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恋】看望病中的老哥(散文)
老哥,2000年初退休,退休后两三年的光景,就得了脑血栓直到现在,脑血栓的病史已经有20个春秋。人们对他晚年生活质量很惋惜,这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得了这样的病?我几次向老哥家的侄儿提出要看望老哥,但都被侄儿以现在看还不适宜婉转拒绝,说是您来看望我爸会加重他的病情。这次我又向侄儿提出看望他爸的想法,侄儿答应了。
在暮秋时节,我和家人迎着朝阳,骑着电动车向老哥家奔去。走到半路,谁知晴天却突然下起了雨来,一阵短促的急雨,虽然须臾就过去了,但我们衣服还是打湿了。我对家人说:这是什么征兆,是不是老哥……,家人说:你别胡思乱想好好走路。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专供老哥休息养病的四合院家。
敲开大门,走进院落,眼前再也不是我从前记忆的农家小院,已经是金碧辉煌的现代化住所。老嫂接待了我们,她把我们领进正房,穿过堂屋,来到老哥的房间,他在专职陪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安静地躺在床上睡觉呢。我上下打量了老哥住的房间,这哪里是一个房间,这分明是一家小型的医院病房。崭新病床,洁白的被褥床单,干净得一尘不染。氧气瓶,呼吸机,血压器,听诊器,温度计一应俱全。就连陪护人员穿着服饰也是医院护士的装束。老嫂走到老哥的床前,俯下身子,大声说:“老史,你三弟XXX、弟媳XXX来看你来了。”老哥醒来,睁开眼睛打量一番,接着“啊啊”几声。因为病情严重,舌头往喉咙里卷,用夹子咬住舌尖,固定在嘴边,所以,老哥说不出话来。然后,老哥想把手从被子里拿出来,意思是想和我们握一下手,还是想坐起来,只有老哥自己知道。在陪护人员的干预下,没让老哥拿出手来。这时,老哥哭了起来,哭的是那样的动情,凄惨。此景,老嫂虽然没有哭出声来,但两行泪水已经顺着脸颊流了下来。我,我的家人眼圈也湿润了。陪护人员也用纸巾擦拭眼睛,场景十分悲怆。这样的场景,让我想起以前我向侄儿提出要看望老哥的要求,让侄儿拒绝了的真正原因,是怕老哥加重病情,这回恐怕真的是加重了老哥的病情了。
老哥哭泣不止,我的家人走到老哥床前,安慰老哥说:“老哥,您不要太难过,您的这点病,只要心态好,咱不哭一定会好的。您看咱现在的医疗水平这么好,您儿子又请来专职人员陪护您,并随时检测您的病情,保证您病情的万无一失。我老嫂整天又陪伴您左右;儿子、姑娘经常在您的病榻前嘘寒问暖,老哥您现在多幸福啊!”老哥听了,可能是受亲情感动了,又哭起来!这时,我也上前安慰老哥并握住他的手说:“老哥咱不哭,您这一哭病情会加重的。您看,咱没出家门,您就享受比医院还好的医疗服务待遇,又给您请来一日三餐合理搭配的专职营养师,您应该高兴才对,所以咱不哭。老哥您看,您的养病环境多好,宽敞明亮的房间,通风好,卫生好。清新、干净、舒适的床,让您尽情享受它的温馨。当然,您最幸福的不止环境舒适优美,最让您幸福的,就是您朝夕能见到您的老伴和儿女,能享受着天伦之乐,这多好啊。和您同龄的病人有这样的待遇吗?他们不是没人管,就是遭家人疏远,即使条件好一点的,他们也不愿意伺候,有的美其名曰把自家病人送进条件好一点的养老院来安慰老人,来表孝心,殊不知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实际上是送走了真情啊!”老哥听了我的话,似乎听懂了什么,停止了哭泣,闭上了双眼,好像是睡着了。我近距离看到了老哥睡着的容貌,再也不是我记忆中的帅气形象。我记忆中老哥病前的样子:他有一头乌黑的头发,靓丽且丰满,透露出他的血气方刚。现在已经被寸长、稀疏、花白的头发所代替。原先浓浓的眉毛,黑黑的眼睛,现在已经失去他的美丽与柔情。稀疏的眉毛几乎荒凉,眼睛也失去往日的光芒,深深地凹陷。脸颊再也不是我记忆中的丰满细腻温润的面庞,现在却是一副塌陷清瘦的模样。由于老哥躺在病床上,我的感觉老哥真是一个病人了,并给我留下难以忘怀的影像。
为了让老哥安静地休息,我们暂时离开老哥的房间,来到了休息室和嫂子谈有关老哥的一些情况。
