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心灵之约 >> 短篇 >> 传奇小说 >> 【心灵】密室追踪(小说)

精品 【心灵】密室追踪(小说)


作者:透明秋语 进士,6445.28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859发表时间:2024-10-14 04:52:55
摘要:【原创首发】正值国庆假期,除了参与检查的人之外,整栋大楼都没有无关人员,就是任务很重的分厂,也都没有安排人加班。为了不打草惊蛇,检查是在保密的情况下,以检修电梯的名义进行的……


   越往上行,就越昏暗,越往上行,就越闷热。今年的天气很反常,夏天热,立秋后更热。气象部门发布的高温红色预警天数远超往年。这种气候一直持续到了国庆前夕,才迎来了一场降温,气温从四十多度一下就降到了十八、九度,断崖似地降温让人促不及防。但即便是这样,在这狭窄深邃的电梯井道中,累积了数十天的热量显然来不及散去,依然闷热。凭体感,怎么着也得有三十八、九度吧。上行不了多久就是一身的汗水。
   负责工厂安全和保密工作的保卫处副处长张海宁一边小心地朝上攀着,一边警惕地打量着眼前的井壁,力争在这竖直的井道中,找出隐藏的秘密来。
   周遭很黑。断开了电源的电梯停在最下面的位置。没有了电梯运行时的声响,整个井道里显得那么安静,静得能听到自己喘息的声音。
   井道中低层的那盏应急灯,受他和跟在他后面的小刘身体的遮挡,光线越来越弱,而上面的灯离他们尚远。戴在额头上的头灯只能将前面不大的空间照亮,能让他们沿着朝上的铁质梯级攀登。
   在前不久进行的保密专项检查中,此项工作一直都做得很好的宁江机器厂,竟然没能通过年度检查,由市国安局牵头的检查验收组,开出了十几条项目,要求限期整改。如果复验还不合格,工厂的保密资质就得降级,正在生产的两种产品都得要停下来。这可是涉及到数千名职工生计的大事情。
   验收组开出的整改项目中,有一项看似不起眼,但却很重要,是工厂保密工作的短板。厂科技中心机密局域网中,使用的端口数与实际使用人数不相匹配,在排除了两个备用端口后,还有一处端口的网线不知通向了何处。这个问题非同小可,如果这个端口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就相当于取得了进入工厂涉密网络的资质,要盗取里面的秘密就变得很容易了。负责局域网的小黄是今年才从学校分来的大学生,他的师傅在他独立工作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小黄的业务能力相当不错,但却并不掌握局域网线路的情况。因为在局域网组建时,他还是一名在校的大学生。为了寻出那根潜在的线路,补上这块短板,厂里成立了专班。专班的成员采取最原始、但却最有效的方法,将绑扎得很整齐的线路全部拆解开来,一条条地对应检查,终于发现其中有一条线路,在走线的中途就隐入了墙中。是谁人所为?这条数据线去了何处?到目前为止还无人知道。
   在节前召开的整改分析会上,根据近段时间敌特活动的情况,特别是兄弟厂接连破获的数起盗密案的情况,人们的目光也注意到了电梯夹层之上。
   宁江机器厂的综合大楼,与那几家发现问题的企业,综合大楼建造的时间相当,还是同一家设计单位设计的,连外观都很相似。别的厂大楼里有夹层,宁江厂也有可能有。而那些隐藏起来的房间或楼层在别的厂被间谍利用了,宁江也不能排除。这就是张海宁和以他为组长的专班利用国庆长假,连着几天都挨着在电梯井里检查的原因了。
   宁江厂的综合大楼比兄弟厂的要高,足足有十六层,厂里除了表面处理和五项试验等有着很大噪音和要排放废水废气的几个分厂之外,全都搬到了里面。大楼的电梯也多,客梯、货梯共计有六部。在前五部的检查中,都在井道里发现了夹层,那是预留下来存放维修物品、方便电梯维修的地方。夹层不大,空间有限,大都长度在两到三米,高度在两米之内。在电梯井附近,也有和兄弟厂类似的,空置起来房间。奇怪的是,就是从设计单位调来的图纸中,都没有标记出这些地方。好在发现的那些夹层和空着的房间里,都是放的杂物,有的就完全空着,并没有发现被间谍占用的迹象。
   今天检查的是最后一部电梯,这部电梯离技术部门近,如果说有可能被人利用的话,那这个井道周围就应该是最佳的位置。
  
