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东篱采菊 >> 短篇 >> 江山散文 >> 【东篱】鸡架香(散文)

精品 【东篱】鸡架香(散文)


作者:天方夜谭 秀才,2097.3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546发表时间:2024-10-17 07:56:49
摘要:很多的食材并不是因为本身的美味而让人留恋,而是食材背后的故事实在让人难忘。就像鸡架。


   小的时候还没有分切鸡的说法,等我到了10多岁的时候,随着养肉鸡养殖业的发展,市场上才慢慢有了鸡架卖,价格跟豆皮差不多。这对于大多数吃不起肉的普通人,无疑是一道解馋的美食。
   那个年月就是这样,好的东西都出口创汇去了,老百姓只能吃一些边脚料解馋。我记得我姑奶奶家的表叔特意从20里以外给我奶奶送来一些大虾头。说是挨着他们村子的冷库加工虾仁,他们都去打工,剥下来的虾头可以带回家。奶奶叫上我们一大家子吃得津津有味。
   有了鸡架的滋润,生活都变得快乐起来。每逢赶集,父亲大多会买回两个鸡架,放上些土豆、萝卜、粉条一起煮,盛在一个搪瓷盆里,热气腾腾,再来上两个馒头或者玉米饼子,用牙齿和舌尖灵活的啃下那丝丝缕缕的碎肉,小心的掰开一节节的鸡脖子,吸食里面的骨髓,嘴里时不时的会发吃“啧啧”“咂咂”的声音,吃得那叫一个舒坦。吃完再来上一碗鸡汤,马上鼻尖上就会沁出汗珠,浑身通泰,感觉这就是幸福的生活。那时候的人很容易满足,不像现在,天天为吃什么发愁。
   吃完的鸡骨头收起来,扔给猪,一点儿也不浪费,皆大欢喜。说到喂猪鸡骨头,还曾经有一个悲伤的故事。
   那年家里养母猪,刚怀了第一胎猪崽。这头猪也就是亚成年,肯吃肯喝,膘肥体壮,母亲照例每次把吃剩下的鸡骨头喂它。算日子怀孕都快三个月,可是猪肚子总不见大。父亲说,应该是猪胖,不显肚子。老李头喜欢走门串户,是有名的“屁股沉”,走到哪,唠到哪。有一次他串门到我家,父母亲正在喂猪,就和父母在猪圈旁说些“猪话”。说到猪不显肚,老李突然问父亲是不是喂了鸡骨头。父亲应声是。老李说,坏了,坏了,这鸡骨头是有名的“化小猪”,你们不知道?父母愣了。老李上前摸了摸猪肚子,接着说,肯定化了,肚子空空。趁着现在肥猪价格不错,这猪也胖,当肥猪卖了得了!
   耳根软的父母就听信了老李的话,真的把猪卖给了杀猪匠。跟杀猪匠也是这样说的,是没有怀上孕的母猪。可是第二天,杀猪匠拎着一个袋子找上了门,里面是几只没来得及出生的血赤糊拉的小猪仔。看到此情此景,平时和言细语的母亲非常激动,捂着脸坐在门槛上失声痛哭,甚至咒骂起了老李脏话,这是我长那么大头一次听母亲骂人。父亲拿出几十元钱给了杀猪匠,算是补偿,回过头劝慰母亲。好一阵儿,母亲才缓过来,她抽泣着说,她心疼的不是损失了多少钱,是她对不起枉死的母猪和它的那些没出生的孩子。做猪早晚要挨一刀,这是它的宿命,可是,这次是谋杀,是草菅性命。母猪临死前那是多么的绝望,我们是欺负畜生不会说话呀,我们对不起它们。母亲要去质问老李凭什么那么信誓旦旦,为老不尊,让我家承受这样的财产损失和丧失德行。父亲最终劝住了母亲,没去找老李。父亲说,最终还是因为咱们没主意,才酿出来恶果,怪只能怪自己。母亲长叹一声,用手捶墙。那天夜里,我见母亲端了一些馒头放进猪食槽,在猪圈墙上燃起几只香,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她是在求得一份心安。
