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年】岁月自成芳华(随笔)
梁上君子,林下美人,围绕着这副八字对联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一
林下美人,民国首席名媛林徽因是也。徽因原名徽音,取自《诗·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诗句,寄寓着福建闽侯林氏家风薪火赓续的美好期许。因不屑于海派男性作家微音其人其品,甘冒不孝之罪而痛舍“徽音”,更名徽因。
祖父林孝恂是前清翰林,高德重教,思想开化,为官清廉。父亲林长民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创办私立法政学堂,曾任北洋政府司法总长等职,一生汲汲于救国救民事业,有逸士风骨,英年早逝。生于小作坊之家的母亲何雪媛是父亲继室,不通文墨,不善持家,常居后院。原生家庭是心灵成长与自我疗愈的温爱之港,也是伤与痛而争上游的精神茧房。忧国忧民的父亲常年忙于政务和外交工作,专宠小妾“桂林一枝室主人”程桂林,家中事务更是鞭长莫及。性情偏执又刻薄的母亲不受恩宠,自然将一腔憋屈、怨恨迁怒于唯一的女儿徽因。
敏慧的小徽因隐受母亲的数落与责骂,也善待庶母、抚护庶弟,还越俎代庖地当起杭州陆官巷林家小“掌门人”,不是代写家书,就是参与协调、决断家中事,既上得厅堂、又下得厨房,终以早慧而多才艺赢得父亲对这个院落的关注与亲情。聪颖的徽因勤学好问,五岁修习诗文和王羲之体小楷,十二岁就读北平培华女子中学,十六岁随父游历欧洲,和中外不同领域大咖互学共鉴,打下良好的英语功底和中西方文化基础。
一九二〇年,林徽因考入英国圣玛利学院,饱读诗书,写生作画,呼吸时代新气息,深受房东英国建筑师母女的濡染而习得一种全新的艺术眼光,萌生并孵化一颗学建筑、以建筑为终身职业的梦想种子。
一朝花开万里香,林家有女初长成。她已炼成一个心善身勤的持家能手,还将不断成长为一个灵魂有趣、人格独立、多元人生的全能型才女。
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西方文化沙龙东渐,一时风靡中华。驰名北平有的集中央公园集饭庄和茶社于一身的中华老字号“来今雨轩”,朱光潜发起的京派文人谈诗论艺的“读诗会”,还有常出入“来今雨轩”和“读诗会”的林徽因主持的“太太的客厅”和金岳霖的“星期六碰头会”。
“九一八”事变后,林徽因夫妇受聘清华大学,安居北平东城北总布胡同三号院。四合院前院住着梁家五口,一墙之隔的后院住着金岳霖。两家出入相友,茶食相邀,自由对话。
聚餐,饮茶,清谈,论道,话题在绘画、文学、哲学、考古、历史等领域间自由转接,即兴表达里有书生意气的良知和灵感,思想交锋中有家国情怀与时代精神的同振共鸣。
梁家客厅,午后的阳光从半开的窗纱蹩进来,栖落在舒适的沙发一角,温柔而包容地窥见这一群文化精英的跨界对话。座上宾有追求自由、美与爱的现代诗人徐志摩,倡导逻辑救国的哲学家兼逻辑学家、近水楼台得芳邻的金岳霖,以善辩好斗为生活方式的民国文坛“武林高手”兼“刺猬”学者梁宗岱,饱饮洋墨水的经济学教授陈岱荪、学贯中西的政治学教授钱端升、博古通今的考古学教授李济、艺术学教授邓以蛰、艺术家常书鸿、张奚若、嘉兴才女民国翻译家沈性仁与知名学者陶孟和夫妇、因《蚕》真切动人而跻身太太客厅的作家萧乾、名扬四海的作家沈从文、倾尽一生传播中国故事和声音的英籍华裔女社会活动家、作家韩素音等各界文化名流,还有享誉中外的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和夫人费慰梅、哈佛大学校长坎南博士(费慰梅的父亲)。