   二
   张海宁是从部队转业到这家军工企业工作的。鉴于他在部队先后多次立功受奖,一分到厂里,就被安排到了保卫处工作。去年上半年,又提拔他担任了保卫处负责安全和保密工作的副处长。在工作中,张海宁始终保持了部队的老传统,有一股子拼劲儿。就拿这次检查来说吧,他完全可以让专班里几个小年轻去爬井道,自己拿着对讲机在外面坐镇指挥就行了。但他不,他说,不亲自去看看,就不能掌握第一手资料,既放心不下,也对工作不利。因此,连着好些天他都盯在现场,别的成员换着班到井道里检查,他自己却一直没有换过。
   这样做虽然很辛苦,但通过这种仔细的查验,他也发现了一些之前并不了解的情况。
   比如建筑图纸与实际不相符的问题。特别是一些不太起眼的地方,那些空置起来的房间。不少在图纸上并无标注。有些地方一看就是临时决定这样建的。他对周围仔细观察后,得出了这是施工单位为了施工的便利,临时增加的一些平台,用以堆放建材等物的结论。用于厂房的楼层都很高,有的地方还得允许行车经过,以便吊装一起大的工件。但通过行车的地方并不会是整个楼层。这就让建个平台堆放建筑物品,有了可能。经过询问厂基建处的专业人员,也得到相同的解释。
   再比如说电梯井里的夹层,那就是在修建的时候,由建筑单位按需要留出的一些地方,用来放置一些物品。这些建在隐蔽处的设施,既不影响大楼的质量,也没有列入验收的范围。所以,大楼建成后,也就任它那样了。张海宁在那些房间里看到不少遗留在里面的少量的水泥、河沙等物,就是证明。
   此刻,张海宁的上方飘来一阵凉风,让人顿感清爽了许多。朝上行了数步,又一个夹层出现在了眼前。按前几天的经验,这应该是这个井道中最后一处夹层了。
   是连日劳累且流了太多汗的缘故吧,张海宁感到心跳得厉害,还有一种虚脱的感觉。他放慢了脚步,朝下一看,跟在后面的专班成员小王已经被他拉下了好长一段距离。他长长地喘了气,抓紧胸前的那个梯级,借此休息了一会儿,等心跳稍稍平息后,继续朝上登了几步,这才将腿移到了那个夹层处,站了进去。
   在头灯的照射下,眼前出现的夹层显得与前面发现的大相径庭。它明显地要大一些,长一些。按照先前的经验,本该是石壁的地方,却出现了一堵砖墙,一个暗红色的防盗门赫然出现在那里。
   张海宁推了推那门,门关着,很严,根本推不动。是谁在这里加上了这么一道门呢?门后又是怎样的所在,这门的钥匙又在谁的手里……一时间,他的脑海里涌出了无数的问号。按照走过的距离估算,这里已经距离科技开发中心所在的楼层不远了。朝上望,更高处可以看到有光亮射进来,那里应该就是楼顶。
   这时,被他拉下了一段距离的小王也来到了这里,他好奇地看着眼前的情形,多少有些紧张地问:“张处长,这儿怎么会有一道门呢?”
   “这正是我们要弄清的问题。”张海宁答道。
   他的手触到了门侧面的墙上,发现那儿给人手上的感觉不太一样,温度似乎更高一些。将光亮移近仔细查看,那儿更像是一块厚实的木板。用手一推,居然朝里面打开了。这奇怪的现象真是令人大迭眼镜,要是他们戴得有眼镜的话。铁质门旁出现了一道画着不少砖头形象的木板,更重要的,这块木板起到了一扇门的作用。此刻,张海宁也来不及想这是为什么了,有门就好,省得大费周章地叫人来开那道防盗门上的锁了。他叫了小王一声:“跟上。”就走了过去。
  