侄儿听说我们来看望老哥,他特意请假回来见我们。我们叔侄见面寒暄之后,老嫂说:“你三叔三婶,你们也已经进入了古稀之年,还惦记你老哥的病情,并亲自来看望他,我们很感动。唉,你老哥真是个没福之人,没退休时,啥病都没有,刚刚退休,就得了脑血栓这种病。本应该晚年享福,哪知道他现在是在受罪啊。我受点累受点苦侍候他,倒没什么,那是应该的,可是他却给儿女们带来了负担,儿女既要工作,又要关心侍候他,他们身心疲惫啊!你老哥没给孩子留下什么财富,却给孩子留下了操心和负担。”在一旁的侄儿说:“妈,您咋这样说,养儿是为防备老,我们儿女孝敬老人是应该的,哪有‘操心、负担’的说法呢。”
我的家人接过侄儿的话对老嫂说:“我老哥留给您家的最大财富,就是懂事的孩子,孝顺的儿女,这是千金难买的财富,这是咱史家的名声和最富有的家产啊。孩子对老人家的操心,担负起对老人负责的重任,总比不管老人或啃老要好吧。”老嫂听后,说:“你三婶就是会说话,让我们听起来舒服!你老哥最大的功劳,就是让我们这个家过上平稳的日子,生活达到了小康,这一点,我也心满意足了。现在你老哥得了脑血栓,最大的困难,就是行走不方便,住楼房,哪怕是电梯楼,行走也是非常困难的。你的侄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把自家的砖瓦房推倒,建成今天这样的一层小楼,让你老哥行走方便。你侄儿最遗憾的事,是他不能在家陪伴他的老爸,因为他有他的事业,没办法,只好花重金聘请一个家庭服务医师,来照顾陪伴你老哥的起居平时用药和一日三餐的饮食撘配等工作,这才了却了你侄儿的一些担心和忧虑!”
我听完老嫂说的话,半开玩笑地对侄儿说:“据我所知,你家原有的砖瓦房,完全可以让你爸爸居住,解决上下楼的困难问题,你为什么还要推倒重建呢?我也知道白天你母亲陪伴你爸爸,晚上你来照顾他,你为什么还要找一个专职的陪护人员呢?是不是你经济实力太雄厚了?”侄儿说:“三叔您这不是开玩笑吧?这不是资金多少的问题,花不花得完的问题,这是我对我爸的亲情态度问题。我告诉三叔您,我这样做,一是报爸爸的养育之恩。二是也为我八十多岁的老母亲着想,母亲整日伺候爸爸,万一累垮母亲的身体,就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我听了侄儿的话,对侄儿抱歉地说:“原来这样,我误会你了,你处处以父母为念,难得你有这样的感恩、报恩、孝顺之心,我真的刮目相看你了!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是向父母索取钱财或啃老,你却怀有报恩之情,孝顺之心。你孝顺父母,做表率,现身垂范,确实教育了一批人!侄儿说:“三叔您过奖了,我爸一生为家操劳,为孩子们操心,为自己的工作默默奉献,功劳可圈可点,理应受到我的尊敬,感恩报答爱戴孝顺他,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我们感激他,在当时很贫穷的年代是爸爸让我们穿暖吃饱;我们尊敬他,是我们在他的影响下,知道读书能改变命运;知道勤俭持家,能过上好日子;知道乐意帮助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尊重;知道孝顺,才是我们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我们爱戴他,是我们家里生活每前进一步,每一次上新台阶,都有爸爸的智慧引领,把脉定航。我们最欣慰的是,爸爸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殚心竭虑,工作成绩斐然,人们有目共睹,一提起我爸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我们做儿女的感到荣光!我爸把家的事业,社会的事业,国家的事业,做得都很好很出色,很成功,成绩很大。可没想到我爸退休后,没等享福,就得了脑血栓,做儿女的我们,都非常难过、惋惜和心痛。我有一个信念:就是我爸身体虽然不好,但我要让他享受最好的生活待遇,最优越的居住环境,让他晚年生活照样有品位,有尊严,有地位,就像爸爸没得病前那样,风风光光的享受每一天的好生活;我们孝顺他,让他感受到他仍然是家里最受尊敬爱戴的人,最有地位的人,家里人不能没有他,家里人离不开他的感觉。让他找回自信,重新燃起生活的火把,照亮他晚年生活的美好,所以,我就有了‘重新建一层小楼,供爸爸享用的想法,请家庭专职陪护人员’的决定,现在都实现了,我爸可以尽情的享用,才些许了却我对爸爸的感恩报答之情!”