有趣的灵魂星火成炬,相互照亮。最璀璨的那一束光,正是喜欢吸收新资讯和长于辩论的女主人林徽因。异国求学的体验,美式自由的浸染,渗入骨子的后院情伤和被冷落而渴望被关注的心理诉求,综合淬炼出一个独立开放、自信热情、锦心绣口、多才多艺的国粹名媛。双子座的她不但思想先锋,而且辩才一流,尤其是流利英语的加持,说起话来别人几乎插不上嘴,但绝对不是那种闲言碎语,而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作家萧乾如是说)。
战火纷飞的时代,一群志趣相投的进步学者和知识精英雅集一处,共话天下苍生,同悟人间真理,从个体心灵碰撞、激发到自由、爱国思想的存同求异和中华荣辱与共,发散着马缨花清香的时光因一隅而安,太太客厅声名鹊起,徽因也因此封神(自由女神)。
那些同仇敌忾、共御外侮于战斗前沿的革命先烈、以文为投枪的革命学者和进步作家(鲁迅的弃医从文、冰心的激进主义)确是以革命激情和拯救民族危亡的精神面貌呈现。然,这些活跃于太太的客厅等文化沙龙的硕学鸿儒,哪里是托之空言、坐而论道的等闲之辈,而是用投身科学和学问切磋的温和方式效命中华、曲线救国。
世外桃源,客似云来。三十年代高校老师、海归精英、北平文化名流慕名而至,北大清华高校游行学子和伤病青年也投奔而来。徽因爽利地安排食宿,还亲自为伤员包扎急救,陪他们交流、谈心。在这些热血青年的心里,太太的客厅是当时北平进步师生最安妥的庇佑所,太太客厅的女主人徽因老师是他们心中永远的铿锵玫瑰。
“七七”事变后,徽因夫妇九死一生,流转一月有余,从长沙过湘西到昆明安顿下来。陋室关不住风雅,简素的太太客厅复兴,除了曾经患难的高校同事友朋,也迎来陈桂民、叶鹏飞、黄栋权、林耀等八名笕桥中央航校飞行学员等一批年轻的面孔。
于这些飞行学员而言,太太客厅就是他们的家,徽因夫妇就是他们的名誉家长。从湘黔晃县时结识开始,徽因视这些空中英雄为至亲,欣然参加他们的毕业典礼,以家书的温情和守望鞭策他们浴血而战,收殓遗骨,珍藏遗物。
国难当前,命在弦上,每天不是在躲空袭的路上,就是在躲空袭。长沙滞留时,四口人一冲出屋,炸弹就落了下来,亏得是一颗哑弹才幸免于难。一九四四年,十二岁的儿子梁从诫问母亲徽因:“如果日本人真的打进了四川,我们怎么办?”徽因凛然回道,中国的念书人总还是有一条后路的,我们家的门口不就是扬子江吗?承继中华儒家精神的她,一朝国破如不能捐躯赴国难,那就师法视死忽如归的屈子精神,跳江以身殉国;当美国挚友费正清夫妇力邀徽因到美国长住和治病时,羸弱的她以“我们的祖国正在灾难中,我不能离开她!假如我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为由婉拒,倔强得近乎强悍的铮铮钢骨和家国情怀,托起的是要和自己的祖国一起受苦的泠泠心音。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盛名远播的太太客厅必然招致持不同革命思想观的人一些负面评价甚至诋毁,有以扬垫抑的钱钟书的讽评,也有爱国豪情、热心社会活动的儿童文学家、诗人冰心《太太的客厅》的文学式调侃与挖苦,文诛笔伐者不一而足。