   三
   走过了这道门,出现在眼前的居然是一条过道。这情景与兄弟厂介绍发现间谍电台的情景有着惊人的相似。张海宁想道,如果宁江机器厂也有间谍的话,那一定是属于一批的,且这些间谍都是一个老师调教出来的,都善于利用建筑上平常人不关心的那些夹层以及隐藏起来的地方,来进行他们不可告人的活动。
   前方很黑,头灯发出的光只能照亮很有限的范围。但就是这样,也让张海空看清了这是一条低矮的通道,不高,仅仅能够站直身体,两旁用空心砖隔出了一个个的房间,但里面大都空着,地面满是建筑垃圾。这让张海宁想起兄弟厂的那两位光擦女工介绍的情形。只不过她们是误打误撞进到的那个空间,而张海宁和小王,则是自己寻着进到这个夹层的。那两位女工介绍说,在经过了又一道卷帘门后,有一间屋子装修过,间谍电台就设在那里。那接下来,他们会不会也遇上类似的情况呢?
   就这样,他们一间屋子一间屋子地查看着,还真让他们发现了一处装满了东西的地方。这些东西不是别的,是一袋袋未用的水泥,占据了屋子四分之三的位置。只在靠墙的地方留出了一条过道。水泥早就过期了,像石头一样坚硬。从过道走进去,又一道门赫然在目。这是一道灰色的铁门,大楼里常见的那种,这种门通常安装在供电房、水房或卫生间的位置。
   此刻,张海宁二人的头灯光线暗了下来,这也难怪,从早上进入电梯井道开始,折腾这么久了,还能剩下多少电呢?张海宁从衣服的口袋里拿出了一支小巧的强光电筒,按下了开关。周遭立即变得雪亮。他试着推了下门,还好,门无声地开了。
   张海宁的心跳动了起来。此刻,他的心情是矛盾的。他既希望有所发现,那么,困绕工厂已久的保密问题或许就会迎刃而解,但他又盼着屋里也是空的,那么,工厂就不存在兄弟厂那种间谍问题。可是,在朝下走了七八级梯坎后,出现在眼前的情况让他们二人都吃惊不小。这是一个大约八平的房间,房间装修过,很简单那种。地面铺设的是水磨石,这与他们办公室的地面一样。屋里放着一张单人床,上面铺着白底带蓝色条纹的床单,靠床头的地方放着一个枕头,上面铺的枕巾上印着“厂招待所”的字样。床上有人躺过的痕迹,张海宁还在枕头上发现了一根女人的长发,那头发是染过的,呈现出棕黄的颜色。
   一张办公桌就放在靠门的那边,桌上除了一盏工厂常见的台灯外,并无它物。但看得出,这屋里是有人经常进入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烟味,地上也残余着几个烟头。张海宁从地上捡起一个烟蒂仔细看了下,见那烟蒂上的过滤嘴明显地比一般的烟要细一些。
   拉来办公桌的抽屉,里面放着几支已经削好的铅笔,从笔尖与斜面的比例上可以看出,铅笔是按收报文的要求削的。张海宁在部队时当过两年报务员,后来考上了军校,毕业后被任命为基层连队的指导员,虽然离开了报务工作岗位,但毕竟从事过电台工作,对此还是熟悉的。
   屋里没有发现收发报的装置。隐藏在厂里的间谍要么是听到风声将电台转移了,要么就是他们内部也有规定,在这个大假里,事先就把电台等设备藏了起来。
   小王见张海宁拿着个烟头观察,也从角落处寻了一个,看了下说道:“这是女烟。比一般的烟要细,一般是女性吸的。”
   张海宁不吸烟,对香烟没有什么研究,听小王这么一说,就问道:“女烟?烟还分男女呀?”
   “是的,”小王说道,“女烟要细一些,配合女性纤细的手指,显得优雅。”
   “哦,那就是说,进到这个屋里的应该是个女的。”
   “有这个可能。”小王说,“现在女娃娃抽烟的不少。”
   小王是四川人,在他的语言中,任何一个女性公民,都可以冠上“娃娃”或“娃儿”的头衔。
   张海宁见进门的墙边垂着一根绳索,像是老式拉线开关用的,就试着拉了下,一盏吸顶灯就亮了起来。
   挂在张海宁腰上的对讲机,传来断断续续的声音,听得出信号不好,但也能辨别出是在外面坐镇指挥的主管副厂长在询问他们的情况。
   张海宁打开了送话键,说道:“杨副厂长,我们发现了一处密室。正在检查里面的情况。详细情况等下再汇报。”
   “好的,千万要注意安全。”
   “明白。”
   墙上的一张旧的电影海报引起了张海宁的注意,在这个地方,怎么会在墙上贴上电影海报呢?还是多年以前的。他走上前去,将手掌小心地贴在上面,只一下,就发现了里面有一个硬硬的物体。他小心地将海报揭开,一根网线的接头就出现在眼前,原来那墙上有个小洞,网线是盘在里面的,长度足可以拉到桌面上。张海宁心想,在这里只需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能与科技开发中心的局域网相连了。他想,那人是从何处进到这密室的呢?如果采用的是和他们一样的方法,那也太笨了吧。他们是将电梯的电源停了,才顺着铁质的梯道上来的,那个设在电梯井里的梯道很少有人使用过,以致生满了锈。如果那人或者那些人每次也这样进入,不要说太费时间,就是自身的安全也无法保证呀,因为电梯是随时都要运行的。
   正这么想着,小王略带惊奇的声音传到了他的耳朵里,原来,与刚才他们进来相对那面墙上,还有一道门。
   张海宁的目光移向了那里,只见在这间不大的屋子里,竟然有个突起的拐角,还是九十度的。他走了过去,看到拐角的一个面上,真还开着扇门。门是铁质的,和他们进来的那道门颜色和材质相同。拉了下,打不开。
   张海宁知道,这种门其实就是靠一个内六角的搬手来开启的,和开启电梯门是一个道理。这次工厂趁国庆大假,排查厂里的保密情况,他特地从电梯班长那儿借来了一把能打开电梯门的内六角搬手,这下该派上用场了。

