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人生家园 >> 短篇 >> 杂文随笔 >> 【家园】高手在民间(随笔)

编辑推荐 【家园】高手在民间(随笔)


作者:周虎子 秀才,1143.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632发表时间:2024-10-17 23:19:21
摘要:原创首发

高手在民间
   周虎子
         
   人间海海,多数普通人凭体力智慧和手艺吃饭。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术业有专攻,通而精尖,尖而奇可谓高手。
       那年老父患病久卧,身上有了褥疮,寻医问药不愈,髙等级大医院的专家也似无好办法。闲聊中有人说不远处有个退休多年的老大夫有偏方。老大夫不是大夫,早年在医院配中药,后来单干了。问了情况,老大夫说好办。一会儿用纸包了点白粉粉,还有一疙瘩黄油般的膏,说先往伤处撒白粉,后模膏封住,隔天取掉再换药,一周左右就好了。果然奇效。民间老大夫,既不先化验,也不检查,听明状况就知乍治了。同样的褥疮,朋友亲戚花了万元还做了手术,还没根治。知道老父情况后也去找了这老大夫,花了小钱也好了。高手在民间,这话还是真的。
       骨折过去都是接骨复位,配些消肿化瘀的药膏,夹板固定后慢长便恢复了。現在的医生全凭仪器诊断,全靠手术解决。特别是骨头连接固定打钢板螺钉,如同汽车修理,还得在骨头长好后二次手术折取。让患者再受次伤。有人说接骨技术失传了,现在的医生怕麻烦且多数不会,做手术直观还费用高。据说民间还有稀少的接骨神医,高手依然在民间。
       民间有很多长年干活的手艺人,长期经验积累,技艺娴熟精到,又爱钻研,有独特的地方,成了匠人中的高手。我换了辆电动三轮,那u型锁太粗笨,从轮毂中穿不过去。跑了几家卖锁的店,没找到合适的。路过一家电动车修理铺,向门口师傅说了,师傅笑要穿过去得给毂扩孔?乍没脑子,你那锁上的胶皮割掉就能行了。说着顺手割了,不用买锁了。高手还在民间,经验老道,解决问题立杆见影。
      民间高手多在具体手艺方面。其实论智慧学问高人还在体制内的多些,但民间少些也有。比如写作,我也认识媒界文艺界很多人,似乎都没我村中那位民办教师厉害。我回老家时也捎给他朋友的大作,他都仔细读了,评价不高,有的是流水帐,有的净写些花草鱼虫山川河流,无病呻吟,没思想,没艺术。有的玩弄文字,用词讲究,非常空洞。大多不接地气,为作文而作为。他讲文章如盖房讲结构,用材,造型,有气质特色,让人耳目一新。必须有思想性艺术性创新性,文要有灵魂,打动了自己才写。我以为他是为文高手,曾为全县语文教师办讲座。
       现在的人才培养似乎注重复合型全才,啥都知点啥都不精尖。许多大学都在通才教育,也许没错,我以为培养不出高手。当然不能全依赖学校教育,还有个专业对口,长期支持,自己还得坚持不懈的学习提高,也可能出高手。
       社会也应提倡鼓励专才,工匠精神不能仅倡导,要加持工匠成长的各项政策力度,让人愿意当工匠。我本理工男,阴美阳错改行写文章办报纸,愧对工匠高手。社会需要各样的人才,但缺不了工匠高手来解决更实际具体的问题。

共 1121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本文围绕“高手在民间”展开,通过老大夫治褥疮、民间接骨神医、电动车修理师傅以及民办教师评文章等事例,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观点。作者还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思考,认为通才教育可能难以培养出高手,应提倡鼓励专才,加大对工匠精神的扶持力度。文章事例丰富,论证充分,语言平实,让读者深刻认识到民间高手的独特价值以及培养专才的重要性,引发人们对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启发性。【编辑:田冲】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田冲        2024-10-17 23:21:00
  本文紧扣“高手在民间”,以老大夫、接骨神医、修理师傅、民办教师等为例,阐述民间高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的出色表现。同时对人才培养进行思考,强调应鼓励专才。事例丰富,论证有力,引发对民间高手价值及人才培养的思考。
出版长篇小说《迷局》(入围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散文集《春暖花开》诗集《守望家园》。西安市新城区作协主席
共 1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