   后来再吃鸡架,母亲也不会把骨头给怀孕的母猪,不管化胎是真是假,母亲都不敢再去尝试。
  
   二
   我来北京后经历的大半年的灰色时光,那时候几乎身无分文,工作换了几个也一塌糊涂,曾陷入深深的迷茫,无路可退,也不知道方向在哪里。
   在西直门外有一个向阳小学,里面有一个校办小型的文印室,管理这里的是一位叫李青的姐姐。她每个月都要跟我进20令八开纸,成了我那段时间生活来源的救命稻草。
   我是从北四环海荣纸业进的货。那时候北四环还在建设中,海荣纸业就在中关村工地附近,有三间简易门店和一个仅200多平米的小库房,里面放着太阳纸业产的复印纸和胶版纸。李青要的就是胶版纸裁好的八开。海荣纸业也是夫妻店,老板叫冯大中,老板娘应该是叫海荣,姓什么没记住。我那时候哪有钱拿出来进货?虽然李青姐那里可以当时结支票,也得等把货送过去,拿上发票到财务报销。快的话一两天,慢的话一周也是正常。非常感谢冯老板夫妻的信任,每次都能赊货给我,等我拿回来支票再给我返点差价。
   由于裁纸需要时间,有时候还要排队,我在他家赶上过几次吃饭。每次他们都叫我,赶上什么吃什么。开始我还有点不好意思,怎奈抵不过他们的热情和美食的诱惑,终于还是上了餐桌。印象里吃过好几次鸡架子。他们炖鸡架用的是五花肉加海带,这是我头一次看到这样的吃法。海带都是厚实的样子,炖得很烂,轻轻一咬,就化在嘴里,就跟吃了肉一样香。五花肉被海带吸收了脂肪,也不油腻。鸡架子骨头都快熬白了,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我想,这道海带炖肉炖鸡架应该是山东特色吧,毕竟他们夫妻都是山东人,又临海而居。
   那时候的我缺油少盐,平时都是靠吃大饼保证生存。看见荤腥,开始我还矜持一点,后来我算是放开了,吃得风生水起,最后还喝了两大碗鲜亮的鸡汤溜缝。美食让人产生多巴胺,多巴胺让人快乐,“三月不知肉味”的我,把这顿美味的鸡架留在了记忆里。这是灰色时光里一道亮光,让我又燃起向前的希望。这鸡架不只是给我肚子加了油,冯老板夫妻对我的热情和信任更给了我信心和前行的勇气。
   半年后,我到了北京捷恩公司,我的运气开始好转。不久后,在一众业务中我始终能保持着销售第一,一时成了老板心里的红人。
   公司处于城乡交界的二拨子东升拔丝厂院内,有个独立的小园,老板养了一条德牧和一条纯黑的藏獒。看家护院的倒是其次,主要是老板喜欢狗,爱和它们玩耍。这两只狗食量都很大,吃的除了平时喂些剩菜剩饭,老板就经常炖鸡架子给它们。
   其实公司的伙食一直不错,但对于我这个吃货,换换口味,嗦几口鸡架下酒,感觉也不赖。就跟老板建议鸡架子“人狗平分”得了。老板一脸的惊异,然后哈哈大笑,说,我是没敢让大家吃鸡架,怕有人说我把狗食给大家吃,遭人骂。既然如此,下次炖鸡架多清洗几遍,好好卤一下,咱们先嗦了嗦了,再喂狗好了,哈哈!