我听了侄儿的上述话语,觉得侄儿不是我从前了解的侄儿,他在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的磨练中,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处事,身价有了段位,看问题有了高度,思维意识超前,跳出常人看问题的局限,格局变得大了。特别是他在爸爸的影响下,说他“学会了读书,学会勤俭持家,学会乐意帮助别人,学会了孝顺……”简短的几句话语,说出了他对爸爸的感激之情。侄儿表面是说自己,实际是说爸爸对他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侄儿所做的一切,旨在传承爸爸优秀品质,颂扬爸爸的丰功伟绩。这一点引起我强烈的共鸣,老哥的为人精神品质,又一次在我的心灵中得到深化,伟大影像又一次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泛起我记忆中的层层浪花!
老哥送我学习礼物的记忆涟漪泛起。我在小学读书中,准确地说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读书中,要想得到一本红色的“毛主席语录”书是一件很难的事,可老哥让我做到了。有一天,老哥下班回来,走到我的跟前,神秘地从挎包里掏出一本红色的小本本,举过头顶,摇晃着对我说:“猜,这是啥?”我胡乱地猜,也没有猜对,老哥说:“这是你想要的‘毛主席语录’,红宝书,送给你了。你要好好学习这本语录书。来,咱们学一段。说着我们翻开‘毛主席语录’的第一页,读了起来:‘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学习场景我至今不能忘怀!有一次,老哥唤我,说:“你过来,我还要送你一样东西!”我顺着声音望去,只看见老哥站在我的前面,却没看见什么东西。老哥说:“瞧!在这里!”原来老哥送给我的那样东西在他的手里捧着,是红色的长方形毛主席语录牌。红底黄字,崭新得耀眼。老哥说:“来,我给你戴在左胸前。”说着就给我戴好了。又说:“光戴上语录牌还不行,还得会背,理解它的意思。咱们读一读,背一背。”“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经过老哥领读,提示背诵,不一会功夫,我就背诵下来。老哥说:“你是好样的,我再奖给你一样东西。”说着他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枚毛主席像章,递给我。我接过像章,蹦起高来,围着老哥跑了一圈,嘴里不停地说:“谢谢老哥!谢谢老哥!”这个场景我至今还历历在目!还有一次,老哥戴一副眼镜,手拿一本大书,卷成筒状走到我跟前,说:“我有一本无价的宝书,千金难买,”说着把筒状书摊开,一股钢板刻字油印的墨香味扑鼻而来,书的封面是一棵盛开的梅花树,斜枝横溢,花朵竞相开放。封面右侧竖排版“毛主席诗词解释”七个大字格外醒目。老哥指着诗词封面这棵梅花树说:“你知道这棵梅花树有关的诗句吗?”我说:“不知道。”老哥说:“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说着老哥打开“毛主席诗词解释”中的“七律·冬云”、“卜算子·咏梅”两首诗词,加以论证他引用两句诗词的出处。我觉得老哥很神奇,他怎么这么熟练地说出诗句内容,并很快找到诗句的出处呢?这时,我“啊”的一声说:“老哥您太伟大了,您怎么啥都知道?我要向您学习!知道‘毛主席诗词解释’中的每一句诗句。”老哥说:“你想知道‘毛主席诗词解释’中每一句诗句,得有书呀,没有书等于说空话呀。”我说:“老哥有书我就有书,我借您的书看吧。”老哥说:“你真鬼刀,想占我的便宜?那好,你就甭用借了,我就送给你这本书算了,但得有一个条件,得定一个君子协定,那就是,在你不耽误课堂学习的前提下,每个星期都要坚持一小时课外时间,学习毛主席诗词,能做到吗?”我说:“老哥,我能做到!”老哥说:“君无戏言,一言为定,请接书!”我接过老哥扔过来的“毛主席诗词解释”,心情无比激动,我也是从那天起,和毛主席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学习研究毛主席诗词成为我的爱好。