可以为追求自由开放的美学体验、生命沟通和旁通文化资源而热烈如火甚至犀利如刀,也可以有容乃大、胸怀爱国与民族大义的襟抱从善如流甚至三缄其口,以沉静如海的自动规避甩过那些“灵魂不能共振、交流不能同频”者。君可知,自带锋芒的徽因,何以在读诗会、星期六碰头会和太太的客厅中大放异彩?只为她天性浪漫兼备大丈夫气概,而志不懈于向上,心怀建筑理想且以勤谨而力争上游的行动踏实地筑建生命之爱和建筑事业。
三
梁上君子,民国著名学问家、革命者梁启超的长子、一门三院士之一的中国近代建筑学领航人梁思成。
一九二二年,又是一年春好处,杭州陆官巷林家院高大的栝树抽枝散叶,清华学子梁思成与从“使君”有妇的康桥逐爱中全身而退的林家天才少女徽因互生情愫,确立以建筑理想为终生事业的人生目标。
一九二三年,因参加北京学生举行的“国耻日”纪念活动,骑摩托车的梁思成和梁思永被撞住院,伤势惨重。爱子情切的梁启超、李慧仙夫妇,痛骂总统黎元洪,督责北京晨报披露事故,肇事逃逸的陆军部次长金永炎迫于压力上门道歉。
飞灾当前,开放而新派的徽因不畏人言,不惧人目,以未婚妻的身份出入医院,亲力亲为地做好擦汗、翻身、换衣、喂饭、喂汤等全程贴身护理服务。即使有“出过洋、办过报、知书达理”的准婆婆李慧仙和大姐思顺的责难与排斥,也明知未婚夫伤及脊椎将会伴随终生甚而影响家庭生活质量,但深爱中的徽因信而有行,不离不弃,相许终身。
一九二四年,在梁启超和林长民两位父亲的敦促下,徽因与思成赴美留学,先选修康奈尔大学课程,后入学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因宾大建筑学系有不招收女生的系规,情非得已的徽因注册美术系,并以鱼和熊掌得兼的心劲,主修美术的同时辅修建筑,不仅收获卓越(Distinguished)等级的专业成绩单,还赢得建筑设计导师的青睐而跨系担任建筑设计教学助理和辅导员长达一年有余。
徽因灵动的创意与草图,经由有清华小美术家之称的构图妙手思成援笔一点立成无懈可击的建筑设计图,“用点彩技法画一幅圣母像,颇有中世纪欧洲圣母像的苍古感”而荣获大学生设计竞赛奖的圣诞卡等习作,毫无悬念地成为当时宾大建筑系绘图室、判分墙上的无冕之冠,还被宾大档案馆视作珍贵文物收藏至今。
当是时,思成、徽因和陈植等同窗深受代西方古典建筑的浸染与启发,寻访各地古建筑,参观各类博物馆,还自发组织中国留学生参赛小分队,先后斩获一些国际设计竞赛奖项。宾大建筑系因此成为徽因、思成、陈植、廷宝、童隽等近现代中国建筑宗师共同的艺术摇篮。
三年苦学勤有功,思成、陈植收获宾大建筑学学位,品学兼优的徽因收获宾大美术学学士学位,而本该属于她的建筑学学位,直至二〇二四年五月十八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特别追授才得以梦圆。这张迟到了百年的建筑学学位证书是中国第一女性建筑学家的实力加冕,也是那个多灾多难时代矢志不渝地追求和坚守建筑理想的精神补偿。
告别宾大,思成转战哈佛大学人文学院进修东方建筑研究,徽因进入耶鲁大学艺术学院,师从戏剧舞台大师贝克教授研修舞蹈艺术,又一次毫无争议地斩获中国女性留学生舞台设计No.1的称号。
一波几折却又光彩熠熠的青春奋斗史,无疑也是这一对中国留学生情侣学业互补、情感日笃的荣耀时光。
一九二八三月二十一日,身着自己设计的婚纱的新娘风华绝代,新郎春风满面,一对十年爱情长跑的恋人在加拿大温哥华喜结连理。大婚吉日,儿子取名梁从诫,念兹在兹,只为宋代建筑学家李诫。婚礼圆满礼成,新婚燕尔敬遵梁父圣地之旅,共赴欧洲旅度蜜月。当年八月回国,双双入职东北大学建筑系,开启建筑伉俪的新篇章。