   于是,很长时间,我们都过上人狗平分的快乐生活!那只藏獒总是爱向我龇牙,我也不敢靠近,我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的建议被它知道了的缘故。
  
   三
   我家老二出生的时候,我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公司,我既当老板又要当司机和装卸工,媳妇儿要管财务还要三天两头跑银行交支票。我们夫妻根本忙不过来,家里老人也指望不上,就从老家叫来了二姐帮我照顾。二姐是我二姨家的孩子,只比我大两岁,脾气好,能持家。那时候正好二姐夫在天津上班,一个女儿在外地读大学,家里就剩下她自己,来我这里正好无牵无挂。这样二姐夫每周都从天津过来和二姐相聚,比回家还方便得多。
   二姐夫跟我同龄,个子不高,瘦瘦的,二姐总说他瘦得像个大鸡架。他超级爱吃鸡架子,属于只嗦骨头不吃肉的那种,一个鸡头他能啃上半天,喝上一杯酒。我说他贱骨头,不知道肉的香。他笑道,滋味都在骨头里,你们不懂。那时候每周末几乎必吃鸡架,都是二姐或者二姐夫做,他们会调换着放这种配菜,有时候是土豆,有时候是扁豆。二姐夫还偏爱放酸菜,放山蘑菇,这可能跟他小时候在东北生活了多年有关,蘑菇也是他东北的朋友寄过来的。我偶尔也会让他们放海带,这海带的滋味只有我才能咂摸明白。二姐熬汤是一绝,熬出的汤乳白细腻,盛到碗里撒上一些香葱和香菜碎,再放上几粒枸杞,色香味俱全。我媳妇儿正值哺乳期,鸡汤下奶,奶水很旺,催得我家老二也是白白胖胖,胳膊和腿都呈现藕节状,谁见了都喜欢,都想抱一抱,亲一亲。
   二姐夫还喜欢吃生鱼片,就是市场上普通鲤鱼自己片,拌上佐料就可以吃。我吃不下,就把生鱼片放进滚开的鸡汤里烫一烫再吃。鱼的鲜加上鸡汤的鲜混合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后来知道,很多涮羊肉用的高汤也是用鸡架,羊骨吊出来的。我这番操作,鸡汤涮鱼片正切中美食的要义。怎么吃,都是试着摸索出来的,于是成就了美食。其实,这就是美好的生活,我们也是可以创造美食的人。
   到现在,我和二姐、二姐夫也经常通话,回忆在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国人在放下电话前,都爱说一句,有空咱聚聚,我请你吃大餐。这话多半是客气话,说者听者一般不用当真。那天我跟二姐夫也随口说了这句话,二姐夫说,不用大餐,吃鸡架就行!我俩哈哈大笑。
  
   四
   近些年,东北的鸡架非常有名,有各种做法,熏的,烤的,卤的,铁板的……遍布大街小巷子,在夜市更是极受欢迎,各家有各家的秘制绝招。很多店都成为网红的打卡地。但鸡架成为经久不衰的地方名吃背后,却有着一段心酸的往事。
   东北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工业水平和生活水平在建国后很长时间内都曾遥遥领先于内地。即便是国家困难时期,东北肉食的摄入量也远超其他地区。80年代初,那时候东北是没有吃鸡架的习惯。随着白羽鸡的引进,现代化养鸡场的建立和鸡肉出口上的要求,才开始有了鸡架售卖,一些面馆也开始用便宜的鸡架取代牛羊骨头吊汤。上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东北这个老工业基地开始衰落,出现了大规模的下岗潮,人们开始消费不起普通的肉类。人们开始寻找更便宜的食材来调剂苦闷的生活,悄然间,鸡架成了俏货。一只烤鸡架,两瓶雪花啤酒,曾给生活压抑的底层百姓最廉价的快乐。10多年后,等到东北经济开始好转,吃鸡架的习惯被保留下来,也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翻出很多花样,成为一道独特的美食风景。
   我想起在一段视频里看到,问为什么老一辈的人喜欢吃猪头肉,回答是因为猪头肉相比其他肉类更便宜,形成了美好的固定记忆,等90、00后长大,他们可能会推翻这种看法。这和老北京的卤煮,重庆江边的水煮鱼,成都的麻辣兔头形成地方特色应该都是一样的道理吧。就连韩国的所谓的“部队火锅”也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形成了流派。流派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
   说鸡架,不得不提三国的杨修,他揣摩曹丞相的巡夜口令“鸡肋”,道破天机,为以后的杀身之祸埋下了祸根。要是曹丞相和杨修穿越来到现在的东北,想必曹丞相也不会把口令定为“鸡肋”,杨修更不能会错意。
   很多的食材并不是因为本身的美味而让人留恋,而是食材背后的故事实在让人难忘。就像鸡架。
  