老哥勤俭持家的生活场景滚动浮现。为了解决种田有粪肥的问题,他有一个创举:上班骑自行车戴上粪兜,下班脱掉警服(在公安局上班),在回家的路上,拾马路上的粪便,每天回家都有“战利品”呈现,这些战利品通过发酵,成了庄稼很好的肥料,所以,他家的庄稼长势喜人,绿油油一片!老哥为了解决家里烧柴问题,他每天早晨上班前都要上山搂柴禾,然后再去上班,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家不但解决烧柴问题,小柴禾垛堆成一座小山,也成了他家院里的一道风景。
老哥家里耕种土地缺少牲畜,他就亲自犁地种五谷,那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老哥双手握紧绳子,放在肩上,狠劲向前拉着犁杖,身子前倾,躬着腰,前腿弓步,后腿蹬直艰难地前行,成了老哥独有的别样耕种图。老哥不甘心在农村呆一辈子,他把家搬到城里,让家人办起了蛋糕加工厂,晚上灯火通明的车间,晃动着老哥生产蛋糕的身影;节假日城乡公路,羊场小路留下了老哥送货的足迹。老哥用勤劳的实干精神,勤俭持家的优秀品质,成为当时发家致富能人。
老哥带领我家走上脱贫致富的路。老哥鼓励我们养羊,我家羊发展起来了;老哥又让我们养猪养鸡,搞多种经营。我家养猪养鸡都经营得不错,收入也很可观。老哥又向我们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让我们到城里发展,租个摊位,办作坊,搞个体经营,我们那时胆子小,目光短浅,怕失败,没有按老哥的想法去做。老哥又提出,让我家做流动服装买卖,到集市上,到山乡巷子卖衣服。我们就同意老哥的提议,做起了服装买卖。后来又发展成了自家的商店,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日子也逐渐地好了起来,达到了小康生活水平!
老哥孝顺父母,父母亲情的往事,像记录的影像镜头又闪现出来。晚年老哥家的大娘,体弱多病,老哥趁他在街里上班的机会,经常给大娘买药买好吃的东西。一天,老哥下班给大娘买完药和好吃的东西后,高兴地往家里赶,回到家的村头时,感觉人很多,走到自己的家里,人就更多了,他很纳闷儿,心想,这是怎么了?原来是大娘病重了,医生和亲戚朋友们正在抢救呢。老哥放下手中的药和好东西,扑向大娘的胸前,连声喊:“妈妈,妈妈,您怎么了?您的儿子回来了!”由于大娘病重,没有听到老哥的喊声,离世了。老哥急火攻心,休克过去,不省人事。家人们一边操办大娘的后事,一边抢救老哥。通过抽血、拍打、呼喊,老哥这才苏醒过来。老哥亲近母亲,思念母亲,孝顺母亲的这一幕感动了在场的人,现场又教育了史家的几代人,如今侄儿又把亲情孝顺得到了很好的发扬传承!
老哥是一个受人尊敬和爱戴的人,他善良无私。勤俭孝顺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几代人。凡是和他接触过共过事的人,哪怕是相处的一个瞬间,一个场景,一段经历,都给人留下美好的记忆,甚至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老哥,你是好人,你一定能好起来,愿我亲爱的老哥早日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