬牙交错的土路上,在沙滩上,在河水里,亦或在坦荡荡的柏油马路上,独轮车都会默默无闻地、忍辱负重地不断前行。与其说父亲推着的是独轮车,不如说,他推着的是家庭日月的好光景。
村子西边的大沂河,看上去是南北走向的,可向南走着走着,河道就变成了西北东南方向。因了河道的这一走向,人们走在滚水坝上,便失去了方向感。滚水坝是南北走向,还是东西走向?神人也难以说得清。去县城上学,往返于滚水坝。在我的印象里,去时是南北走向,回来时就变成了东西走向。在“方向”问题上绕来绕去,我想说明的一个事实,那就是县城在老家的西南方,滚水坝在东南方。从滚水坝过河去县城,比直接乘船过河,要多走七八里的路。还因为坐船要花钱,为了省点银子,才不得不远走滚水坝。
滚水坝下面有桥洞。像桥,但又不是桥,滚水坝是用来控制河水的。所以,它的桥面上,大多时间都有汩汩的流水。长时间流水的冲刷,桥面上长满了绿油油的青苔,变得光溜溜的滑,加之水底下左一个洼坑,右一个洼坑,像是布满了陷阱。尤其是骑着自行车的时候,那时自行车可是家里的宝贝,遇着泥水路面,都是要扛着自行车走。扛着自行车走在凸凹不平的桥上,稍不注意,就会连人带车摔倒在水里。因身小力薄,胆小如鼠,我曾不止一次在上面摔过跤。好在命大,只是打湿了衣服,或打湿了干粮,对身体并未造成什么危害。
取道滚水坝过河,干天旱地的情况下,骑车在沂河堰的土路上,尚且能够通行。若遇到霉雨天气,则寸步难行。合沟在老家正东偏南的方向,距离八里。从老家经过合沟,再向南到达滚水坝的路,上面偶有沙子、石子,是附近唯一雨后可以骑车行走的路。尽管比在沂河堰上行走,折算起来又多走了五六里,但这是雨后通往县城的“华容道”,不得不走。
因了一条沂河,家乡变得闭塞。每每与河对岸的人谈及家乡的位置,对方都会感叹地说,那地方出行不便啊!可笑的是,河西岸的女人,坐着封闭严实的花轿、乘船嫁到老家的村子里,很多人都会转向。在转向人的眼里,太阳是从西边出来的,或是从南边或北边出来的。这样的日子,如堕五里雾中,如同暗无天日的岁月,何谈岁月静好,或幸福美满?好在令新娘子深恶痛绝的花轿,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坐在豪华的、明亮亮的轿车里,走再远的路也不会转向了。
老家的东边是新沂市,西边是邳州市。改革开放以后,两地政府争相投资,争相为故乡的经济发展保驾护航。往东到合沟,到新沂,早已变成了平坦坦的柏油马路,早已开通了公交车。西边,滚水坝增加了涵闸,抬高了桥面。坑洼不平,或路面湿滑的现象已不见了踪影。此外,在村人经常乘船过河的渡口两侧,三五里远的地方,分别建造了两座沂河大桥。有山,有水,有桥,有路,有现代化的气息。谁不说俺家乡好?
退休以后,闲赋在家。无聊的时候,我就骑着电动车,到沂河西岸的各旅游景点转啊,转。华沂景点的美女雕塑,如同活的一样,怎么看也看不够。银杏湖里的野鸭、白鹭,岸边如火如荼的花花草草,及水面上巍峨的玻璃栈道,让人流连忘返。漫步在“时光隧道”景点,有沧桑感,有穿越感,是洗礼,是震撼。远处的艾山,人文气息浓郁,充满着“爱”,我喜欢。
路过授贤村“张良拾履”的地方,我想起了我的表姐。在离授贤不远处乡镇工作的时候,她经常拿着东西去看望我。有时还到沂河东岸,不畏艰难地帮我在田里拔草。天妒好人,表姐已经不在了,她已经躺卧在了沂河岸边的百花丛中。
人的缘分应该是有定数的。沂河西岸,不仅有表姐这样的亲人,还有那些难以割舍的新知和旧识,无论如何都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有桥,有称心如意的交通工具,更有一棵赤热的心。常过河到西边,随心所欲地走走,看看。生活的如此,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