   首发原创于江山文学
  

共 4027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回忆曾经吃鸡架的日子。少年时,鸡架是清苦生活中的解馋美食,让作者滋生满足和幸福,也包含着一段悲伤往事。青年,作者闯荡北京,创业艰辛,生活拮据,鸡架让灰色时光变得明亮,带来勇气和希望。工作进入稳定时期,餐桌丰盛了,鸡架依然是作者舌尖上的喜爱。事业上升时期,鸡架滋养了一段温暖生香的日子。然后作者阐述了鸡架在东北出名的原因,追溯杨修因“鸡肋”丧命。结尾点明主题。一段段关于鸡架背后的故事,勾连着作者少年,青年的生活图景,有亲情的温暖,有人性的真实和美好,悲喜交织。散文对场景描写细致入微,通过鸡架铺开故事,表现人物特点:母亲的朴实,父亲的包容,冯大中夫妻的善良与厚道,二姐高超的厨艺,二姐夫和老板的爽气,作者的坚韧与拼搏精神,显示出作者驾驭故事的能力。作者对鸡架的描写诱人舌尖,香气袅袅,让人有想吃的欲望。散文的表达从容有致,情感朴实,给人亲切的读感。佳作一篇,力荐。【东篱编辑:简柔】【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18001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简柔        2024-10-17 08:05:31
  鸡架,是少年时光的一份舌尖满足,凝聚家中的一份遗憾。鸡架,是打拼时期的一团火,点亮了灰色的时光,温暖了窘迫的日子,弥漫着浓浓的人情味。鸡架,是小日子里一份温馨,滋养了亲情,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我们这里没有鸡架,不过我也爱啃骨头,鸡爪,鸭掌我都爱吃,看了天方老师此文,想吃鸡架了。感谢天方老师赐稿,祝秋日安好,事业蒸蒸日上。
回复1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10-17 10:57:00
  鸡架曾是最廉价的肉食,也形成了一代人的记忆。在如今美食琳琅满目,选择困难症的今天,回想起来还是能口舌生津。感谢老师的精心编辑和润色,祝老师开心快乐,万事如意!
2 楼        文友:滴善斋        2024-10-17 08:33:10
  这篇散文以鸡架为线索,串联起作者少年至事业上升期的生活。场景描写细致,情感朴实亲切。展现亲情温暖与人性美好,鸡架诱人,故事动人,彰显作者驾驭故事的能力,是一篇佳作,值得力荐!问候天方老师,祝你生活愉快!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回复2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10-17 11:02:01
  鸡架现在就是在很多人眼中“食之有味,弃之可惜”的东西,那些旧时光里,曾带给我美好的回味。感谢老师驻足留墨,祝秋琪顺意,开心快乐!
3 楼        文友:怀才抱器        2024-10-17 09:02:44
  美食原来都是一种饮食习惯而已,作者笔下的鸡架,我从未吃过,小时候家里过节宰割鸡,也都是连同骨头一起吃,未分着吃。天方老师的文章,总是把自己的生活和美事故事联系起来,这是人生的大补,没有多少人可以山珍海味饕餮大餐,都是从苦难中走来,这份经历比美食还味鲜。鸡架的故事非常精彩,天方老师总能从生活中挖掘出精彩,佩服!
怀才抱器
回复3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10-17 11:15:47
  没错,以前吃都是吃整鸡,大概是因为最早分切鸡出口,才有了鸡架,是不是靠近养鸡场,靠近冷库的地方才有鸡架卖?我不得而知。不过现在都是分切卖鸡了,鸡架子市场应该都有了吧。没多少肉,是穷人的犒劳。老师说的对,美食就是一种习惯而已。祝老师秋琪,万事如意!
4 楼        文友:李湘莉        2024-10-17 10:11:38
  鸡架的故事,有悲伤,也有温暖,更多的是感动。我们那一代,那时候能吃上一顿鸡架,那是比过年还过年。此篇文章,湘莉读着很有代入感。此种文章,多发给0O后的看下,让他们知道,生活本来并不这么美好!好文,大赞!遥握问候,谨祝工作顺利!
回复4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10-17 11:20:36
  那段故事确实悲伤,也不知道化小猪有没有科学依据。搜了视频,明显分为两派,有说猫狗也不能吃的,都信誓旦旦。不知道你们那里有没有这种说法。往事如烟,留在记忆中的美食竟然有鸡架,都是生活!祝老师开心快乐,万事如意!
