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修剪里的哲学(随笔)
早晨在小区散步,见两位园林师傅正在对园中的花草树木进行修剪。长得十分茂盛的花花草草,如同温婉的女子,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散发出一种淡淡的清香。
园林师傅手执剪刀,毫不手软地将摇曳正欢的花枝拦腰折成了两段,看着都让人心疼。站在远处的我,感觉师傅们太过于残忍了。于是走过去问了一句:“师傅,这些花草树木长得好好的,你怎么要把它们剪了呢?”
师傅听了我的问话,忙停下手中的活计,惊诧的看了我一眼,一本正经的说:“水满则溢,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花草长到一定的时候,如果不修剪,任由它们自由生长,久而久之这里将成为荒地,不再是园林。”
听了师傅的话,我似懂非懂,好像是这个理儿,转念一想,又觉得哪里不对。花草树木长得好好的,残忍的把它斩断了,它们的生长自由呢?难道花草树木在园林里就没有自己的生长自由了么?为何非要按照人们规定或者设计的去成长呢?
师傅见我有点蒙圈儿,继续解释说:“我们在修剪这些草树木长的时候,也觉得很残忍,尽管看起来残忍,但也必须要修剪。因为它们是生长在园林里,既然是生长在园林里,就得按园林的规定去生长,如果它们生长在大山深处,它们就得按照栋梁之才去生长,这就是规矩,也是自然法则。
师傅的话让我醍醐灌顶。比如教育孩子,有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乖巧懂事、谦逊大方、尊老爱幼,有的家庭教育出来的孩子蛮不讲理、目中无人、凶神恶煞。每个孩子生出来都是一张白纸,决定这张白纸成为名画儿还是草稿纸,关键看所成长的环境。
我身边就有一个典型的案例。李家没有儿子,阮家有三个儿子。李家就从阮家抱养了一个,这个孩子从出生那天就到了李家。
为躲避当时严酷的计划生育,李家对外谎称孩子是自己生的。周围邻居即使知道怎么回事儿,也从不说三道四,乡政府来人调查,大家都帮着打圆场。这个孩子由此在李家得以名正言顺的成长。
这个孩子从小十分聪明,三岁能识字。五岁能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七岁能作文,从小学到初中都是班中第一名。小学毕业升学时,还是以双百分考入初中的。李父李母为此感到非常高兴,脸上经常挂着满意的笑容。
也许就是因为这个满分成绩,蒙蔽了李父李母的双眼,冲昏了他们的头脑,让他们迷失了方向。从此,对这个孩子所提出的要求百分之百的满足,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哪怕是天上的星星都在所不惜。零花钱也从第一学期每周的一块变成五块,不够了还可以给更多。
可就是在这个初中阶段,由于父母的过度溺爱,放任自流,不及时进行“修剪”,让这个孩子的成长轨迹滑向了深渊,一步一步偏离了轨道。这期间他结识了校内校外很多不良少年。开始时,李父李母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儿,孩子结交新朋友也很正常。
初二下学期,这个孩子开始夜不归宿,整天与他那帮“兄弟”混在一起。钱也是大把大把的花,没有了就伸手向李父李母要。李父觉察到这个问题后,本想好好管一管,可是李母不当回事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儿批评、指责、谩骂李父不懂得心疼孩子,孩子在外读书,结交朋友多花几个钱很正常。这个孩子有了李母这个无形的“保护伞”后,更加任意妄为,变本加厉,我行我素。
到后期,向家里要钱越发频繁,从五块到十块,从五十到五百,家庭已经无法承担。这个孩子从家里拿不到钱后,就纠结他那帮所谓的好“兄弟”到学生宿舍偷盗,到大路口、巷子里拦路抢劫,最终初三未毕业就进了牢房。
与他一母同胞的那两个哥哥,跟他一样,天资聪颖,成绩优异,从小得到了父母的严格管教,后来纷纷考上了大学,还考进了公务员队伍,当了不小的官。
这个案例,再一次证明了环境决定成长路上的牵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秧苗,都要按规矩去成长,该管就得管,该“修剪”就要及时“修剪”,绝不允许让其自由疯长,否则将悔恨终生。放任自流只会自毁长城,绝对要不得。
(2024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