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文学网-原创小说-优秀文学
当前位置:江山文学网首页 >> 丁香文学 >> 短篇 >> 杂文随笔 >> 【丁香·爱心】不装(杂文随笔)

精品 【丁香·爱心】不装(杂文随笔)


作者:小罗先生 童生,676.70 游戏积分:0 防御:破坏: 阅读:1026发表时间:2024-10-20 11:15:20
摘要:一个人认识别人的一面不难,难的是认识自己,平平静静,真真实实的做个真实的自己。知道自己半斤还是八两,坦坦然然的不装。不好吗?

【丁香·爱心】不装(杂文随笔) 01
   岐山的朱小戒出了一期配音视频,是关于老师要求家长平时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说普通话的内容。然后视频中的老希弟兄八个便以此话题讨论开来:
   学校教学生说普通话无可厚非,可无限度的要求家长便是不应该。虽说标语上写的:说字正腔圆普通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难道说不会说普通话就是鬼鬼祟祟的中国人吗?历史上的伟人们、领袖们,哪一个用方言说的话不是振聋发聩?
   如:时间要打很久,我看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做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或者如:娘希皮!徐州会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成功则成仁。娘希皮!
   或者说: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就是说,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的问题不能谈判,不管用什么方式,谈判的题目就是一个归属问题。
   更甚者,我们只是听过,没见过的:额的额的,都是额的!或者是:各位伙计,有事早奏,没事咱退朝!
   每一句、每一段话都是在历史长河中响彻云霄。
   贾平凹老师也说:普通话是普通人说的,说土话的nia哈都不是普通人。贾老师如今成了文坛巨匠,接受采访时说的也都是丹凤方言。忠实老师也是一样么,以前接受采访时说的也是方言。
   普通话固然是要说的、要学的、但也不必过于纠结这个事。我的孩子们也是不由自主的先说普通话,尔后又无师自通的学会说方言,我并没有逐字逐句的去给教。我从宝鸡跨省来到了天水,我也是尽量以方言交流,虽然很多发音不同,但大致也差不多。方言显得亲切、亲近、不装。入乡随俗么!
   以前上学的时候有个同学中途辍学了,当我们心心念念的找到他,还不到半年没见,他便开始拽普通话了。仿佛他离开家乡许多年了,去了遥远的地方。其实他也只是在宝鸡呆了几个月而已。我从宝鸡去深圳七年多,回来时乡音也无改,鬓毛更未衰。语言交流用方言,亲切!
   02
   那个X老板挺着大肚子,一步三晃的从门里进来了。
   X老板据他说是信佛的,说他吃素,不吃葱姜蒜,偶尔嘴里冒出什么“开光、加持”,或者一些听不懂的话。他手里拿着很长的串盘来盘去,我想你修行肯定是少了贪嗔痴,心中有佛的吧?
   那一天,他看到我们吃的碘盐了,他说现在这种碘盐不能吃了,这种盐吃了对身体不好,像现在什么什么疾病都是吃碘盐吃的。他吃的盐非常好,吃了对身体有益。他们全家都吃那个盐。我说,那你给公司拿几包?那个老板说,没问题。于是第二天来的时候,他拿了一袋盐来了,就一袋。黑黢黢的是一袋什么竹盐,我心想,这个盐真的就那么神奇,那么好么?我照着盐袋在网上搜着一看,一袋盐6块多钱。我心想,难道国家给百姓生产的碘盐都是不能吃的盐吗?
   前一天晚上来了几个人,做的是特色暖锅。泡了许多木耳,味道很好,吃完后木耳剩了一大盆。我准备把水倒掉晾干,X老板瞅见了就说,过了夜的木耳就不能吃了,就有毒了,得倒掉。我没打算回应,等我出去拿了个东西进来,木耳便全被倒进了垃圾桶。我气的连问了三遍,后来一个朋友问我,昨晚那么多木耳吃完了吗?我说,X老板说木耳过夜了就有毒了,不能吃他全给倒垃圾桶了。
   朋友说:“你听外胡谝哩,咋个就吃不成,亏哈人的外怂!”
   所以有一种人,平时并不是博学多才,知识渊博,他只是爱装而已。在领导和大老板面前,显得他多么的能,多么和别人不一样,吃穿用度要强装个人上人,却不知事情做出来,话说出来,让很多人拿沟子笑了。
   03
   2003年的时候,手机刚慢慢普及。
   在深圳厂子里上班也就挣个五六百块钱工资,要买个手机也得两三个月工资,于是,能买得起手机的工友让人刮目相看。那时候刚刚开始用的都是平板手机,配个音乐彩铃,着实扎势。但没有手机的人占绝大多数数,所以当我们还在用IC卡在公用电话亭打电话时,便就有个别人借钱买了手机。
   同宿舍一个外地人,也有一部手机。每一次我在院子里遇到他,给他打招呼的时候,人家总是手机搁在耳朵上,然后向我挥一挥手便匆匆走开。我心想,这个屌毛业务这么繁忙,有手机的朋友这么多?直到有一天,我疑惑的问我宿舍另外一个人这个人告诉我:那家伙,其实每天从厂区里经过时,都是假装打电话,他或许连电话卡都还没装。
   我说:哎~!
   04
   大概在七八年前,或者更早一些年,我不知从哪里看到了岐山作家冯积岐老师写的《村子》。
   读完以后觉得很喜欢,于是陆陆续续买了很多他的小说来看。已经读了十几本了,每读一篇他的作品心就好像被狠狠掏了一把。后来又机缘巧合地关注了他的文学作品公众号,加入了他的文友群,群主推荐了很多他的短篇小说。有一天看了他早期小说作品《续绳》,里面提到了那个特殊而贫穷的年代,两个人在井里帮人捞桶的故事。捞桶是要下到井里去捞的,而那个年代的人为了省买新桶的钱便要请人下井去捞桶。我在群里坦言说,我从没有见过捞桶,也没有听说过捞桶。我在想,那个年代一个桶的价值竟然能超过一个捞桶人的人工费,而捞桶也是有很大危险性的。这是让人难过的,说明了人工价值极其低,也说明了人们生活的不易。于是群里边就捞桶的事讨论了起来,有人就质疑这个事的存在,有人就自负的指出别人都无知,所谓个别文人那股酸臭的劲儿一下子就流露出来。冯老师能写这个事,那必然是在某个特定的时期或某个地方存在的,你没见过就敢肯定别人无知,那你有知吗?这篇小说你怕是也没有看过吧?难道说冯老师还没有你的见识多么?
   自古文人相轻,可难道你以为的真的是你以为的吗?
   读文学作品是个人的爱好,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认知的宽度和深度。不知道的事,不要轻易下结论,多学习才是好的。
  
