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金文圣地 >> 短篇 >> 江山散文 >> 【金文·晨曦】故乡的五七联中(散文)

精品 【金文·晨曦】故乡的五七联中(散文)


作者:王金启 举人,3683.0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894发表时间:2024-10-17 16:24:28

岁月的长河滔滔东流,无数的回忆在脑海激荡。在记忆深处,故乡曾经有很多地方,常常在不知不觉间涌上心头,让人恋恋不舍,使人倍感温馨。五七联中,就是这样一个地方。
   记忆的时针拨回到几十年前,那时的我们正值少年时代,满怀渴望和憧憬,走进了五七联中的校园。那是一个朴素而充满活力的地方,没有华丽的建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但却有着一群热情洋溢的老师和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
   五七联中,位于河南省虞城县稍岗乡王楼大队的大北地,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建成,是方圆十几个村庄唯一的一所中学。这所学校,院墙全部都是土墙,但在当时却是很不错的环境了。院子后边是一条公路,公路两边长满了泡桐树,郁郁葱葱,非常茂盛。院子前边,一条大路向南连接着一条东西路,东西路又连着一条南北路,这条南北路向南直接通道我们的村庄王楼,向北通往李黄楼和史庄。那时候,东到张庄、冯庄、王老家,西到李楼李庄和李花园,北到崔庄、李黄楼、史庄、梁庄,南到王楼、李新集和范庄的学生全部在这里上学。当时学校的师资力量也非常强,周围几个村子里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教师,教育质量是很高的。
   我在这所学校学习了一年多,其中几位老师我非常敬重,比如教语文的李明珠老师,教数学的李明雷老师。我也和很多同学关系特别好,比如李允升、李允田、李明军、李保军、李文灿、李文印、赵铁岭、王运启、李文周、李胜利、张留根等等。我们同村里也有几个同学关系比较要好,有王新昌、程红光、王贵兰、李永霞、李凤琴、王友良、王新堂等等。这所学校里还有几位老师我非常敬重,由于没有教过我,没有过多的记忆,但他们都德高望重,很有品德,比如魏校长、李久房、王文革老师。
   教室里的桌椅虽然简单,但却是我们第一次使用的新桌椅。桌子没有抽屉,我们这些学生都用红芋秧子在桌子下边编织得密密麻麻的,可以放书包课本。那时候我们还在使用煤油灯。煤油灯每人一个,都是自己制作,每天早上天不亮我们就会开始早读。晚自习我们也是在煤油灯下读书做作业。教师里的环境,被我们擦拭得干干净净。黑板上的粉笔字,是老师辛勤耕耘的见证;课桌上的书本,是我们汲取知识的源泉。在这里,我们度过了无数个充实而快乐的日子。老师们用他们的智慧和爱心,为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引领我们走向广阔的世界。每天晚上夜自习回家,我们都会路过大北地,大北地有一片距离我们大路几百米远的坟地,我们常常会很害怕。虽然我们上学时候已经知道夜晚的星星点点是磷火,不是鬼火,但我和其他几个学生总是很害怕。特别是几个女生,更是胆战心惊。农村人从小受传统文化里的鬼神思想影响,总是觉得鬼就在坟地里活动,也会害人。长大后才明白,真正的鬼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那些勾心斗角整天算计别人的人,这些人往往不吃亏,而且在当今社会可能混得很好,呼风唤雨,这些人才是真正的魔鬼。
   在五七联中的校园生活虽然艰苦,却充满了乐趣。每天清晨天还没亮,我们迎着第一缕晨曦光,开始了一天的学习生活。校园里,有蓖麻有小树苗,我们常常在校园里讲故事说笑话;教室里,我们朗读、背诵,书声琅琅。课间休息时,同学们有的在操场上嬉戏玩耍,有的在教室里讨论问题,欢声笑语回荡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那时候虽然很贫穷,但由于大家生活都差不多,等级制度还没有固化,所以同学们都是凭着自己的性格生活,互相之间充满了友谊与和谐的气氛。
   我们那时候,对生活条件没有什么要求,对学校环境也都非常适应。说起来那时候有多穷,一支钢笔和一沓演算纸,很多人都没有,我自己就经常向李胜利要他姐姐在医院发的处方本子,在上面进行演算。那时候,我特别喜欢李允升写的一手飘逸的文字,喜欢李文周的诚实,喜欢史存义会讲民间故事,我常常沉浸在民间故事、童话神话还有小说之中。
   记得那时候考试,李明雷老师总是让大家每个人搬个凳子,坐在校园里进行测验。有一次,我在考试过程中,把火车头帽子摘下来,放在地上,只顾做题,忘了其他事情。等到考试结束,李明雷老师专门表扬了我的聚精会神。有一次,我因为在一次集体劳动中,把脚上挂了一个口子,休息了两个礼拜,李明珠老师为了让我跟上语文课,两个礼拜没有赶进度,一直等到我身体恢复好了去上学,他才进行下一课的讲解。我从内心里非常感激他。知道他表面上虽然严肃,但内心特别善良。
   我记得李新集有一位名叫李军的老师,刚刚从部队回来,教我们写作文,对我的作文非常喜欢,经常在课堂上表扬我。
   在我即将离开五七联中的时候,有一次公社组织数学竞赛,我和李文灿、屈勤海、李文印等学生去参加。那是我第一次参加公社里的竞赛。没想到后来竟然获得了第七名的成绩。学校奖励了我一个书包和一只钢笔。当获奖的消息传到我家里的时候,那时候我已经跟随姥姥去了我父母工作的地方陕西铜川王石凹煤矿。到了王石凹煤矿中学,我又获得了好几次竞赛的奖状和奖励,但都没有在我们五七联中那次竞赛记忆深刻。如今多少年过去了,很多老师都老了,但我对五七联中的记忆依然恍如昨日,历久弥新。
   在五七联中,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还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同学们来自不同的村庄,但在这里,我们很平等,每个人都与人为善,没有什么坏心眼。我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这些友谊,一直陪伴着我,成为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除了学习和友谊,五七联中还教会了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老师们用他们的言传身教,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勤劳勇敢、团结友爱。在校园里,我们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了关心他人,学会了如何做一个有道德、有责任感的人。这些道理,伴随着我们走过了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成为我们前进道路上的指南针。
   然而,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随着时代的发展,五七联中逐渐被人们遗忘。曾经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如今早已荡然无存。每当我回到故乡王楼村,看到那片曾经的校园遗址,心中总是充满了感慨。那里承载着我们的少年回忆,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历程。虽然五七联中已经消失了,但它却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中。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我们都已步入中年,各自走上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每当回忆起在五七联中的日子,心中依然充满了温暖。那些美好的回忆,如同夜空中的繁星,照亮了我们的心灵。我们怀念那个朴素的校园,怀念那些敬爱的老师,怀念那些可爱的同学。我们怀念那段充满激情与梦想的青春岁月。
   五七联中,虽然你已经渐行渐远,但你的精神却永远激励着我们。我们会带着你赋予我们的知识和力量,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会将你的精神传承下去,让后人知道,在河南豫东平原的王楼村后,曾经有一个叫五七联中的地方,那里有我们的青春,有我们的梦想,也有我们的回忆。
  