5 楼        文友:佳华        2024-10-17 10:55:32
  我没有吃过鸡架,但我觉得用鸡架熬汤炖菜应该不错,高汤不就是用猪骨头鸡骨头吊出来的吗?现在大街上好多卖烤鸡架的,作为一种小吃零食,看了老师的文,想买点尝试一下。
回复5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10-17 11:26:42
  可能以前是靠近养殖场或者冷库的地方才有鸡架卖,分切好的鸡肉用于出口,鸡架子留下了。鸡架子吊汤是不错,以前是穷人的犒劳,现在的面馆,涮羊肉的馆子也都用鸡架子吊高汤。谢谢老师的来访,祝老师万事如意!
6 楼        文友:枫桦        2024-10-17 10:56:53
  我对鸡骨架有着别样的感情!记得那时候有鸡骨架吃,是件很舒心的事情,买回来通常是炖蘑菇,鸡肉虽然不多,可把蘑菇喂出了昧道,真不错,比小鸡炖蘑菇差些,却也不错!老师的文章勾起了曾经的往事!真让人怀念啊!老师有这样的经历,实在难得啊!拜读老师的好文!
回复6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10-17 11:31:39
  东北最早富裕,也有很多日企入住,在全国率先出现了分切鸡的说法,这是我查资料得之。鸡架子炖蘑菇确实不错,美味相互成全。现在鸡架成为东北美食,下酒菜,与那段苦难时光有着联系。祝老师开心快乐,万事如意!
7 楼        文友:石叶六        2024-10-17 11:22:49
  美食源自于生活,文中鸡架化小猪的悲伤、与藏獒平分鸡架的诙谐、海带炖鸡架的温暖、鸡架吊汤的幸福,在作者形象生动的描述下,呈现了鸡架故事的背后者,作者喜怒哀乐的生活经历。天方老师文笔深厚,拜读佳作,学习了,问候老师秋安!
回复7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10-17 11:39:07
  老师谬赞了,我也是探索学习。化小猪的说法,我在网上查过,分成两派,不知道真假,我的感觉应该是没问题。把一些生活经历通过美食代入,这是我探索的一种写作方式,和前面写的吃面,吃鱼一样,算是美味三部曲。感谢老师的到访支持。祝老师万事如意,秋琪顺意!
8 楼        文友:韩格拉图        2024-10-17 13:51:36
  老师写到最后,提到了东北的鸡架,说得对,东北的熟食里就有一种鸡架,当然,是肉比较多的那种,我在东北时,经常买。到了南方,不见了,不过这两年,南方出了鸭架,和鸡架好有一比。一个鸡架,负载着日子的酸甜苦辣,负载着日子的沉重与不易。老师的文,写出了生活的滋味。鸡架喂母猪那段,特别感人。精彩佳作,拜读学习,顺祝秋安,笔健!
带着影子散步。
回复8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10-17 15:50:42
  我也是刷视频发现鸡架在东北属于网红食品,背后还有心酸的故事,现在的鸡架应该是剔肉没那么干净,多留下一些肉,才能吸引客户吗,毕竟时代变了。鸭架北京有卖的,烤鸭店也对外出售,大概8元一只,我们在饭店吃烤鸭都会让店家做成椒盐的,也很美味。谢谢老师长时间的守护,祝老师开心快乐!万事如意!
9 楼        文友:红花草        2024-10-17 14:55:29
  文章因为鸡架而发生的故事,很引人注目,老师用诙谐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曾经生活条件差的时候的点滴。特别是与狗平分那段,十分精彩。还有错杀怀孕母猪的事件让人心疼。很美的文章,学习了!祝老师工作愉快!
回复9 楼        文友:天方夜谭        2024-10-17 15:55:32
  这是真实的事情,老师常年养母猪,不知道这个传言您那边有没有,是真是假。挺心酸的。过日子,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美食很多,值得记忆留恋的却有限。鸡架子在我的记忆里印象深刻!感谢老师长时间的守护,祝老师开心快乐,万事顺意!
共 9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