   在任何圈子都有类似的人物存在,呵呵一笑便滑了过去。不为与自己无关紧要的事分神,不庸人自扰。一个人认识别人的一面不难,难的是认识自己,平平静静,真真实实的做个真实的自己。知道自己半斤还是八两,坦坦然然的不装。不好吗?
   (原创首发)

共 2412 字 1 页 首页1
转到
【编者按】作者写的杂文《不装》,实际上是在批评“装”。 作者写了四个小故事,四个故事的主人公各有各的“装”。老师要求学生的家长与学生沟通必须用普通话,是在装;X老板在别人面前显摆自已吃的好盐,吃不了的木耳倒掉,也是在装;深圳厂子里一个花了几个月工资买了手机的人,整天拿手机扣在耳朵上假装打电话,也是在装;作者群里一个对于自已没见过的事情便批评别人无知的,也是在装。 希望更多的人“平平静静,真真实实的做个真实的自己。” 【丁香编辑·段引丽】【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F2024100270007】

大家来说说

用户名:  密码:  
1 楼        文友:段引丽        2024-10-20 11:24:21
  四个小故事,写《不装》。故事里人人都在“装”。
   好杂文,推荐给大家阅读!
回复1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4-10-20 11:32:34
  感谢老师辛苦编辑。小杂文,写的是人生百态。我们一起努力,把“丁香”做的越来越好!
2 楼        文友:段引丽        2024-10-20 11:25:46
  作者文笔犀利,对于生活中的事情善于思考。杂文虽杂,可读性强!
3 楼        文友:段引丽        2024-10-20 11:26:48
  如:时间要打很久,我看我们不要做决定,过去是由杜鲁门,以后是由艾森豪威尔或者美国将来的什么总统,由他们去做决定。就是说,他们要打多久,就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
   或者如:娘希皮!徐州会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不成功则成仁。娘希皮!
   或者说: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判的,就是说,中国1997年收回香港的问题不能谈判,不管用什么方式,谈判的题目就是一个归属问题。
   更甚者,我们只是听过,没见过的:额的额的,都是额的!或者是:各位伙计,有事早奏,没事咱退朝!
   每一句、每一段话都是在历史长河中响彻云霄。
  
   这一段写的太棒了。引用了伟人,领袖和古代帝王的话。虽然没写名字,但我们一看,就知道写的是谁。太棒了!
回复3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4-10-20 11:33:37
  的确,好多名人、伟人说的都是方言土话,但不影响他们做的经天纬地的大事!
4 楼        文友:金刚指        2024-10-20 19:13:53
  以故事的形式,把生活中形形色色爱装逼的人描述的真真切切。生动的描述就是最有力的批评。好杂文,学习了。
回复4 楼        文友:小罗先生        2024-10-21 09:09:09
  感谢老师的阅读和点评!
5 楼        文友:德年黄土地        2024-10-22 16:45:46
  社会多姿多态、人物形形色色、故事千奇百怪。作者善于观察,精于思考,写出了现实生活中存在而不被人关注的现象,细腻可读,给读者以生活的启迪。
共 5 条 1 页 首页1
转到
分享按钮