共 2703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王金启这篇回忆性散文,如一幅朴实而生动的岁月画卷,带回到了那个充满纯真与梦想的少年时代,带领我们走进了他那段艰苦却充满乐趣的校园时光,让人感受到了岁月深处的温暖与力量。文章以记忆的时针为引,营造出一种怀旧的氛围,让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跟随作者的笔触,一同走进那段远去的时光。在叙述中,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去修饰,而是以一种质朴、真诚的语言风格,将五七联中的点点滴滴娓娓道来,这种朴素的表达方式反而更能触动人心,引发读者对自己青春岁月的回忆和共鸣。总的来说,这篇散文语言平实,情感真挚,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一个个生动的细节和真实的场景,让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对那段校园生活的深深眷恋和无尽怀念。它不仅是作者个人的回忆,也勾起了许多人对那个纯真年代的共同回忆,让我们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重新审视和珍惜曾经拥有的简单而又美好的时光。【金文编辑:东夷三子】【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202410190023】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东夷三子        2024-10-17 16:26:50
  感谢老师又一佳作,推荐阅读!
2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10-17 17:06:34
  感谢东夷三子老师倾情编辑,祝福老师工作愉快
3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10-17 17:09:26
  致敬东夷三子老师,作品编辑非常有内涵有感情!
4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10-19 19:31:50
  王社长文笔精彩,佳作不断,对纯真年代的回忆情意深长,让人感动。敬茶问好!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5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10-19 19:33:55
  感谢东夷三子老师倾情编辑,编按精准到位,有内涵有特色,老师辛苦了!致敬老师。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 楼        文友:晚秋枫叶        2024-10-19 19:34:49
  祝贺王社长作品获精!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回复6 楼        文友:王金启        2024-10-20 08:01:51
  感谢老师,致敬老师
共 6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