一九三一至一九三七年的北平时期,是徽因夫妇经济独立、时间富足、生活安稳且学术成果丰硕的生命时光。打点家务、教书育子的同时,徽因以笃定的坚韧与热情,主持“太太的客厅”,加入中国营造学社,深入建筑研究工作,还不畏困难、艰苦乃至生命危险,一次次随夫“出征”,在北京八大处、山西大同华严寺、善化寺、佛光寺、赵州桥、应县塔、在古建之古的梦之队中……搭过火车,乘过汽车,坐过独轮车,骑过毛驴,一路披荆斩棘,走遍野林僻壤,共担那些翻山越岭的苦和风餐露宿的罪,同享那些第一时间第一手调研资料的喜悦和成果。
古松参天的五台山上,爬梁上柱的徽因赫然见到佛光寺东大殿屋顶梁柱上“女弟子宁公遇”刻字,大喜过望地她与女弟子宁公遇佛像合影,郑重地铭记那惊鸿一瞥。那轻,那一袭娉婷,那一抹笑颜,那不单是徽照之美,而且是一束亚洲佛光。
一九三七年,徽因、思成、莫宗、纪玉堂等华北考察古建队四进山西之际,以唐木制古建筑、唐彩塑、唐壁画、唐书法(题记)为“四绝”的中国第一国宝“佛光寺”的这一惊世发现,以一击脆响的耳光甩向了洋洋自得的日本古建界。
据统计,这小只古建队伍的逐梦之旅从一九三〇年到一九四五年,历时十五年,涉足十五省,锁定河北、山西等二千七百三十八处古建筑物,做了大量的实地勘察和基础测绘,记录古建筑考察的真实资料,并详加整合、验算、研究且攥写成报告、论文和建筑类书籍。
在东北大学,巍峨耸立的白山下流着涛涛黑水的校徽徽章是徽因的灵感与设计,沈阳郊区的“萧何园”、吉林大学和北方交通大学锦州分校校舍的设计工程是由徽因夫妇承接,梁陈董蔡事务所也是徽因、思成和宾大科班陈植、童寯、蔡方荫等共同筹建。
在北京大学授课期间,徽因和思成合力建成女生宿舍“灰楼”,楼顶半层的设计灵感,赋予庄重的三层基体建筑以灵动与俏皮,珠联璧合。一九四六年,女儿再冰考入北大,机缘巧合地入住的恰是母亲设计的灰楼之顶。
在北平雅居时,亲善睦邻,事必躬亲。邻居古屋屋顶漏水,自清乾隆以来每月租金五十铜板,租赁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愿自掏腰包维修屋顶大洞,危房危也。当从女佣陈妈口中得知原委,古道热肠的徽因立马出面协调,还全款支付维修费用,修护并保全一座历史两百年的乾隆古屋。
文章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细节,生动地勾勒出了林徽因这位传奇女性的一生。作者不仅展示了她在建筑和文学上的成就,更深入地挖掘了她的内心世界和家国情怀。文章的结构紧凑,情感真挚,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林徽因的人格魅力和时代精神。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了解到一个历史人物的故事,更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和女性的力量。这是一篇值得细细品味和深思的佳作。
谢谢,感动
灵魂对晤、以心悟心,逝水的时光变得更丰盈和饱满。
善待别人的文字,用心品读,认真品评,是品格和品位的彰显!
我们用真诚和温暖编织起快乐舒心、优雅美丽的流年!
恭喜,您的美文由逝水流年文学社团精华典藏!
感谢赐稿流年,期待再次来稿,顺祝创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