共 12030 字 3 页 首页123
转到
【编者按】故事发生在国庆前夕,在国安局的一次例行检查时,发现宁江机器厂的机密局域网中,使用的端口数与实际使用人数不相匹配。由于该厂为军工企业,产品保密性很强,是境外敌对势力重点关注的目标,而且附近的相关单位曾经发生过泄密事件。发现问题,必须限期整改,否则将给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后果。身为副处长的张海宁刚从部队转业,不仅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而且熟悉相关业务。他判断有人利用网络窃取工厂机密,并与境外间谍机构有直接联系,于是开始了艰难的勘察工作。在刚刚由大学毕业,对网络技术十分精通的小刘的配合下,他俩抽丝剥茧、顺藤摸瓜,终于发现疑点所在。然而,是谁利用工厂隐密的空置房,从事窃取、传递机密情报呢?是科技开发中心杨怀仁主任?还是相貌如花的大学毕业生主动要求做清洁女工的刘雅纯呢?没有证据,任何物证都不能成立,况且情况非常复杂。杨怀仁与刘雅纯关系暧昧,苟且不清;刘雅纯丈夫秘密失踪,须沉下心来,静观其变。经过缜密的侦察,峰回路转,事出有因,背后还有更为重要的隐匿人物。此案破获得精彩,构思十分精巧,看点多多,敬请关注。【编辑:黄皮人】【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150010】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黄皮人        2024-10-14 04:54:03
  侦探小说越写越精彩,祝贺!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1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10-14 06:47:47
  谢谢皮人社长清晨精心地编辑,辛苦了,敬礼!
2 楼        文友:黄皮人        2024-10-14 04:54:40
  凌晨,第一个拜读本篇,荣幸。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2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10-14 06:48:13
  社长光临,不胜感激!
3 楼        文友:黄皮人        2024-10-14 04:55:18
  不愧写作小说高手。
北京市某机关退休人员,多年来喜欢文学,并尝试创作了长篇、中篇、短篇小说和散文。退休后,热衷于旅游,并撰写了大量的游记,诚与文学爱好者结识,以提高文学素养,丰富老年生活。
回复3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10-14 06:49:22
  过奖了,就是一个爱好。听说写这类作品可以锻炼自己的分析能力。
4 楼        文友:刘德正        2024-10-14 06:41:15
  《密室追踪》是一部结合了悬疑和侦探元素的小说,通过精心构建的情节和丰富的人物塑造,展现了一个军工企业内部的保密和安全问题。
  
   情节构建:
  
   小说以国庆假期为背景,讲述了宁江机器厂在保密检查中发现局域网端口数与实际使用人数不符的问题。这一悬念的引入为后续的情节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故事的推进,主角张海宁和他的团队开始了一段抽丝剥茧的调查过程,逐步揭开了隐藏在工厂中的秘密。
  
   人物塑造:
  
   张海宁作为刚从部队转业到工厂的副处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形象是坚定、勇敢和智慧的,这在小说中通过他亲自下井道检查、不放过任何细节的行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小说还巧妙地设置了其他人物,如刚毕业的大学生小黄、与张海宁配合默契的小刘等,通过他们的互动展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环境描写:
  
   小说中对环境的描写十分细致,如电梯井道的闷热、昏暗,以及隐藏空间的神秘,都为故事增添了紧张和悬疑的氛围。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读者能够感受到角色所处的困境和他们面对的挑战。
  
   主题思想:
  
   小说主题聚焦于国家安全和个人责任,通过张海宁等人的努力,传达了保护国家机密、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在现代社会中,信息安全和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语言风格:
  
   小说的语言简洁明了,情节推进紧凑,对话和叙述相结合,使得故事读起来既流畅又充满张力。
  
   悬念设置:
  
   小说中的悬念设置十分巧妙,如隐藏的端口、神秘的电梯井道、未知的暗门等,都让读者充满好奇,想要一探究竟。
  
   总体来说,《密室追踪》是一部情节紧凑、人物鲜明、主题深刻的悬疑小说,值得细细品读。
读懂生活,不枉今生。
回复4 楼        文友:透明秋语        2024-10-14 06:50:40
  感谢德政社长这么精心细致地点评在下的作品。辛苦了,敬礼!
共 4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